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早期表浅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观瑞 《中国肿瘤》2000,9(5):218-219
我国在食管脱落细胞学。病理组织学、X线和内镜检查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早期诊断经验。近年来,内镜介入治疗早期食管癌取得明显进展,通过内镜食管粘膜切除术或激光治疗可使食管上皮内癌和粘膜内癌获得根治性效果。1早期食管瘤的内镜诊断1.1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的内镜检查技术 认识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形态特征,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和刷片是提高早癌检出率的关键。杨观瑞等在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43137人群普查中确诊的265例早期食管癌脱落细胞学、X线和内镜检查的对比分析中,内镜确诊率达93%。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形态特征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碘染色在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对我科胃镜检查肉眼疑似微小和浅表粘膜病变者行食管碘染,阳性者行多点活检.结果:560例疑食管粘膜病变者碘染后有414例不染或浅染,碘染阳性者活检病理诊断食管癌25例、早癌1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63例、中度不典型增生3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23例、炎症96例,检出率分别为6%、2.4%、15.2%、7.5%、5.6%、23.2%.23例碘染确定切除范围后行粘膜切除术患者,标本边缘均无病变累及.结论:食管碘染能提食管高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并可为内镜下食管粘膜切除及进展期食管癌外科切除确定手术范围提供参考,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贵齐  张月明  贺舜 《中国肿瘤》2009,18(9):690-694
早期食管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随着内镜的普及和早诊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同时,应用内镜下微创技术治疗早期食管病变,不仅能获得与传统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安全、风险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代表了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治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内镜Nd:YAG激光治疗食管和责门早期浅表癌的研究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杨观瑞教授等在Nd:YAG激光照射人食管组织效应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对例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进行了内镜Nd:YAG激光介入治疗和l(y-x个月的前瞻性随访,同时对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技术指标、远期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镜Nd:YAG激光照射人食管癌组织当产生灰白色凝固斑时可引起癌组织凝固性坏死,食管粘膜层和粘膜肌层缺损,粘膜下层凝固性坏死,而肌层纤维无明显损伤,证明对早期癌可以起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对原…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卢戈氏液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对132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卢戈氏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32例食管病变染色后,116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9例(早期食管癌6例,进展期癌3例),Barrett食管6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7例,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切除3例。并发现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区出现率(67.2%)明显高于无食管症状者(32.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内镜下应用卢戈氏液染色结合活检有助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以及指导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切除范围,且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食管的鳞状细胞癌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世界各地相差悬殊。在中国70%的食管癌通过普查早期发现,经手术治疗者5年存活率高于90%,而未经治疗者为62.5%。而在美国所有食管癌的5年存活率近10%。通过普查发现早期食管癌是一公共健康问题。球网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肯定的早期诊断方法。原位癌及侵入的病变在内镜和大体检查中是不明显的,实际66%的病人可由常规内镜检查漏诊,同时食管炎和原位癌  相似文献   

7.
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罕见,文献报道,到1993年为止,国内外文献总共报道仅百余例,其发生率占食管癌的0.05~7.60%,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院自1988年10月至1995年7月经内镜诊断食管癌212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  相似文献   

8.
曹小琴  郭兰伟  刘曙正 《中国肿瘤》2019,28(10):731-737
摘 要:[目的]探讨非高发区食管癌筛查人群的食管病理分布,评价食管癌筛查检出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食管癌发病率不高于河南省平均发病水平的3个县/市为研究现场,对当地40~69岁居民进行风险问卷评估,对高危人群开展以食管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为技术的食管内镜检查,并对内镜下异常的病变进行病理活检确诊。诊断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描述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食管病理分布。[结果] 参加食管癌内镜筛查人数23 733人,进行活检人数13 679人,活检率57.64%。食管疾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食管炎性疾病、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鳞状上皮中度异型增生、鳞状上皮重度异型增生、食管早期癌、浸润癌。食管各类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在男性人群中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内镜活检病理人群中,各类食管异常病理占比39.92%,癌前病变及食管癌占比7.28%,早期癌及以上病变占0.69%。内镜筛查人群中,各类食管异常病理占23.00%,癌前病变及食管癌占4.19%,早期癌及以上病变占0.39%。[结论] 内镜下碘染色技术用于非高发区人群食管癌筛查,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高发区食管癌筛查检出率。非高发区人群的食管癌筛查策略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淮安市自2009年开始被纳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转移支付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点。本研究旨通过分析2009-2017年淮安市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探讨高危人群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流行特征,为全市食管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7年在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点洪泽、金湖和涟水三地,采用健康危险因素调查筛选高危人群,进行食管内镜碘染色指示性活检,由病理诊断最终确诊,对发现的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及时开展治疗,筛查结果按年份、性别、年龄组等进行统计描述,各级食管病变的检出率、早诊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全市共完成高危人群筛查31650人,男女比例为1∶1.34,平均年龄为(55.15±7.77)岁,取病理活检6473例,活检率为20.45%,其中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27%(1666/31650),阳性病例检出率为1.24%(392/31650),早诊率为89.80%(352/392)。食管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和浸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4.37%(1382/31650)、0.90%(284/31650)、0.93%(294/31650)、0.18%(58/31650)和0.13%(40/31650)。除浸润性癌外,男性其他食管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女性,χ^2=6.815,P=0.009;各级食管病变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χ^2趋势=17.003,P=0.001。结论淮安市食管癌内镜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高发区人群中仍存在大量的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者,应进一步加强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人群随访和干预工作,以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癌高发区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磁县进行普查发现的11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 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检查, 符合镜下治疗标准的内镜辅以碘染色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cal resection, EMR), 余手术治疗。对所有行EMR术及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EUS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EUS判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影像学结果显示: 黏膜层癌97例、黏膜下层癌21例, EUS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判断浸润深度, 结果相符者103例, 准确率87%, 其中对黏膜层癌判断的准确率90%, 对黏膜下层癌判断的准确率76%。  结论  EUS准确评估病灶内镜可切除性, 使得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更为安全有效, 对指导高发区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的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仅局限于粘膜层,从病理检查包括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后者癌组织未穿透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由于这类病变小,症状轻微,各项检查又非绝对可靠。所以病人多半不来医院就诊,即便到医院也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作者从1964~1989年治疗早期食管癌253例,切除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90.2%。从本组病例分析,对早期食管癌的发现和手术治疗提出一些经验和体会。 1.早期发现本组病例的切除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90%以上,其效果之佳,足以说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60年代初,即已提出对食管癌要抓“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  相似文献   

12.
全食管粘膜碘染色在食管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粘膜碘染色是一种新兴的内镜诊断技术,称之为碘染色内镜检查(LCE),目前主要用于早期食管癌的检测与诊断。自1998年2月~2001年2月对461例拟行手术的食管癌病例进行了此项检查,旨在观察其在食管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这一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和提高多发癌灶的检出率,对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2月~2001年2月对623例食管癌病例行LCE,其中518例接受手术治疗,461例作为本组观察对象。全组461例,男359…  相似文献   

13.
27例食管多原发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多原发癌是指在食管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癌。同时或在六个月以内发生的癌称为同期性食管多原发癌,在半年以上发生的癌称为异时性食管多原发癌。诊断食管多原发癌根据国外Wa多及国内刘氏等的报道,具有以下三个标准。1.X线造影有典型的双癌或多癌征象。2.X线片显示两个病变间有正常的粘膜,且间距在4cm以上。3.其中一段病变位于下咽及贲门者除外[1]。食管多原发癌发生率较低。国内文献报告占食管癌发病率的1-2%。1975年至1995年在我科收治的27例食管多原发癌的治疗做一临床分析。临…  相似文献   

14.
1984年3月~11月,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地区涉县拉网普查的基础上,我们采用食管贲门细胞学拉网、纤维内镜及X线检查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贲门癌的早期诊断。X线检查贲门仅为粘膜轻微改变或未见改变,内镜检查仅为粘膜浅表性改变时,如果拉网及分段拉网两次发现腺癌细胞或内镜检查咬检阳性或贲门刷检阳性者,三项中具备一项即可诊断为早期贲门癌,共查出14例早期贲门癌。9例切除,8例病理为贲门粘膜内癌,1例为贲门粘膜高度不典型增生伴良性溃疡。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春芳  陈朝伦 《癌症》2000,19(2):131-133,190
目的:检测食管癌及周围非癌食管粘膜活性、了解食管癌发生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TRAP法对33例食管及18例癌周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食管癌组织28例(84.8%)表达阳性,癌周组织2例(11.1%)表达阳性。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的性别,民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似乎无关。结论:端粒酶活化与食管癌发生有关,并可为食管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线索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72年至1996年共收治食管癌2018例,按目前国内食管早期癌诊断标准:“病变局限于粘膜层的原位癌(0期)和小于3cm,侵入粘膜下层有浸润癌(I期)且无转移者,皆属早期癌”[1]。我院病例中,符合上述标准者共8例,通过对8例早期食管癌临床病理资料复习,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食管早期癌的诊治水平。临床资料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40~64岁,平均54岁;工人2例,农民6例。除1例为普查发现外,其余均经门诊检出。门诊7例均有症状,3例主诉为胸骨后不适伴吞咽疼痛,2例感吞咽梗噎,2例上腹疼痛伴呃道。症状持续时间不满4月2例,4~…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黏膜切除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探讨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在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10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比较术前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及差异性,分析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对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42.06%(45/107),诊断不足(病情被低估)率为41.12%(44/107),诊断过度(病情被高估)率为16.82%(18/107)。轻度异型增生诊断符合率为10%(1/10),诊断不足率为90%(9/10);中度异型增生诊断符合率为17.65%(3/17),诊断不足率为23.53%(4/17),诊断过度率为58.82%(10/17);重度异型增生诊断符合率为38.98%(23/59),诊断不足率为90%(11/59),诊断过度率为18.64%(25/59);早期浸润癌诊断符合率为85.71%(18/21),诊断过度率为14.29%(3/21)。重度异型增生和早期浸润癌患者的平均最大病变直径分别高于轻度异型增生组,早期浸润癌患者的平均最大病变直径高于中度异型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诊断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病变性质的准确性更高,但鉴于食管癌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病理过程及形态的复杂性,在内镜活检结合术后病理诊断的同时,应参考内镜下表现来制定合理的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能存在早期癌变,处理方法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对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处理。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间10例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术式、手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的分析,结合文献报道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方法,以探讨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合适的处理措施。结果:10例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经食管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原位癌2例(20%),浸润性癌8例(80%),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零,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零,围手术期颈部吻合口漏1例,经处理后2周漏口愈合。1例术后因非肿瘤疾患死亡,其余患者均长期无瘤生存(术后存活时间3~66个月)。结论: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认为大部分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已经存在原位癌或浸润性癌,且相当部分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会转变成浸润性癌。外科切除食管目前是胸外科较成型术式,手术风险小,术后患者预后好,是食管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早期食管癌的确诊和定位比较困难,常规内镜检查也时有漏诊发生。1996年1月至1997年2月我们在常规内镜检查基础上应用色素卢戈氏液进行食管粘膜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取得满意结果。资料常规镜检中22例病人因发现可疑早期食管癌灶而入选,另20例内镜下诊断为食管炎为排除早期食管癌而进行染色检查,共计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2~73岁,平均53.2岁;临床症状有进食后烧灼感及梗噎感等,病程0.5~2.5年。方法1.应用Pentax—300电子胃镜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食管,照相并记录病灶情况;2.将…  相似文献   

20.
卢戈液已被广泛应用于内镜染色诊断食管疾病。作者报告应用该液染色内镜诊断10例早期食管癌,并经手术切除证实。男9例,女1例。年龄46~72岁,平均63.8±8.3岁。10例病人的食管共有17个病变,其中有4个和3个病灶者各1例,有2个病灶者2例,余6例为单个病灶。病变位于食管下段3个,中段10个,上段4个。17个病变均为鳞状细胞癌。病变限于上皮层10个,粘膜层7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