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178例缺血性中风的老年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对正常老年组的体质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中风老年患者出现频率最多的体质类型依次为气虚质、血瘀质,其次为阳虚质和痰湿质,与正常组比较两者差异显著;体质类型分布与性别有明显相关性;不同年龄组出现频率最多的偏颇体质分布如下:60~69岁组,血瘀质(16次,24.62%)、气虚质(15次,23.08%);70~79岁组气虚质(28次,31.82%)、血瘀质(17次,19.32%)、阳虚质(15次,17.05%);80岁以上组,血瘀质(17次,39.53%)、气虚质(16次,37.21%)。结论老年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规律性且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的体质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朱广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34-1435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治疗组6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风通络化痰汤及针灸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曹桂芬  曹坪 《中原医刊》1999,26(12):13-13
作者收集本院1991年1月~1997年10月45岁以下的中青年缺血性中风住院病人43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30~45岁,平均35-68岁。脑梗塞临床诊断按WHO的诊断标准。1-2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者19例,亚急性起病18例,慢性起病6例。头昏38例,头痛29例,抽搐6例,偏瘫、偏身感觉障碍40例,偏盲1例,失语8例,共济失调6例,眩晕12例,吞咽困难伴左侧霍纳综合征1例,昏迷2例,呕吐20例,小便失禁8例。高血压病史12例,其中18~20/12…  相似文献   

4.
张军辉 《中外医疗》2012,31(36):39-40
目的对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该医院在2008年1月—2011年10月之间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将3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182例。西医治疗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组患者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针灸进行治疗。治疗2周之后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中医治疗组疗效显著123例,有效59例,总有效率达到100%;西医治疗组疗效显著20例,有效129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是较为显著的,患者康复率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常变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60-3561
目的观察续命煮散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4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煎剂续命煮散。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6.7%,观察组总有效率9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续命煮散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安全、经济、可靠,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中医体质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6月新入院的4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中医体质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平均得分为(109.98±12.88);不同症状分布间的PA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093,P0.001)。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为主(约占50%),其他体质类型占比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中医体质的不同精神分裂症类型间PANS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中医体质与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然而仍需较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中风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荣江 《疑难病杂志》2002,1(3):183-185
<正>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体质的特点。方法:入选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采用中医理论对两组患者和健康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ACC/AHA stage心功能分期,比较不同期患者的体质特点。结果:观察组的患者阳虚质、血瘀质和气虚质的比例22.0%、23.2%和42.7%,明显高于对照组6.1%、7.3%和9.8%,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中平和质患者的比例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B期患者中平和质比例最高为9.8%,C期患者中气虚质比例最高为19.5%,D期患者中气虚质比例最高为18.3%。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主要表现为阳虚质、血瘀质和气虚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期的气质特点存在差异,可为不同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是当今世界三大死亡因素之一。通过对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进展方面进行综述,既肯定了中医治疗此病方法较多疗效较好,又提出只有完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及制定出统一的分型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才有利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风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临床上根据病理的不同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临床辩证又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中风病疗效确切,随着近年对该病的中医治疗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关临床和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得到救治,如何进行康复治疗以降低残缺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我国临床康复治疗尚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康复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用中医康复方法结合现代康复手段,对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系...  相似文献   

13.
王攀 《广西医学》2004,26(4):565-56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现对1993~2 0 0 2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36例从性别、年龄、职业、突出部位及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经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检查报告均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性30 3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19岁,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400例中风急症病人1:2的配对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病类、证类诊断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经络者占90.49%,属气虚血瘀证者占29.28%;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脏腑者占55.64%,属阴虚阳亢证者占41.94%。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缺血性中风多为中经络,以气虚血瘀证居多;出血性中风多表现为中脏腑,以阴虚阳亢证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的2个临床分期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病例组230例(亚临床期组的122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与并发症组的108例并发冠心病、脑梗死的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和对照组130例无脂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及体质信息,并分别作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2个临床分期的中医体质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临床期的原发性血脂异常与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相关;并发冠心病、脑梗死的原发性血脂异常与平和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相关。结论痰湿质、阳虚质为亚临床期的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发病的危险体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是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并发冠心病、脑梗死的危险体质。平和质为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2个临床分期的保护体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进行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6例,对比分析脑血管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脑血管狭窄组的风痰瘀阻型和气滞血瘀型比例均高于脑血管正常组(P〈0.05),而脑血管正常组的风痰火亢型比例高于脑血管狭窄组(P〈0.05),其他各组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风痰瘀阻型、气滞血瘀型比例均高于无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其他各组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的造影结果不同证型特点不同,风痰瘀阻型、气滞血瘀证随着脑血管病变范围的增大、狭窄程度的增加,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CP)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 对来源于北京及周边地区7家三甲医院的555例CP病例,经王琦体质学问卷、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CPSI)问卷及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问卷等调查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多元相依变量统计分析.结果 ①CP体质特征分布为平和质76例(13.7%),气虚质65例(11.7%),阳虚质63例(11.4%),阴虚质44例(7.9%),痰湿质65例(11.7%),湿热质83例(15.0%),瘀血质43例(8.0%),气郁质78例(14.0%),特禀质38例(7.0%).②气郁质和CPSI重度的相关性最大.③湿热质与勃起功能障碍轻度相关性最大;阴虚质与勃起功能障碍中度相关性最大;阳虚质与勃起功能障碍重度相关性最大.结论 CP患者体质基础以实性体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最多,说明CP病机转化易虚实夹杂,以实为主;气郁质患者易表现出较重的临床症状;平和质对CP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P患者发生轻度勃起功能障碍的体质基础以实性体质为主,虚性体质患慢性前列腺炎后容易出现中、重度勃起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颈椎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体检中心被诊断为颈椎病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200例为病例组及围绝经期健康女性96例为对照组,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颁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判定,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围绝经期女性颈椎病患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96例颈椎病患者中,平和质51例,偏颇体质145例,其中,单纯偏颇体质(只有一种偏颇体质)91例,兼夹偏颇体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偏颇体质)54例。96例围绝经期健康女性中,平和质35例,偏颇体质61例(全部为单纯偏颇质)。围绝经期女性颈椎病患者平和体质的构成比例低于健康女性,而颈椎病女性偏颇体质所占比例较高,两组中医体质分布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平和质相比,阳虚体质的围绝经期女性患颈椎病的危险度显著增高,OR值为1.329。结论:围绝经期颈椎病患者中,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其中,以阳虚体质患者最多;阳虚体质是与围绝经期女性颈椎病具有正向关联的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北京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预防、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随机抽取的北京市3700例健康体检者中筛选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9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对其中174例进行中医体质评估。结果中心性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体重指数(BMI)升高、尿酸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北京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痰湿体质比例最高(21.84%),其次为阴虚体质(19.54%)和阳虚体质(18.39%),以男性最为多见。结论痰湿体质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体质,随着年龄增大,偏颇体质逐渐增多。应重点对中心性肥胖及高尿酸血症、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全面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痰湿体质应早期综合干预,以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