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巴韦林注射液中氯化钠对有关物质检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议利巴韦林注射液标准规定处方,不加氯化钠。方法:对利巴韦林溶液进行破坏性试验,按照部标二部第六册的方法检测。结果:发现利巴韦林降解产物峰与氯化钠峰难以分开。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处方中如有氯化钠的存在,对利巴韦林注射液有关物质的检查干扰很大。  相似文献   

2.
利巴韦林注射液与3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室温6h内利巴韦林注射液与50g·L-1葡萄糖注射液、9g·L-1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6h内利巴韦林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结果利巴韦林与输液配伍6h后,外观、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可与50g·L-1葡萄糖注射液、9g·L-1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后的含量,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及pH值。结果:室温条件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甲磺酸帕珠沙星与利巴韦林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可以在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头孢拉啶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拉定(含精氨酸)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溶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头孢拉定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25℃±1℃配伍稳定,12h后含量略有降低。p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在0.9%氯化钠液中两药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氯化钠注射液中利巴韦林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C18(4.6 mm×15cm)色谱柱,以重蒸馏水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7 nm,采用外标法测定利巴韦林含量.结果:利巴韦林浓度在30~7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2%.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测定利巴韦林氯化钠注射液中利巴韦林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吴宏富  刘放 《安徽医药》2009,13(1):31-33
目的建立了利巴韦林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4.6mm×250mm,10μm)色谱柱,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7nm。结果利巴韦林在20.26—80.96mg·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7%-101.10%,RSD=0.48%-1.53%。利巴韦林及其有关物质得到基线分离,方法的最低检测量为2.5ng,控制总杂质量不得过1.0%。结论本法测定利巴韦林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好,适用于利巴韦林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头孢他啶与利巴韦林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他啶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1)℃]条件下,观察两药配伍后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他啶与利巴韦林的含量。结果:两药配伍后,4h内的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他啶可在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革晖  苏佳  黄晶 《中国药师》2000,3(1):33-35
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4℃,25℃,37℃)条件下头孢哌酮钠和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3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头孢哌酮钠,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入3种不同的输液中,配成浓度分别为2mg.ml^-1,1mg.ml^-1的混合液,放置不同温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中两药的浓度,同时检查混合液pH值,外观及不溶性微粒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研究 ,建立检查利巴韦林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 利巴韦林注射液在稀释至 40倍时检查细菌内毒素可完全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利巴韦林注射液中内毒素是可行的 ,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0.
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溶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结果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25℃±1℃配伍稳定,24h内含量降低2%,p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在0.9%氯化钠液中两药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铁荣 《北方药学》2015,(1):121-121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剂。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处方抽查,从利巴韦林的溶媒选择、配制方法、滴注时间、用量次数、不良反应以及联合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结果:利巴韦林应选用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稀释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成人0.5g/次,Bid;小儿按体重每天10~15mg/kg,Bid。滴注时间大于20min,疗程3~7d,可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结论:正确、合理使用利巴韦林注射剂,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利巴韦林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小蔷 《医药导报》2005,24(7):638-639
目的考察利巴韦林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旨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在室温(20℃)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利巴韦林与奥硝唑配伍后两药在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 结果利巴韦林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利巴韦林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6 h内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3.
翁水旺  陈蔚东 《中国药事》2002,16(4):240-241
探讨了盐酸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对该药有关物质检查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以0.9%氯化钠溶液作空白对照。氯化钠所产生的峰面积对该项目的检查影响很大。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检查中应排除氯化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抑制增强试验的原理,对利巴韦林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进行考察,经对6批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抑制增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利巴韦林注射液8倍稀释液对灵敏度为0.25EU.ml^-1的鲎试剂反应没有出现抑制或增强作用。故本品适用于鲎试剂作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15.
建立利巴韦林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实验。结果:通过干扰实验证明,利巴韦林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凝集反应无干扰作用,用灵敏度为0.5EU.ml^-1的鲎试剂检查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可行、有效。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热原法来控制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空纤维超滤膜制备利巴韦林注射液及质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霞 《中国药师》2007,10(5):457-458
目的:制备利巴韦林注射液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技术除去利巴韦林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并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检查其质量。结果:利巴韦林注射液质量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制备利巴韦林注射液工艺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设备。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鱼腥草注射液与青霉素钠、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头孢拉定注射液和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鱼腥草注射液与6种药物分别配伍后的外观,pH和含量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光谱扫描。结果:鱼腥草注射液与青霉素钠和更昔洛韦配伍后产生沉淀,与阿昔洛韦配伍后含量显著下降,与头孢拉定配伍后2h内性质稳定,24h内含量显著下降,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和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含量和pH均无明显变化,配伍后性质稳定。结论:鱼腥草注射液与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使用,呈阴性结果;与青霉素钠、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不能混合使用,呈阳性结果;与头孢拉定配伍应在2h内滴完。  相似文献   

18.
注射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考察注射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条件下,观察配伍液在6h内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两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h内各项变化均无显著性。结论:注射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在室温下6h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双黄连注射液与利巴韦林等药物联合用药后渗透压的变化,为临床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用药说明书,模拟临床联合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和利巴韦林及抗生素,测定联合用药前后各溶液渗透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及临床联合使用利巴韦林及抗生素前后,等渗溶液(氯化钠注射液0.9%以及葡萄糖注射液5%)的渗透压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外观及测定其pH值的变化。结果8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