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美学区种植中应用的临床美学效果。方法:单颗前牙种植成功病例29例,其中以引导骨再生种植修复的上前牙二期种植12例为观察组,种植体植入的同时行骨粉充填骨缺损区,再用胶原再生膜覆盖进行骨增量,有效增加牙槽骨的厚度及宽度;另外17例选用未行骨增量常规上前牙二期种植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术后4—6月暴露种植体完成最终修复,在牙冠戴入当天和种植牙负重6月及12月分别拍摄口内照片、DR全景片,测量和评价二组的PES指数和种植体周围骨水平,比较两组各时间段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及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统计学差异。结果:所有种植修复负重1年后的临床观察,各个时间段两组问的红色美学指数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O.05);负重后6~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稳定,均位于第一螺纹上方,负重12个月后两组MBL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引导骨再生种植能获得与正常骨组织种植修复相似临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牙槽骨骨量不足或基牙分布不均、要求种植固定修复的17例患者,行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共41颗,术后6~9个月采用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的固定义齿修复。随访3~24个月,行X线和临床检查。结果术后上前牙区牙槽嵴唇舌向宽度平均增加2.3mm,1例患者的1颗种植体松动,其余16例患者的40颗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整合,X线检查见天然牙及种植体周围垂直向骨吸收每年不超过0.2mm。结论严格筛选适应证,应用骨劈开引导骨再生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延期行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短期效果评价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评价10例上前牙单牙种植修复连续病例的临床美学效果。治疗程序包括:①无创拔除患牙:②拔牙后6~8周,植入活性亲水SLA(SLActive)骨水平种植体并同期行骨引导再生术;③种植体植入后2~3个月,临时冠修复:④制作个性化印模帽,⑤暂时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全瓷基台全瓷冠修复。永久修复1年后评价临床效果。评价标准:红(PES)白(WES)美学指数。所有种植体获得骨结合,存留率和成功率均为100%。按照此临床流程,上颌单牙种植修复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PES评分为7.9±17,WES评分为7.0±15。  相似文献   

4.
口腔种植学     
贵金属合金和低温水热陶瓷在人工种植牙中的临床应用;前牙种植即刻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无引导膜状况下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同期种植的骨结合强度测试分析及临床应用;Xive种植系统的临床效果观察;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种植体周围牙槽嵴重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郭照中  张恒  杨旭  周婷婷  刘学 《口腔医学》2012,32(7):426-428
[摘要] 目的 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固定修复多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21例多牙缺失患者完成An-kylos 68枚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或上颌窦外提升术。Ⅱ期手术两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检查修复体与基台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的健康状况;通过X线检查观察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及基台的密合程度;调查患者对种植义齿咀嚼、美观功能的主观满意度。种植后及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5年。结果 冠桥修复后,1例患者的1枚种植体在种植修复后1个月时,发生种植体周围炎;1例在修复后1年烤瓷冠崩瓷;其余种植体均稳定,无明显骨吸收,种植体基台界面密合,牙龈组织健康。按种植成功标准,修复成功66枚,成功率97.1%;失败2枚,占2.9%。结论 Ankylos种植体用于多牙缺失的固定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牙即刻种植中由于种植体与拔牙窝形态的差异造成的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牙即刻种植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引导组织再生(GTR)的广泛开展与应用大大提高了牙周病的临床疗效,引导骨组织再生(GBR)则极大扩展了种植的适应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并保证了牙种植成功率。但传统GTR/GBR生物膜和支架材料由于缺乏主动诱导组织再生修复的能力,因此在恢复病变/缺损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上尚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牙种植临床应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观察促进部分缺失牙槽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拔牙区颊侧骨板缺损和失牙区颊侧骨板萎缩吸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行种植体植入的同时运用胶原膜覆盖颊侧种植体暴露面和骨面 ,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情况及种植体的稳固性。结果 :一年的放射学和临床观察 ,表明种植体周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 ,大多数种植体稳固。结论 :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可用于治疗牙槽骨板缺损和部分萎缩的病例 ,协助牙种植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患者,植入Xive种植体62枚,在骨缺损区植入Bio-iss骨粉,Bio-Gide膜覆盖,重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3-6个月后二期手术,术后2周种植修复.结果:62枚种植的Xive种植体,观察最长48个月,最短12个月,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骨再生引导膜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牙种植技术已成为目前缺牙修复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手段。但临床常有一些牙槽嵴过低、过窄和局部有凹陷的病例,在种植过程中常发生侧方穿孔,导致种植失败。随着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上述问题能够得以解决。自1999年7月起,我科开始将Bio—Oss骨代用品及Bio—Gide生物膜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牙种植临床应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观察促进部分缺失牙槽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拔牙区颊侧骨板缺损和失牙区颊侧骨板萎缩吸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行种植体植入的同时运用胶原膜覆盖颊侧种植体暴露面和骨面,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情况及种植体的稳固性。结果:一年的放射学和临床观察,表明种植体周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大多数种植体稳固。结论: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可用于治疗牙槽骨板缺损和部分萎缩的病例,协助牙种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的单牙缺失区引导的再生骨对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美学的影响.方法 对53例单牙缺失伴有不同程度牙槽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标准牙种植手术,同期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行骨引导再生术(GBR),观察引导再生骨的形成情况.在修复即刻、修复后3、6个月时,对种植体顶骨缘吸收和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龈缘水平、牙龈质地、龈乳头结构和龈缘出血状况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引导的再生骨充满骨缺损,骨质良好.在修复后6个月,4例出现种植体顶边缘骨吸收超过1个螺纹,与骨缺损类型无关.随功能负重时间延长,种植修复体牙龈美学效果改善明显,但牙龈形态和龈乳头结构不完整在骨缺损较大病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型骨缺损病例.结论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充足的引导再生骨是维持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正常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患者,植入Xive种植体62枚,在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膜覆盖,重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8-10个月后二期手术,术后6周种植修复。结果:62枚种植的Xive种植体,观察最长48个月,最短12个月,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骨再生引导膜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141例通过Bio-Gide生物膜引导的再生骨中种植和负重的259枚种植体的成功率方法:选择种植术区存在骨缺损,可通过GBR技术修复骨缺损的患者141例其中123例202枚种植体周存在水平向骨吸收,种植体通过GBR可同期植入;18例57枚种植体周骨缺损量较大,存在垂直向多壁骨缺损,需先通过GBR技术引导新骨生成,6—8个月后再植入种植体。生物膜均采用可吸收性的Bio—Gide膜,骨移植物为自体骨与Bio—OSS骨粉的混合物术后1、3、6月进行X光检查及临床检查。二期手术时,对新生骨组织量进行评估:种植修复体完成后,分别于戴牙后6、12、24月定期复诊,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吸收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二期手术时,141例253枚种植体均已与骨组织形成理想的骨结合,6枚种植体周围形成纤维愈合而失败,后经重新种植,所有种植体均顺利完成种植义齿修复。修复后随访6—24个月,种植体均能成功地恢复咬he功能。结论:Bio—Gide生物膜引导再生骨中种植体成功率为96.9%,与正常骨组织中种植修复的成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将63例150颗种植体通过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引导骨再生方法植入拔牙位点,随访1年, 观察种植效果。结果:①本组150颗种植体均符合种植成功标准;②拔牙位点的牙槽嵴高度降低约1 mm,颊舌向间宽度降低约2 mm;③软组织外形对称。结论: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引导骨再生3种方法交叉或结合使用,能达到拔牙位点的保存,是种植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108颗牙种植体修复一年后的临床及X线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牙种植体负重1年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症与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对70例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共108颗负重1年以上的IMZ和Frialit-2种植体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及种植体周围X线透射影等种植失败症状,牙槽骨高度降低的均值为(0.63±0.78)mm;粘膜有炎症的位点占所有检测位点的32.9%。重度炎症位点的骨吸收值明显高于轻度炎症位点和健康位点(P<0.05)。大多数种植义齿修复患者的口腔卫生及牙周健康状况均较差。结论IMZ和Frialit-2种植体负重1年后的临床效果满意;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症是种植体骨吸收的主要原因之一;消除或控制粘膜炎症、改善口腔卫生和邻牙的牙周健康状况,是接受种植的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上颌后牙区失牙后骨量不足时应用短种植体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上颌后牙区缺牙患者,采用34颗ITI短种植体修复。随访5 a,对种植体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种植体修复负重后,定期门诊复诊,将临床测量及患者使用感知情况作为标准,根据Albreksson等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5年累计成功率为100%。1例患者失访,另外30例患者均对种植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短种植体作为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方法之一,易于医师掌握,易被患者接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因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牙槽骨量不足或基牙分布不均,要求接受种植固定修复的22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在40-78岁,缺失前牙95颗,植入了44颗IIT种植体,其中11例患者同期行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术后两周行过渡义齿修复.种植手术后6个月的骨整合期内,有1例患者的1颗种植体因骨结合不良早期脱落,其余21例完成上部结构修复,采用天然牙与种植体支持的金属烤瓷固定义齿修复.随访3-24个月,行X线片检查,临床观察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19例患者的41颗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整合,X线检查见天然牙与种植体周围垂直向骨吸收每年不超过0.2mm.2例患者2颗种植牙出现种植体周围炎,3例患者出现颈缘崩瓷.患者对美观、发音的满意度达98%,修复体固位力、咀嚼能力在种植治疗后明显提高.结论: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扩大牙种植适应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拔除狗前磨牙的同时,造成颊侧骨板缺损,即刻种植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或纯钛种植体,并运用胶原膜覆盖颊侧种植体暴露面和骨面,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经过一年的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表明种植体周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大多数种植体稳固。结论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可作用于牙种植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前牙缺失,特别是上前牙因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缺失时,患者往往因美观或职业的需要,要求在上前牙区即刻修复缺失牙。当患者选择种植修复时,种植体即刻负重与种植体骨愈合期是否矛盾?种植牙周围的软组织及牙冠外形的美观效果是否理想?本文就前牙美容修复中种植体即刻负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修复种植体周围不同类型骨缺损引导成骨的效果及种植体负重后短期内引导骨的临床变化。方法以植入区有骨缺损(裂隙状、开窗式和水平型)的49例患者(58枚种植体)为实验组,植入种植体同时用CHA生物陶瓷充填缺损,覆盖可吸收性膜。另选择受植区骨量充足的58例患者(90枚种植体)作为对照组,进行标准牙种植手术。观察二期手术时实验组不同类型缺损引导新生骨质情况,影像学评价CHA的密度及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的变化,比较组内(不同类型骨缺损之间)和组间(实验组与对照组)负重后24个月种植成功率和种植体存留率。结果至二期手术,骨结合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4.8%和96.7%;负重后6~24个月种植成功率为实验组94.5%,对照组97.7%;实验组种植体存留率达100%,49枚种植体周引导骨量充足,骨引导成功率为89.1%,不同缺损类型之间的骨引导和预后情况:开窗式>裂隙状>水平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CHA的密度逐渐降低,组间和组内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CHA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引导再生作用,能有效地修复牙种植术中的小面积骨缺损,并在短期内可获得与正常骨组织种植修复相似的种植成功率、存留率以及边缘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