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焱  樊萍  谭晓梨 《护理学报》2006,13(6):34-3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40例具有检查适应证的患者,分别于检查前30 min、检查前即刻、过声门、检查后即刻、检查后30 min监测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过声门与其他4个时段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分别比较发现,过声门时血压、心率最高,血氧饱和度最低,除外检查前30 min的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检查后30 min的血氧饱和度,其他指标与过声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即刻的舒张压、心率与检查前30 min相比仍较高,P<0.05;检查后即刻的心率、血压与检查后30 min相比较高,其中心率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有较大的影响。检查过程中应加强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尤其重视过声门的监护,强调待30 min后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正常后,患者才能离开检查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前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拟行经皮肝穿刺术的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术前1 d增加心理干预。评估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状态、血压和心率。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得分、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有利于操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5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非营养性吸吮组和拥抱安抚组,每组各50例,在疼痛刺激(采足跟血)前、刺激后20s、1min、3min分别记录新生儿的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哭闹持续时间,并在刺激1min后根据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穿刺后20s,各组新生儿心率、呼吸与穿刺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穿刺后1min,各组新生儿呼吸频率均比穿刺前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NS组和拥抱安抚组心率恢复至穿刺前水平;穿刺后2min,NNS组和拥抱安抚组呼吸频率恢复至穿刺前水平;各组新生儿经皮血氧饱和度穿刺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NS组和拥抱安抚组新生儿穿刺后哭闹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拥抱安抚组又短于NNS组(P0.05);穿刺后NNS组和拥抱安抚组的NFCS和NI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疼痛很敏感,非营养性吸吮和拥抱安抚对新生儿均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可采用以上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两种手术体位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42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平均血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及患者舒适度的反应,选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截石位后、俯卧位后及术中每30 min为记录时间点.结果 42例患者麻醉10min后至俯卧后30 rain内血压与麻醉前相比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在俯卧位后及麻醉辅助用药后下降.结论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稳定生命体征,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患者术中注射骨水泥前应用甲氧明及麻黄碱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组各20例,术中向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前,Ⅰ,Ⅱ,Ⅲ组分别静脉注射甲氧明1,2,3mg,Ⅳ组静脉注射麻黄碱6mg,Ⅴ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比较5组骨水泥注入前及注入后1,2,5,10min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结果Ⅰ~Ⅳ组均未发生低血压;与注骨水泥前比较,Ⅰ组血压与心率更平稳(P>0.05),Ⅳ组血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Ⅴ组血压降低、心率增快(P<0.05),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与注骨水泥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经皮椎体或成形术中,于骨水泥注入前静脉注射1mg甲氧明,可有效预防骨水泥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6.
王春艳  何权瀛  韩芳  李静 《新医学》2005,36(3):151-152
目的:总结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伴日间高碳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对20例OSAHS伴日间高碳酸血症者(观察组)与同期日间血碳酸正常的OSAHS患者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夜间缺氧程度及呼吸暂停时间,并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夜间平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最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氧饱和度小于O.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每小时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0.04的次数即血氧减饱和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呼吸暂停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观察组中15例经3~5日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夜间平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最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0.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血氧减饱和指数明显降低(均为P<0.05);而日间动脉血氧分压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SAHS伴日间高碳酸血症者较日间血碳酸正常的患者夜间缺氧程度更为严重,日间肺泡通气不足与呼吸中枢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反应性降低有关,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改善夜间缺氧,但呼吸中枢反应性的恢复有待长期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7.
高龄老年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65岁以上老年病人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心率的影响,观察其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及护理对策。方法43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应用无创性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和袖带式血压计,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监测SaO2、收缩压SBP、舒张压DSP、HR,并观察术后24 h并发症。所有病人均行支气管黏膜活检,部分病人行透壁肺活检和肺泡灌洗术。结果患者在检查中SaO2与检查前、检查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检查中的HR、SBP、DSP与检查前、检查后10 min、30 min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中出现一例高血压并发症。术后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虽然高龄病人在支气管镜检查的过程中会出现HR加快,SBP、DSP升高,但支气管镜检查对于老年患者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两种手术体位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平均血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及患者舒适度的反应,选麻醉前、麻醉后10min、截石位后、俯卧位后及术中每30min为记录时间点。结果42例患者麻醉10min后至俯卧后30min内血压与麻醉前相比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在俯卧位后及麻醉辅助用药后下降。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稳定生命体征,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508-5510
探讨循证护理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影响。选取就诊的118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着重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术后气胸、咯血、纵隔气肿、空气栓塞、感染的发生率,术后的疼痛程度。干预组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98.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气胸、咯血的发生率为10.17%和3.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2%和16.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纵隔气肿、空气栓塞、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干预组术后疼痛优良率为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胸腔镜术中疼痛和胸腔内吸引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开放式胸腔镜术中疼痛和胸腔内吸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18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术中痛疼及胸腔内吸引前后的呼吸、血压、心率、ECG、血气指标(pH值、PaO2、SaO2、PaCO2)变化.结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气指标皆无明显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疼痛VAS评分依次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因活检及探查致疼痛后5min时收缩压明显升高(平均升高12.17 mmHg),10 min时略有下降,与疼痛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胸腔内吸引吸引后5 min SpO2平均降低2.11%,最多5%,与吸引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吸引10 min后SpO2回升,较吸引后5min时平均升高1.78%,最多4%,与吸引5 min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引前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11例(61.1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ECG变化S-T段较术前升高或降低≥0.1 mV和/或出现室性早搏≥5次/min.术中疼痛和吸引与患者ECG变化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中疼痛和胸腔内吸引不是患者ECG变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开放式胸腔镜术是相对安全的,痛苦小,大多患者可以接受;术中疼痛和胸腔内吸引可以分别引起血压和氧饱和度波动,对患者有一定潜在危险性,术中应行相应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肺部病变患者144例,均行增强CT检查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以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示肺癌者为阳性,其余诊断结果为阴性,计算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患者行经皮肺穿活检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诊断肺癌方面,144例肺部病变患者经皮肺穿刺活检与增强CT比较(41.61%比25.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增强CT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33%、60.00%、100.00%,误诊率为16.67%。144例肺部病变患者行经皮肺穿活检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8%(22/144),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随访均未见针道肿瘤转移情况。结论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癌的诊断结果可靠,是增强CT筛查肺癌的补充依据,可指导肺部病变者后续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分流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接受肾脏穿刺活检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术前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0 min、术中及术后10 min血压、心率、呼吸的改变,以及术前3 d、术前30 min焦虑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术后10 min的血压、心率、呼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30 min焦虑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松训练能减轻接受肾脏穿刺活检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有利于肾脏穿刺活检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0例全身麻醉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干预组患者围术期采用音乐干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使用普通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可显著提高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198-2200
目的探讨评价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共60例。使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稳定在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0.6 MAC、1.0 MAC、1.3 MAC,各浓度均维持15min,记录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结果与麻醉前比较,0.6 MAC、1.0 MAC、1.3 MAC的BIS、动脉血压、体温值均降低(P0.05);1.0 MAC、1.3 MAC的BIS、动脉血压、体温值低于0.6 MAC(P0.05);1.0 MAC、1.3 MAC的术中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 MAC、1.0 MAC、1.3 MAC的心率显著高于麻醉前,术后动脉血压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0.6 MAC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心率均显著低于1.0 MAC及1.3 MAC,术后动脉血压显著高于1.0 MAC及1.3 MAC(P0.05);不同麻醉深度术后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显示随着七氟醚浓度增高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降低,麻醉深度监测仪具有良好的临床麻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口给氧方法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在我科ICU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2例,先采用经鼻吸氧,30 min后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改用经口吸氧,观察采用不同吸氧途径后患者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口吸氧30 min后患者的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气分压(PaO2)显著高于经鼻吸氧,呼吸频率(RR)、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经鼻吸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吸氧后,患者1h、2h的HR、RR、SpO2、PaO2、PaCO2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经口途径给氧能有效提高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减慢心率和呼吸,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将2012年1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妇科的126例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在麻醉前预先使用面罩给患者供吸纯氧3~5min后才开始静脉推注麻药,对照组采用先静脉推注麻药,待血氧饱和度低于90%后使用面罩供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是否出现呼吸暂停、加压供氧等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暂停、加压供氧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预先供氧在无痛人流术中,能有效保持患者血氧饱和度,防止呼吸抑制,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DEX)和咪达唑仑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镇静的62例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38例和DEX组24例.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负荷量,注药时间为30~60 s,再以0.05~0.15 mg/(kg·h)持续静脉泵入;DEX组在超过10 min内,给予负荷量1.0μg/kg,之后注射泵0.2~0.7.μg/(kg·h)持续静脉泵入.以Ramsay分级,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Ⅲ~Ⅳ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镇静前、镇静后10 min、30 min、2h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2种药物镇静后呼吸频率、心率较镇静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氧饱和度较镇静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镇静前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咪达唑仑组镇静前血压为(83.11±12.95) mm Hg(1mm Hg=0.133 kPa),镇静后10min为(74.13±12.50) 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镇静后30 min、2h血压分别为(80.53 +12.93) mm Hg、(82.47±12.15) 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X和咪达唑仑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影响相当,DEX对循环的影响较咪达唑仑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带湿化装置的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带湿化装置的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不带湿化装置的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外周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分析(p H值、PaO2、PaCO2)、心率及舒适度、满意度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湿化装置的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新法给药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新法气管内给药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选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28~34周早产儿25例.所有患儿在出生后1 h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将患儿按不同气管内给药方式分为传统给药组(Ⅰ组)14例和新法给药组(Ⅱ组)11例,观察2组用药中的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及术前、术后1,12 h动脉血气的变化,并比较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药物咳出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后,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咳出发生率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I组患儿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及心率增快,与Ⅱ组及自身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1 h后2组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12 h后,PaO2 Ⅰ组低于Ⅱ组(P《0.01),PaCO2 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 新的气管内给药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但可减少药物咳出,避免重复用药,还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普通外科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0例,A组进行超声雾化吸入,B组进行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稀释痰液排痰,2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前和雾化吸入15 min后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痰液粘稠度等指标.结果 2组雾化吸入前后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痰液粘稠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雾化吸入后呼吸、心率均加快,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2例患者有轻微气喘,与雾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有雾化药液浓度高,颗粒小,对生命体征干扰小,排痰效果好,不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操作简便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