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必须重视旋毛虫检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简述 旋毛虫病是由毛形科的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肠内(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各部(横纹肌)肌肉(肌旋毛虫),且形成包囊。当人和动物食用生的或未烧熟的旋毛虫病畜肉后,即可感染旋毛虫病。旋毛虫侵害的动物达150多种。在我国猪、狗、猫都有感染,是禽间旋毛虫病传播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习称旋毛虫,引起旋毛虫病。该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和自然疫源性的寄生虫病。人和各种动物,均可成为它的保虫宿主,其中以猪、犬、鼠旋毛虫病与人的感染关系较为密切。以往认为只有在吃食旋毛虫病动物生肉和半生不熟肉时,才能感染人。近来发现,无食生肉习俗的地区,由于面食烹调(包子、水饺、馄饨)时,蒸煮时间短温度低,不足以杀死肉中旋毛虫,以及使用切割旋毛虫病肉后,未经消毒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郑州市人群旋毛虫病流行情况,采用快速-ELISA方法,对不同职业人群1228人进行了血清旋毛虫特异性抗体流行情况调查,结果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为8.79%。提示:人血清旋毛虫抗体首次在郑州市不同职业人群中查出,说明人群旋毛虫感染确定存在,有必要加强对旋毛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虫线虫引起的,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猪、犬、猫、鼠类、狐狸、狼、野猪等近七十种动物均能感染。鸟类可以实验感染。人旋毛虫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故动物检疫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  相似文献   

5.
旋毛虫病是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虫的幼虫和成虫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小肠内,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同一动物的横纹肌中,呈灶状分布,称为肌旋毛虫。成熟的肌旋毛虫,具有感染人畜的能力。人感染旋毛虫主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两地区旋毛虫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毛线虫(简称旋毛虫)引起的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曾在广西多次暴发,我们发现广西暴发的旋毛虫病比北方的旋毛虫病似有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的特点[1,2].为探讨广西旋毛虫与北方地区旋毛虫是否属于不同的虫种,我们对广西旋毛虫进行了研究,并用河南旋毛虫虫株作对照,本文就形态学部分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谈旋毛虫的生活力和抵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严重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性极大,所以对肉品卫生检验和公共卫生上显得十分重要。旋毛虫是一种小的蠕虫,成虫寄生在哺乳动物的肠内(称为肠旋毛虫),而幼虫则寄生在肌肉组织中,且形成包囊(称为肌肉旋毛虫)。只有了解旋毛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云南省大理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类。方法  2 0 0 0~ 2 0 0 3年对云南省大理小型哺乳动物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 捕获小型哺乳动物 2 2 68只 ,初步查明的种类有 2 4种 ,隶属 3目 6科 13属 ,以啮齿动物为主。结论 大理小型哺乳动物种类丰富 ,至少 17种小兽与多种动物源性疾病的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病是由毛形科的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人因食用了未煮熟的含肌旋毛虫的肉如猪肉、狗肉等感染。但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猪肉是人旋毛虫的主要感染源。因此,市售猪肉旋毛虫感染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为此,笔者  相似文献   

10.
自然感染条件下的旋毛虫幼虫在犬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牡丹江市自然感染条件下的旋毛虫幼虫在犬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犬旋毛虫在其体内寄生较多的肌肉是腓肠肌、咬肌和舌肌,而膈肌、前腿肌、后腿肌虫体含量较少,这与人工感染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用压片法检查旋毛虫病时,应视动物种类而取幼虫较多的部位。  相似文献   

11.
自然感染条件下的旋毛幼虫在犬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牡丹江市自然感染条件下的旋毛虫幼虫在犬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犬旋毛虫在其体内寄生较多的肌肉是腓肠肌,咬肌和舌肌,而膈肌,前腿肌,后腿肌虫体含量较少,这与人工感染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用压片法检查旋毛虫病时,应视动物种类而取幼虫较多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病     
<正> 流行病学有人说旋毛虫原以北半球为起源的寄生虫病。即北极、亚北极的熊、狐狸、海豹等动物中普遍感染,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在食至家畜肉的野兽和猪之间,进而从猪又感染到人。旋毛虫病的流行环节 Le—vine(1968)把它分为3个型:①野生(feral);②家畜(domestic),③半家畜(Semidomestic).野生动物的周期多数与野生哺乳动物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大理市上关镇兆邑村发生一起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共有120人共同进食宰前经吡喹酮驱旋毛虫,宰后未经检验的生猪肉制作成的白族特有的菜肴———“生皮”,致使103人先后发生旋毛虫病。疫情发生后大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处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4.
肉类及肉制品中旋毛虫检疫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晶  王中全 《肉品卫生》2005,(12):20-23,37
本文介绍了肉类及肉制品中旋毛虫检疫的现状、趋势和检疫方法。猪肉及其制品仍是目前世界上人体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但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因食其他动物(如食草动物、野生动物等)肉类及肉制品而引起的人体旋毛虫病爆发逐渐增多。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肉类国际贸易的增多,我国亦有可能出口或从国外进口含有旋毛虫的其他动物肉类及肉制品,从而影响我国的肉类贸易信誉或从国外输入旋毛虫病。因此,除继续加强对猪肉的旋毛虫检疫外,还应对其他动物肉类及肉制品开展旋毛虫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品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甚为关注。猪的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旋毛虫病的宿主是猪和犬,旋毛虫猪肉是人旋毛虫的重要传染来源。旋毛虫猪肉快速检验是防止旋毛虫病既经济又可靠的办法,现介绍几种检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5-03云南省洱源县起胜村旋毛虫病暴发原因,为控制和减少散在性旋毛虫感染和群体性暴发提供依据。方法对全村1 333人询问调查,对408名服食生皮人员用ELISA检测人体血清中旋毛虫Ig G抗体,阳性者结合病史、症状给予治疗。结果旋毛虫Ig G抗体检测408人,旋毛虫Ig G抗体阳性262人,阳性率为64.22%。对旋毛虫Ig G抗体阳性者全部进行及时治疗,阿苯达唑按20mg/kg,2次/d,7d/疗程.无1人死亡。结论群体性食用生皮是该起暴发旋毛虫病的原因,食生皮人员血清旋毛虫Ig G抗体阳性率高,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品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甚为关注。猪的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旋毛虫病的宿主是猪和犬,旋毛虫猪肉是人旋毛虫的重要传染来源。旋毛虫猪肉快速检验是防止旋毛虫病既经济又可靠的办法,现介绍几种检验方法,供参考。1.旋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区为熟食地区,部分县猪旋毛虫感染率很高,但人群感染旋毛虫病的流行因素报道颇少,为此,在省防疫站的统一方案下,我们于一九八○年八月至十二月对地处平原而猪旋毛虫感染率较高的新野县人群旋毛虫感染及流行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该县十三个乡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查4005人进行血清学调查(环蚴沉淀法),对三种动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阳地区鼠体肝毛细线虫、旋毛虫的感染情况,为肝毛细线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市区老城区和城郊农村,用鼠夹捕鼠,将捕获鼠编号带回实验室进行鼠种和鼠生理年龄鉴定、解剖,取其全肝和部分鼠后腿肌肉压片镜检肝毛细线虫及旋毛虫。结果解剖的199只动物中感染肝毛细线虫的有29只,感染率14.57%;其中褐家鼠感染率最高为20.83%,其次是小家鼠为17.05%,黄胸鼠最低为4.65%,解剖3只鼩鼱未检出;城市居民区捕获的18只小家鼠镜检全部阴性。在镜检的199只动物腿肌肉中均未发现旋毛虫感染。结论郊区农村是肝毛细线虫重感染区,通过阳性鼠家庭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尚无人感染现象,但存在人感染肝毛细线虫的隐患。市区老城区和城郊农村未监测到鼠类感染旋毛虫。  相似文献   

20.
黄学贵  刘晖  张曦  万启惠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239-1239
旋毛虫病是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is)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阿苯达唑 (Albendazole)和甲苯咪唑 (Mebendazole)是广谱、高效的抗蠕虫药 ,对多种寄生蠕虫及某些组织内寄生幼虫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种药物对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均有杀伤力大、疗效高 ,其中前者已列为治疗旋毛虫病的首选药物〔1,2〕。本文进一步观察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对感染旋毛虫的沙鼠在幼虫移行期和囊包形成期血清中ALT、AST、ALP、CK酶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8周龄长爪沙鼠 ,体重 45~60 g ,雌雄各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