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临床比较常见,常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青年女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于2003年始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VBI,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和此法结合毫针辨证论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VBI性眩晕患者4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穴注组23例,在患者颈夹脊C3~7中任取2对穴位,每穴注入0.05g天眩清;辨证论治组22例,在穴注组的基础上辨证施治,以毫针补虚泻实。每位患者均治疗10d,治疗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毫针辨证施治组疗效明显优于穴注组(P〈0.05)。结论:毫针辨证施治能明显提高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VBI性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钟娟 《中医临床研究》2013,(21):111-1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献显示常用的基础方包括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中药制剂包括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而且中医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在VBI性眩晕的治疗中亦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针灸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 arartery insufficiency即VBI)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及药物较多,笔者从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对36例VBI性眩晕运用冠心宁、碳酸氢钠联合静脉给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并探索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作为眩晕病的疗效评定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采取针刺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BAEP变化情况。结果:有效率为86.67%。病人BAEP中Lat的Ⅰ、Ⅲ、Ⅴ波明显缩短(P〈0.05,P〈0.01);Amp的Ⅰ-Ⅰ′、Ⅲ-Ⅲ′、Ⅴ-Ⅴ′均明显升高(P〈0.05,P〈0.01),IPL除Ⅰ-Ⅲ外,Ⅲ-Ⅴ、Ⅰ—Ⅴ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BAEP可作为眩晕病的疗效评定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16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和盐酸培他啶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测椎一基底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的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32例(55.17%),有效率达96.55%,对照组痊愈17例(29.31%),有效率为86.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TCD显示治疗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峰值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VBI性眩晕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以眩晕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VBI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VBI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谷维素及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另口服黛力新与天麻钩藤饮治疗,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除表现为眩晕外,常伴恶心、呕吐、耳鸣、肢体麻木等,由于其缓解慢、复发率高,治疗上有一定难度。2004年8月--2007年6月期间,笔者运用穴位注射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VBI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笔者于2005年6月~2008年6月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86例予辨证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建吉  季聚良 《中医研究》2007,20(10):27-2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耳聋及行走不稳等,眩晕可表现为持续性或一过性。2005-09—2007.02,我们采用眩晕汤治疗VBI20例,并与尼莫地平20例做对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乘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等症状,是中老年人眩晕的一种常见病因。笔者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止晕合剂治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VBI患者7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归芪养血补气汤联合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BI眩晕患者68例,中医辨证均为气血亏虚证,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归芪养血补气汤联合腹针治疗。均连续治疗21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眩晕程度、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HI、D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VA、RVA、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芪养血补气汤联合腹针治疗VBI眩晕气血亏虚证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缓解眩晕程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lschemia,VBI)是神经科常见病,中老年人多见,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症状反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2008—01-2009—07,我们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VBI45例,并与盐酸培他注射液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部分患者由于反复发作,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VBI,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钢 《中医药研究》2011,(10):1212-1213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6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眩晕宁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15 d。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和天眩清静脉滴注对VBI眩晕病情分级的影响。方法:VBI眩晕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穴注毫针组30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天眩清组30例,以天眩清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病情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VBI眩晕,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较天眩清静脉滴注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分级。  相似文献   

18.
眼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洲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09-409,421
目的 观察眼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VBI性眩晕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健脾和胃、化痰祛湿为治,眼针选脾区、胃区、上焦区,同时予川芎嗪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仅用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供血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眼针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甚至引起脑梗死,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的改变,此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因此,寻找椎一基底动脉性眩晕的辨证特点、规律和客观规范化标准,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这已成为医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头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低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是一组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笔者以头针为主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