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绩评定模式在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是教师为改进教学、学校行政决策的主要依据。“基于学习行为与过程”的学绩评定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量化评定模式的,有助于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质性评定模式。它以课外阅读、网络论坛、书评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评价学生学习行为与过程,经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混合式学习是通过有机地整合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这两种典型教学形式来实施教学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来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的过程。在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开展混合式学习,不但能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且也可丰富混合式学习的研究领域,为高校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设计混合式学习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元认知是以认知策略为基础,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主体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是对认知的认知[1],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元认知包含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紧密联系,彼此影响,共同制约着人的认知活动.医学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临床工作者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始终是有限的,远远无法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医学教育绝对不能满足于专业知识的教育,应该更侧重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学校教育更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9-2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班级引入"自主学习式"教学法,采用课堂实践和问卷调查,探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应用,实践证明,"自主学习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理念在中医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方道 《光明中医》2011,26(6):1288-1289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理念在《中医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09级高护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和调查问卷为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及优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同学对教学的满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合作学习"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的好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的要素包括“自问”、“自引”、“自控”、“自评”四方面。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既有学生个体的内部因素,也有家庭、文化和学校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中药炮制学是一门最具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之一,是我国药学领域中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医药思维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为社会培养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中医药全面人才。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是护理本科生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形成性评价所具有的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过程,学会自我评价,最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的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转变学生思想,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将生理内容同日常和临床相联系,深刻理解学习生理学的意义;选择部分简单章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在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开设讨论课和自行设计实验等。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自主性学习和终身性学习能力的人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微课程”为代表的载体在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医院校中,以生物化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由于相对课时短、学习基础薄弱等原因,学生的自主性能力较差,不利于基础学科的教学发展。本文以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课程,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1.
在医学教育中,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越来越受到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将TBL教学模式引入儿科学临床见习教育中,探讨其应用价值及意义。通过应用发现TBL教学法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药学专业综合培训课程以如何将中药复方“四苓散”研发成中药现代制剂为问题情境展开PBL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师资队伍PBL教学基础较为薄弱、问题情境的设计范围较窄、评价方式与培训内容的匹配度较低等问题,因此也需要在学生的PBL教学培训、任课教师团队、适合的教材与教案、评价标准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践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训练和加强临床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方法南京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把PBL结合CBL的教学法,与传统式教学法对照,进行教学效果研究。结果 PBL结合C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实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及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缺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以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为重心,加强对学生综合科研能力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课程"立体化教学包"是为学生设计一种供自学其课程的教学工具。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主教材,融文字、图表、视频、网络等媒体为一体并打包,开展立体化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传统函授方式(如纸质材料)传输"立体化教学包"。建立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PBL和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1月在我校护理专业开展《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的2个班,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LBL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I。和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效果调查表,学生主观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双轨教学法的观察组不但平均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而且调查表中观察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理论的理解记忆”的学生选择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学生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PBL和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法效果佳,而且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慧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104-104,F0003
通过开展系统化的、以护生为主体的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带教,将整体护理的观念贯穿于临床带教中,运用护理程序为教学手段,并结合实际进行带教,使护生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同时调动了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整体护理应用于临床带教中,有利于培养护生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巧,又有独立性、能解决问题的现代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是一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通过对RISE教学模式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索RISE教学模式在温病学教学改革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PBL是指以问题或案例为先导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特别适合于临床课程的教学。中医体质学是一门基础和临床紧密结合的课程,PBL教学法目前尚未用于中医体质学教学。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医体质学教学中,尤其涉及到"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教学时,应用PBL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总结了PBL教学法的优势和不足,认为PBL教学法可作为固定的方法在中医体质学特定章节的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医学实验基本技能操作课程是是我院近几年实行实验教学改革的产物,本课程突出"加强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培养"的原则,实验项目紧紧围绕医学生在今后医学和科研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而开设。作为一门省级精品课程,我们的目标是要凸显此课程的"精",更加注重它的后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真正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