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一次性吸痰管在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灌肠是消化内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 ,通过将药物灌入结肠内 ,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但据临床观察 ,常用的肛管保留灌肠 ,效果欠佳 ,较多患者有强烈便意感 ,且插入的深度不够 ,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较短 ,不能够很好的达到治疗效果。为此 ,我科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保留灌肠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和应用体会简要介绍如下。1 方法患者左侧卧位。插入一次性吸痰管足够深 ,一般为 2 0~2 5 cm。应小幅度旋转插入。灌肠药液不宜太多 ,一般 2 0 0 ml足够。缓慢注入药液 ,(15~ 2 0 ml/ min) ,休息 2 m in后平卧位。2 应用体会2.1 … 相似文献
4.
解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8):118-119
目的比较一次性吸痰管与普通肛管在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方法将确诊为慢性结肠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肛管灌肠,观察组40例用一次性吸痰管灌肠。观察两种灌肠方法的疗效和患者的心理接受程度。结果一次性吸痰管较普通肛管患者的心理接受程度较高(P〈0.05),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应用一次性吸痰管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好,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易于基层医院推广且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一次性吸痰管与普通肛管在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方法将确诊为放射性直肠炎的80例恩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肛管灌肠,观察组40例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灌肠。观察两种灌肠方法的疗效。结果一次性吸痰管较普通肛管保留灌肠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一次性吸痰管保留灌肠法,减轻了患者排便反射,提高了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是一种治疗放射性直肠炎较为理想的保留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肠梗阻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成功率,减轻插管时的疼痛,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缩短治愈及好转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26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实验组采用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灌肠;对照组采用输液器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灌肠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治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药物外溢、插管疼痛和好转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应用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灌肠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且该方法取材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7.
何松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9):843-843
我院内科自2005年1月将一次性输液管及吸痰管应用于保留灌肠中,由于改进法和传统法使药液在直肠内保留时间的差异,其治疗效果亦有明显不同,现将观察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40例和对照组(B组)40例。观察组采用药物中加入淀粉成糊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采用缓慢推注替代滴注,同时配合体位调整的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外溢少,保留时间长,治疗效果好。结论: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许园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40(1):76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将500~1000mL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刺激肠蠕动、清除肠腔粪便和积气,其目的是解除便秘;清洁肠道,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为高热患者降温。现将临床灌肠筒更换为瓶装灌肠液,操作更方便。我科均为老年人,经长期实践发现大量不保留灌肠中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吸痰管在开塞露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要用开塞露对病人进行塞肛以解除病人便秘之苦。然而,对于许多老年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能有效自主控制排便,液体注入后易从肛门向外流出致液体很 相似文献
15.
孙彦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40(7):734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用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目的是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内的粪便,排出毒物和气体,传统灌肠方式肛管粗、插管过程易造成患者疼痛和不耐受。通过临床实践,笔者摸索出一套患者较满意的操作灌 相似文献
16.
使用负压可控式吸痰管可提高痰检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痰检的准确性。方法对无自主排痰能力患者进行普通吸痰管法(A组)和BS-E型负压可控式吸痰管法(B组)采集痰标本,比较两组的操作方法、对黏膜损伤、标本污染可能、初检及复检回报相符情况、临床指导作用。结果 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用BS-E型负压可控式吸痰管采集痰标本可提高痰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缪志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慢性疾病.我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将一次性50ml注射器与吸痰管联合应用于该项操作中,药液保留时间长,局部黏膜损伤小,减轻了患者痛苦,舒适感增强,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人的技术,以帮助患者排便,或向肠内注入药物,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直肠是对刺激较敏感的部位,因此,使用一次性肛管,插入7—10cm时直肠壁受到粪便或灌肠液的刺激后很容易发生冲动,引起强烈的排便反射,从而引起灌肠液外溢,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吸痰管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吸痰管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60ml注射器衔接吸痰管进行保留灌肠,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后的体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应用吸痰管保留灌肠方法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点滴式与传统式保留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点滴式直肠给药与传统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点滴式直肠给药法为实验组,传统保留灌肠法为对照组,各20例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给药后的第一次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点滴式直肠给药法给药后患者第一次排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住院天数明显宿短(P<0.01〉。结论点滴式直肠给药法药液在患者肠内停留吸收的时间比传统保留灌肠法长,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给药时患者的疼痛等不适感也明显减轻,操作简便实用,既为病人减轻经济负担又提高了治疗效果,医患双方都是双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