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随着现代儿科急救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主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已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关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研究较少。该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年大庆龙南医院儿科呼吸机治疗的6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33%。单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低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有无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因素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芳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6):38-39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96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上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平均上机时间68.8h,存活75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12例。结论 对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应及时行机械通气治疗,并掌握好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及时安全撤机,防治呼吸和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完新生儿呼吸机撤机困难相关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选取60例新生几,这60例新生儿均接受呼吸机进行治疗,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根据新生儿是否存在撤机困难情况分为2组,实验组20例新生儿存在呼吸机撤机困难情况,对照组40例新生儿不存在呼吸机撤机困难情况,这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 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Apger评分、孕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机撤机困难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新生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营养不良、机械通气时间、Apger评分、孕龄等,临床应针对呼吸机撤机困难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而将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江洪清 《儿科药学》2001,7(3):42-4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检出的致病菌中敏感的抗生素依次为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头孢噻肟、但考虑到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药物的安全性,头孢噻肟仍为治疗VAP的首选,环丙沙星治疗VAP的疗效好,其软骨及关节损害未被证实,可以选用,克林霉素对新生儿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建议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5.
赵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268-269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1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常见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总结预防和治疗经验。结果支气管分泌物的致病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和头孢霉素耐药,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严格操作,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论新生儿进行人工机械通气时,要尽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治疗保证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内凝水吸入,加强支持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初选药物提供方向性选择。方法:回顾分析69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治疗前后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及药物敏感情况。结果:入院时痰培养阴性的新生儿在机械通气平均3.8d后,气管导管内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9%,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率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为主,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克拉霉素、阿米卡星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新生儿使用呼吸机诱发肺炎的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以便为今后预防与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111例重症监护室内使用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新生儿,将未罹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生儿选为对照组(82例),患病新生儿选为研究组(29例),研究两组年龄、性别与呼吸机通气相关参数等数据,借此找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怀孕周期、出生体重、呼吸机持续通气时间、反复气管插管情况、吸痰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怀孕周期、出生体重、呼吸机持续通气时间、反复气管插管、吸痰情况等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主要因素,针对其发生原因进行积极防治及护理,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目前业界的研究与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对7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气管内分泌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68例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其中15例为混合细菌感染。培养的83例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45株(54.2%),且对主要抗生素广泛耐药。结论:新生儿早期VAP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而晚期VAP多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混合感染和多重耐药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及药敏分析结果。结果 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催产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催产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轻至中度敏感,对头孢曲松、先锋必、头孢呋新及氨曲南较敏感,均对亚氨培南敏感。肺炎链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泰能较敏感,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应加强NICU病房的管理,接触病人前洗手,对VAP病人及时做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检测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和临床治疗,为临床治疗该病起指导作用.方法:分析112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药敏及治疗情况.结果:(1)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41.2%,其次为催产克雷伯杆菌(20.6%)、肺炎链球菌(12.4%)、草绿色链球菌(11.3%).(2)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催产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呋新及氨曲南较敏感,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轻至中度敏感.(3)肺炎链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对亚胺培南较敏感,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轻至中度敏感.(4)临床上,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C反应蛋白(CRP)>5 mg·L-1提示肺部感染,此时应做胸片检查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以确诊.对疑诊患者应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待培养结果出来后再用敏感抗菌药物.结论:应加强NICU病房的管理以减少VAP的发生,对VAP患儿及时做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儿31例,其中符合VAP诊断标准19例,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率62%(19/31),病死率13%(4/31),病原菌的阳性率100%,其中G-菌占89%。结论:积极做好重症监护室内常规护理的同时,应严格掌握有创机械通气指征,提倡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及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是减少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罗淑珊  何锐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11-21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38例VAP的临床症状;并通过气管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培养结果的致病微生物及耐药率。结果:38例VAP患者34例细菌检查呈阳性,共检出病原菌株4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60%),革兰阳性球菌11株(27.5%),真菌5例(12.5%)。治疗有效26例(68%),无效12例(32%)。结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呈多重耐药。往往几个因素同时存在,尽早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采用降阶梯治疗策略,获得药物敏感试验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04-3406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及完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对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61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VAP的发生.结果:61例患者中10例发生VAP(16.39%),其中5例经治疗好转成功脱机(50%),另有4例死亡(40%),1例自动出院.结论: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口腔护理、无菌观念、防止误吸,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消毒管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连丽  孙科伟  张歌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13-1614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等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VAP 269例临床资料.结果:VAP 232例,占86.24%.VAP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等.从插管到发生VAP的时间为2~53 d,平均(8.4±6.3)d.早发性VAP患者(机械通气≤4d)64例(占27.59%),迟发性VAP患者(机械通气>4 d)168例(占72.4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5.01%,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为29.97%,18.65%,15.29%,7.03%.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针对VAP的各种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  刘琼  周发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475-2477
目的 :探讨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回顾58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经过。本组病例分成两组 :传统机械通气组26例 ,肺保护性通气组32例。结果 :传统机械通气组带机时间平均7.4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50.0 %,病死率38.5%。肺保护性通气组带机时间平均5.5天 ,VAP发生率21.9 %,病死率15.6%。结论 :ARDS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该病比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效果更优越 ,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VAP的发生率 ,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护理对策,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110例使用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110例MV患儿出现VAP有52例,发生率为47.27%,VAP患儿病死率为19.23%(10/52);胎龄、MV时间、卧位、MV前2周内使用抗菌药物等相关因素VAP组与无VAP组其VAP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针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积极防治,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与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的临床和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本院1 CU病房40例VA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死亡病人达57.50%,MODS、休克、呼吸衰竭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居多。13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88株)占63.77%,革兰阳性菌(25株)占18.12%,真菌(25株)占18.12%,混合菌株占37.68%。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23/88株,占26.14%和20/88株,占22.72%)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25株,占76.00%)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15/25株,占60.00%)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0.87%和52.17%,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两司他丁的敏感率最高(70.00%-80.00%)。结论:VAP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VAP治疗要慎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合理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面罩无创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重症监护室接受面罩无创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24例作为治疗组,另选择2010年3月-2011年2月同等病情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新生儿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并发症、撤机失败、抢救成功情况。结果治疗组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医护合作面罩无创通气较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和氟尿嘧啶(5-FU)治疗高龄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9例高龄晚期结肠癌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两个周期的化疗后,进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治疗组获得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9例、进展2例;对照组获得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10例、病情进展2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骨髓抑制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8.10%(8/21)和66.67%(12/18),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86%(9/21)和83.33%(15/18),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发生率为47.62%(10/21)。结论:用L-OHP联合CF和5-FU的化疗方案治疗高龄晚期结肠癌患者,近期疗效较好,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A five year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medical records of newborns admitted for gastrointestinal surgical emergencies was done.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see the pattern of presentation, mode of intervention and surgical outcome of these cases and for provision of feed-back to the surgeon-pediatrician team who are involved in the care of such newborns.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cases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Unit of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Tikur Anbessa Specialized Hospital, Addis Ababa, during the period of January 1, 1997 to December 31, 2001. RESULTS: A total of 60 cases admitted during the above-mentioned period were reviewed. Thirty-six (60%) were males, 23 (38%) were females, while one newborn had ambiguous genitalia. Imperforate anus has accounted for 27 (45%) of the 60 cases; jejunoileal atresia and esophageal atresia with or without tracheoesophageal each accounted for 12 (20%) cases; while 9 (15%) had other lesions. Of the 60 cases surgical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on 43 (72%) newborns. Of the 12 newborns with esophageal atresia with or with out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only one newborn was discharged alive; 7 out of 12 newborns with jejunoileal atresia died, 4 cases discharged improved while the outcome for 1 newborn was not known. Of the newborns with imperforate anus, 8 (47%) of the 17 with the high type and 1 (10%) of the 10 with low-type died CONCLUSION: Early diagnosis, availability of diagnostic service and prompt surgical intervention with optimal pre- and post-operative care are necessary to increase survival of newborns with such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