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SARS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即非典型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4月8日至5月1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SARS患者使用NIPPV治疗的情况,包括适应证、参数调节、疗效和副作用观察,以及进行NIPPV治疗期间医务人员的感染率.结果:从2003年4月8日到2003年5月14日期间收治的SARS患者中的105例进行分析,使用NIPPV者共24例,死亡5例.使用NIPPV最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气肿,共出现4例,发生率为16.7%.治疗过程中无1例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结论:NIPPV是治疗重症SARS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合理的使用NIPPV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并且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马春芬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32-32,34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机械通气结合药物等综合治疗85例重症哮喘患者,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改善情况.结果:本组85例重症哮喘患者应用机械通气2~5 d,平均通气时间3 d.全部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出现气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机械通气前后RR、HR、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前后各指标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患者使月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依从性和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法:建立开展NIPPV的基础条件,制定使用BiPAP呼吸机的上机流程和护理流程.结果:57例应用BiPAP呼吸机作NIPPV治疗,正确执行BiPAP呼吸机上机流程,按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上机前后的护理,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时发现和防治不良反应,并进行疗效判断,动态调整,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熟练掌握BiPAP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程序和护理技术,对提高依从性和疗效,战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IPPV) 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价值,为更好地选择NIPPV的临床应用适应症提供依据.方法 对79 例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动态观察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24 h、3 d 及5 d 动脉血气、意识、治疗后患者的转归、NIPPV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79例患者经NIPPV治疗,与治疗前比较,68例患者PaCO2明显降低、pH升高,均脱机出院,有效率达86.1%;7例改为有创通气,4例放弃治疗.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是治疗COPD并重症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有效手段;意识障碍并非无创通气的绝对禁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一组同期住院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予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165例进行回顾分析,NIPPV组56例及IPPV组109例。结果:NIPPV组通气时间8.2±3.2d,经治疗后好转出院42例(75%);IPPV组通气时间7.7±4.5d,好转出院85例(78%),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NIPPV组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IPPV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1例(46.8%),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并可以避免或减少有创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对策。方法:将91例ARF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57例和标准治疗组34例,标准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氧疗,NIPPV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行NIPPV辅助治疗。结果:NIPPV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结论:NI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可降低ARF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避免或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观察20例经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NIPPV治疗前、24h后临床疗效及血气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NIPPV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动脉血 pH值恢复正常,PaO2和PaCO2分别高于和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NIPPV对于急性重症哮喘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SARS病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重症SARS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 收集住院重症SARS病人使用Bi-PAP(PSV PEEP)呼吸机治疗的情况,包括适应症,参数调节,疗效观察。结果 8例SARS病人中符合重症SARS7例(88%),无创正压通气7例,死亡2例(28.6%)。结论 在SARS病人中,早期充分无创正压通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的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减少有创通气使用率。  相似文献   

9.
邵绍鲲 《浙江医学》2009,31(4):507-508
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无创正压通气(NIPPV)可明显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且可避免和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近年来笔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伴右心衰患者采用NIPPV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并且肺损伤患者5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8例和无创正压通气组(NIPPV组)30例;NI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结果治疗2h后,NIPPV组的血气、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a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OI、SaO2明显占优(P<0.01),NIPPV组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症状,治疗过程中相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增加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将2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而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病人分为2组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病人在NIPPV前与治疗后24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改良呼吸指数(PO2/FiO2,MRI)的变化,以探讨NIPPV治疗SARS的时机与作用。结果死亡组病人从发病到NIPPV治疗的平均时间明显晚于生存组病人,虽然NIPPV能改善2组病人的氧合状态,但经过NIPPV24h后,死亡组的APACHEⅡ、RR仍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且死亡组的SpO2、MRI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提示NIPPV治疗时机对危重病人的生存可能至关重要。当病人呼吸频率逐渐加快且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出现较快下降趋势时,应综合考虑病人整体生理状况,适当放宽上机适应证,尽早进行NIPPV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LT/ARDS采用NIPPV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6月我院中心ICU收治的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2例并发ALT/ARDS,其中29例行NIPPV、3例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结果:32例并发ALT/ARDS,29例行NIPPV治疗者25例成功,4例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死亡3例.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LT/ARDS采用NIPPV治疗,具有更多的优点:患者痛苦少,保留了患者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避免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反复发生,住院费用减少,住院天数缩短.配合综合治疗,提高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为总结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病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经验与体会,评价其在早期对SARS病人呼吸功能改善的作用,收集并比较因呼吸功能不全而使用持续无创双相正压面罩通气(BiPAP)治疗的25例SARS病人,治疗前与治疗24h内相关呼吸参数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初步分析NIPPV早期对SARS病人氧合功能影响。结果NIPPV后24h内多数病人的气促和呼吸困难有不同程度缓解,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合水平用改良呼吸指数(MRI)显著升高(P<0.05)。提示NIPPV早期应用对SARS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病人的氧合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重症SARS的价值。方法:对18例重症SARS患者实行n-CPAP治疗,持续气道正压(CPAP)为5.14cmH2O,观察治疗前后病人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病人胸部X线(胸片)的变化。结果:治愈17例,死亡1例。治愈出院的病人肺部渗出病变基本吸收。使用n-CPAP治疗常见的副作用为纵隔气肿。结论:对于重症SARS患者,n-CPAP治疗能有效改善肺的氧合。减少了有创通气的使用,是治疗重症SAR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锁安云  王建中  江云  徐红 《河北医学》2007,13(5):610-612
目的: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2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经鼻/面罩BiPAP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42例呼吸衰竭患者BiPAP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同时及早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使呼吸衰竭治疗疗效得到了提高.结论:虽然NIPPV使用便利装卸快捷,患者舒适易于接受,费用低,可减少有创通气时易发生的并发症.但仍要慎重选择患者.良好的认知教育、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严密的监护以及有效的防止不良反应措施,保持气道通畅等护理干预也是NIPPV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成功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31例行机械通气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危重病例,189例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病例和近期外科ICU机械通气治疗的8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以分析危重SARS患者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后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呼吸治疗策略。结果31例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中9例出现气胸及纵隔气肿;189例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患者中1例出现纵隔气肿;89例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中1例出现气胸。与后两者相比较,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的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调整通气压力并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所有病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改良呼吸指数均无明显变化。除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外,其余8例患者气胸及纵隔气肿均未进一步发展且逐步好转。提示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与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患者及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相比具有明显高的气胸及纵隔气肿发生率。这种现象可能与SARS造成肺脏损伤、剧烈咳嗽及机械通气压力过高有关。相应调整通气压力后绝大部分患者的气胸及纵隔气肿逐步好转。故此,对SARS危重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应该选择最佳的通气压力以避免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8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策略,在常规治疗和无创通气失败后,对8例重症SARS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30~74岁,平均(55±16)岁]施行经气管切开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监测通气前后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并对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患者的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高热(体温>38.5℃),7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仅1例高于正常。合并其他脏器损害7例。2)从发病到使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时间平均为(27.9±12.2)d,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时间平均为(8.6±5.4)d,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或压力调节加呼气末正压通气。行有创通气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通气前改善(P<0.01)。3)有创通气前1例出现气胸,有创通气时2例出现纵隔气肿及气胸。4)1例患者撤机并痊愈,7例死亡,死亡患者多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提示有创机械通气对于晚期重症SARS疗效不佳。通气模式应选择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和合适的呼气末压力水平,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 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SIMV组在上机后6 h FiO2、PIP有显著下降(P<0.05).而IPPV组在上机12 h FiO2开始下降、上机24 h PIP才有显著下降(P<0.05).上机2 h SIM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而IPPV组在上机后6 h出现显著改变.SIMV组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SIM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背景呼吸危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机械通气是导致RICU患者睡眠障碍重要的因素之一。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创正压通气对RICU患者睡眠的影响,但目前尚无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RICU患者睡眠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整夜PSG评估NIPPV对RICU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ICU 31例行整夜PSG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法(APACHE Ⅱ)评分、基础疾病、主要诊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脉血气分析、呼吸衰竭分型、总住院时间、RICU住院时间、近6个月曾入住RICU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睡眠特征〔呼吸事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紊乱指数(RDI)、总监测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分期:快速动眼睡眠(REM)及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时间、潜伏期及占比,脉氧:最低脉氧、睡眠时平均脉氧,心率:最低心率、最高心率、平均心率〕。根据行整夜PSG时是否行NIPPV治疗分为NIPPV组及对照组(非NIPPV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睡眠特征。结果NIPPV组15例,对照组16例。与对照组相比,NIPPV组患者总睡眠时间(P=0.028)、REM时间(P=0.034)、NREM时间(P=0.003)及NREM中N2时间(P=0.003)均缩短,睡眠效率(P=0.038)降低,平均心率增快(P=0.028)。结论睡眠障碍是RICU患者的常见问题,行NIPPV患者更容易出现总睡眠时间缩短、REM睡眠减少及睡眠效率下降。RICU患者应积极行整夜PSG评估睡眠情况并进行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Acute left heart failure,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 2例AL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观察并记录上机前0.5h和上机后1h和2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血气分析参数等临床指标,并比较通气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NIPPV 1h后,患者HR、RR、MAP、SaO2、PaO2、PaCO2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 2h后上述指标进一步好转(P〈0.01)。82例患者中有10例不能耐受NIPPV,其余72例NIPPV疗效满意,有效率为87.8%。结论早期使用NIPPV能迅速改善心肺功能,是抢救ALHF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