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发现茄科植物南非醉茄(Withania somnifera)根的甲醇提取物对人成神经细胞瘤SK-N-SH细胞系具有明显轴突生长作用。本次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出5个新的醉茄内酯衍生物(1、9~12)和14个已知化合物(2~8、13~19)。  相似文献   

2.
柿树属植物Lemuni Hitam是一种马来西亚草药,作为补药使用。据报道大量服用可出现毒性。已从该属植物的果实、茎、根和心材等部位分离出萘和萘醌类。近来又报道,抗真菌活性、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等。本次报道Lemuni Hitam中3个新的萘醌和(或)萘的二聚物,命名为勒木宁醇A~C(Lemuninol A~C,1~3)和首次源于天然的4,6-二羟基-5-甲氧基-2-甲基-萘(8)及6个(4~7,9~10)已知单体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以及它们的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鞭草科植物假连翘(Duranta repens)广泛分布于巴基斯坦北部,其果实用于治疗疟疾,含有二萜和黄酮类。研究发现,该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凝血酶和脯氨酰基内肽酶(PEP)的活性。从中分离出2个新的异戊二烯黄酮(1、2)、1个异戊二烯基苯乙酮衍生物(3)和已知成分(4~8)。基于光谱法和2D-NMR试验,确定出其结构及相对构型。 阴干的假连翘全植物(20kg)用乙醇室温提取3  相似文献   

4.
紫金牛科植物着色紫金牛(Ardisia colorata)是一种大灌木,作为泰国传统药,用于治疗肝病、咳嗽和腹泻。其中含有酸金牛醌和冬青醇。在从泰国药用植物中筛选抗氧化剂的研究时,发现其果实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本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出4个新的化合物(1~3、10)和11个已知化合物(4~9、11~15),并检测了其抗氧化活性和对鼠乳腺癌细胞系FM3A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果实甲醇提取物的水溶部分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0个新化合物(2~9、18、19)。  相似文献   

6.
柿属(Diospyros L.)是热带一大属,是萘醌类的来源,且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和重要性。在非洲,柿属植物的树皮用化学方法分离得到的萘醌类用于治疗麻疯及真菌、细菌引起的疾病。作者用采自非洲喀麦隆共和国及其附近的三种柿属(D.bipindensis Gurke;D.ci-nnaborina Gurke;D.obliquifolia F.  相似文献   

7.
Lin  YL  靳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3):173-174
〔英〕/Lin YL…∥ChemPharm Bull.-2005,53(9).-1111~1113兰科植物台湾白芨(Bletilla formosana)为白芨的变种,从中分离出3个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1~3)和17个已知化合物,包括7个菲类衍生物(4~10)、6个黄酮类化合物(12~17)、1个联苄(11)和3个酚类化合物(18~20)。自然干燥的  相似文献   

8.
油柑果实中新的苯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柑(Phyllanthus emblica)果实富含维生素C、黏酸和鞣酸。曾从该植物根小分离出1种新的氧化去甲没药烷、3个酯苷、15种鞣酸以及相关化合物。本次从油柑果实中又分离出6种新的酚类成分(1、5、6、8、10、11)及其甲酯(2~4、7、9)。  相似文献   

9.
对酒饼叶根的甲醇-二氯甲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上述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种新的萘醌类生物碱glycoquinone和1种新的吖啶酮类生物碱glycocitrine-Ⅲ。另外,还分离得到12个已知的化合物。运用光谱分析确定了2个新化合物的结构。这是首次从酒饼叶属植物中分得萘醌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连翘干燥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结合ODS中压制备、薄层制备及液相制备等分离技术,从连翘干燥果实中分离化合物,采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结构。采用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测定部分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烯丙基儿茶酚(1),19-hydroxy-13-oxo-15,16-dinor-ent-labda-8(17)-ene(2),18-hydroxy-13-oxo-15,16-dinor-cleroda-3,4-ene(3),3,13-oxo-15,16-dinor-ent-labda-8(17)-ene(4),达玛烯二醇II(6),serralabdane B(9),(4S,9R,10R)methyl 18-carboxy-labda-8,13(E)-diene-15-oate(15)为首次从连翘属中分离得到。细胞炎症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4、(±)-pinoresinol(16)、rengyolone (18)具有抑制NO分泌作用。结论从连翘干燥果实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成分,其中2~4的抗炎活性为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百合科球百合属(Bulbine)植物头状球百合(Bulbine capitata)来源于非洲中南部博茨瓦纳,具有抗菌和退热作用。曾报道该属植物含有火把莲酮(knipholone)衍生物、异呋喃萘醌类和其它常见植物成分,火把莲酮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疟作用。本次报道了异呋喃萘醌类及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于欢  李敏  张旭  王玲莉  王佳  张冬丽  许嵘  唐生安 《中草药》2021,52(18):5489-5495
目的对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部分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蓝桉果实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eucarobustol E(2)、eucarobustol G(3)、eucalyptal A(4)、eucalyptal C(5)、eucalyptin C(6)、eucalyptin D(7)、eucalyptin E(8)、eucalrobusone A(9)、eucalrobusone C(10)、eucalrobusone F(11)、eucalrobusone U(12)、eucalyptone(13)、euglobal-Ia_1(14)、euglobal-Ia_2(15)。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6、7、10、12、13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20μmol/L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71.83%、71.11%、70.00%、80.53%、79.87%,化合物12对MCF-7细胞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3.84μmol/L。结论分离得到的成分均为酚性成分,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5为首次从蓝桉果实中分离得到;大部分化合物在20μmol/L的浓度下表现出较好的抗MCF-7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3.
藤黄属植物G.scortechinii是分布于马来群岛和泰国南部的一种小树。作者从该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10个新化合物,其中4个为笼型异戊二烯基化呫吨酮(1~4),4个为重排呫吨酮(5~8),2个倍半萜衍生物(9和10),还分得14个已知化合物。对所有分离得到的呫吨酮衍生物均进行了抗金葡菌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作者发现芸香科小芸香木属植物M.hirsutumOliv.有较好的体外抗结核杆菌活性,因而以抗结核杆菌活性为导向,从该植物茎皮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咔唑生物碱和一种油酸γ-内酯衍生物,研究了它们的体外抗结核杆菌活性。该植物茎皮干燥粉碎后,用二氯甲烷提取,提取物经多种色谱法分离,得到6个咔唑生物碱,分别为美味草素(2)、lansine(3)、3-甲基咔唑(4)、甲基咔唑-3-羧酸酯(5)、3-甲酰基咔唑(6)和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7),还分得一油酸γ-内酯衍生物(-)-Z-9-十八碳烯-4-交酯,拟名为micromolide(1)。其中化合物2为一新的咔唑生物碱,结构为6-…  相似文献   

15.
李冬梅  彭友伦  刘光明 《中草药》2015,46(7):962-965
目的研究漾濞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青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萃取、硅胶、RP-18、MCI等柱色谱方法对漾濞泡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MS、13C-NMR、1H-NMR)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漾濞泡核桃青皮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芥子醛(1)、顺-Δ10-二十碳烯酸(2)、5α,8α-表二氧化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3)、5,8-二羟基-4-甲氧基-α-四氢萘醌(4)、核桃酮(5)、4,5-二羟基-α-四氢萘醌(6)、4,5,8-三羟基-α-四氢萘醌(7)、5-羟基-4-甲氧基-α-四氢萘醌(8)、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9)、柚皮素(10)和β-谷甾醇(11)。结论从漾濞泡核桃青皮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豆薯种子中的成分及其抗HSV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豆科植物豆薯(Pachyrrhizus erosus)中含有鱼藤酮类化合物、异黄酮和苯基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其中,鱼藤酮(1)和12a-羟基鱼藤酮(2)对多种肿瘤细胞系显示出细胞毒活性。采用蚀斑减少试验观察到豆薯种子的氯仿提取物具有抗1型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活性。本次从中分离出9个已知成分(1~9),除糖类外,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了~1H-NMR和~(13)C-NMR测定,对以前文献描述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9,(1)
目的研究短柱八角Illicium brevistylum A. C. Smith中二萜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短柱八角8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采用硅胶柱、反相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用LPS诱导的293-Nf-κB-luc细胞模型对其进行抗炎活性检测。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海松酸(1)、脱氢枞酸(2)、3,16α-二羟基-贝壳杉烷(3)、8,11,13,15-abietatetraen-19-oic acid (4)、methyl-16-nor-15-oxodehydroabietate (5)、12-羟基-脱氢枞酸(6)、3,4-开环海松烷-4,8 (9),15 (18)-三烯-3-酸甲酯(7)、15-羟基取代松香烷甲酯(8)、9β,13β-endoperoxide-abieta-8 (14)-en-18-oic acid (9)。化合物4~6、8均能降低LPS诱导的293-Nf-κB-luc细胞荧光强度。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8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8.
T-细胞核因子(NFAT)过度激活可引起免疫病理反应,如自身免疫、排斥反应和炎症。作者发现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果实的甲醇提取物对NFAT有强抑制活性,因而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出4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对转录因子NFAT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9.
菊科植物朝鲜裸菀(Gymnaster koraiensis)是韩国特有的一种植物。曾从该植物根溶于二氯甲烷的组分中分离出8个聚乙烯类成分,该组分对L_(1210)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ED_(50)为0.12~3.28μg/mL)。在继续筛选该植物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又从其根溶于丁醇的组分中分离出2个新的聚乙烯苷(1、2),基于光谱学(COSY、HMQC和HMBC)和化学方法,确定了新成分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摘     
325 从钩状胡椒叶中分离有抗菌和灭螺活性的新成分——异戊二烯取代的对羟基苯甲酸衍生物[英]/Orjala J…∥Planta Med.-1993,59(6).-546~561钩状胡椒Piper aduncum L.遍布于亚洲和南美。巴布新几内亚沿海地区的居民用作防腐药治疗创伤。作者经体外筛选发现该植物叶的石油醚提取物有强的灭螺(Biomphalariaglabrata)和显著的抗菌(枯草杆菌、藤黄细球菌和大肠杆菌)活性。本文进一步分离得到5个新的异戊二烯取代的苯甲酸衍生物(1~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