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本院于2003年成立了全区首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拥有病床25张,主要收治本市及周边县、乡镇医院转诊而来的新生儿重症患者.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发展,现已具有一定规模,成为全区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较完善的无陪护病房.同时在护理工作中也逐步寻找到适应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艳 《中国临床护理》2013,5(2):109-109
严格控制高血糖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环节。胰岛素泵是维持I型糖尿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糖量的最佳手段。它是模拟人体持续提供基础的胰岛素分泌量。为了确保使用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我科于2010年8月将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泵床边交接表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经过临床使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与鉴定重症监护病房(ICU)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胃液pH值与真菌类型及耐药情况,探讨ICU患者胃液pH值与真菌的直接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160例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08年12月至201 1年10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48 h的重症患者.通过鼻胃管收集其胃液样本,用精密pH试纸测定胃液pH值;依胃液酸度将样本分为pH值≤2.0、pH值2.1~3.0、pH值3.1~ 4.0、pH值4.1~5.0、pH值5.1~6.0、pH值6.1~7.0组;同时进行胃液真菌培养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胃液酸度对胃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再按照患者28 d存活情况分成存活组(102例)和死亡组(58例),分析组间胃液真菌分布及临床意义.结果 ①胃液pH值<4.0时,几乎无真菌生长;随着胃液pH值的增大,真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②胃液总样本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7.9%(55/197),其中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8.2%(21/55)和61.8%( 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③存活组与死亡组真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40.0%( 22/55)和60.0%( 33/55),其中存活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分别为54.5%(12/22)和45.5%( 10/22),死亡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分别为27.3%( 9/33)和72.7%(24/33).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耐药率分别在4.7%~14.3%(平均10.1%)和0~ 60.0%(平均28.5%).结论 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胃液真菌培养阳性率随着胃液pH值的增大而明显升高;非白色念珠菌是胃液培养的主要真菌,其耐药率高于白色念珠菌,数量增加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技术实施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国内ICU实施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技术的状况,并与国际报道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ICU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技术自制调查问卷,对国内62家(含二级、三级医院)医院共62个ICU进行调查.[结果]二级、三级医院ICU气囊管理技术实施状况分别为: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占6.25%、10.87%;最小漏气技术(MLT)占31.25%、6.52%;MLT+气囊压力表测量(CPM)技术占6.25%、0.00%;CPM占25.00%、34.78%;触摸法占18.75%、0.00%;触摸法+CPM占0.00%、30.43%.ICU气囊管理频次为6 h~8 h 1次分别占50.00%、39.13%;ICU气囊压力监测时,采取半卧位的科室分别占81.25%、69.57%;气囊充气前每次进行口咽部吸引操作的占31.25%、28.26%.除气管内导管前实施漏气试验的科室占18.75%、8.70%;监测气囊压力的科室占31.25%、23.91%;科室制定气囊管理技术规范的ICU占25.00%、23.91%.[结论]二级、三级医院ICU开展气囊管理技术有差异.建议使用MOV技术进行气囊充气管理,避免CPM方法相关并发症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姜超美  杨磊 《护理研究》2010,(5):1326-1328
[目的]调查了解国内ICU实施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技术的状况,并与国际报道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ICU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技术自制调查问卷,对国内62家(含二级、三级医院)医院共62个ICU进行调查。[结果]二级、三级医院ICU气囊管理技术实施状况分别为: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占6.25%、10.87%;最小漏气技术(MLT)占31.25%、6.52%;MLT+气囊压力表测量(CPM)技术占6.25%、0.00%;CPM占25.00%、34.78%;触摸法占18.75%、0.00%;触摸法+CPM占0.00%、30.43%。ICU气囊管理频次为6h~8h1次分别占50.00%、39.13%;ICU气囊压力监测时,采取半卧位的科室分别占81.25%、69.57%;气囊充气前每次进行口咽部吸引操作的占31.25%、28.26%。除气管内导管前实施漏气试验的科室占18.75%、8.70%;监测气囊压力的科室占31.25%、23.91%;科室制定气囊管理技术规范的ICU占25.00%、23.91%。[结论]二级、三级医院ICU开展气囊管理技术有差异。建议使用MOV技术进行气囊充气管理,避免CPM方法相关并发症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床边交接班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秀英 《全科护理》2009,7(31):2889-2890
床边交接班制度是病区常规工作之一,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病人治疗、护理不间断的必要措施[1]。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为危重病人集中治疗的单位,其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护理项目多且连续性强,各种信息多且复杂零碎。为连续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不间断治疗及护理,保证医疗护理安全,严谨规范的床边交接班是重要有效手段。我院进行了心脏外科ICU护士床边交接班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床边交接班制度是病区常规工作之一,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病人治疗、护理不间断的必要措施[1].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为危重病人集中治疗的单位,其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护理项目多且连续性强,各种信息多且复杂零碎.为连续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不间断治疗及护理,保证医疗护理安全,严谨规范的床边交接班是重要有效手段.我院进行了心脏外科ICU护士床边交接班的规范化管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纪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7):1618-1619
近年来,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纠正呼吸衰竭,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工作中,气囊内注气量的多少,一直未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经常遇到的气管套管漏气问题,目前只是根据临床经验,给气囊注气或补气,但并没有重视过气囊压力。而对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是危重患者气管导管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黄宇霞 《全科护理》2013,11(10):937-937
新生儿作为特殊的护理群体,其刚出生相貌、特征相似且不具备理解和表达能力,如果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差错的发生率较成人病房高且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我科自2008年开始重点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关键环节的查对管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床边胸片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床边拍摄胸片因其灵活和快捷而在医院广泛应用 ,特别深受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以下简称ICU)的青睐。本文回顾了315位ICU患者的床边胸片及其临床特点 ,以评估床边胸片在ICU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共收集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8月住本院综合ICU治疗的 315位患者所摄的床边胸片 845例次 (张 )。所有胸片技术条件合格 ,阅读效果良好 ,所选病例属内外科重症患者。胸片拍摄时间包括患者入ICU时及住ICU期间。摄片原因有直接由急诊收入ICU、诊断不明、病情变化、侵入性操作后 (如中心静脉置管术、气管插管术、胸腔置管术…  相似文献   

11.
秦晋萍 《护理研究》2007,21(30):2789-2790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作为医学发展的标志之一,为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提供了支持平台和技术方法。但随着医疗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安全的要求愈来愈高,护患纠纷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NICU的护理工作人员,如何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与护士双方利益都得到保护,愈来愈得到各方面的重视。1NICU的主要护理风险1.1病源性因素由于NICU患儿病情的危险性、复杂性,医疗技术的难度均比普通病房大,治愈率低,而家长们又往往对新生儿死亡的心理准备不足,对NICU及医务人员寄予过高的期望。当患…  相似文献   

12.
秦晋萍 《护理研究》2007,21(10):2789-2790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作为医学发展的标志之一,为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提供了支持平台和技术方法。但随着医疗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安全的要求愈来愈高,护患纠纷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NICU的护理工作人员,如何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与护士双方利益都得到保护,愈来愈得到各方面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士参与床边探视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6月收治的31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由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待家长行床边探视;将2016年4~6月收治的297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由管床医生或同组责任护士接待家长行床边探视。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焦虑情况及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属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家属焦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护一体化管床基础上,由责任护士代替轮休医生接待家长床边探视,能够较好提升医患沟通效果,分担值班医生探视工作量,改善家属就医感受,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ICU行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6例患者,使用呼吸机3 d~1个月;其中25例完全脱机且无并发症,5例植物人完全脱机,余26例无一例死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合理正确的人工气道护理对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分析相关的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不作处理)、NNS组(非营养性吸吮)、NNS+GS组(非营养性吸吮加葡萄糖)。3组患儿在桡动脉处进行穿刺,并在穿刺前、中、后期使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对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经皮氧饱和度进行监测。使用疼痛评分简表(PIPP)对各组新生儿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NNS组及NNS+GS组,NNS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NNS+GS组(P0.05);对照组PIPP评分高于NNS组、NNS+GS组,NNS+GS组PIPP评分低于NNS组(P0.05);患儿桡动脉穿刺时的心率、呼吸均加快,Sp O2降低(P0.05),其中NNS组及NNS+GS组干预后心率、呼吸、Sp O2的变化比对照组小(P0.05),且可较快恢复至穿刺前。结论心率、呼吸频率、经皮氧饱和度可作为评估新生儿疼痛的生理性指标,PIPP评分能够简便评估疼痛。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结合葡萄糖均能缓解新生儿疼痛,但非营养性吸吮结合葡萄糖止痛效果更好,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气囊压力连续监测的方法探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连续监测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呼吸机治疗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气囊压力的变化。方法采用专用的PORTEX气囊压力监测表,通过首次气囊压力校正后,分别于校正后2 h、4 h、6 h、8 h连续监测患者气囊压力。结果首次气囊压力校正后2 h、4 h、6 h8、h,患者气囊压力分别为(2.85±0.23)kPa,(2.00±0.35)kPa,(1.81±1.98)kPa以及(1.77±0.00)kPa。校正后6 h参与气囊压力测量人数降为初始测量人数的50%,校正后8 h参与气囊压力测量人数则降为初始测量人数的12.5%。结论对于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应该至少每隔4 h注气校正一次,才能防止套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床边护理提示表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ICU患者按照床号的奇、偶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使用设计好的床边护理提示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交班内容遗漏中断、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床边护理提示表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降低了护理工作漏洞的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病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个护理单元。单号楼层为对照组,护士按传统方式交接班;双号楼层为观察组,护士按标准化沟通方式交接班。比较两组护士的交接班合作状况及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交接班合作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标准化沟通方式规范了重症监护病房病情交接方式和流程,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9-01-2010-12在NICU住院的1 461例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l 461例住院患儿中有8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0.5%.结论 加强了监护和护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安全,提高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乳喂养规范化管理的体会。首先成立母乳喂养质控管理小组,建立母乳库及规范管理,制定母乳喂养流程管理标准,实施母乳喂养过程监督管理。经过两年的临床实践,医务人员和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技能的掌握度提高,早产儿母乳运送率、母乳储存正确率、母乳准备正确率上升,全部患儿均能实现母乳喂养标识的张贴及喂养一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