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交设计研制甲苯咪唑—β—环糊精包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甲苯咪唑-β-环糊精包含物,以提高甲苯咪唑的溶解度。方法: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出甲苯咪唑-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最佳包合条件:甲苯咪唑:β-环糊精(重量比)为0.52:4.0;包含时间为6h;包合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2.
甲苯咪唑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在高温、高湿及光照条件下放置 10 d,4 0℃ ,75%湿度放置 3个月以及室温留样观察 6个月 ,考察其外观、含量、溶解度、溶出速度常数 T50 及降解产物 ,结果表明本品在一定条件下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甲苯咪唑-倍他环糊精包合物相溶解度图的绘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甲苯咪唑在不同浓度的倍他环糊精溶液中的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得到的相溶解度图为Bs型,并由此求出包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为39.58。  相似文献   

4.
酸甘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硝酸甘油包合物中硝酸甘油与β-环糊精(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搅拌强度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线衍射分析,溥层色谱等证明该包合物质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替硝唑β-环糊精包合物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沧桑  林杉  王媛媛 《中国药师》2000,3(3):139-140
替硝唑-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替硝唑包合前后物理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替硝唑和包合物T50分别为12.90和1.68、3.51min,Td分别为19.60和2.88、5.70min。包合物在30℃时的溶解度研磨法和饱和溶液法分别为11.06和8.33mg.ml^-1,比包合前的5.46mg.ml^-1增大了1倍和0.6倍以上,结论:包合物溶解度和溶出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研磨法制备维生素Eβ-环糊精包任命合物工艺中的维生素E与β-环糊精的比例,研制时间,介质用量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包合物经差示热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制备。结果经DSC鉴定,表明维生素E-β-环糊精确已经成包合物,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6,包合时间为15min。结论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维生素E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正交实验法制备替硝唑-β-环糊精包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替硝唑-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β-环糊精对替硝唑的包合作用,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显微镜法,溶解度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以包合物的收率和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包合条件为A2B1C3D2,即摩尔比为TNZ:β-CD=1:2,包合温度为20℃,搅拌时间为3h,搅拌强度为300r.min^-1。结论:包合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加,且包合物润湿性,稳定性,分散度也明显提高,可进一步制成较理想的输液剂、片剂,胶囊剂等,成为新一代的替代甲硝唑的抗厌氧菌,抗厌氧滴虫的咪唑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黄体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黄体酮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有关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黄体酮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果:经红外光谱鉴定表明,黄体酮与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结论:黄体酮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黄体酮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0.
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考察肉桂油 β 环糊精的理化性能。 方法 :采用薄层层析、X 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理化鉴别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包合物中桂皮醛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 :薄层层析图谱显示 ,肉桂油被 β 环糊精包合前后的主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包合物的X 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及红外光谱与肉桂油、肉桂油 β 环糊精混合物的图谱差异具有显著性。包合物中桂皮醛在 0 .1mol·L-1盐酸溶液、pH6 .6和 pH7.5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速率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肉桂油被 β 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 ,与肉桂油相比其理化性质有较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双氯芬酸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以包合物的收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 用显微镜法、紫外扫描图谱及红外光谱证明双氯芬酸钠β-环糊包合物制备成功。结论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双氯芬酸钠的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75℃,包时间为5h。  相似文献   

12.
氢醌—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饱和溶液法和研磨法制备氢醌-β-环糊精包合物,经试验证明以饱和溶液法为佳。  相似文献   

13.
尼群地平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尼群地平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包合物的收率、药物的包封率及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综合评分后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尼群地平:β-环糊精(摩尔比,1:1),包合时间为30min,包合温度为70℃;尼群地平经β-环糊精包合后,45min溶出度为原料药的5.4倍,证明有包合物形成。结论:采用最佳制备工艺制成的包合物收率高,溶出快,有助于提高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为尼群地平加工制成各种剂型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维甲酸—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炳军 《中国药业》2001,10(3):40-41
目的:制备维甲酸-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制备,结果:经DSC鉴定,表明维甲酸-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6包合时间15min。结论:维甲酸-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维甲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给家兔灌服甲苯咪唑 β- CD包合物胶囊 (40 mg/kg)和安乐士片剂 (40 mg/kg)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药浓度。结果表明 :β- CD包合物比片剂在兔体内达峰浓度早 ,峰浓度值高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52 8%。  相似文献   

16.
阿奇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阿奇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优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为β-环糊精:阿奇霉素(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3h。经红外光谱法鉴定,证明阿奇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已形成。结论 阿奇霉素与β-环糊精能形成包合物,按此工艺条件制备包合物,产品的含药量达19.67±0.31%,包合物可提高阿奇霉素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苏合香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苏合香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优化出最佳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包合方法制备苏合香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果:采用球磨法制备苏合香β-环糊精包合物,其苏合香的包合率达82.12%。高于其他几种制备方法。结论: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球磨法为最佳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氢溴酸高乌甲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涛  袁才英等 《中国药师》2001,4(5):331-332
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包合后溶出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β-环糊精包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合物含量,并对包合物、氢溴酸高乌甲素的溶出度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了二者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的变化。结果:氢溴酸高乌甲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主客分子比为1:1,包合物比氢溴酸高乌甲素的溶出度明显增大,二者紫外吸收光谱安全一致,包合物中氢溴酸高乌甲素的晶体衍射峰消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氢溴酸高乌甲素已形成包合物。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与β-环糊精形成了新的物相,包合后,氢溴酸高乌甲素溶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甲砜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增加甲砚霉素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甲砜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折光率控制包合工艺,用紫外光谱法及相溶解度图法进行鉴定,并考察其性质。结果:甲砜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可以提高甲砜霉素的溶解度2.84倍,30min的溶出度由7.37%提高到35.02%。结论:甲砜毒素与β-环糊精能形成包合物,且能显著提高其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20.
柴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经典恒温法考察了柴胡挥发油-β-挥发油(β-Cyclodextrin, β-CYD)包合物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浓度变化及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β-环糊精(β-CYD)包合物可提高柴胡挥发油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