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与胰岛细胞共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否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并探讨将其移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体外共培养BMSCs及胰岛细胞;18只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PBS组、BMSCs组、BMSCs与胰岛细胞共培养组。将Brdu标记的细胞从尾静脉移植入糖尿病大鼠模型体内,观察临床疗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Brdu标记的细胞及胰岛素抗体在胰腺的分布。结果: 细胞移植后用血糖仪检测大鼠尾静脉血糖,PBS组血糖较移植前无明显下降(P>0.05),BMSCs组及共培养组大鼠血糖移植后14 d血糖开始下降,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共培养组大鼠移植后血糖较BMSCs组血糖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SCs组及共培养组Brdu标记的细胞在细胞核显色,为棕黑色。其相应的胰岛素表达阳性,主要显色在胞浆,为棕红色。PBS组大鼠胰腺未发现Brdu标记细胞及胰岛素表达阳性。结论:大鼠BMSCs在体内微环境下经尾静脉移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可以降低大鼠血糖,而经体外微环境与胰岛细胞共培养的BMSCs移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后能起到相同作用,且降糖作用强于前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糖尿病小鼠左肾被膜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与胰腺外分泌细胞共同移植动物模型及探讨胰腺外分泌细胞对胰岛移植物的损伤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采用胆总管内逆行灌注胶原酶联合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方法来分离纯化胰岛,人工挑取胰岛细胞并收集胰腺外分泌细胞.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BALB/C小鼠成为糖尿病小鼠.单纯移植组(n=10)每只小鼠于左肾被膜上极移植胰岛细胞250个,共同移植组(n =10)每只小鼠于左肾被膜上下极同时移植胰岛细胞250个和等体积的胰腺外分泌细胞,持续观测血糖及生命体征变化,1个月后切除左肾并继续检测血糖.(2)体外实验:利用双硫腙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来计算胰岛产量及纯度,利用台盼蓝染色鉴定胰岛细胞的活性,以及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测胰岛功能.结果:(1)胰岛移植后,单纯移植组及共同移植组血糖均逐步降至正常,共同移植组较单纯移植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延迟,移植术后第2,3,4,5天,单纯移植组受鼠血糖低于共同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两组受鼠左肾3d后,两组受鼠血糖均>21 mmol/L.(2)每只小鼠可获得150~200个高质量胰岛,纯度及活性均高于90%,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SI=2.90).结论:(1)成功建立糖尿病小鼠左肾被膜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与胰腺外分泌细胞共同移植动物模型.(2)胰腺外分泌细胞与胰岛细胞同时移植会延迟植入胰岛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鲜和短期培养后的小鼠胰岛细胞对移植后胰岛的再血管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小鼠作为胰腺供体,胆总管灌注胶原酶P溶液消化胰腺,Ficoll 400不连续梯度纯化获得胰岛细胞.接受不同胰岛细胞肾被膜下移植的受体糖尿病C57小鼠随机分成三组(n=10):A组接受新鲜胰岛细胞移植,B、C组分别接受培养1、3d的胰岛细胞移植.术后观察血糖变化并于移植后第14天取移植胰岛,分别进行HE染色和胰岛素、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 胰岛细胞移植后3d内,三组小鼠的随机血糖浓度均<11.0 mmol/L.A组小鼠在移植后第14天时的血糖浓度仍<11.0 mmol/L,而B、C组小鼠血糖浓度在移植3d后呈现持续上升,此后各时间点的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胰岛素染色结果显示:A组小鼠肾被膜下成团的细胞被染成棕褐色,B、C组类似细胞团仅有少量着色.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发现,A组小鼠肾被膜下移植细胞团内部有大量细胞胞质被染成棕黄色,而B组和C组仅有少量细胞着色;A组肾被膜下胰岛内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 小鼠新鲜胰岛细胞移植较短期培养后胰岛细胞移植更有利于移植胰岛的再血管化及存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60只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胰腺被膜下移植组、肾被膜下移植组及肝实质内移植组,每组14只;另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胰腺被膜下、左肾被膜下、肝实质内注射0.5 mL hUCMSCs悬液(1×106个);糖尿病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于胰腺被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移植后动态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变化,6周后处死大鼠,取相关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胰岛素、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PDX-1)、巢蛋白mRNA表达测定。结果移植前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FBG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INS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FBG和FIN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5周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FINS降低,FBG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体质量及FINS升高,FBG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腺被膜下移植组比较,肾被膜下及肝实质内移植组大鼠体质量降低,FBG升高,FINS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大鼠平均阳性染色面积均降低(P<0.05);胰腺被膜下移植组阳性染色面积大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所有组织切片均未检测到人胰岛素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胰腺被膜下移植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岛素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大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量均增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胰腺被膜下移植组大鼠胰岛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量均增高(P<0.05)。各实验组均未检测到人胰岛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结论不同移植途径对hUCM-SCs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有影响,胰腺被膜下移植效果优于其他途径。hUCMSCs并未分化为β细胞,但其能够促进内源性胰腺干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分离纯化小鼠胰岛细胞的优良新型方法,经同种异体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建立动物模型.方法:(1)胰岛分离及检测:采用胆总管内胶原酶逆行灌注消化胰腺的方法分离胰岛,淋巴细胞分离液单一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利用双硫腙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来计算胰岛产量及纯度,台盼兰染色鉴定胰岛细胞的活性,以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来检测胰岛功能.(2)胰岛移植:空白对照组(n =12),糖尿病鼠组(n=12),对糖尿病鼠组行同种异体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观测血糖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每只小鼠可获得150~200个高质量胰岛,纯度及活性均高于90 %,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SI=3).糖尿病小鼠经胰岛移植后,1~3 d内,血糖均降至11.1 mmol/L以下.结论:采用新改进的分离纯化胰岛方法,可获得高质量、高功能的胰岛细胞.经同种异体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行人胰岛小鼠移植及人胰岛同种异体移植提供重要试验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幼年(14d)大鼠的股骨和胫骨取原代BMSCs后扩增。改良的Longa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n=45),1h后再灌注,24h后治疗组(n=15)尾静脉注射3×106BMSCs,盐水对照组(n=15)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n=15)不注射。缺血后3、7及14d采用神经损伤评分(NSS)检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SCs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果治疗组的NSS在第7、14天与两个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0.05),而第3天和第7天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NGF在不同时间点较两个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静脉移植BMSCs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移植BMSCs后缺血脑组织中NGF的增加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移植部位对糖尿病小鼠移植胰岛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胶原酶P溶液胰管灌注和Ficoll-400不连续密度梯度纯化法获取供体小鼠胰岛.受体糖尿病小鼠分别接受同基因和异基因肾被膜下、小网膜囊和腋窝胰岛移植,监测受体移植后的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取移植胰岛排斥标本,观察不同部位移植胰岛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成功分离、纯化供体小鼠胰岛,纯度为( 94±5)%或(90±5)%,存活率为(92±3)%.胰岛移植后均能使受体小鼠高血糖逆转至正常.同基因或异基因胰岛移植短期存活状态:肾被膜组与小网膜囊组的血糖降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肾被膜组血糖值显著低于小网膜囊组(P<0.05);腋窝组血糖降低值和血糖值与肾被膜组和小网膜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基因或异基因胰岛移植长期存活状态:肾被膜组与小网膜囊组血糖降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被膜组血糖值较低,移植胰岛存活率较高;腋窝组移植胰岛不能达到长期存活;在同一部位,同基因与异基因胰岛移植受体的血糖降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肾被膜组和小网膜组胰岛完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腋窝组胰岛细胞被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肾被膜下胰岛移植降血糖效果迅速、稳定,能达到长期存活的目的,可视为胰岛移植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尾静脉移植人脐血细胞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只昆明小白鼠,随机抽取5只作为对照组,其余5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糖尿病鼠模型.成模后将小鼠随机分成移植组(26只)和糖尿病组(12只).将分离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于对数增长期用PKH26标记后,以2×106/ml经尾静脉注射入移植组小鼠体内.于注射后第4天和第14天观察3组小鼠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内的分布.结果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植入第4天,移植组小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糖尿病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14天移植组小鼠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检测发现移植第4天的糖尿病小鼠的胰、脾、肝、骨髓组织内均可见PKH26+细胞,而移植第14天上述各部位未发现PKH26+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上述部位的冷冻切片结果也支持这一结果.结论 将人脐血细胞移植到未用免疫抑制剂的糖尿病小鼠体内可存活,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单次链脲霉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培养液,移植组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至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测定大鼠血糖变化,评价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血糖的影响。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由17.58±2.46 mmol/L降至5.94±2.25 mmol/L,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最佳移植途径。方法1.取6周龄健康SD雌性大鼠股骨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s。2.体重250~300g雌性SD大鼠60只,CCl4联合酒精制做肝硬化模型。3.取模型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组,肝脏移植组,脾脏移植组,门静脉移植组,每组10只。各实验组均移植DAPI标记的BMSCs。4.3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肝功能。结果实验各组大鼠肝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肝脏局部移植组效果优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肝脏局部移植BMSCs治疗肝硬化比经外周静脉、门静脉、脾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含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及胰岛素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转染融合基因后B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合成insulin-IRES-EGFP和IRES-EGFP两段序列,分别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中,经过包装细胞PT67的包装后转染小鼠B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EGFP的表达;RT-PCR法检测转染后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将转染了两种质粒的BMSCs培养后分别植入两组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观察各组受体鼠血糖及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并以正常对照组小鼠作对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MSCV-insulin-IRES-EGFP、pMSCV-IRES-EGFP;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后的BMSCs发出稳定的绿色荧光信号。转染了pMSCV-insulin-IRES-EGFP的BMSCs能稳定表达外源性胰岛素基因,转染后小鼠血糖明显低于转染pMSCV-IRES-EGFP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转染后35 d体质量明显高于转染pMSCV-IRES-EGFP组(P<0.05)。结论:重构的insulin-EGFP载体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踪作用,且EGFP的表达不影响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转染融合基因的小鼠B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可以部分缓解小鼠糖尿病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的归巢和对小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出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的mMSCs,经尾静脉将其移植到同品系糖尿病小鼠模型体内。观察GFP-mMSCs在受体体内的分布,检测移植后小鼠血糖、胰岛素、体质量和尿量的变化。结果接受了mMSCs移植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得到一定控制,血清胰岛素增加,体质量恢复,尿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Cs移植后30d,在糖尿病小鼠的心脏、肺脏、肝脏、胰腺及肾脏中检测出GFP-mMSCs的分布,但以胰腺和肾脏为多。结论mMSC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有向胰腺归巢的倾向,并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盖维  ;戴春  ;吕昌云 《铁道医学》2014,(10):1121-1126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podocin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3)、造模组(n=39),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则高脂高糖喂养,8周后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5 mg·kg-1,糖尿病肾病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BMSCs组(n=13)、前列地尔组(n=13)及DN组(n=13)。于造模成功的当天,BMSCs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经体外培养、鉴定、Brdu标记后的BMSCs 2×106·ml^-1,前列地尔组大鼠经腹腔注射前列地尔4μg·kg-1·d^-1,而DN组及正常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入后的1、14、28 d检测4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SCs在肾脏的定位;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检测肾组织podocin的表达。结果:BMSCs移植后28 d,与DN组和前列地尔组相比,BMSCs组大鼠尿蛋白、Scr、BUN水平均有下降(P〈0.05);BMSCs组podocin的表达较正常组降低,但较DN组和前列地尔组明显上升(P〈0.05);BMSCs组大鼠肾组织可见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结论:BMSCs可以上调足细胞相关分子podocin的表达,改善足细胞融合,并促进足细胞再生,从而减少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一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制备供体特异性T细胞疫苗(T cell vaccine),探讨T细胞疫苗免疫(T cell vaccination)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Balb/c小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用酶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无菌分离纯化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制备Balb/c小鼠针对Wistar大鼠的T细胞疫苗:实验随机分为三组,G1:糖尿病小鼠对照组;G2:胰岛细胞移植组,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移植+1640培养液(对照组);G3:胰岛细胞移植加T细胞疫苗免疫组,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T细胞疫苗(实验组),于d1,d7,d14,d21实验组Balb/c小鼠接种TCV(1×107/mL),对照组用1640替代。接种前和每次接种后第5d分别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胰岛细胞移植:将Wistar大鼠的胰岛按1200。1500IEQ/kg经肝门静脉导入小鼠体内,移植后观测血糖和体重变化。结果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可以诱导I型糖尿病小鼠血糖降至正常水平且维持一段时间,对照组小鼠移植后(5.12±1.36)d即发生排斥,实验组移植物存活时间达(20.25±3.45)d。结论TCV能够有效延长异种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是一种潜在诱导异种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BMSC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BMSC治疗组。从雄性BALB/c小鼠分离BMSC。用卵白蛋白(OVA)制备慢性哮喘模型。观察BMSC移植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对脾组织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影响。结果哮喘模型组支气管上皮黏膜脱落,上皮黏膜有杯状细胞增生,部分管腔内有黏液栓塞,气道、血管旁有大量炎性浸润,以及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正常对照组及BMSC对照组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表现,而BMSC治疗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明显减轻。与BMSC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BMSC治疗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提高(P〈0.05);BMSC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及BMSC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BMSC移植能明显减轻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程度,并能上调外周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孕酮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协同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孕酮组、BMSCs组、BMSCs+孕酮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为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的脊髓损伤(SCI)模型鼠.按上述分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将BMSCs移植到损伤部位,和(或)在脊髓损伤后第1~5天腹腔注射孕酮(8 mg/kg).脊髓损伤术后第0、3、7、14、21、28天用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损伤后第0天和第28天局部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孕酮或BMSCs移植单独应用均可以有效促进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二者联合运用效果更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第0天各脊髓损伤组局部组织BDNF、MBP和GAP-43的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第28天孕酮组、BMSCs组和BMSCs+孕酮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孕酮+BMSCs组的表达水平最高.结论 单纯孕酮或BMSCs移植均能促进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上调损伤局部BDNF、MBP和GAP-43的表达水平,促进髓鞘和神经元再生,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上清液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0只脑梗死大鼠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9 g.L-1氯化钠注射液2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组(2.0×109L-1BM-SCs悬液2 mL)、上清液移植组(BMSCs上清液2 mL)及混悬液移植组(上清液与BMSCs混悬液2 mL),每组10只。在模型再灌注24 h后,用10 g.L-15-溴脱氧尿核苷(BrdU)溶液标记,连续标记28 d,并于最后1次注射后2 h处死大鼠。观察各组病灶增殖期神经前体细胞的数目变化及神经损伤严重程度(NSS)评分。结果治疗后28 d BrdU、Br-dU+抗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的阳性细胞数BMSCs移植组、上清液移植组和混悬液移植组较氯化钠注射液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清液移植组和混悬液移植组较BMSCs移植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悬液移植组较上清液移植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移植前比较,各组大鼠动物模型移植后第7、14、28天的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NS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从第7天起,与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BMSCs移植组、上清液移植组和混悬液移植组N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混悬液移植组NSS评分明显低于BMSCs移植组和上清液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清液与BMSCs混悬液能够诱导病灶区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这可能与上清液内的神经营养因子及细胞分化诱导因子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