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病人初诊时血像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的预后价值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2 2 9例ITP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上升速度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ITP病人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疗效无关 ,治疗 2周内血小板达到 10 0× 10 9/L以上的病人 ,其基本治愈率较高 (94 .9% ) ;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越多 ,病人的预后越好 ,每单位涂片 (1.5× 3cm)巨核细胞计数大于 10 0个的病人治愈率达 86 .1%。结论 :ITP病人初诊时进行骨髓检查 ,并计数巨核细胞数 ,对诊断及预后的判定均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血像 ,观察血小板上升速度 ,对预后的判定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数、CD3+/CD30+T细胞比值和活化后T细胞凋亡率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探讨2组间的差异和患者活化T淋巴细胞CD30表达率与凋亡率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以40例慢性ITP患者为研究对象,24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体外培养刺激T细胞活化后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中CD3+数、CD3+/CD30+T细胞比值及CD3+T细胞凋亡率,同步检测血小板计数,分析ITP组与对照组各指标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ITP组外周血CD3+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ITP组活化T细胞表面CD30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TP组活化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活化后T细胞表面CD30表达与其凋亡率呈负相关(r=-0.786,p0.01)。活化T细胞凋亡率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680,p0.01)。结论:慢性ITP患者活化T细胞CD30的高表达导致了T细胞活化后凋亡受阻,在体内蓄积引起免疫功能紊乱,使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含量和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分型,探讨ITP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18例各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采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含量(PAIg G、A、M);对124例已确诊的ITP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巨核细胞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BPC)<80×109/L组的PAIg含量远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PC(80~100)×109/L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慢性组与急性组间PAI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含量阳性率排序为慢性ITP(96%)>急性ITP(91.1%)>非ITP(87.5%)>正常对照组(10%)。结论血小板数量与PAIg呈负相关,血小板减少越明显,测定PAIg含量的意义越大;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但并非ITP患者所特有,也不能代替骨髓检查,在诊断ITP时应首先排除相关疾病,骨髓检查仍是诊断ITP的主要依据,两者结合可进一步完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特点及与激素疗效、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4例初发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HSP90 mRNA,同时检测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将ITP患者按糖皮质激素(GC)治疗效应分为GC敏感组和GC抵抗组,再按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进行分组比较,同时分析患者HSP90 mRNA与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抗体IgG的相关性.结果 44例ITP患者外周血PBMC的HSP90 mRNA中位数为0.90(0.48~2.52),32例正常人为1.40(0.82~2.65),正常人较ITP患者HSP90 mRNA有升高趋势,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人急性ITP患者HSP90 mRNA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患者(P<0.05).GC敏感组HSP90 mRNA表达中位数高于抵抗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按性别、年龄和病情分组比较,可见年龄≤60岁较年龄>60岁患者,轻型较重型患者,HSP90 mRNA均有升高趋势,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ITP患者HSP90 mRNA水平与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抗体Ig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SP90 mRNA在急性ITP患者显著高于慢性患者,显示与病程密切相关,结合其在GC敏感组较抵抗组表达升高的趋势,推测其在ITP中表达下调与GC抵抗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总结 3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 ,结果急性型与慢性型ITP的年龄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的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相关抗体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布氏杆菌病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检测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25例布氏杆菌病急性期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其变化特点.方法:提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对初诊时考虑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有出血表现的患者予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并用骨髓涂片染色法对巨核细胞进行计数分类.结果:25例患者中,血小板减少9例(36%),其中5例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均升高,血小板相关抗体IgA升高2例.骨髓象示巨核细胞数量正常,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5~8 d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疗效,当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或有出血表现时可酌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 G、CD41a~+Ig M及CD19~+B细胞内Ig G和Ig 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 G和Ig 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 G和Ig 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 G和Ig 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 G和Ig 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 G和Ig 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和ITP患者血浆对激素抵抗型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激素抵抗型ITP患者骨髓并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并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和液体培养法(检测CD41a+细胞表达率)进行巨核细胞培养,根据培养条件的不同将实验分成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地西他滨组,C组为ITP患者血浆组,D组为地西他滨+ITP患者血浆组。除上述成分不同外,4组中其余培养条件均相同。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巨核细胞集落,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培养细胞中CD41a+细胞的表达率。结果:不同浓度的地西他滨对巨核细胞集落生长的作用不同,地西他滨浓度为3.0μmol/L时能明显促进巨核细胞生长。B组与A组相比,巨核细胞集落数明显增加,CD41a+细胞表达率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相比,巨核细胞集落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相比,巨核细胞集落数较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西他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激素抵抗型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集落生长,且以浓度为3.0μmol/L时,巨核细胞集落最多。ITP患者血浆对激素抵抗型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初诊原发性ITP患者为ITP组,10例同期未侵犯骨髓的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ITP组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再分为有效组14例和无效组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ITP组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ITP组T细胞(2 495.16±1 317.20)、M1型巨噬细胞(18 494.42±11 607.4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 589.88±650.72、10 367.40±6 892.06)(P0.05),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3 911.71±940.20)与对照组(3 508.95±2 46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4 254.27±960.42)高于无效组(3 512.05±771.57)(P0.05),T细胞(2 582.43±1 402.55)、M1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19 125.06±11 151.70)与无效组(2 393.36±1 263.90、17 758.68±12 575.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骨髓组织T细胞表达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03,P=0.009),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107,P=0.602;r=0.222,P=0.276);ITP组T细胞及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ITP患者骨髓组织中T细胞增加,导致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促进T细胞及M1型巨噬细胞凋亡,上调M2型巨噬细胞表达,有可能达到治疗原发性ITP并使疾病得到缓解,为原发性ITP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2例初诊ITP患者,其中位年龄49(18~70)岁;30例健康对照,中位年龄42岁(20~65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细胞分别占淋巴细胞的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6和IL-17的水平。并分析ITP患者Th17细胞、Treg细胞、IL-6和IL-17的水平与PLT的相关性。结果 (1)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2.81%±1.33%vs.0.35%±0.75%,P<0.0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0.70%±0.39%vs.1.26%±0.24%,P<0.05);Treg/Th17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0.27±0.17 vs.3.76±0.87,P<0.05);ITP患者血浆中IL-17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分别为(24.07±2.22 pg/ml vs.15.89±2.23 pg/ml,P<0.05)和(75.12±4.06 pg/ml vs.49.75±4.19 pg/ml,P<0.05)。(2)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IL-6、IL-17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423,P<0.05;r=-0.456,P<0.05);IL-6与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68,P<0.05);Th17细胞及Treg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417、P<0.05)。Th17细胞比例与IL-6、IL-17水平不具相关性(r=-0.272,r=-0.104,P>0.05)。(3)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IL-6水平和IL-17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5;r=-0.353,P<0.05;r=-0.464,P<0.01);Treg细胞比例与血小板计数不具相关性(r=-0.101,P>0.05)。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IL-6水平与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371,P<0.05;r=0.359,P<0.05);Treg细胞比例、IL-17水平与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不具相关性(r=-0.230,P>0.05;r=-0.043,P>0.05)。结论 ITP患者Treg/Th17细胞平衡失调可能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Th17细胞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