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4年Freiberg首先报告了6例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随后其他学者发现类似的病变也可发生于第3、4跖骨头。由于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跖骨头关节软骨和骺软骨内骨化障碍的非炎症性疾病,故文献上一般称之为跖骨头骨软骨病,又名Freiberg病。笔者于2009年手术治疗Freiberg病1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Freiberg病又称跖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跖骨头骨软骨病。该疾病以跖骨头扁平、塌陷,继而发生跖趾关节的退行性变,并最终演变为跖趾关节骨关节炎为主要病理特征。以跖趾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强、漏诊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全面认知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Freiberg病危害的最关键环节。根据病人的Smillie分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跖骨头局部水肿或坏死范围较小的Freiberg病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理治疗、定制鞋垫减压、保护下负重或石膏固定免负重6周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后期往往考虑手术。针对该病的手术方法多样,但存在争议。目前应用Smillie分期指导临床手术方法选择的报道较少,且缺乏统一标准。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多与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相关。如何制定一种简单、可靠的分类标准来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是临床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和探讨了Freiberg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Smillie分期、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病人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该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第二跖骨头坏死(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16例Freiberg病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跖趾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转移性跖痛、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跖趾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1)。结论 采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Freiberg病可有效缓解跖骨疼痛症状,增加患者跖趾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跖骨头骨软骨病1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跖骨头骨软骨病又名Freiberg氏病,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结合我院所见12例病人,分析其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女性,年龄9~17岁,平均12.6岁。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的6例。病变发生部位:在第二跖骨头的,右足9例,左足2例;右足第三跖骨头的1例。症状与体征:均有前足相应跖骨头部位的疼痛,病变处的跖趾关节背处可触及粗大、高低不平的跖骨头,有压痛,纵向按压或叩击相应的趾端,跖趾关节处有疼痛,跖趾关节呈过伸位的8例,足弓较低且横弓松弛的10例。X线检查;显示早期病变的2例,中期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结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治疗Freiberg病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16~66岁,平均36岁.X线片见骨样硬化及跖骨关节面塌陷,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4例,Ⅲ期3例,Ⅳ期1例.症状持续6~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中行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旋转跖骨头重建关节面后,植入3~4枚1.5 mm可吸收棒崮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35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跖趾关节背伸改善0~50°,平均21°跖屈改善0~10°,平均5°.截骨处于术后8~13周坚固愈合,平均10周.跖骨短缩1.3~2.0 mm,平均1.7 mm.除1例Ⅳ期患者持续关节肿胀僵硬至术后12个月改善外,余患者均于术后4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结合可吸收棒内固定具有有效重建跖趾关节、允许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是治疗Smillie Ⅱ期及Ⅲ期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Freiberg病是一种罕见的足踝疾病,好发于第2跖骨头,其发展过程具有缓慢性和渐进性的特点。疾病早期,患者常出现前足底和跖趾关节疼痛,在负重运动后疼痛加重;疾病晚期,受累跖骨头出现塌陷和硬化等症状。Freiberg病的治疗以Smillie分型为指导,早期选择保守治疗,晚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从解剖学、流行病学、病因、影像学评估及分型、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Freiberg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杰  梁家宝  梁晓军 《中国骨伤》2022,35(12):1109-1115
<正>拇外翻(hallux valgus,HV)畸形是足部常见的一种畸形,主要表现为拇趾外翻及第1跖趾关节半脱位或完全性脱位。随着畸形的进展,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第1跖骨内收、拇趾外翻、第1跖骨头骨软骨损伤、第1跖趾关节炎、籽骨脱位、拇囊炎、跖籽关节炎、第1跖骨旋转、跖骨头倾斜以及交叉趾、  相似文献   

8.
背景: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跖骨头关节软骨和髓软骨内骨化障碍。对中晚期患者,大部分学者主张早期手术干预。而目前采用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有利弊。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跖骨头骨软骨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利用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晚期跖骨头骨软骨病患者19例(36足),男7例(14足),女12例(22足);年龄43-76岁,平均57.8岁。单侧2例,双侧17例;病变于第二跖趾关节16例,第三跖趾关节3例;合并躅外翻畸形13例,趾间神经瘤2例。负重位X线片参照Smillie分期:Ⅲ期1例,Ⅳ期11例,Ⅴ期7例。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跖趾关节背伸、跖屈角度。结果:随访时间最长5年,最短14个月,平均3.6年。术后患者跖趾关节处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10.6°±2.87°,跖屈18.3°±1.96°;术后:背伸32.9°±1.67°,跖屈36.7°±1.17°,术后与术前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本组患者进行评定,优为90~100分,26足,占72.2%;良为80-89分,8足,占22.2%;可为70-79分,2足,占5.6%。优良率为94.4%。结论:对于年龄较大且处于Smillie分期晚期的跖骨头骨软骨病患者,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reiberg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1诊治的16例Freiberg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Smillie分期探讨X线片、CT、MRI技术对Freiberg病的诊断价值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结果 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Smillie分期: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1例),随访1~2年病情控制良好。9例采用手术治疗(Smillie分期: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5例),其中7例行第2跖骨头病灶清理+Weil截骨术,1例累行第3、4跖骨头抬高+楔形截骨术,1例行第2跖趾关节置换术。结论 X线片、CT及MRI检查有助于Freiberg病的诊断及Smillie分期,并能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疗效。方法自2009-03—2014-12诊治63例跖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A、B、C 3组,A组接受跖骨颈背侧闭合截骨术,B组接受跖趾关节切除成形术,C组接受跖趾关节置换术。采用AOFAS-LMIS、跖趾关节活动度(MTP-ROM)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不同组间的疗效进行评估。跖骨的短缩以及截骨部位的愈合情况通过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术后3组获得随访3~58个月,平均32.5个月,所有患者的疼痛及跖趾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各组术前平均MTP-ROM均较本组术后MTP-RO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A组与C组跖趾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术后关节活动度分别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AOFAS评分均较本组术后评分低(P0.05);A组与B组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评分分别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VAS评分均较本组术后高(P0.05);术后A组、B组VAS评分分别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与B组部分患者出现转移性跖骨痛并发症,C组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3种术式均能够显著改善晚期Freiberg病的跖骨痛症状及跖趾关节活动度,跖趾关节置换术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虽然弱于关节成形术,但在改善跖趾关节功能及症状方面较关节成形术和背侧截骨术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跖趾关节成形加趾长伸肌腱延长术治疗Freiberg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跖趾关节成形加趾长伸肌腱延长术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10年12月治疗患者31例,男8例,女23例;年龄19 ~54岁,平均24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11例,Ⅲ期17例,Ⅳ期3例.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为64分.经手术清除脱落的软骨碎片及死骨,将跖骨头修整成类球形,解剖游离并延长第2趾长伸肌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甲愈合.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 ~4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畸形改善.跖趾关节背伸改善0°~45°,平均20°;跖屈改善0°~10°,平均5°.术后1年除3例患者出现第2跖趾关节背伸无力及活动后轻微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2年除2例患者有运动后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其他不适.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为88分,优和良为25例,占83.3%.[结论]跖趾关节成形加趾长伸肌腱延长术治疗Freiberg病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廉,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并且在治疗中不需要放置内固定及关节假体,避免了因运动造成的内固定及假体松动,以及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和关节假体寿命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是治疗Freiberg病Ⅱ、Ⅲ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对前足功能影响,以及对推进期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15例患者共18足,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2年以上,根据AOFAS评分系统,对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足底压力测试.测量前足底推进期的(足母)趾下、第1~5跖骨下共6处的峰值压强、峰值压力、压强-时间积、压力-时间积四个参数.[结果]融合术后AOFAS第1跖趾关节评分满意,术后组的(足母)趾下四项参数均明显小于正常人组.与时间相关的参数在(足母)趾下,以及第2、4、5跖骨头下小于正常人组,并具有明显差异.第1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强与峰值压力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患者在推进期,前足跖骨头的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基本相同.术后前足功能改善.术后(足母)趾下压力减少,但是对前足压力分布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11例Freiberg病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5。52岁,平均32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5例,Ⅲ期6例。症状持续时间为7。48个月,平均23个月。术中行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旋转跖骨头重建关节面后,可折断钉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4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x线片示截骨处于术后8—13周(平均10周)坚固愈合。负重位X线片测量跖骨短缩1.1—1.8him,平均1.5mm。术后1d、1个月、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足跖趾跖间关节量表评分及各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邻跖趾关节转移性跖痛,无移位、骨不连及坏死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除1例Ⅲ期患者诉持续关节肿胀至术后10个月改善外,其他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优7例,良3例,差1例。结论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具有有效重建跖趾关节、允许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是治疗SmillieⅡ、Ⅲ期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Freiberg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13例(18足),其中男1例(1足),女12例(17足).合并蹲外翻12例(17足),创伤性关节炎1例(1足).病变均为第2跖趾关节.X线参照Smillie分期,所有惠足均为晚期,其中4期11足,5期7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术前AOFAS评分平均为(50.06±9.59)分,术后平均为(77.50±4.99)分,术后与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痛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右足第1跖趾关节裂断伤后第1跖骨头外露3天”入院查体:“右足第1跖趾关节部缺如,第1跖骨关节软骨外露1.5cm×2cm大小,皮缘红肿,X片示:第1跖趾关节缺如。术前检查无异常,创面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生长,经换药1周后在持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手指过程中,利用跖骨头软骨面下选择性截骨来改善跖趾关节屈曲方向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21例21指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病例,术中在第二跖骨头底部关节囊近侧做截骨口,距跖趾关节面5.0 mm处进入跖骨,弧形截除松质骨,使跖趾关节可以屈曲到90°为止,纵贯或交叉克氏针固定关节,再按常规的再造方法重建动力、神经及血液循环. 结果 本组所有再造指均成活.随访时间6~24个月,其中6例得到长期随访(12 ~ 24个月).再造指的掌指关节被动活动范围65°~85°,平均75°.主动活动范围45°~80°,平均65°.X线片复查显示骨质愈合良好,无关节退性行变表现. 结论 在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手指过程中,采用跖骨头软骨面下选择性截骨的方法能明显增加再造掌指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度,是提高再造指掌指关节活动度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采用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2~36岁,平均(28.3±5.7)岁。病变部位均为第2跖骨头,均为单足发病。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3例,Ⅲ期11例,Ⅳ期2例。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愈合时间以及跖趾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27.7±15.9)个月。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发生。跖骨短缩1.5~2.0mm,平均(1.8±0.3)mm。患者均获一期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3±2.4)周(8~12周)。患者术后平均(4.7±1.4)个月(3~6个月)均重返工作岗位。术后12个月随访时,跖趾关节背伸较术前改善了(17.7±2.2)°(t=2.937,P0.05),跖屈较术前改善了(8.3±1.9)°(t=2.5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由术前(61.3±5.7)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83.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5)。优3例,良1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结合交叉螺钉固定可以有效重建跖骨头外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少、固定强度好、骨愈合率高,允许早期负重,是治疗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硬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带金属垫圈的Swanson可屈曲铰链式趾关节假体实施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共30例47趾,男11例16趾,女19例31趾;年龄33 ̄77岁,平均62.5岁;双侧15例31趾。类风湿性关节炎7趾,!僵硬5趾,!外翻畸形伴严重骨性关节炎21趾,第二跖骨头坏死6趾,跖趾关节陈旧性脱位6趾,!外翻术后2趾。第一跖趾关节33趾,第二跖趾关节11趾,第三跖趾关节2趾,第四跖趾关节1趾。2例患者(4趾),第一、二跖骨间角为19° ̄20°,平均为19.5°,同时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Biofix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另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趾),同时行第二至五跖骨头切除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系统,对疼痛、功能、客观体征进行评分。结果29例(46趾)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36个月,平均26.5个月。Maryland评分术前为55 ̄82分,平均72分;术后为67 ̄96分,平均91分。优41趾(89.13%),良2趾(4.35%),可2趾(4.35%),差1趾(2.17%),手术优良率为93.48%。术后发生伤口延迟愈合2趾,假体脱位1趾,反应性滑膜炎1趾。除假体脱位1趾采用手术取出假体外,其余3趾均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的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跖趾关节陈旧性脱位、!僵硬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较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重建术第5跖骨头切除成形与不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76足)女性RA致前足中重度畸形患者,依据第5跖趾关节退变情况,行RA前足重建第5跖骨头保留或切除术,分为第5跖骨头保留组(保留组)和第5跖骨头切除组(切除组)。保留组24例,年龄47~81(60.37±8.60)岁;病程13~22(19.00±3.06)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28(23.53±2.47) kg·m-2;中度拇外翻畸形6例(6足),重度拇外翻畸形18例(30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4跖趾关节成形及第5跖趾关节清理术治疗。切除组26例,年龄30~80(58.53±13.70)岁;病程8~25(17.94±3.92)年;BMI为20~28(24.60±2.03) kg·m-2;中度拇外翻畸形4例(4足),重度拇外翻畸形22例(36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2-5跖趾关节跖骨头切除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第4跖趾关节并跖跗关节脱位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夏数数  黄韬  邹季 《中国骨伤》2006,19(11):692-693
患者,男,43岁,摔伤致左足背肿痛不能站立约10h,次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左足背肿胀甚,皮肤呈青紫色,第4跖骨头和基底部压痛明显,触摸第4跖骨头背侧凹陷,跖侧可摸到突起的第4跖骨头,左足诸趾未梢血液循环和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足第4跖趾关节并跖附关节脱位,第4跖骨头明显向跖侧内侧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