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sEMG-BF组、rTM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常规吞咽障碍治疗方法,sEMG-BF组在此基础上增加sEMG-BF治疗,rTMS组增加rTMS治疗,联合组则增加sEMG-BF与rTMS的联合治疗。rTMS和sEMG-BF治疗均每日1次,每次15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3组患者行吞咽造影检查(VFSS),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PAS评分和FOI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PAS评分和FOIS评分分别为(2.29±1.17)分和(4.95±1.15)分,显著优于sEMG-BF组和rTMS组治疗后(P<0.05)。 结论 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rTMS和sEMG-BF联合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侧低频加患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rTMS假刺激,观察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和rTMS治疗,分别为健侧1Hz和患侧10Hz刺激。使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Rosenbek渗漏-误吸评分(PAS)和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OI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吞咽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于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AS、FOIS及SWAL-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PAS、FOIS及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洼田饮水评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rTMS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健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生物反馈下的空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物反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20例。4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生物反馈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下的空吞咽训练,磁刺激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健侧高频rTMS刺激,联合组则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健侧高频rTMS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下的空吞咽训练进行干预。治疗频次均为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渗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来评价4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记录和比较4组患者下颌舌骨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 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的PAS评分、FOIS评分、SSA评分、下颌舌骨肌MEP潜伏期和波幅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PAS评分[(1.85±0.75)分]、FOIS评分[(5.45±1.05)分]和SSA评分[(22.45±4.4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生物反馈组和磁刺激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下颌舌骨肌MEP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和生物反馈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治疗后下颌舌骨肌MEP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结论 健侧高频rTMS结合生物反馈下的空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其下颌舌骨肌MEP的潜伏期和波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康复训练和rTMS,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标准化吞钡造影功能障碍评价量表(MBSImP)和口腔推送时间(OTT)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口腔期MBSImP评分、OTT时间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BSImP评分[(8.26±2.92)分]、OTT时间参数[(12.79±2.54)s]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MBSImP评分[(10.60±4.09)分]优于组内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MBSImP评分、OTT时间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联合rTMS可改善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门德尔松(Mendelsohn)手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障碍(post stroke dysphagia, PSD)的疗效。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了46例患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Mendelsohn手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Mendelsohn手法联合双侧高频rTMS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3周结束后,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 MASA)、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分级(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 FOIS)及总有效率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使用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检查测量两组患者的舌骨上肌群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RMS),评估吞咽相关肌群运动功能。 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A评分、FOI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ASA评分、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MS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但两组治疗后RMS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双侧高频rTMS联合Mendelsohn手法可改善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双侧小脑高频(1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时间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脑刺激组和假刺激组,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治疗2例,故最终3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小脑刺激组行小脑rTMS治疗,rTMS刺激参数为10 Hz,120% 静息运动阈值,间隔9 s刺激1 s,共500脉冲;假刺激组行假rTMS治疗(刺激线圈与头皮呈 90°),其余参数同小脑刺激组;然后在磁刺激结束后20 min,2组患者均由同一位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共训练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行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采用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和渗漏-误吸量表(PAS)评估2组患者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其渗漏或误吸风险,记录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传送时间、喉前庭闭合时间及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持续时间,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及吞咽各时间参数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PAS和FDS评分以及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传送时间、喉前庭闭合时间及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持续时间等吞咽时间参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AS和FD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小脑刺激组治疗后的PAS和FDS评分较假刺激组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较组内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其余时间参数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并不明显(P>0.05);而小脑刺激组患者治疗后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和吞咽反应时间较假刺激组缩短更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侧小脑高频rTMS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和吞咽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7.
钟立达  刘惠宇  鲍晓  李芳 《中国康复》2021,36(2):106-108
目的:观察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小脑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小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治疗3周后,2组均采用纤维内镜下吞咽困难严重程度量表(FEDSS)和渗漏-误吸量表(PAS)对患者吞咽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的兴奋作用,以及对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非急性期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试验组采用5 Hz高频经颅磁刺激相对健侧大脑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结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以传统吞咽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行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和分析,并以标准吞咽功能(SSA)评价量表、VFSS评价量表、渗透-误吸(PAS)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sEMG的吞咽时程和最大波幅以及SSA、PAS、VFS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EMG的吞咽时程和最大波幅以及SSA、PAS、VFSS评分分别为(1.50±0.30)s、(0.40±0.12)mV、(20.30±2.25)分、(2.00±1.69)分和(8.75±1.29)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5Hz高频经颅磁刺激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可有效地改善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患者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包括间接训练和直接摄食训练,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每周6 d,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刺激频率3.0 Hz,刺激强度80%静息态运动阈值(RMT),刺激时间2 s,间歇10 s,左右交替,每侧治疗10 min;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治疗,操作方法及治疗时间和疗程与rTMS治疗相同,但仅将探头垂直于患者颅骨,不加任何刺激;2组刺激治疗时间均为20 min,每日1次,每周6 d,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5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吞咽功能性交流测试(FCM)评分及改良的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BAEP检测,观察2组患者BAEP的各波潜伏期(PL)和波峰间潜伏期(IPL)变化。FCM评分采用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即M(P25,P75)]表示,其余资料以(x-±s)表示。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CM分别为6.50(5.00,7.00)级和5.00(4.00,7.00)级,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观察组为2.50(2.00,4.00)级,对照组为2.00(1.00,3.0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CM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MASA总分分别为(92.63±6.88)分和(81.60±7.98)分;治疗后,观察组除表达性言语障碍和构音障碍两项外其余各子项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子项亦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呼吸、构音障碍、舌肌运动范围、舌肌力量、咽反射及软腭运动方面亦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从BAEP变化看,治疗后观察组各波潜伏期Ⅰ波(1.51±0.16)ms、Ⅲ波(3.64±0.12)ms、Ⅴ波(5.30±0.16)ms及波峰间潜伏期Ⅰ-Ⅲ(2.01±0.16)ms、Ⅲ-Ⅴ(1.65±0.16)ms、Ⅰ-Ⅴ(4.05±0.14)ms与对照组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MS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缩短BAEP的潜伏期,从而调节吞咽中枢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频组(14例)、低频组(13例)及对照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高频组对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给予5 Hz rTMS治疗,低频组于相同部位给予1 Hz 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刺激;3组患者刺激时间及疗程均相同。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给予患者吞咽造影(VFSS)及表面肌电检查(sEMG),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均方根值(RMS)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PAS评分、FDS评分及sEMG检查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PAS评分、FD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高频组治疗前、后FDS差值[(9.92±4.45)分]明显大于低频组FDS差值[(7.15±3.1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并以高频rTMS的治疗效果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不同部位对不同分期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疗效,以及rTMS对改善患者吞咽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采用rTMS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手册5.1.0版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629例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脑卒中恢复期,rTMS较常规吞咽治疗能够更明显改善PSD患者的吞咽功能(P0.05);高频双侧、高频健侧和低频健侧rTMS治疗均能有效地改善脑PSD患者的吞咽功能(P0.05);rTMS对改善PSD患者吞咽相关生活质量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的高频双侧、高频健侧和低频健侧的rTMS治疗PSD的疗效较好,但对吞咽相关功能障碍的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恢复期脑卒中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n=20)、B组(n=20)和C组(n=20)。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下肢机器人训练,B组接受患侧第一躯体皮质运动区伪rTMS,C组接受患侧第一躯体皮质运动区高频rTM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组FMA-LE评分、TUGT、步速、步宽、步幅、双支撑相时间、患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健侧支撑相时间和健侧摆动相时间均显著改善(|t|> 5.990, P <0.001);除双支撑相时间外,C组所有指标均最优(F> 3.210, P <0.05)。结论 高频rTMS有助于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侧rTMS。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肽Y(NPY)]、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预后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较对照组[75.61%(31/41)]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NSE、VILIP-1、NPY水平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SSA评分低、DOSS评分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BI评分高(P<0.05)。结论 双侧rT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疗效显著,能减轻神经损伤,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袁静  王宁  王伟 《中国康复》2023,38(4):248-252
<正>吞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37%~78%,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脱水和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2]。因此,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来说极为重要。吞咽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口腔感觉训练(冷刺激训练、味觉训练等)、代偿性策略(姿势训练、饮食调整等)、针灸、生物反馈技术、神经肌肉电刺激、球囊扩张技术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3-4]。近年来,探索有效可行的康复手段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频r TMS治疗对于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同时观察脑出血患者低频r TMS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7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n=39),治疗组(n=36)。2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予健侧M1区低频r TMS治疗,每日1次,共20天。治疗前后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FuglMeyer评分(包括上肢及下肢评分)、FIM、Berg评分。结果:(1)Fugl-Meyer评分: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评分(特别是上肢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Berg评分:2组患者在治疗后Berg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FIM评分:2组患者在治疗后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但是2组未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4)安全性:治疗过程中所有观察对象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健侧M1区低频r TMS能明显提高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对上肢功能作用更显著,且治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94-4596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康复训练及假刺激疗法,观察组在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低频r TMS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与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观察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EP潜伏期与CMC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中,低频r TMS可显著增强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及其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45名,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患者各15名。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另外给予EMGBFT治疗,C组另外给予低频rTMS联合EMGBFT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第8周随访时进行改良Ashworth分级、表面肌电图(sEMG)、上肢Fugl-Meyer评定法(U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时,3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sEMG、UFMA和MBI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评估指标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随访时A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较第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患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双侧大脑半球治疗单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Hz rTMS组12例、3Hz rTMS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3组患者在两侧大脑半球吞咽皮层代表区分别给予5Hz rTMS刺激、3Hz rTMS刺激和假性磁刺激。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sEMG)记录下颌舌骨肌振幅及时程。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SSA分值和sEMG振幅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EMG时程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5Hz rTMS组和3Hz rTMS组患者相比对照组sEMG振幅和时程改善缩短(P<0.05),与3Hz rTMS组相比5Hz rTMS组sEMG振幅及时程改善更明显(P<0.05);5Hz rTMS组和3Hz rTMS组患者相比对照组SSA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但5Hz rTMS组和3Hz rTMS组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Hz高频 rTMS作用于双侧大脑半球治疗单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双侧、健侧、患侧大脑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PSD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侧组、健侧组和患侧组,每组15例,而双侧组因个人原因退出1例,最终为14例患者纳入研究。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由同一位经过专业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调控技术中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结合外周干预途径舌三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5例)和对照组(n=15例)。两组均予常规吞咽障碍治疗,另试验组采用r TMS刺激联合舌三针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伪r TMS刺激联合舌三针治疗。治疗频次均为1次/天,5次/周,治疗2周。治疗前后行吞咽造影检查(video flu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采用渗漏误吸评分(penetration aspiration scale,PAS)和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AS和FOIS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PAS和FOIS中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但结合中枢神经调控技术r TMS治疗,对吞咽功能的恢复更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