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内酯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60例老年DCM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为螺内酯联合培哚普利,加基础用药(地高辛、双氢克尿噻);对照组为培哚普利加基础用药。治疗10周后复查两组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血清钾、镁和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24h室性早搏(VA)数均有减少(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显著增加(P〈0.05)。两组均未发现高血钾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在老年DCM心力衰竭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较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3.
扩张型心肌病162例心电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张型心肌病162例心电图的分析孙群(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内科311800)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心动描记术心电描记术扩张型心肌病系原发性、广泛性的心肌细胞变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因心肌各部位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心电图表现亦各不相同,作者收集1980-0...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左心房内径与ptfv1的关系张缤郭雪娅余静辛楠(兰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兰州730030)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心动描记术心电描记术本院1986年至1993年间住院确诊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56例,经治疗2周...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常见的心肌疾病,其心电图改变较明显。作者对48例心电图低电压的DC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48例非低电压DCM患者对照,以探讨心电图低电压在DCM中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①低电压组,1990年1月至1997...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DCM大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4组:DCM对照组、螺内酯干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量分别为生理盐水10ml/(kg·d),螺内酯10、20、40mg/(kg·d),并于给药8周后处死取心肌观察胶原含量,测定胶原容积百分比,取血清检测BI型前胶原氨端肽(PmNP)。多组均数比较用q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心肌胶原容积百分比比较:螺内酯干预中剂量组(12.13±0.45)%、高剂量组(11.30±1.10)%与DCM对照组(24.33±0.92)%比较减少(P〈0.05)。血清PIHNP水平比较:螺内酯干预中剂量组[(131.95±9.20)ng/ml]、高剂量组[(226.08±22.10)ng/m1]与DCM对照组[(234.17±26.60)ng/ml]比较下降(P〈0.05)。结论予以DCM大鼠螺内酯20ml/(kg·d)或40mg/(kg·d)治疗8周可改善胶原沉积,一定程度上逆转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肥大心电图(ECG)指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方法选取52例DCM患者为观察组,60例左室内径正常者为对照组,以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DCM为标准,分析ECG传统左室肥大诊断条件诊断DCM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RV6>RV5的敏感性为92.30%,特异性93.33%.准确率92.85%,为最好指标;其次为R/3V5>RV5(R/3V6>RV6),它结合QRS波群形态诊断DCM的敏感性为89.58%,特异性94.43%,准确率91.92%,与其他诊断条件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ECG诊断DCM以RV6>RV5,R/3V5>RV5(R/3V6>RV6)二个指标最好,尤其是RV6>RV5.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0例≤50岁DCM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总结DCM心电图特点。结果:DCM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其中以心律失常最多见(77.5%),其他依次为ST-T改变(70%),传导阻滞(45%),房室肥大(40%),异常Q波(30%),低电压(10%)等。结论: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多发、多样、顽固的心律失常对扩张型心肌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3周及12周后作疗效判定,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3周总有效率47.22%,12周总有效率91.67%.结论 美托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赵庆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638-2639
扩张型心肌病(DM)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收缩功能障碍的心肌病变。通常起病缓慢,多在症状明显时才就诊,如出现气急、甚至端坐呼吸、水肿和肝大等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才被诊断。主要的体征为心脏扩大,有奔马律,常合并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强心、利尿、扩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接受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脑钠肽(BNP)、转化因子β1(TGF-β1)水平及MLHFQ评分。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大于对照组,LVESD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提高TGF-β1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与低钠血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 68例 ,分别测定血电解质 (钾、钠、氯 )、血糖、肾功能及计算血浆渗透压。比较正常血钠组和低血钠组的死亡率 ,同时比较低血钠组中不同心功能级别血钠值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68例中正常血钠 2 0例 (占2 9.4 % ) ,低血钠 4 8例 ( 70 .6% ) ,低血钠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 ( P<0 .0 5 ) ;低血钠组中 ,心功能 级组血钠值明显低于心功能 、 级组 ( P<0 .0 1 ) ,且死亡率明显增高 ( P<0 .0 5 )。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 ,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 ,一旦发生低钠血症、低渗性脑病 ,死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的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60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例入选,并行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以室性早搏为最常见(97%),其次是ST-T改变(60%)和室性心动过速(50%)。心功能越差,复合心律失常越多见。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基础抗心衰治疗,试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但是试药组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改善率,脑钠尿肽水平的下降、左室射血分数的增加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窦性心律心衰患者PR间期昼夜变化规律及其意义,为A-V间期合理调整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优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入选原发性DCM患者58例(DCM组),其中NY-HAⅡ级20例、Ⅲ级19例、Ⅳ19例;另选体检正常者20例(正常对照组),测量各组24h动态心电图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NYHAⅡ级组)昼间PR间期[(142±40.33)ms比(163±48.9)ms]、夜间PR间期[(186±49.91)ms比(195±51.72)ms]均显著增加(P均<0.05),夜昼PR间期差值[(44±15.37)ms比(32±15.72)ms]明显减少(P<0.05);且随心功能的恶化,昼间PR间期、夜间PR间期更加延长,夜昼PR间期差值更加减少(P<0.05或<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衰患者昼间、夜间PR间期显著增加,夜昼PR间期差值明显减少,且随着心功能恶化更加显著,表明此时迷走神经损害更重,针对这一特点对NY-HAⅣ级患者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能会明显改善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早的患者187例,选择同期有室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100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TO)和窦性心率震荡的斜率(TS):将窦性心率震荡分类为HRT1(TO〈0且TS〉2.5ms/RR间期)、HRT2(TO≥0或TS≤2.5ms/RR间期)、HRT3(TO≥0且TS≤2.5ms/RR间期),分别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分析。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与对照组比较TO、T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05)。在心功能Ⅲ级与Ⅳ级时HRT2,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不同分级心功能的窦性心率震荡分类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窦性心率震荡分类亦有显著性差异(HRT1p〈0.01,HRT2p〈0.05,HRT3p〈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窦性心率震荡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人扩张型心肌病伴或不伴心力衰竭与心脏功能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扩张型心肌病伴有心力衰竭患者65例(心力衰竭组)和不伴有心力衰竭患者58例(非心力衰竭组)给予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脏的大小、功能以及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①心力衰竭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与非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心力衰竭组在心电图上的QRS时限、肢导低电压、异常Q波、ST-T改变的比例略高于非心力衰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发生率与非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心力衰竭组患者入院时心脏功能Ⅲ级、Ⅳ级分别占58.4%、21.5%。两组经住院治疗后,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时,LVEDd明显增大,LVEF显著降低,并与心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诊断和治疗,除去心力衰竭诱发因素,能够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为移植的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促进宿主细胞分泌促进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及改善宿主心脏局部结构,提高局部心肌弹力,参与宿主心脏收缩。回顾近年相关权威研究,基础临床研究均证实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DCM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患儿8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每组各43例。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3.020比76.7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心率r(91.2±2.6)次/min比(87.4±3.1)次/mini、血压[(100.6±2.7/70.1±3.8)mmHg比(92.6±1.9/60.9±4.6)mmHg]、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9.5±5.3)mm比(41.2±4.9)mm]及收缩末期内径[(45.7±4.9)mm.比(40.3±5.5)mm]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37.6±5.7)%比(45.9±2.6)%]明显增大(P均〈0.05)。结论: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同时加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