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CR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定量PCR检测技术不仅用于科研领域 ,也成为临床检验重要的检测手段。现将 16 9例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 )患者的血清HBVDNAPCR定量检测结果 ,结合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2 0 0 0年 10月至2 0 0 1年 2月 ,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各型乙肝患者共 16 9例 ,其中男 118例 ,女5 1例 ,平均年龄 37.3岁。按 2 0 0 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分型 ,急性肝炎 14例 ,慢性肝炎轻度47例 ,慢性肝炎中度 6 4例 ,慢性肝炎重度 16例 ,重型肝炎 8例 ,肝硬化 2 0例。1.2 检测方法  16 9例乙肝患者均作H…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两种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方法的重复性、准确性。方法:采用终点法与实时荧光分析法分别定量检测2 4份阳性标本,其中6份为经10倍稀释的阳性标本,连续3d测定,另18份为弱阳性临床标本,9份阴性标本,共33份。两种方法对同一扩增管中反应体系的荧光值进行测定,终点法只检测扩增管扩增前后的荧光值,实时荧光分析法则检测扩增管每一次循环的荧光值,然后分别由相应的软件自动计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终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较实时荧光分析法稍大,在中、低浓度区两种方法测定值基本在同一指数水平,在高浓度区前者低于后者2个对数倍,在较低浓度区则不及后者敏感。结论:实时荧光分析法较终点法敏感、结果的重复性更好,检测范围宽,更能反映体内病原体的真实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用高灵敏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6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同时用荧光定量PCR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61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血清HBsAg未检出有8例,在0.05ng/ml-0.1ng/ml有27例,0.1ng/ml-0.5ng/ml有21例,0.5ng/ml~10ng/ml有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大多数低于103copies/ml。结论: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6.
7.
用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浩 《广西医学》1998,20(1):1-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2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诊断CMV活动性感染、同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MV-IgM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CVM-DNA阳性率为32.80%,同于CMV-IgM阳性率15.02%,各型肝炎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CMV-DNA阳性率分别为19.05%,35.29%。血清CMV-DNA阴性的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抗原抗体,统计分析不同抗原抗体模式HBV DNA含量。结果在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模式中,HBV DNA含量>103copy.ml-1者114例(91.20)%,其中>107copy.ml-1者44例(35.20%);在HBsAg和抗-HBe同时阳性模式中,HBV DNA含量>103copy.ml-1者18例(56.25%),其中>107copy.ml-1者4例(12.50%)。HBeAg阳性模式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模式(Ρ<0.01)。结论HBeAg阳性模式HBV DNA含量高于HBeAg阴性模式,HBeAg阳性模式中少数人HBV DNA含量很低,HBeAg阴性模式中少数人HBV DNA含量很高。仅根据抗原抗体模式,难以准确地判断病毒复制程度及传染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9.
实时跟踪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跟踪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临床价值。方法对2367例临床血清标本用FQ-PCR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测定,并和ELISA两对半以及AL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BV—DNA阳性率为60.9%(1442/2367),其中大三阳HBV-DNA检出率为89.04%(845/949)、ALT升高47.84%(454/949)、小三阳HBV—DNA检出率为39.08%(408/1044)、ALT升高33.42%(349/1044)、单HBSAg63.8%(185/290);单抗HBeHBV—DNA检出率4.54%(1/22)。结论实时跟踪定量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方法采用PCR测定乙肝患者血清PHBV DNA和酶免法测定二对半标志物。结果①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一定的关系,肝炎二对半1、3、5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948%;1、3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85.7%;而1、4、5阳性者仅为17.7%。②PCR检测不同临束类型乙肝患者H13V DNA阳性结果,CAH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55.2%,CPH为473%;LC仅为293%,ASC为42.9%。结论在做肝炎=对半的同时,有必要做HBV DNA的PCR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Pres1、HBcAb—Ig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水平,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以ELISA法检测Pres1、HBcAb—Ig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项目中两项或两项以上同时阳性的652例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组可出现高水平HBV—DNA;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组血清HBV—DNA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组(P〈0.01);高水平HBV—DNA标本中不一定会同时出现Pres1、HBeAg、HBcAb-IgM等活动期标记物。结论活动期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阴性不能排除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复制,Pres1、HBeAg、HBcAb—IgM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同时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在HBsAg、HBeAg阳性患者睾丸和附睾组织中的检出及细胞学定位.方法:选取22例HBsAg、HBeAg阳性患者的睾丸和附睾组织,以18例HBsAg、HBeAg阴性者睾丸和附睾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并定位睾丸和附睾组织中的HBV DNA.结果:22例乙肝患者睾丸和附睾组织中,18例组织检出HBV DNA,阳性率81.8%,对照组未检测到HBV DN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V DNA在睾丸组织中主要集中在生精小管的生精上皮和基底部.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睾丸和附睾组织中存在HBV DNA,且定位于各级生精细胞内,为HBV的垂直传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Dou YL  Ni AP  Han JH  Sun JY  Yu R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48-2351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的检测及内标、外标两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比对,更好地了解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经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HBV-DNA)、用Abbott AxSYM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e抗原(HBeAg)阳性(HBeAg>4 S/CO)、抗-HBe阴性、抗-HBcIgG阳性的42例血清,再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HBV-PCR外标法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Light 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 42例ALT/AST正常,HBeAg阳性(HBeAg>4 S/CO以上),HBeAg的平均值42.26 S/CO.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未检测到HBV-DNA(<300拷贝/ml)的血清;用Light Cycler定量PCR仪(外标法)检测HBV-DNA,有7例为阳性,7例HBV-DNA的平均含量3.1×105拷贝/ml,,阳性率17%.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并不说明体内病毒复制一定活跃.经治疗后,病毒复制下降,部分患者e抗原仍阳性,e抗原何时消失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清学标志与HBV复制状态存在不一致性,兼顾内、外标两种PCR方法检测HBV-DNA更客观.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液病毒含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唾液、男性精液、女性阴道分泌物中乙型肝炎病毒含量。方法 :使用荧光免疫PCR法对乙肝患者血清、唾液、男性精液、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HBVDNA定量测定 ,同时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HBeAg。结果 :乙肝患者HBVDNA的含量在血液中最高 ,其次是唾液。男性精液、女性阴道分泌物HBVDNA均为阴性。血清HBeAg阳性者和阴性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96 .4 %和2 3.7% (p <0 .0 1) ,血清HBeAg阳性者唾液可检出HBVDNA ,阴性者未检出。结论 :乙肝患者HBeAg阳性者血清和唾液HBVDNA阳性率高 ,传染力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探讨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HDL-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6例HBV感染者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BV DNA拷贝数,通过选择性抑制均相测定法分析血清HDL-C值;计算HBV DNA拷贝数与HDL-C的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血清HBV DNA拷贝数对数均值为(4.18±1.77 )/ml,分布范围为(1.38~7.85)/ml;血清HDL-C浓度均值为(1.30 ±0.29) mmol/L,分布范围为(0.66~2.01)mmol/L.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HDL-C水平存在负相关(r=-0.5346,P=0.0023).结论 HDL-C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不明原因肝炎患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四川医学》2010,31(1):95-97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炎患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隐匿性感染的机制。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3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检测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7.5%。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隐匿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未检出有3例,在0.05~0.1ng/ml有8例,0.1~0.5ng/ml有6例,3.5ng/ml有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为10^3~10^6copies/ml。结论隐匿性HBV感染是不明原因肝炎的病因之一。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机制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以及HBV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8.
用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研究52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 DNA分布,发现在病毒高复制期,HBV DNA阳性肝细胞以弥漫性分布为主,肝细胞HBV DNA表型为胞浆型和核型,在病毒低复制期肝内HBV DNA阳性肝细胞以小叶聚集分布为主,多分布于灶性坏死和碎片状坏死区,在病毒非复制期,HBV DNA阳性肝细胞以局灶性分布为主,表型多为包涵体型和核型。提示在漫长的HBV感染过程中,肝内HBV DNA阳性肝细胞的分布经历弥漫性—小叶聚集性—局灶性的演变过程,该过程反映肝组织内HBV的清除模式。HBeAg(+)的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肝组织病变轻可能是由于HBV DNA易装配为完整的病毒排出肝细胞的结果。说明免疫活性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主要是含有HBV DNA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本地区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的状况 .[方法 ]应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15 0名乙型肝炎患者的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 13% ,大三阳患者和小三阳患者的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略高于其它组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49);不同模式的HBeAg血清中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程度,是判断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