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目的比较冠状切口与局部小切口入路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优缺点,指导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方法参考Zingg分类法,对6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骨折类型和手术入路分组,对采用冠状切口与局部小切口入路患者面部两侧对称度、张口度、面瘫有无、X线和螺旋CT等进行综合评估,比较两种方法优缺点。结果冠状切口入路手术复位效果确实,但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相对多;局部小切口创伤小,但不适用于骨折错位愈合及一些复杂骨折。结论应根据具体骨折情况来决定手术入路选择,在保证术后面形与功能效果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局部小切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腔前庭沟切口入路治疗眶-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例应用该入路行眶-颧-上颌复合体骨折整复重建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20例患者骨折断端均达解剖复位,X线片显示骨折处对位愈合良好。术后面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复视及面瘫,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该入路治疗眶-颧-上颌复合体骨折具有暴露充分、切口隐蔽、明视手术等优点,可利于达到手术解剖复位和恢复面容美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睑缘下和口内前庭沟联合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疗效及美学效果.方法:经睑缘下和口内前庭沟切口为手术入路,对5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在直视下进行解剖复位、固定,评价治疗效果及美学效果.结果:58例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良好、功能和面形明显改善.结论:颧上颌复合体骨折应早期手术,应用微型钛板固定.睑缘下和口内前庭沟联合切口暴...  相似文献   

4.
颧骨复合体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在受到创伤时,患者常产生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在探索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有效治疗中,重点在于恢复患者原有面型及功能,减轻术后畸形,术中精确复位,从而使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减少并发症。目前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内镜等技术已取得很大进展。现从颧骨复合体骨折特点、复位难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近几年来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颧蝶缝为参照标准复位颧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采用经头发冠状切口手术的Knight和North分类中Ⅲ、Ⅳ、Ⅴ、Ⅵ型骨折30例,先将颧蝶缝复位,再将其他骨折线复位、固定。术后随访1—3个月,观察面型的恢复程度和X线上颧骨、颧弓的对称性。结果:30例术后均获得满意的面型,X线观察有28例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仅2例骨折连续性稍差。结论:颧骨骨折手术复位时,先将颧蝶缝复位,再结合颧骨各突起骨折的对位对线,可以使颧骨准确复位,从而恢复正常面型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治疗切口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对7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分别从骨折分类、手术入路及各类切口联合应用情况方面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采用单纯上颌前庭沟切口20例;上颌前庭沟、眶周小切口联合入路39例;上颌前庭沟、眶周、头皮半冠状联合切口13例.结论:上颌前庭沟切口是治疗ZCF最常用的手术切口;复位B型骨折主要采用上颌前庭沟联合眶周小切口的入路;上颌前庭沟、眶周、冠状切口联合应用是治疗C型骨折和陈旧性B型骨折最有效的径路.  相似文献   

7.
许萍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6):742-742,744
目的:探讨局部小切口入路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根据骨折位置及类型采用相应局部小切口入路暴露骨折处,复位后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3~6月评价治疗效果及手术创伤。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除2例外,面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高度和宽度,双侧颜面对称,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恢复,眶下区麻木及复视症状消失,切口瘢痕轻微,愈合满意。结论:局部小切口手术入路能较充分地暴露骨折区,利于复位固定,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局部小切口与冠状切口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并探讨出更适合的手术入路。方法选择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58例,并按照Zingg分类及手术入路分为两组,采用局部小切口入路的为A组,采用冠状切口为B组,每组各29例,两组均辅助口内前庭沟切口入路,并用微型或小型钛板做坚固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并发症。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切口入路手术复位效果确实,但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相对多;局部小切口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不适用于骨折错位愈合及一些复杂骨折,因此,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在保证术后面形与功能效果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局部小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42例经CT或X线检查确诊为颧骨颧弓骨折的患者进行联合切口入路颧骨颧弓骨折复位术的临床观察,探讨联合切口进行颧骨颧弓骨折切开复位术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1月—2012年11月在唐山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由于颧骨颧弓骨折后应用联合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2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患者术后的面部外形及对下颌骨开闭口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有1例愈合差,其余41例愈合良好。患者的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骨断端复位准确,外形恢复比较理想。结论联合切口入路行颧骨颧弓骨折复位术采用眉弓外切口及口内入路等小切口,切口隐蔽,是新鲜骨折优先选择的切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禹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64例,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术,观察组采用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及骨折复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96.88%(31/32)]高于对照组[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2%(1/32)]低于对照组[18.75%(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效果显著,可有效加快术后恢复进程,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朱力  李燕  聂建华  毛明芳  李菊  冯丹 《西部医学》2010,22(10):1900-1902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在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治疗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患者35例,其中9例用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口内切口;8例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17例冠状切口+口内切口,含4例合并下颌骨骨折的用口内或颌下切口同期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 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34例为一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外形满意。出现1例暂时性额肌瘫痪,1例感面部皮肤轻度麻木。1例术口感染溢液,抗炎换药理疗后痊愈。结论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疗效肯定、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且术野清晰,是上颌骨、眶、颧复合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的一种理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颧弓上缘入路,微型钛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颧弓上缘切口,微型钛板对26例单纯颧弓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26例患者4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2例伤口延迟愈合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型对称,伤口甲级愈合。结论:以颧弓上缘切口入路,微型钛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弓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眶外侧缘、睑下缘、耳颞切口、口内前庭沟等多小切口,显露颧骨复合体骨折段后,进行复位;应用微型钛板对颧弓复合体骨折31例进行坚强内固定,通过面形、张口度、切口愈合情况及X线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除2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形对称,切口Ⅰ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以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方法,符合现代外科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颧骨、颧弓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颌面部外伤疑有颧骨、颧弓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结论 螺旋CT三维成像对于颧骨、颧弓骨折具有重要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开放复位治疗早期陈旧性颧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经眶周小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早期陈旧性颧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 7例骨折3个月内的患者经眉弓外侧和睑缘下小切口行骨折复位 ,使用小型和微型钛板内固定 ,2例行眶底骨缺损重建。结果 :颧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均获矫正 ,无明显瘢痕畸形 ,追踪观察 1~ 3年疗效理想。结论 :早期陈旧性骨折可经眶周小切口开放复位 ,眶外侧须用小型钛板固定对抗嚼肌收缩力 ,眶下缘和颧牙槽嵴可用微型钛板固定。应用微型钛板重建眶底骨缺损可消除眼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发际内头皮冠状位切口在颌面复合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头皮冠状位切口在以颧骨为中心的面中部复合骨折中重建骨骼形态的应用,对9例以颧骨为中心的面中部复合骨折,分析应用冠状位切口的治疗方法、优越性、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防。结果:通过对9例患者的观察,89%的病例术后面型恢复满意,结果表明:冠状位切口的治疗方法、优越性、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防。结果:通过对9例患者的观察,89%的病例术后面型恢复满意。结果表明:冠状位切口对颧骨三维结构的重建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好,操作方便,复位精确,面部不遗留疤痕,术后稳定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口腔前庭入路解剖眶下神经血管束复位固定闭合性完全性颧骨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将18例需手术复位固定的B型颧骨骨折患者纳入观测范围。全麻下经口腔内患侧前庭沟切口入路,暴露颧弓、眶下缘、颧颌缝处的骨折断端。分离保护眶下神经血管束、复位颧骨后,微型接骨板固定眶下缘、颧颌缝处骨折断端。评价切口愈合、局部不对称畸形改善程度,张口受限改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中16例(89%)切口I期愈合,15例(83%)双侧颧突区软硬组织完全对称。术后4周16例(89%)张口度达III横指,比术前的7例(39%)明显改善(χ2=4.876,P=0.025)。10例(56%)解剖复位坚固内固定颧骨骨折的眶下缘和颧颌缝2处骨折断端,颧弓及眶外侧骨折断端只作解剖复位处理;5例(28%)在颧弓表面做长约1.5cm平行于颧弓的小切口,行眶下缘、颧颌缝及颧弓3处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3例(16%)除眶下缘、颧颌缝、颧弓3处外,眶外侧缘骨断端以眉弓内长约1.5cm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全组18例患者均未出现下睑外翻、面神经颧支损伤、鼻泪管损伤、眶周软组织水肿、眶周软组织萎缩、眼球塌陷、复视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口腔前庭沟入路,解剖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以复位固定大部分B型颧骨骨折。陈旧性或复杂性颧骨骨折可同时选用颧弓表面或眶外侧小切口,从而完善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睑结膜内切口结合上龈颊沟切口整复单纯颧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单纯颧骨骨折患者,采用经下睑结膜内、上睑结膜外侧穹窿联合口内上龈颊沟的微创隐蔽切口显露骨折部位,复位后用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后1~6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除1例复杂骨折患者外形恢复欠满意外,其余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双侧颧面部外形对称,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正常,眶下区麻木及复视消失,愈后良好。结论:睑结膜内切口结合上龈颊沟切口是一种隐蔽微创的切口。与传统冠状切口和目前应用较多的面部小切口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面部无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单纯颧骨体骨折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在颧骨复合体缺损的个性化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颧骨复合体肿瘤及外伤后缺损的患者以三维CT及快速原型技术预成实体模型,通过CAD/CAM将健侧颧骨复合体复制到患侧缺损处,在模型上塑形精确钛网,结合自体骨移植和带蒂颊脂垫瓣内衬,重建颧骨复合体形态和功能。结果:在实体模型病变区域测量数据和术中所见病变范围基本一致,预制的个性化重建钛网与术中颧骨复合体外形匹配,术后患者面型基本对称,三维CT显示重建颧骨复合体两侧基本对称,术后外形满意。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在颅颌面缺损修复体的个体化重建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面部畸形整复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