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直接前入路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8-07诊治的23例(25髋)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髋关节直接前入路彻底清除股骨头内的坏死骨组织,将自体髂骨颗粒植入坏死区并进行适度打压,最后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入股骨头减压植骨区。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8~25)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1.48±0.35)分,较术前(5.24±1.21)分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5±9.1)分,较术前(49.7±8.5)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RCO分期:ⅡA期10髋,ⅡB期7髋,ⅡC期3髋,ⅢA期3髋,ⅢB期1髋,ⅢC期1髋;2髋由ⅡC期进展为ⅢA期,1髋由ⅢA期进展为ⅢB期,1髋由ⅢA期进展为ⅢC期。结论经髋关节直接前入路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髋部疼痛,通过改善坏死股骨头内血供、促进新生骨组织形成来延缓甚至逆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经股骨头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打压植骨术治疗32例(36髋)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男21例(23髋),女11例(13髋),年龄20~53岁,平均(35.61±5.24)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3例(17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1例(13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8例(8髋);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Ⅱb期16髋,Ⅱc期12髋,Ⅲa期8髋。采取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显露股骨头,经股骨头凹处开窗进行死骨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术中根据股骨头钻孔渗出情况分血性渗出组和淡黄色脂样渗出组。术后避免早期负重,术后3、6、12个月复查,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42个月,平均(35.63±5.2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伤口感染、大转子截骨端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股骨头植骨均重建,重建时间为1~1.5年。不同ARCO分期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渗出组与脂样渗出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I坏死面积存在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血性渗出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脂样渗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经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大面积股骨头坏死或病灶位于后内侧者病灶清除更彻底,切除周围增生血管翳,同时可进行头颈成形,并且股骨头钻孔不同渗出情况与术后疗效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瓣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及手术适应证。 方法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8月共进行 18例 (2 6髋 )股骨头髓心减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瓣植骨术。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关节功能评价 ,根据ARCO分期分型系统进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 随访 16例 2 3髋 ,平均 3 1 5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 61 7改善为随访时 76 0分。 13髋 (5 6% )随访时Harris评分 >80 0分 (内侧型 8髋 ,中央型 3髋 ,外侧型 2髋 ) ,根据ARCO分期分型系统进行分类随访时优良率 ,内侧型 80 % ,中央型 60 % ,外侧型 2 5 %。 8髋分期发生进展。塌陷及失败率内侧型 2 0 % ,中央型 40 % ,外侧型 75 %。 结论 股骨头髓芯减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瓣植骨术适用于ARCO分期分型系统中ⅠA中央型、ⅠB内侧型、ⅡA中央型、ⅡB内侧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并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对坏死范围较大的股骨头不能防止病程的进展 ,但可缓解症状 ,延缓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游离腓骨移植保髋手术治疗中青年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9-12诊治的20例(23髋)中青年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作股骨粗隆下切口,经股骨颈钻孔到达坏死区进行髓腔减压及死骨清除,于同侧小腿切取带血管蒂腓骨段经隧道植入股骨头;于大腿前外侧另作切口,游离旋股外侧血管降支,将移植腓骨的血管蒂引至该切口并与旋股外侧降支动静脉吻合。结果 19例(22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2(1.5~8.5)年。1例术后切口裂开,1例术后出现第1~3趾僵硬,3例术后出现拇趾僵硬。术后1例疼痛未减轻,1例(双髋)疼痛减轻幅度较小,1例疼痛缓解4年后再次疼痛。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2.1±1.5)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6±7.2)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评估结果:2髋改善,16髋稳定,4髋加重;股骨头坏死加重患者的疼痛没有加重,髋关节功能尚好。结论髓芯减压、吻合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经股骨颈游离腓骨移植联合松质骨植骨是中青年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保髋手术治疗方法,而且技术路线与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高速磨钻行头颈部开窗、个体化病灶清除联合打压植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前MRI上坏死骨的体积测量以及CT片上坏死部位的测定,采用头颈部开窗个体化病灶清除联合打压植骨治疗成人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34髋,按照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本组Ⅰ期6髋,Ⅱ期22髋,Ⅲ期...  相似文献   

6.
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Zhao DW  Wang WM  Wang BJ  Wang TN  Lu JM  Guo L  Cui X  Yu XG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6):1054-1057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留股骨头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降支骨膜支骨膜瓣及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及联合骨瓣方法治疗并获得临床随访的1005例患者(1226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579例(695髋),女性426例(53l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7.4岁;Ficat Ⅱ期485髋,Ⅲ期473髋,Ⅳ期268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56.2分;术后随访1.5~15年,平均随访5.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57例61髋于术后1~6年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得到重建的病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至平均85.8分,其中临床成功率为89.4%(104l髋),影像学成功率为75.4%(878髋)。Ficat Ⅱ期优良率为95.3%,Ⅲ期为87.9%,Ⅳ期为60.8%。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不同程度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单纯或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移,是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保留股骨头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术与髓芯减压支撑植骨术治疗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 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69髋)ARCO Ⅲ期非创伤性ANF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28髋)行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支撑术治疗(A组),36例(41髋)行髓芯减压、坏死病灶清除,并打压植骨、同种异体腓骨支撑术治疗(B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侧别、ANFH类型及分期、病程以及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X线片复查观察股骨头形态改变情况,评价患者保髋临床是否成功。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5.8个月;B组为12~54个月,平均26.4个月。A组5髋保髋临床失败,股骨头生存率为82.1%,中位生存时间为43个月;B组19髋保髋临床失败,股骨头生存率为53.7%,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两组生存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3,P=0.042),A组优于B组。末次随访时A、B组保髋成功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两组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2,P=0.456)。A组大转子截骨处均愈合良好,1例髋关节周围出现异位骨化。结论对于股骨头轻度塌陷的ARCO ⅢA期患者,两种术式疗效确切;对于股骨头塌陷较严重的ARCO ⅢB期患者,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术后股骨头生存率优于髓芯减压支撑植骨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早中期患者38例(52髋),均采用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术后随访9~20个月,中位数12个月。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根据Ficat分期法,术前Ⅱ期34髋,术后改变为Ⅰ期33髋,未改变1髋;术前Ⅲ期18髋,术后改变为Ⅱ期10髋,改变为Ⅰ期7髋,未改变1髋。Harris评分:术前(65.74±11.56)分,术后(87.25±12.5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操作简便,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转移加游离植骨术治疗成人中晚期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转移加游离植骨术治疗中、晚期股骨头无菌坏死32例38髋。术中在膝关节镜下彻底清除坏死骨.切取带血管蒂骨瓣及用游离植骨将坏死腔填满充实。结果32例38髋随访24~72个月。按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百分评价法,优良率达94.7%(36/38)。结论应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转移加游离植骨术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具有以下优点:①青壮年患者避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下沉、关节附近骨破坏等并发症;②彻底清除坏死骨及减压;③重建股骨头血运,形成自体骨的股骨头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与重建。该术式适用于50岁以下股骨头坏死FicatⅡ、Ⅲ期患者,Ⅱ期病例远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打压植骨联合股方肌蒂骨瓣植入在治疗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入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02—2013-10采用打压植骨联合股方肌蒂骨瓣植入治疗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21例(22髋)。结果21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3年(2~6年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优14例,良5例,差2例。结论采用打压植骨联合股方肌蒂骨瓣植入在治疗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方面效果肯定,创伤小,取材方便,并发症少,可延缓股骨头塌陷时间甚至治愈,推迟了全髋关节置换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和分期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210例(252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三组: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组,带血管蒂骨瓣移位组及髋关节置换组.采用Stulberg分类标准、Harris 评分标准、VAS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210例(252髋)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10 年,平均6.3年.三组优良率分别为87.2%、88.7%、85.7%;带血管蒂骨瓣移位组和髋关节置换组,术后Harris 评分明显提高(P<0.05)、VAS显著降低(P<0.05).结论 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术为主的综合术式较适用于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或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术较适用于中青年Ficat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中青年晚期、老年以及其他方法失败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髓芯减压死骨清理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与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11—2013-11诊治的30例(40髋)ARCOⅡB~ⅢA期股骨头坏死,随机分成A、B组,A组采用微创髓芯减压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B组采用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比较2组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A组(2.40±1.20)分,B组(4.30±1.50)分,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30例(40髋)均获得随访8~4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RCO分期中ⅡB期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C、ⅢA期患者由于样本数量较少,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髓芯减压死骨清理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较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好,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结合自体腓骨棒植入联合双磷酸盐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近期疗效。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共收治诊断为ONFHFicatⅡ期的患者17例(18髋),均接受股骨头钻孔减压,清除股骨头坏死骨并取自体髂骨打压植骨自体腓骨棒植入术,术后口服阿仑磷酸钠70 mg,1周1次,持续3个月,术后定期随访,拍片复查。结果15例(16髋)患者获得随访,失访2例,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获得随访的病例中,Harris评分由术前72分(56~7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9分(81~97分)。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植入的自体腓骨位置良好,顶端位于股骨头外上方负重区,无腓骨脱出,无股骨转子间骨折或股骨颈骨折发生。至末次随访无一例出现股骨头塌陷,13例坏死修复明显,植骨区与正常骨边界模糊;2例修复不明显。结论钻孔减压清除坏死骨组织,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自体腓骨棒植入后联合双磷酸盐治疗早期ONFH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减压刮除病灶后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透视下微创钻孔减压刮除病灶植入优质自体松质骨并压实,同时活血抗凝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36例(44髋),男22例(28髋),女14例(16髋);年龄22~58岁,平均36岁。按国际骨循环研究会(the ass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use,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分类,Ⅰa 2髋,Ⅰb 8髋,Ⅰc 10髋,Ⅱa 10髋,Ⅱb 4髋,Ⅱc 6髋,Ⅲa 4髋。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和股骨头的X线片影像结果。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Harris评分(53.10±6.12)分,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1.10±10.90)分,比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显示,多数植骨愈合,关节间隙增宽。结论微创减压刮除病灶后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8岁,因皮肌炎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诊断为双侧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见图1A)。术前Harris评分:左侧68分,右侧60分。ARCO分期:左侧Ⅲb期,右侧Ⅲc期。于2016年3月24日在腰麻下行右侧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头颈开窗+异体腓骨支撑+空心钉内固定术,左侧股骨头髓芯减压+异体腓骨支撑术。先行右侧髂前上棘向后切口,取松质骨备植骨。再取右髋Smith-Petersen入路,切开关节囊,于头颈交界处开窗约1.6 cm×1.6 cm,彻底清理死骨,使用混合松质骨打压植骨,至股骨头内松质骨填充原坏死区。然后取右股骨大转子下外侧纵行切口,C臂机监视下沿大转子下钻入导针至股骨头内,电钻钻孔建立清除死骨的隧道,经植骨漏斗填充混合松质骨,打压植骨后,打入异体腓骨;将原开窗骨瓣覆盖于窗口,使用空心钉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髂骨瓣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5例(18髋)ARCO分期为Ⅰ、Ⅱ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分离,术中将骨髓干细胞和健康松质骨混合后,植入股骨头坏死区,并进行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改善股骨头血供。 结果:15例患者均获2年随访,行Harris评分及X线复查。18例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58.72±3.88)分升至(85.39±7.15)分,优良率83.4%,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93,P〈0.01);X线结果显示,1例ⅡC期1髋患者在术后2年股骨头进展为Ⅲ期塌陷,余17髋术后股骨头病变无进展,坏死骨被新生骨替代或大部分替代。 结论:髂骨瓣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还需要大样本临床试验及长期随访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采用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术或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治疗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4例(27髋)ANFH患者纳入研究。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后,12例(14髋)行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术(A组),12例(13髋)行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ANFH侧别、类型、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每侧髋关节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影像学检查观察股骨头有无塌陷、截骨块愈合情况,股骨头周围血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每侧髋关节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2,P=0.797;t=–0.918,P=0.411)。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19.7个月;B组为14~24个月,平均17.8个月。两组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获优3髋、良7髋、差4髋,优良率71.4%;B组获优5髋、良7髋、差1髋,优良率92.3%。术后1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与术前相比两组股骨头周围血供均未被破坏。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两组大粗隆截骨块均愈合,B组股骨颈截骨均愈合;术后12个月仅A组2例(2髋)出现新的塌陷。患者关节间隙较术前均无狭窄,无软骨下骨硬化及骨囊肿形成。结论对于ARCOⅢ期ANFH患者,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后行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在延缓塌陷、提高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打压植骨术治疗52例(60髋)ONFH患者,随访时以ARCO分期、Harris评分及股骨头生存率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术后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神经受损、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52例均获随访,时间11~54个月.按ARCO分期:术前:ⅡA期2例,ⅡB期6例(8髋),ⅡC期22例(25髋),ⅢA期14例(17髋),ⅢB期4例,ⅢC期4例;术后:ⅡA期1例,ⅡB期4例,ⅡC期4例(6髋),ⅢA期9例(10髋),ⅢB期4例,ⅢC期5例,Ⅳ期25例(30髋).Harris评分:术前44~ 77分,末次随访时57~ 91分.以THR为终点事件,股骨头生存率为78.2%.术前ARCO分期中,Ⅱ期股骨头生存率高于Ⅲ期股骨头生存率(P<0.05).结论 打压植骨术对于治疗早中期ONFH患者疗效满意,术前分期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7月,收治26例35髋ONFH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4岁,平均33.5岁.病程12~36个月,平均18个月.ONFH病因:激素性15例22髋,酒精性10例12髋,特发性1例1髋.ARCO分期:Ⅱ B期6髋,Ⅱ C期16髋,ⅢA期9髋,Ⅲ B期3髋,ⅢC期1髋.Harris评分为(62.2±7.5)分.术中采用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按1:l比例行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 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中2例髂骨取骨伤及股外侧皮神经,术后3~6个月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自行缓解消失:2例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并发症,未行特殊处理.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年,平均3.5年.术后3个月患者植骨愈合.术后Harris评分为(85.1±16.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优15髋,良11髋,可5髋,差4髋.获差的4例患者均于随访期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影像学检查示5髋由术前Ⅱ C期进展至ⅢA期;余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ONFH分期无进展. 结论 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ONFH临床效果满意,纳米晶胶原基骨有利于骨坏死的修复和重建,适于Ⅱ期ONFH的患者保存股骨头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制备的导航模板应用于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以及早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6月,收治15例(2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1例(17髋),女4例(7髋);年龄18~56岁,平均38岁。左髋2例,右髋4例;双髋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型:激素性7例(12髋),酒精性5例(8髋),创伤性1例(1髋),特发性2例(3髋)。病程1~24个月,平均7.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56.60±6.97)分。按照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B期5髋,ⅡC期8髋,ⅢB期6髋,ⅢC期5髋。术前根据CT扫描设计并3D打印制作导航模板,将其用于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中指导股骨头坏死灶定位及清除。结果手术时间120~160 min,平均135 min;术中出血量200~300 m L,平均255 m 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第2天X线片及CT检查显示,于导航模板引导下股骨头坏死灶及周围硬化骨均彻底清除,带血管蒂髂骨瓣位置满意,未穿透关节面。髂骨瓣及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2~3个月,平均2.7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坏死股骨头未出现进一步塌陷。患者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9.53±5.8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19,P=0.000);获优12髋,良10髋,中2髋。结论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有利于精确定位并彻底清除坏死灶及周围硬化骨,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