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8岁。上前牙疼痛1月余,近日上唇刺痛加剧,曾在外院治疗无效,于2008—03—04求诊。查+叩(+),不松动,根管开放,唇侧根尖处压痛明显,X线片示:+^1根尖上方偏远中约-3mm长高亮度影像,疑为折断的根管扩大针或牙胶尖。局麻下行+^1根尖探查术并摘除异物:长约3mm根管断针。术后7d拆线,伤15愈合良好。分期完成+^1的根管治疗,根充,1月后随访,无不适,痊愈。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深部软组织金属小异物定位取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软组织小异物不易定位,取出困难。我们摸索出一种新办法,1998-08~1999-10治疗12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长于15cm的针灸针数枚,静脉切开包,200mAX线机及显示器。1.2 方法:患者取适当体位,透视后粗略划出异物体表投影区域,估计异物深度,常规皮肤及针灸针消毒,进针达适宜深度,X线透视下观察针灸针尖与异物的偏差,拔出针灸针,调整进针点、方向及深度,直至手感到针尖刺到异物。经透视证实后,局麻后切开穿刺点皮肤0.5cm,X线透视下沿针炙针钝性分离各层软组织至异物上,夹出异物,退出针灸针,缝合切口,敷料包扎。2 临…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放射科设计的C型臂X线与激光定位下,顺利取出体内金属异物8例,现报告定位方法。1仪器结构和操作方法在C型臂机遗线器内安置一教学用激光指示器和一反光镜片。调节镜片角度,使激光束与X线方向一致,中心重合(附图),此时取下遮线器出口的小金属环,挪动C型臂,使阳性异物的X线成影位于金属环投影的中央,激光束即可明确指示异物所在方向。术前利用C型臂X线透视定位,术中接通激光指示器,异物方位一目了然。2讨论当异物进入人体后,通常伤口明显易见,但异物位置却很深,甚至远离伤.O数厘米。普通互线机只能显示出平面的异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X线透视下行无水乙醇平阳霉素治疗体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 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穿刺瘤体,先注入碘海醇显像,再分别注入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结果 本组31例患者,经1次治疗.21例治愈,8例显效,总有效率93.5%.结论 X线透视下行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瘤体注射治疗特别适用于位置较深、边界不清的体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引导经纤维支气管镜肺内穿刺针吸活检对肺周围孤立性块影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0例胸部正侧位X线片表现的肺周围孤立性块影的患者,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及系统支气管未见异常,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腔插入X线检查提示病变所在的肺段支气管,先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NM-3K(E)活检针插入病灶附近,打开活检针并前进刺入病灶,多轴位透视证实活检针在病灶内,嘱患者吸气后屏气,用50ml注射器连接活检针柄进行负压抽吸活检涂片,再用95%的酒精固定后送病理检查。结果:110例患者最后确诊97例,确诊率为88%,未发生气胸及感染并发症。资料表明:X线引导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内穿刺针吸活检是诊断肺周围孤立性块影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X线电视下取出臀部肌肉注射针头断针46例,均获一次成功,无感染及并发症,报告如F。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1~45岁,多见于小儿。病程1~72d。断针均为肌肉注射针头,断针长为2~3。m。曾在外院手术取针未成功16例,断针后直接来本院30例。左侧34例,右侧12例。断针部位臀部外上1/4处32例,深度为4~6cm,有2例断针存留于坐骨神经处,伴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2取针方法取针前常规拍臀部正侧位X片,判定断针与邻近肌肉、神经及关节囊壁关系。断针位置较浅者用局部浸润麻醉,较深者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对儿…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目的是前瞻性评价基于C臂CT(CACT)下使用电磁场导航设备进行穿刺以及穿刺针可视化和定位误差。将一套市场上能购买到的导航设备安装到X线血管造影机上以用于CACT。当目标确定时,根据CACT影像实时可视虚拟的穿刺针定位来置入穿刺针。最后,用CACT来评估真实针的位置。模型上穿刺76次,并对12例病人(8例活检,3例引流,1例注射)穿刺。  相似文献   

8.
小儿气道透X线异物X线诊断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东 《放射学实践》2002,17(1):21-22
目的:旨在提高小儿气道透X线异物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小儿气道透丝异物X线诊断,并与气管支气管镜结果对照,分析其误漏诊原因。结果:误漏诊共16例,其中支气管异物4例。气管异物7例,声门下异物2例,异物性局限性支气管炎3例,结论:对于小儿气道异物病的X线诊断,良好的深呼,吸气相胸片及动态透视结合诊断至关重要,并应按支气管,气管及声门下的顺序逐步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影像学表现(附23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回顾分析2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学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均先行胸部普通透视检查,全部病例摄有正侧位平片,其中18例做了CT平扫检查。结果:2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中不透X线的金属异物6例,可透X线非金属异物17例,气管异物3例,右侧主支气管异物2例,右中间支气管异物12例,右下叶支气管异物3例,右中叶支气管异物1例,左主支气管及左下叶支气管异物各1例。23例中2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2例手术治疗。结论:对不透X线的异物X线平片为最佳检查方法,对可透X线的异物行CT检查,不仅能明确异物的位置,对肺内阻塞性病变也能显示清晰,对活瓣性阻塞异物透视下观察纵隔有无摆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R与16层螺旋CT在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检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证实为呼吸道异物患儿分别采用数字X线成像与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提高对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检出率.结果 本文62例患儿均接受数字X线成像与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多排螺旋CT检查确定60例患儿可以直接显示出呼吸道透X线异物,而且可以观察到肺内改变;而数字X线成像DR发现38例患儿可以经过间接征象明确诊断呼吸道透X线异物;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的16层螺旋CT诊断阳性符合率(96.77%)明显高于数字X线成像(61.29%).结论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辅助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技术能直观显示气道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的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与DR相比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软组织内金属异物存留是很常见的临床问题。在取除异物时常常由于定位不准而使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导致手术失败。过去最常用的定位法是通过异物部位的正侧位X线平片,进行分析定位,甚至在X线透视下进行手术,此种两维定位误差率很高,病人及医务人员受X线伤害较多。为解决这一问题,1979年以来,我们研究了利用金属网格X线平片法进行软组织内金属异物的三维定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方法定位前先照异物部位X线正侧位片。根据X线片显示金属异物的位置,选择金属异物与皮肤之间没有重要结构侧做为金属网格定位侧。该部即是手术的切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72例食道异物的X线表现,明确X线吞钡检查的适用范围,了解X线及吞钡检查对食道异物的诊治价值,以提高X线对食道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对72例食道异物患者均行普通X线透视,拍片,大部分进行食道吞钡检查及拍片。结果:对〉3cm的异物(异物最大径、病人自诉)并结合透视观察不适宜作X线吞钡棉检查,X线表现为:大部分异物停留在食道第一狭窄处(食道入口与咽的连接处)有58例食道异物经吞钡棉后,异物降至胃内症状缓解消除。结论:X线及吞钡检查是诊治食道异物常规可行的方法,但要结合临床病史及异物大小范围。  相似文献   

13.
深部软组织异物取出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和探讨深部软组织异物的取出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26例软组织异物取出法及其效果,并与其它取出法作比较。结果 运用组织内适时三维运动定位法取异物效果良好,X线显像的异物均全部取出,X线不显像但能于B超下显像的异物取出率达93%。结论 组织内适时三维运动定位取异物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一、新型介入穿刺针的结构特点 是在目前现有穿刺针的金属针体管腔,与针柄的漏斗状内腔之间,增加了一段管腔适当大于针体管腔的过渡段,过渡段采用卫生级透明材料制成,以便从外面可以随时直观的看到导丝头端在过渡段中的位置.过渡段管腔为直线圆筒状、如附(图2)所示、为新型介入穿刺针.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6岁,劳动中被一飞行的金属异物击中胸部,入口位于左乳头内下1.0cm处。胸片、CT证实异物为直径1.0cm左右的近圆形金属片,位于右肺门外下方,伴双侧血气胸。伤后30min入院并实施右侧剖胸探查术,术前10min胸透证实异物位置没有变化,但术中未找到异物。行术中X线透视,发现异物与左心室影重叠,并随心脏搏动而活动,探查全心包腔也未找到异物,考虑异物可能已进入左心室,决定改行Ⅱ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多年来国内外采用“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过去该倾治疗需在X线监视器引导下进行,为了确定进针路线及穿刺针在体内的位置,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定位透视及摄片。而普通X线片不能细微地分辨出穿刺路径的组织及器官,更不能清晰地观察腰椎间盘内及周围组织的变化,在治疗中具有较大的“盲动性”。现在,随着CT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CT机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力,为“CT导引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物损伤周围神经并存留体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异物损伤周围神经并存留体内40例,其中男,35例,女5例,平均年龄23.4岁。根据异物与神经的解剖位置关系和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神经探查、修复、松解术,取出异物。结果:40例中随访32例,优23例,良6例,可3例。结论:异物损伤周围神经并存留体内诱治要点为正确判断神经与异物的位置关系,择期行神经探查修复、异物取除术。  相似文献   

18.
食管异物及食管损伤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及食管损伤的X线诊断与鉴别。方法:15例食管异物与食管损伤患者采用普通X线透视检查及食管钡餐造影确诊,后经内镜及临床治疗证实。结果:本组病例中不透X线异物4例,其异物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均表现典型;透X线异物11例,其X线表现为食管腔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及杯口状阻塞,食管壁损伤者龛影形成,龛影周围黏膜平坦。结论:X线透视钡餐造影不仅对食管异物与食管损伤做出定位、定性诊断,亦能明确食管异物的大小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据此提出了食管异物损伤与食管癌的鉴别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眼球X线不显影异物的定位,对异物取出术成功与否及手术后的效果皆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用CT进行定位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取自1988年~1996年,手术证实的56例眼球异物患者,于术前均做了X线眼眶平片和CT扫描,其中有18例异物在X线平片不显影,1例CT未显示。使用西门子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消化道异物的X线诊断,减少误诊。方法:采用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方法加点片及腹部平片对本科诊断13例消化道异物进行X线分析。结果:消化道异物有8例X线可透性异物及5例X线不透性异物两种。结论: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常见病,X线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