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10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2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改良LidstromRadiographic评分,术前和术后12周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10.4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3个月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周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12周腕关节掌屈、背伸、旋前及旋后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需要充分松解骨折断端及准确放置钢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截骨延长髂骨植骨联合掌侧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9采用截骨延长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腕关节前屈、后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活动度。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松动及肌腱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较术前增加,腕关节前屈、后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nderson系统评价前臂功能: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 截骨延长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后可最大程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截骨矫形掌侧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6-06采用截骨矫形掌侧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4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松动、肌腱激惹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优17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7.5%。术后6个月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骨矫形掌侧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测量手术前后腕关节活动度、握力、桡骨短缩、掌倾角、尺偏角、采用Fernandez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16~24周。患者术后的影像学检测和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掌倾角由术前-15°±5°纠正为术后13°±4°,尺偏角由术前11°±4°纠正为术后22°±3°;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从术前42°±12°恢复到术后51°±14°;桡骨短缩长度由术前12 mm±3.8 mm纠正为术后2 mm±1.2 mm;握力从术前健侧的35%±4.3%恢复到术后健侧的80%±5.2%。功能评分由术前12分±3.8分增加到术后18分±4.9分。结论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掌侧锁定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先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恢复桡骨的长度及可接受的尺偏角、掌倾角,再进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7个月。所有骨折在14周内愈合。1例术后3周桡骨端外固定架针孔处出现红肿渗出,予以伤口换药冲洗,术后4周去除外固定架后针孔伤口愈合。患者均未出现腕管综合征、肌腱磨损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测量显示:掌倾角9°~15°,尺偏角19°~25°。腕关节活动度:背伸30°~80°,掌屈45°~79°,尺偏17°~30°,桡偏15°~28°,旋前60°~85°,旋后45°~75°。术后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优15例,良1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掌侧锁定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自2008年2月2012年6月采用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按AO/ASIF分型为C3型桡骨远端骨折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岁(232012年6月采用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按AO/ASIF分型为C3型桡骨远端骨折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岁(236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86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858 d,平均37 d。[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1258 d,平均37 d。[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1224个月),24例骨折均获愈合。术后掌倾角0°24个月),24例骨折均获愈合。术后掌倾角0°30°(平均8.8°);尺偏角15°30°(平均8.8°);尺偏角15°28°(平均19.3°);桡骨短缩028°(平均19.3°);桡骨短缩04 mm(平均2.1 mm);关节面台阶均<2 mm。术后腕关节屈曲40°4 mm(平均2.1 mm);关节面台阶均<2 mm。术后腕关节屈曲40°60°(平均45.6°);背伸35°60°(平均45.6°);背伸35°50°(平均42.3°);前臂旋前30°50°(平均42.3°);前臂旋前30°65°(平均48.8°);旋后20°65°(平均48.8°);旋后20°60°(平均41.2°)。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10例、良17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75%。除6例术后出现正中神经牵拉损伤和2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外,无畸形愈合;无其他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腱鞘炎和肌腱断裂;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3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病人主观满意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纳入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外固定架或者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健、患侧握力比值和患侧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外固定架组14例,掌侧锁定钢板组1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结果显示,掌侧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外固定架组,但末次随访时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水平优于外固定架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度,健、患侧握力比,患侧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等,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外固定架治疗的手术风险小于掌侧锁定钢板,但会造成术后一定程度的复位丢失,然而这种复位丢失并不影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柱理论指导下采用外固定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7-01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的40例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其中18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22例采用可调节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Garland-Werley评分。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骨萎缩。与锁定钢板组比较,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末次随访时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功能Gar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理论指导下采用外固定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6诊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其中30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非手术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18)个月。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手术组短,而手术组骨折愈合时掌倾角、尺偏角、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骨折愈合后6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前臂旋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但其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患者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和常规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10—2015-08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创入路组(采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组(采用常规Henry入路)。结果 38例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4.3个月。2组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以及术后1年与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腕关节旋后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腕关节掌屈、旋后活动度及相对健侧握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DASH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掌侧正中微创入路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掌侧锁定钢板与石膏制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103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制动治疗,观察组52例给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年后改善腕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0.39%(P<0.05);观察组1年后回访关节指标背伸活动度、掌屈活动度、桡偏角度、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能够通过减小对软组织的刺激、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以减轻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桡骨旋前手术治疗的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比较术前、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3个月。31例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以内完全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髄炎和神经损伤、腕关节周围伸肌断裂及激惹等并发症。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及CT片显示尺背侧骨折块均未移位,按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疗效:优17例,良11例,可3例。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疗效满意,可以有效防止尺背侧骨块移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架组(41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和掌侧钢板组(41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价两组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掌侧钢板组手术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18个月。术后12个月,掌侧钢板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外固定架组(P0.05),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均优于外固定架组(P0.05)。外固定架组发生针道感染3例,肌腱损伤1例,桡神经浅支激惹3例;掌侧钢板组发生屈肌腱损伤3例,腕管综合征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与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前者手术用时短,后者对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钉辅助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01—2018-12间收治的62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钢板组(30例)予以掌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32例)予以克氏钉辅助外固定架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12~20个月随访。术后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12个月时2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改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钢板组改良Gartland-Werley(GW)评分低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应用桡骨远端掌侧柱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04—2014-09以桡骨远端三柱理论为基础采用桡骨远端掌侧柱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26例,急诊手术9例,17例在伤后2~24 d内择期手术。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平整,恢复正常掌倾角和尺偏角。26例获得随访6~21个月,切口无感染,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关节面无塌陷或再移位。按Sarmiento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标准对腕关节进行功能评估:优12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0.8%。结论应用掌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柱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骨折复位固定后均可恢复桡骨远端正常掌倾角及尺偏角,保持关节面平整,而且能提供牢固固定及软骨下支撑,恢复腕关节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探索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伴背侧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伴有背侧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共78例。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25~82岁,平均(53.5±9.2)岁。通过Mimics三维重建技术重建桡骨远端关节面,将累及骨性隆起内侧部分的背侧骨块作为关节内骨块,未累及者为关节外骨块,共得到背侧关节内骨块病例58例,背侧关节外骨块病例20例。研究一:将20例伴背侧关节外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与同期20例不伴背侧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使用SPSS 23.0软件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握力、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hand, DASH),腕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研究二:将伴背侧关节内骨块病例按照背侧骨块术后移位距离是否大于2mm分为移位组(12例)及非移位组(46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指标同研究一。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研究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5±3.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握力、DASH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二: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7±3.8)个月。未移位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腕关节背伸活动度、DASH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移位组,未移位组患者术后3个月握力及术后12个月腕关节掌屈活动度优于移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位组AO C3型骨折多于未移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mics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区分桡骨远端背侧关节内及关节外骨块,有助于术前计划的制定。掌侧内固定治疗伴背侧关节外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伴背侧关节内骨块的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掌侧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效风险较高,将造成腕关节疼痛,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握力以及腕关节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C3.1型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40例桡骨远端C3.1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23例;年龄47~65岁(平均58.2岁).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25例,单纯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11例,掌侧入路加背侧辅助切口克氏针、螺钉内固定14例)和背侧入路组(15例,均采用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以及术后6、24个月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4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年(2.0~2.5年)随访.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1±2.2)、(8.3±1.7)周]、术后12个月掌倾角(9.3°±2.1°、9.5°±1.7°)、尺偏角(20.0°±2.7°、18.7°±2.5°)、桡骨茎突高度[(8.6±2.9)、(7.9±2.3) 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背侧入路组腕关节掌屈(58.3°±1.7°)、背伸(55.0°±1.6°)活动度较掌侧入路组(67.5°±2.0°、59.2°±1.9°)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旋前、旋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入路组1例术后1个月出现骨折复位丢失,3例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 结论 与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加背侧辅助切口)治疗桡骨远端C3.1型骨折可以更好地恢复和维持关节面骨折块的复位,术后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11采用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45例在术中保留旋前方肌(观察组),45例在术中切开旋前方肌并进行修复(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腕关节背伸、掌屈...  相似文献   

19.
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B型2例,C型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9例分别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按照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8例,良1例。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平均为45°,掌屈为54°,尺偏为88°,桡偏为27°;前臂旋前为88°,旋后为82°。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针道感染、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可良好维持骨折处对位对线,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结合外固定架可以防止术后骨折再塌陷,维持桡腕关节间隙正常位置,保护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予以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予以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2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改善情况、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外固定支架治疗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