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久病必瘀”,皮肤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血瘀的病理变化,尤其是一些顽固的皮肤病,所以从瘀论治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方法。血流于全身各个脏器,构成各个脏器的物质基础,各个脏器的盛衰依赖于血的盛衰。“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和血之间有密切相互依存的关系;相反,各个脏器的盛衰,气的盛衰都会影响到血,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近20余年的临床过程中,深感中医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辩证论证之效验,尤其对疑难杂症,今就临证活用活血化瘀疗效验案择出2例,以期对同道有所启悟.1 口渴张某,女,47岁,2005年4月1日初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皮肤病每获效验,总结出八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毒邪所致皮肤病,或瘙痒,或渗出,或斑疹,症状不一,多缠绵难愈,盖因毒邪伤人,每多夹风湿,挟瘀热,证机复杂所致,西医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易于复发,所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探讨从毒论治皮肤病,能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纯修从瘀论治皮肤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纯修主任医师,业医近观载,学验颇丰,对中医皮肤病的诊治尤具心得。他认为,部分皮肤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均会出现以瘀为主的病理变化,因此从瘀人手辨证论治,多获良效。今录其验案4则,以供同道参考。1带状格疲后遗补经痛刘某某,女,62岁,lop年4月7日初诊。诉患带状疤疹15天,经西药治疗皮损已近愈,现仍感患处疼痛难忍,衣被触之更甚,伴心情烦乱,眠差,精神不振。检查:右胁部暗红色斑及少量痴皮,舌质淡红,苔湾黄,脉弦细。脉证会参,证清气滞血瘀,肝火未尽之证。治以行气化瘀,清泻肝胆,佐益气养阴。药用当归129,川等15g,…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刘光珍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其中邪实方面是导致疾病发展的转折点和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而邪实中又以“瘀血”为要。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可因虚、因实、因久病所致,因此,在治疗时应注重从“瘀”论治,活用、早用活血化瘀法。文章总结刘光珍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诊疗思路及用药特点,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交通性脑积水,一般是指由于脑脊液分泌增多,蛛网膜吸收障碍等原因而导致的脑室积水、脑室扩大的病症,因其脑脊液循环通畅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脑积水而得名.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下肢乏力、行走困难等.西医治疗以脑室分流术为主,但存在术后分流管易堵塞的问题.笔者运用中药从痰瘀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糖尿病从瘀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芳  刘景超 《四川中医》2002,20(10):11-12
糖尿病发发生发展过程中,瘀血是一个重要因素,因瘀血而变证丛生,临床注重从瘀论治,或益气活血,或化瘀活血、疏风通络,并注意配合利水除湿等法,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眩晕从瘀论治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眩晕从瘀论治的体会江苏省靖江市斜桥医院(214513)蔡炳君关键词眩晕从瘀论治人体进入老年期多由于脏腑阴阳虚损,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阴津亏损,脉道涸涩,形成瘀血;或因长期受七情、六淫、外伤跌仆以及各种疾病的影响,致使气血失调,正常流通...  相似文献   

11.
从瘀论治慢性前列腺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古人有“怪病多瘀”、“百病皆生于瘀”之说。笔者从瘀论治 ,每获奇效。今报道从瘀论治之怪病二则。例 1 周某 ,女 ,5 4岁 ,1 997年 3月 2 6日初诊。因发作性左半身发凉 3年余 ,加重半年而就治。半身凉发无定时 ,每日发作次数不等 ,也偶有数天不发之时 ,有时左上肢偏重 ,或左下肢偏重。病发严重对伴左侧肢体麻木乏力 ,活动不灵 ,不能行走。病后曾在外院先后做头颅CT扫描 ,核磁共振 ,颈椎X线拍片 ,肢体血流图等检查 ,均无阳性发现 ,也未能明确诊断。曾服多种中西药物治疗 ,病情皆未能彻底好转。诊时见 :面色黑黄 ,形体较胖 ,大便偏溏 ,患…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从瘀论治的体会山东省平邑县中医医院(273300)胡加美,赵华,张宪忠,石景兰同院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F垂等病.虽治疗方法较多,近期疗效显著,但复发率高。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4.
林英豪 《世界中医药》2009,4(4):208-209
中医学认为肝属木,为阴中之阳,在皮肤科临床诊疗中,常见到因肝之功能失调而导致的皮肤病。肝与皮肤病的关系突出表现在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上。若气血充盈,气机畅达,则可协调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促进消化吸收,调节精神情志,从而维持整个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协调平衡,皮肤则红润有光泽;若气血亏虚,气机郁滞,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协调失衡,轻者表现为皮肤病变,重则累及脏腑。女子以肝为本,故女性皮肤病更应重视从肝论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治疗各种皮肤病,多从肝论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神经性耳聋从瘀论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于丽红  徐维娟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65-1365
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及流行病学研究均证明血管性损伤与部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系血管性损伤促进神经变性,从而为从瘀论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辨病依据;该部分患者存在血瘀证表现,是从瘀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辨证依据;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贯穿活血化瘀原则。此种治疗思路符合后循证医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老年便秘从瘀论治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耀晨 《光明中医》2005,20(5):14-14
老年便秘是临床常见证候,治疗颇为棘手,笔者从瘀论治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可分为三个证型:气虚瘀阻型、阴虚血瘀型、阳虚血瘀型。分别运用益气活血润肠法、滋阴活血润肠法、温阳活血开秘法治之,疗效尚佳。  相似文献   

19.
从瘀论治阳萎的临床体会毛培镐(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311800)笔者发现不少阳萎病的发生与瘀血密切相关,对服补肾药不效,或停药后复发,或久治不愈者,改从法瘀论治,效果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肝郁血瘀治宜硫肝理气,化瘀益肾赵××,34岁,农民。患者性功能减...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