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窦汉卿针灸学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受到针灸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借助电子数据库及图书馆,检索、筛选建国以来窦氏针灸文献和理论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了解当前的研究概况。结果发现,目前对窦氏针灸的文献理论研究主要依据《针经指南》,对其中的《标幽赋》和"交经八穴"内容尤为关注,而对其后发现的《窦太师针经》《针灸集成》《盘石金直刺秘传》三种文本缺少相应的关注,在窦氏针灸学术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上有待提高。建议在中国针灸学术史的整体背景下,对窦氏针灸的多个文本及其生平进行综合研究,以对窦氏针灸学术形成客观、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由于《窦太师针经》《针灸集成》《盘石金直刺秘传》三书的重见于世,故对窦汉卿学术成就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归纳总结.窦氏学术成就主要有六大方面:融汇先贤之要,厘正前人之误;刺法创新;穴法创新;继承发展宋代针方,创立针灸诊疗模式;启发明代诸家针法;以"赋"载道.最后,立足于现代,对窦汉卿学术成就的启示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金元医家窦汉卿针灸理论产生的文化因素,笔者对窦氏生平材料进行梳理,以探讨窦氏与道家之间的关系。通过手工检索得到古代历史文献数则,同时对日本回归的明代吴嘉言《医经会元·针灸原枢·窦太师秘传密话针经琼瑶宝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窦汉卿针灸受到宋初道医《素问亡篇·刺法论》的影响,又得山人宋子华传授《交经八穴》;窦氏与全真派道士樊志应有所交往,但无明确的医学往来记录;《窦太师秘传密话针经琼瑶宝鉴》可能为道医在窦氏针灸基础上的改编汇集之作。窦汉卿与道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力的双向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4.
严善馀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63-2163
金元时著名针灸医家窦默著《针经指南》 ,制针灸歌诀《针经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二文 ,内容丰富 ,说理明析 ,言简意赅 ,以歌赋形式 ,朗朗上口 ,易于记忆 ,为古医籍的佳作 ,为后世学者习诵的名篇。窦氏偏主用针 ,且尤重用毫针。认为“治病莫如用针” ,首创“下针十四法” ,为后世论针法奠定基础。《真言补泻》对针刺手法有具体的论述和独特的见解 ,是窦氏针刺手法的经验总结。善用八脉交会穴 ,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5.
窦默针灸学术思想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善馀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63-2163,2166
金元时著名针灸医家窦默著《针经指南》,制针灸歌诀《针经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二文,内容丰富,说理明析,言简意赅,以歌赋形式,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为古医籍的佳作,为后世学者习诵的名篇。窦氏偏主用针,且尤重用毫针。认为“治病莫如用针”,首创“下针十四法”,为后世论针法奠定基础。《真言补泻》对针刺手法有具体的论述和独特的见解,是窦氏针刺手法的经验总结。善用八脉交会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6.
《标幽赋》出自《针经指南》,是金元时代著名针灸医家窦汉聊所作。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早年师承王翁、李浩。《针经指南》是窦氏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集中总结。《标幽赋》叙述精准,将幽冥隐晦、深奥难懂的针灸理论用歌赋的形式表达出来,对针灸临床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兹就《标幽赋》的针灸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八脉交会穴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脉交会穴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是窦氏得于他人之手,原称“交经八穴”和“流注八穴”,因窦氏对保存和推广八穴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又称为“窦氏八穴”、“窦氏八法”。八脉交会穴是指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它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都位于腕踝部的上下。窦氏在《标幽赋》中提到,“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法”就是指八穴,而“主客”是指其配伍应用。明代医家徐凤在《针灸大全》最早将其定名为“八脉交会穴”,并在“主穴”的基础上增添了“应穴”,  相似文献   

8.
湖湘针推学术流派起源于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术,其主要学术观点为"推经治脏""针经治脏""灸经调脏""五经配伍""五经助制"等.笔者运用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的方法,通过针五经、调五脏来论治眩晕,为针灸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 据现存资料,“流注八穴”名称始见于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学家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一书,即内关、外关、后溪、照海、中脉,足临泣、列缺、公孙八个穴位。窦氏在该书中对此八穴的213个主治症做了较大篇幅的介绍。依其所述,此八穴是山人宋子华秘传于窦氏,窦氏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自如,深得其法,故后人又将“流注八穴”称为“窦氏八法穴”。从此以后,历代针灸医著将该八个穴位均作为治疗奇经八脉病候的特定穴而提出。窦氏把内关等八个主治奇经八脉病候的穴位命名  相似文献   

10.
窦默生于金元时代,在针灸方面有杰出的贡献,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自《甲乙经》以后,直至宋代,多注重穴位的考证及新穴的探索(特别是阿是穴),可是在理论方面,则没有大的发展,正如《子午流注针经》序中所说:“近世指病直刺,不务法者多矣。”而窦氏则彰《内》、《难》之微,钩深索隐,多有创新,“以针法活人甚多”。在今天,我们讨论一下窦氏及其著作,对针灸学的发展和振兴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针灸是中医治病调气的常用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调气,“气至”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杨继国教授在临床中总结出“三步调气法”,即针灸得气、以神驭气、点穴导气三步。针灸得气依靠针刺手法和控制灸量达到“气至”,强调“得气”,注重患者的“针感”和“灸感”;以神驭气是通过治神、调神引领经气到达病所,用于针灸得气失利之时;点穴导气即运用点按、揣揉、敲打穴位等方式调气,用于前两步均未实现“气至”时。附病案3则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阐述有关艾灸疗法临床要领的一种新观点。通过以腧穴热敏化现象为切入点,以腧穴热敏化规律为新灸法创立依据,以临床灸疗疗效为检验标准,探讨艾灸能否像针刺一样激发经脉感传及艾灸是否必须激发经脉感传才能提高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艾灸确能像针刺一样高效激发经脉感传;艾灸必须激发经脉感传才能提高疗效。说明灸之要,仍然是气至而有效。  相似文献   

13.
<灵枢><素问>文献研究表明针刺"气至"现象是针刺引起气的活动,针刺"气至"可分为"正气至"、"谷气至"、"邪气出"、"正邪相争"等不同反应,针刺"补泻手法"的技巧在于对不同性质气至现象的利用与控制,形成了深浅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方员补泻等.补泻手法的技术关键乃是基于一种观念上"出邪气,补正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腹针对得气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YZ 《中国针灸》2011,31(2):183-185
受腹针等针灸新技术临床实践的启发,通过对气至不同认知产生气至针下或气至病所的分析思考,重新解读"气至而有效"提出与一般针感相对应的隐性针感的概念,以临床有效性作为评价得气的标准,为针灸临床向无痛化的方向发展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针灸治疗颈椎病方面,临床上常采用针灸、拔罐和刺络放血等方法,但多为单一方法治疗,几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相对较少。郭义教授经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根据颈椎病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创建针灸治疗颈椎病四通法——“一针、二罐、三刺络、四艾灸”,取得较好疗效。即先采用毫针针刺颈肩部腧穴以疏通气机,后在肩背部腧穴拔罐、走罐以畅通气机,拔罐后大椎穴等局部瘀斑处刺络放血以强通经脉,最后在大椎等穴实施艾灸以温通气机。通过四通法疏通气机、畅通气机、强通气机和温通气机,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阐明灸法的内源性调节机制,揭示艾灸得气、灸温、灸材等因素的作用特点、规律和机制,明确艾灸热、光、烟与灸效的关系,并确证艾灸与针刺作用的异同,以推动灸法研究新一轮的发展和创新;并展望灸法在“治未病”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气"穴不仅是中医认识人体的重要结构,且在刺灸治疗时亦是施术定位的评判标准。针刺调气关键在于补泻,而补泻的关键是如何辨气,如何辨正邪大小。"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意欲调气,需要医者先"治其神",医者要摒弃杂念,内省自视,保持极虚静的精神状态才能守神。"针响""医者得气"及"二次得气"在治疗层次上相差较大,前两类处于致病的启动阶段,施术者必须在"针响""医者得气"的基础上判别疾病的阴阳盛衰及证候的寒热虚实,诊其脉气大小后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才可激发"二次得气",这是针刺得气补泻的内在本质。"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守门户运用于临床即是守神。临床上运用"气"穴时应擅于调气与治神,二者中调神为先导,调气为关键,"以神导气,令气易行,以意通经",达到经脉调畅,血脉通利,阴阳调和之效。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灸法在痴呆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对近5年来不同灸法治疗痴呆病的实验和临床方面文献进行分析。在痴呆病的治疗中,灸法治疗痴呆病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的优势。灸法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总结出调补气血指导理论:补气血主要在于补阳气、调气血在于调气机,进行了相应穴位总结以及相应的灸法选择。同时,发现有关艾灸治疗痴呆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甚少,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 CFS)发病特点及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 CFS属于“疲劳”概念中的一种 ,其病机主要为五脏气化功能失常 ,发病与脑神关系密切。提出针灸治疗 CFS关键在于调理五脏气机 ,兼以调治脑神 ,并总结探讨了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拔罐、耳针等多种治疗 CFS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综述针灸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 方法 复习90 年代以来的大量有关文献,从毫针、穴位埋线、针药结合、其他疗法、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了针灸治疗癫痫的研究概况。 结果 针灸能够疏通经脉,调理气血,醒脑开窍,熄风定惊,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实验研究方面初步证实针灸具有调整脑内神经突触间神经递质的作用。 结论 针灸治疗癫痫,今后应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着重治疗机理、有效穴位选择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