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带T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带T管出院的114例患者资料,将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的5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信公众平台延续护理的5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出院后自护能力、心理状况和自护事故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院2个月后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我概念评分均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2个月后抑郁、焦虑评分均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自护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T管出院患者采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自护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信在喉癌术后带管出院病人延续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84例喉癌术后带气管导管出院的病人按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出院时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由微信延续护理小组利用微信对带管病人进行延续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高(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运用微信平台为喉癌术后带管出院病人提供延续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的微信群平台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出院随访,观察组实施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的微信群平台的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各领域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的微信群平台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肺结核患者依从性、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GSE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WHOQOL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的改善均有明显作用,继而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出院时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微信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康复情况、心理压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随访时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康复行为好于对照组,功能锻炼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时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在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延续性护理能够增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知识,改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患互动微信平台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扬中市中医院行ESD术治疗的68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医患互动微信平台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24.89±14.35)分,高于对照组的(111.9±13.07)分(P<0.05);研究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ESD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后实施医患互动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院外延续护理在骨盆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骨盆骨折术后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流程进行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院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出院后6个月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高于出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新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院外延续护理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有利于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延续护理的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6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外科制定的肠造口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胃肠外科制定的肠造口常规护理及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以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早期版(SSCS)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造口自我护理总分。结果:对照组造口患者造口自我护理的得分均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接受造口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按纳入研究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出院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52例在进行常规出院延续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干预后8周末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8周后观察组失访病例8例,对照组失访病例10例.干预后8周末,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0%(5/52),低于同期对照组的28%(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能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微信组、电话组、对照组,各40例。微信组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电话组定期电话随访服务,对照组采用出院时口头指导加纸质资料发放。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情感量表2进行测评。结果三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得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信组量表得分优于电话组和对照组。三组情感量表2得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信组量表得分优于电话组和对照组。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方法采用正确的卧位,有效的吸痰、合理的湿化、正确的内套管消毒等方法对8例喉癌术后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护理。结果 8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均安全出院。结论做好喉癌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呼吸道的感染,避免窒息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喉癌术后患者认知及情感需求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喉癌术后患者认知及情感需求,为临床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认知及情感需求调查表,对35例喉癌术后患者在出院前进行调查,了解患者术后的认知及出院后的情感需求。结果 "介绍手术后的生理变化"、"介绍怎样处理进食,避免误咽"、"讲解气管套管突然滑脱时怎么办"、"讲解呼吸方式"是患者术后最需要了解的认知需求,分别占91.43%、85.71%、100.00%及94.29%;"希望与医护人员交谈"是患者出院后最需要的情感需求,占42.86%;对于是否"需要专业人员心理疏导",77.14%的患者选择了不确定。结论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喉癌患者术后的认知需求及出院后的情感需求实施健康教育,以满足其认知及情感需求,有利于预防远期并发症,从而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51例喉癌手术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喉癌手术患者的成长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有无加强功能锻炼、有无放疗、有无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方式(全切、部分切除)、婚姻状况(已婚、离异、丧偶)、家庭居住地(农村、城镇)、宗教信仰(有、无),是喉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宗教信仰、家庭居住地、手术方式、是否接受放疗、功能锻炼等是喉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喉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根据各影响因素,注重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术后功能重建,加强社会支持,促进其创伤后成长的积极正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分离并鉴定喉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探讨喉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方法:收集喉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各10例,二维电泳分离总蛋白质,鉴定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并对其进行质谱分析。 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良好的凝胶蛋白质图谱,筛选出46个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共有17个蛋白质点被成功鉴定,其中在喉癌组织中低表达的有5个,高表达的有12个。 结论:喉癌患者癌组织蛋白质的表达相对于癌旁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蛋白质的鉴定有望成为筛选喉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及药物治疗靶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分析早期声门型喉癌激光手术治疗对发音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15例,其中A组采用激光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切除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发音功能恢复结果。结果 A组患者术后嗓音障碍指数(VHI)和主观听感知评估参数(GRBAS)结果为正常的比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术后发音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p16 基因在喉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16 基因的有关外显子进行PCR 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检测29 例喉癌手术标本中p16 基因的突变,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p16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1/29 的喉癌组织有p16 基因第一、第二外显子的突变( P< 0 .05) ,其中9/11 发生于喉癌Ⅲ、Ⅳ期;7/9 伴颈淋巴结转移有者第一、第二外显子突变( P< 0 .05) 。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临床Ⅲ、Ⅳ期喉癌p16 蛋白表达明显低于Ⅰ、Ⅱ期( P< 0 .05) ,伴颈淋巴结转移组p16 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 P< 0 .05) 。结论 p16 基因突变与喉癌的临床病程进展有关,在喉癌的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喉癌患者手术后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8例喉癌患者个体化地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恰当地了解喉癌的有关知识,以及手术后、恢复期的注意事项,语音训练的方法。结果全部患者能配合手术和护理,康复过程顺利。  相似文献   

18.
夏荣  邓彩弟  殷娟 《全科护理》2010,8(4):292-294
[目的]总结喉癌喉功能重建病人的围术期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喉癌病人行喉功能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7d~10d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颈部切口及气管造口均7d拆线,一期愈合,未发生咽瘘、气管造口感染等并发症;经过2周的规范化训练,术后发音效果I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3例全喉切除病人可正确使用电子喉发音。[结论]加强喉癌病人行喉功能重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喉癌喉功能重建病人的围术期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喉癌病人行喉功能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7d~10d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颈部切口及气管造口均7d拆线,一期愈合,未发生咽瘘、气管造口感染等并发症;经过2周的规范化训练,术后发音效果Ⅰ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3例全喉切除病人可正确使用电子喉发音。[结论]加强喉癌病人行喉功能重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喉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5例喉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鼻饲营养要素膳组和鼻饲匀浆膳组,分别检测术前、术后7d、术后14d各项体格指标、生化指标及对各种并发症的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14d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监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支持疗法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护理是喉癌术后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鼻饲匀浆膳食是一项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良好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