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败血症是小儿常见疾病,由于病原学近年来的变迁,条件致病菌引起者日趋增多,如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屡有报导,而微球菌败血症虽有增多,但报告尚少。现作一简单介绍并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从1986年1月至同年12月,临床诊断败血症58例,其中细菌培养阳性29例,微球菌败血症占13例,为培养阳性病例的44.8%.13例微球菌败血症中,男6例,女7例;年龄:<3个月6例,~9个月4例,>1岁3例;病程:1~4个月,多数为2个月左右;临床表现:发烧13例(体温多数37.5~38.5℃,少数达39℃以上),腹  相似文献   

2.
1997年 1月以来 ,我科收治新生儿败血症 5 6例 ,其中肠源性败血症有 2 0例 (35 7% ) ,现将本组病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8例 ,均为足月儿 ;原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13例 (重度 2例、中度 11例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4例 ,新生儿硬  相似文献   

3.
小儿埃希氏大肠杆菌败血症病情重、预后差,为做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现将我协作组近10年来收治的36例小儿埃希氏大肠杆菌败血症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4例,女12例,年龄2~13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迁,我们自1974~1985年12年中经血培养阳性证实为新生儿败血症的1933例作一分析,以供临床参考。临床资料我院自1974~1985年收治新生儿共19997例,其中经血培养阳性证实为新生儿败血症(以下简称败血症)的1933例(9.7%),其中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是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合并症多 ,病死率高 ,但临床报告者少。现将我院自 1996年 1月—2 0 0 1年 6月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的 13例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3例中男 5例 ,女 8例。 8~14d 12例 ,~ 2 1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皮下坏疽7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12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新生儿皮下坏疽79例,并发败血症28例,死亡15例,病死率18.9%,其余均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67例,女12例。入院日龄≤7天36例,8~14天27例,15~28天16例。发病日龄≤2天17例,其中并发败血症1例;3~4天32例,其中并发败血症11例,死亡3例;5~6天19例,其中并发败血症7例,死亡5例;≥7天11例,其中并发败血症9例,死亡7例。冬季发病43例,春季发病26例,夏季发病6例,秋季发病4例。感染来源皮肤损伤35例,脐…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泉州市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GBS败血症患儿的资料,回顾性分析GB S败血症患儿的围产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GB S 败血症33例,占住院患儿的2.0‰(33/16448)。其中早发型败血症21例,均为足月儿,呼吸窘迫13例、气促11例、青紫10例。晚发型败血症12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4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入院10例,6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33例血GB S阳性标本均对万古霉素敏感,青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有效,其中18例治愈出院,临床好转后自动出院9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死亡4例,总病死率18.2%。结论新生儿GB S败血症临床症状明显,早发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晚发型病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母孕后期应常规筛查,重视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合理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白血病是儿科常见的血液病。自1993年至1997年我们收治小儿急性白血病共41例,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1例均按FAB分型诊断标准确诊。其中ALL25例,ANLL15例,分类不明1例。2.临床资料ALL组共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9月至14岁,其中<2岁者4例。25例中L;3例,L。19例,L。3例,其中高危12例,标危13例。25例ALL中,确诊前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ZI例,发热19例,出血13例,肝肿大者ZI例,其中>scm者7例,淋巴结肿大者13例,骨关节疼痛者14例。并发症有:CNSL3例,肺炎、败血症各2例,甲亢、乙肝、肠梗阻、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为新生儿时期的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达国家发病率为0.1%~0.4%[1],发展中国家为1%~10%[2],国内病死率为12%~20.5%[3],发达国家为5%左右[4]。而新生儿败血症表现较不典型,无明显特异性,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熟悉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掌握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情况。资料与方法一、资料1.对象:1996年4月至2006年4月65例败血症患儿,全部符合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5]。其中35例为确定诊断,30例为临床诊断。男40例,女25例,早期败血症45例,晚期败血症20例,早产儿28例,足月儿37例,院内出生45例,院外出生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河北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体构成及其耐药特征,为优化区域内新生儿败血症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河北省23家医院经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资料,分析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 EOS)、社区获得性晚发型败血症(community-acquired lateonset sepsis, CALOS)与医院获得性晚发型败血症(hospital-acquired late-onset sepsis, HALOS)患儿病原体构成及其耐药特征。结果 共纳入289例患儿,发生292次感染,其中EOS、CALOS及HALOS分别有117例次(40.1%)、95例次(32.5%)及80例次(27.4%)。共分离到294株病原体,其中EOS组分离病原体118株(40.1%),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39株,33.0%)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13株,11.0%);CALOS组分离病原体95株(32.3%),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35株,36.8%)和B族链球菌(14株,14.7%);HALOS组分离病原体81株(27....  相似文献   

11.
我科于1997-2002年所收治的64例ICU患儿,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男36例,女28例。年龄3个月到13岁。原发病为重症肺炎16例,败血症13例,感染性休克13例,病毒性脑炎6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溺水5例,中毒4例,重症胰腺炎2例。将64例患儿分成2组的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月~1997年4月我院儿科对收治的卡他布兰汉球菌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罗氏芬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96年1月~1997年4月共收治卡他布兰汉球菌败血症患儿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出生后6小时至10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机会菌感染有增多趋势,其不动杆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目前国内儿科这方面资料不多,现就作者诊治的21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981年6月~1991年6月的11年间,对疑有败血症的673树新生儿做血培养,321例有细菌生长,其中21例为单纯不动杆菌(两份血培养为同一细菌)。21例中男12例,女9例;各季节均有发病,以夏、秋季较多;早产儿14例,过期产儿1例,足月产)L6例;出生<7天占13例,>7天发病者8例;病程最短者14天,最长者67天,平均34天;入院前21例均曾用抗生素治疗。本组病例都发热,其中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胎龄32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与早产儿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的4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围生期资料,于纠正胎龄足月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根据败血症发生情况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4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中,晚发型败血症79例(19.8%),其中血培养阳性45例(1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最多见病原体(33.3%)。MRI检查胎龄32周早产儿脑病发生率28.2%(113/400例),其中,晚发型败血症组早产儿脑病发生率36.7%(29/79例),无败血症组早产儿脑病发生率26.2%(84/321例),晚发型败血症组早产儿更易发生早产儿脑病(OR=1.759,95%CI:1.033~2.997,P=0.038)。结论与无败血症组早产儿相比,晚发型败血症组早产儿更易发生早产儿脑病,提示晚发型败血症可能是早产儿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严重者可威胁新生儿生命。本文对我科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55例报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根据1986年9月全国儿科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选择经血培养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者55例。其中男41例,女14例。入院体重<2500克1例,余体重均在2500~4000克之间。全部为足月儿。发病日龄均在生后4天以上,4~7天2例。14天8例,~28天45例。有产时窒息史1例。二、临床资料发热49例(89.0%),体温不升3例(5.5%),吃…  相似文献   

16.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真菌性败血症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确诊为真菌性败血症的17例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VLBWI(含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87例,确诊真菌性败血症17例,发生率为5.92%.17例真菌性败血症患儿在真菌感染前均接受过广谱抗生素和静脉营养治疗,14例曾机械通气,13例曾留置经外周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起病最早为生后7 d,最晚为生后51 d.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BG)均明显升高(46 ~ 8 285 pg/ml).血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9例,克柔假丝酵母菌4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无名假丝酵母菌2例.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7例起初均予氟康唑治疗,其中8例因疗效欠佳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治愈13例,自动出院3例,1例死亡.结论 VLBWI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医源性因素如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不容忽视.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浆BG检测可作为真菌性败血症的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性败血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危重新生儿血糖监测及其临床意义:附5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糖是危重病儿应激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己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对58例危重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其中15例呈高血糖状态,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结果 一、临床资料 15例高血糖危重新生儿中,男13例,女2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7例;原发病为硬肿症(其中1例伴肺透明膜病)、败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各3例,重症肺炎4例,Ⅲ度营养不良2例;15例中单器官衰竭5例(其中肺功能衰竭3例,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NICU住院的GBS败血症患儿的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GBS败血症16例,占住院患儿的2.3%o,其中早发型败血症14例,迟发型败血症2例。本院出生9例,占本院出生新生儿的0.46%o。早发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生后36h内发病,迟发型病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其中1例并发脑脓肿、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GBS败血症患儿血WBC明显低于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数十至数百倍,PLT下降明显。16例血GBS阳性标本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氨苄青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临床症状明显、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母孕后期应常规筛查,重视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合理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邓德刚  邓德明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6):367-367,407
为了解新生儿机会菌败血症病原,将1992年至2002年期间收治的98例新生儿机会菌败血症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生儿败血症确诊主要依赖血培养 ,而常规的血培养检测需时长 ,阳性率低 ,易受抗生素治疗的干扰 ,给及时诊治带来困难。为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 ,我们对新生儿败血症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进行了检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6 3例新生儿系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2月间我院新生儿病房的住院患儿。按照 1987年全国新生儿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1] 分 3组。其中符合确诊败血症 (A组 ) 16例 ,男 9例 ,女 7例 ,入院日龄 (7 4± 6 6 )d ,体重 (2 5 87± 5 10 ) g ,原发病为 :皮肤感染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