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缩短调整缝线改良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3—2002年在我院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上睑下垂患者,共60例,90只眼。其中38只眼行非调整缝线术,52只眼行调整缝线术。结果 非调整缝线组38只眼,术后矫正良好14只眼,占36.8%;调整缝线组52只眼,术后进行缝线调整者17只眼,术后矫正良好40只眼,占76.9%,两组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上睑肌缩短术中,调整缝线改良术较传统术式更具有诸多优势,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对54例69眼确诊为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手术治疗69眼中,满意62眼,矫正不足7眼,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上睑提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2例37眼,上睑提肌肌力≥4mm患者18例(22眼)行上睑提肌缩短术,上睑提肌肌力〈4mm患者14例(15眼)行额肌瓣悬吊术,比较术后效果、上睑弧度、双重睑成形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患者术后兔眼恢复时间短,外观自然,效果满意;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患者兔眼恢复时间长,外形欠自然。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但上睑提肌缩短术更符合生理状态,手术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上睑下垂患者的病例资料,先天性上睑下垂30例,后天性上睑下垂13例.后天性上睑下垂多为老年患者,为腱膜性上睑下垂.所有病例均应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进行治疗,跟踪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43例50只眼上睑下垂患者,根据术后疗效标准判断,其中:疗效显著45只眼(90%),良好5只眼(10%),差0只眼,优良率100%.结论 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疗效肯定,其手术术野暴露充分,易于观察,符合正常的眼的解剖生理.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眼科常见疾病,其矫治最佳术式为提上睑肌缩短术,但全麻下手术因术中难以调整,且提上睑肌缩短最差异较大,故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对8例、12眼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在全麻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肌力低于5 mm的上睑下垂患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后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内外联合入路方法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本组患者24例,40眼,该组病例中提上睑肌肌力为1~4 mm者20例,32眼(80%),术后1个月睑裂均闭合。提上睑肌肌力为0 mm者4例,8眼(20%),其中有1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术中充分游离提上睑肌后发现肌力仍为0 mm,改行额肌瓣直接下移术;余3例中1例于术后3个月睑裂始闭合,2例睑裂于术后1个月闭合。结论:提上睑肌肌力于1~4 mm上睑下垂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提上睑肌肌力为0 mm的上睑下垂患者仍应当慎重选择该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在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23例(35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23例(35眼)随访1.5月~24个月,除3例出现矫正不足外,其余矫正效果良好.结论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可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100眼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提示,提上睑肌肌力的大小与疗效成正比,而上睑下垂程度与疗效成反比,提上睑肌肌力在4mm以上用此术式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此改良术式与常规术式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分离提上睑肌腱膜的长度(22mm)和宽度(16mm),腱膜在睑板上固4对缝线,以增加其牢固度],共治疗上睑下垂57例68眼,其中轻度13例13眼,中度38例47眼,重度6例8眼。结果术后4~36个月随访,治愈48例59眼,欠矫9例9眼,无过矫病例。结论该提上睑肌缩短术与常规手术比较有改进,术后的睑缘高度易保持在上方角膜缘,弧度与健侧对称,不易形成眼角畸形,能较好提高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冯彩霞  张静慧 《重庆医学》2016,(31):4363-4365
目的 探讨老年性上睑下垂不同术式的效果.方法 将89例(107眼)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分为轻度(33眼)、中度(38眼)、重度(36眼)3组:轻度组中17眼施以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16眼施以提上睑肌缩短及徙前术;中度组中13眼施以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13眼施以提上睑肌缩短及徙前术,12眼施以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重度组中12眼施以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12眼施以提上睑肌缩短及徙前术,12眼施以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3~6个月,轻度组中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术后效果1级率为100.00%,提上睑肌缩短及徙前术为50.00%;中度组中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1级率为30.77%,提上睑肌缩短及徙前术为92.31%,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为58.33%;重度组中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1级率为25.00%,提上睑肌缩短及徙前术为50.00%,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为100.00%.结论 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轻度者施以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中度者施以提上睑肌缩短及徙前术,重度者施以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以迭最佳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晓敏  邓军  侯立杰 《浙江医学》2014,(13):1156-1158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患者眼球散光的变化规律以及上睑下垂严重程度对散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的患者29例(30眼)术前及术后3~6个月眼球散光的变化。根据术前提上睑肌肌力的大小将患者分为两组(肌力≥3mm组和肌力<3mm组)。结果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患眼术前眼球总散光量为(1.78±1.02)D,术后为(1.49±0.84)D,术后散光量平均下降0.29D,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3.0%(22/30)的患眼散光轴向发生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眼眼球总散光量术前为(0.56±0.54)D,术后为(0.49±0.48)D,散光量平均下降0.07D,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8.0%(17/25)健眼轴向发生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提上睑肌肌力≥3mm组患眼的散光量改变为(0.56±0.57) D,提上睑肌肌力<3mm组的散光量改变为(0.11±0.45)D,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球散光量较术前显著下降,但散光性质无明显改变。术后散光量的变化与术前提上睑肌肌力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用额肌悬吊术或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78例上睑下垂病例,治愈7眼,基本治愈12眼,矫正不足3眼,矫正过度2眼,笔者认为,术前分析病因;注意提上睑肌肌力的测定;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时机及不同术式的矫正效果。方法对68例(82只眼)3~12岁重度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改良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术后均随访3个月~3年,平均6个月。结果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者,术后外观自然美观,效果满意;采用阔筋膜悬吊术者,上睑迟滞和眼睑闭合不全较明显,还较易发生矫正不足。结论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及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提上睑肌断离+额肌瓣悬吊”方法手术治疗下颌瞬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提上睑肌断离+额肌瓣悬吊”的方法,治疗下颌瞬目综合征患者11例(11眼),11例均表现为上睑下垂,并且当患者张口、下颌移向健侧或向前移动时下垂的上睑可突然提起,甚至超过对侧。结果本组患者疗效良好,双眼睑缘高度基本一致,开闭口或移动下颌时上眼睑缘位置无变化;睑缘弧度自然,无畸形;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眼睑闭合不全和不能瞬目。结论下颌瞬目综合征有其典型的临床特点,但其体征隐蔽,需在动态下观察。检查不够仔细的情况下会误诊为单纯的上睑下垂,从而造成误诊误治;提上睑肌断离+额肌瓣悬吊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凹例(41眼)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经皮肤-睑结膜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并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凹例(41眼)随访2~18个月,除2例矫正不足外,余均获得良好效果.上睑缘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术后仅部分病例早期有轻度睑裂闭合不全,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可适用于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在矫正畸形和改善外观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彭宅权  纪宏改  王佳 《海南医学》2013,24(20):3004-3006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矫治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5月至2012年5月就诊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99例131眼,随机分为提上睑肌缩短术组(51例61眼)和额肌瓣悬吊术组(48例70眼),术后随访3~12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提上睑肌缩短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高于额肌瓣悬吊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中提上睑肌缩短术组术后并发症为14例,明显高于额肌瓣悬吊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上睑遮盖上角膜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的该症患者较前者疗效更为显著,患者满意率高达92.5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不影响美观,对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有显著疗效。而额肌瓣悬吊术则更适用于中度和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尤其是肌力极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硬化和重度肝硬化在未出血前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39例(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并选择42例健康人群作对照,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C)、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PT、APIT、FIB三项参数,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四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型肝炎组FIB下降水平最突出;PTA显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四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在未出血之前,PLT、PCT二指标已有明显下降(P<0.001),在肝硬化出血组,PLT、PCT与PTA同步下降,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37).结论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都发生不同的变化,并且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有严重出血者出血前就存在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上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87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16年来有完整记录的,提上睑肌肌力≤5mm的先天性上睑下垂69例87眼进行了临床分析,从远期随访到的44眼中有24眼达治愈,治愈率为55%。笔者提出术中必须提高上眼睑的位置至角膜上缘或上缘下1mm,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并对此手术的可行性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术者认为术中剪断节制韧带,充分游离提上睑肌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