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n=20)、吞咽训练组(n=20)和联合治疗组(n=20)。3组均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或者两者的联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结果 治疗后2周3组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均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最适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类型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作用方式。 方法60例经电视透视吞咽检查确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疗程10 d,比较2组的误吸、喉上升、食物残留、进食量评分,将2组患者按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标准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比较各亚组间的疗效。 结果治疗前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误吸、喉上升、食物残留、进食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第10天,治疗组误吸、喉上升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食量、食物残留量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第10天,治疗组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2组轻、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效肯定,主要通过改善喉上升减弱、误吸程度起作用。中度吞咽障碍的患者最适合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轻度患者无优势,重度患者具有疗效较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6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对照组各33例,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基本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采用吞咽训练,电刺激组同时采用NMES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电刺激组为93.9%,对照组为72.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ES配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3个月后伴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常规吞咽训练)、电刺激组(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综合治疗组(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每组50例。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定其吞咽功能(SSA)、表面肌电信号(sEMG)、吞咽障碍程度(VFSS)和生活质量(SWAL-QOL)。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综合治疗组的sEMG的最大波幅值与常规训练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者的SSA、VFSS和SWAL-QO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综合治疗组的SSA、VFSS和SWAL-QOL评分分别为(21.34±3.61)分、(6.98±1.62)分和(438±37)分,与常规训练组治疗后的(30.22±3.71)分、(5.34±1.63)分和(627±51)分以及电刺激组的治疗后的(28.14±3.92)分、(5.69±1.58)分和(637±5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EMG最大波幅以及SSA、VFSS、SWAL-QOL评分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各项指标两两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 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有助于脑卒中3个月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9例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摄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降低,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均升高,舌骨向前、向上移动距离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改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反复刺激肌肉神经促使吞咽的作用机制,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及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对比外周磁刺激(PMS)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符合筛选标准的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分成对照组、电刺激组及磁刺激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磁刺激组则辅以外周磁刺激,上述干预均每天治疗2次,每周治疗6d。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标准吞咽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包括渗透-误吸量表评分(PAS)和视频吞咽障碍分级(VDS)在内的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3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4周后发现3组患者SSA评分、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视频吞咽障碍分级(VDS)评分及FO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刺激组、磁刺激组SSA评分[分别为(30.6±3.2)分、(24.1±2.8)分]、VDS评分[分别为(24.4±5.6)分、(18.2±8.2)分]、PAS评分[分别为(3.25±1.12)分、(2.56±0.66)分]及FOIS评分[分别为(4.31±0.97)分、(4.94±0.81)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磁刺激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电刺激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周磁刺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及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其中治疗1组每天治疗1次,治疗2组每天治疗2次,治疗3组每天治疗3次;3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基础吞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对各组患者进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评定,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各组患者行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并对比3组治愈患者平均治疗天数。 结果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评定结果显示: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后一时间节点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前一时间节点显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患者治疗1周、治疗2周时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前一时间节点显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周时显效率与治疗2周时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节点比较,发现治疗2组、治疗3组显效率均显著高于治疗1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治疗1周、治疗2周时显效率较治疗2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周时发现治疗3组与治疗2组显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FSS检查结果显示:治疗2周时各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2组VFSS评分[(7.600±1.793)分]、治疗3组VFSS评分[(8.900±1.636)分]均明显高于治疗1组水平[(6.700±1.873)分],治疗3组VFSS评分亦显著高于治疗2组水平(P<0.05)。治疗3组治愈患者平均治疗天数较治疗1组及治疗2组均明显减少(P<0.05)。 结论NMES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疗效,且在每日1~3次治疗范围内,随着治疗频次增加疗效随之增强,治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亦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0.
刘晟  裴子文  孟宪梅 《中国康复》2019,34(8):426-431
目的:综合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WOS核心集合、CINAHL、EMbase、OCLC、ProQuest、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5.1.0版Cochrane 评价手册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RevMan 5.3软件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46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30篇文献以吞咽功能评分为结局指标,评价了神经肌肉电刺激+常规吞咽训练与常规吞咽训练的治疗效果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60,95%CI=0.11~1.09(P<0.05);7篇文献以治疗效果是否有效为结局指标,评价了神经肌肉电刺激+常规吞咽训练与常规吞咽训练的治疗效果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OR=0.21,95%CI=0.13~0.35(P<0.05);4篇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常规吞咽训练比较,以吞咽功能评分为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04,95%CI=-0.19~0.26(P>0.05);3篇神经肌肉电刺激与针灸治疗效果比较,以吞咽功能评分为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52,95%CI=-0.21~1.26(P>0.05);3篇神经肌肉电刺激与电针治疗效果比较,以吞咽功能评分为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45,95%CI=-0.31~1.22(P>0.05);2篇神经肌肉电刺激与肌电反馈治疗效果比较,以吞咽功能评分为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77,95%CI=-0.05~1.58(P>0.05)。结论:常规吞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单纯常规吞咽训练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提高;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常规吞咽训练、针灸疗法治疗、电针疗法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等相比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5d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NMES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和sEMG检测。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为(7.65±0.88)分,与组内治疗前的(2.75±0.64)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6.10±0.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舌骨上肌群的sEMG最大波幅和吞咽时程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EMG最大波幅和吞咽时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结论NMES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sEMG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1996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多伴有构音障碍,或软腭、舌肌运动障碍,或咽反射迟钝或消失,或舌肌萎缩等,病程〉15d;排除意识障碍,有急性感染,严重心、肝、肾、肺病变,全身状态不佳及无治疗意愿,有严重认知及视听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评级5级及以下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133例,观察组又按照脑卒中的部位、性质分为单侧卒中组、双侧卒中组、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卒中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一般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NMES,2个疗程后进行吞咽障碍评级比较。 结果经过平均20 d的治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吞咽障碍的级别及总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其中单侧卒中组疗效优于双侧卒中组,缺血性卒中组疗效优于出血性卒中组。 结论NMES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PSD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反馈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NMES组加用NMES治疗,反馈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NMES组、反馈组更优于对照组(均P〈0.05),反馈组更优于NMES组(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反馈组总有效率更高于NMES组及对照组(均P〈0.05),NMES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MES组、综合组各20例,常规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NMES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集3组患者的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进行营养指标测量,同时记录治疗前后3组患者胃管留置率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及各项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综合组的改善幅度更优于NMES组和常规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胃管留置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急性期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VOCASTIM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和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吞咽障碍程度和饮水试验在治疗后2周和4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各32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加用NMES治疗,联合组加用NMES及眼针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的V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FSS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1)。联合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眼针联合NMES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训练组各54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联合训练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饮水试验评分、营养状况评分、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差异。结果:联合训练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饮水试验评分、营养状况评分、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训练组饮水试验评分、营养状况评分、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提升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