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导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儿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抗结核药物所致儿童肝炎的患者资料54例,对这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措施,以为临床提供治疗经验.结果:比较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住院时间,显示出肝细胞型、胆汁郁积型、混合型这三种类型的患儿发生率最高.其中胆汁郁积型的患儿住院时间最长,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照料之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能够有所提高.结论:在临床上应当慎重对儿童患者用药,在药物抗结核治疗之后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使得药物对患儿的肝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必须进行积极的防治,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身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发生抗结核性肝损伤(ATLI)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7月我中心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还在同一时间内在我中心治疗肺结核无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100例当成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治疗当中各类因素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处理,对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处理。结果: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嗜酒史、原有除乙肝之外的其他肝病史、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等7个因素。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嗜酒史、原有除了乙肝之外其他肝病史、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主要是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所引起的肝损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致使大多数肝损伤患者无法及时被确诊。常见的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包括部分中药材及中成药、抗结核药及抗感染药物,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患者用药指导及肝功能的监测,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5,(9):9-12
目的为结核病诊疗过程中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抗结核药"、"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护肝药物"等为关键词,通过PubMed、ScienceDirect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预防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透彻,目前观点主要存在"免疫介导肝损伤"和"非免疫介导的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两种机制。已用于临床的护肝药物主要有抗炎抗氧化、降酶、利胆降脂、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等药理作用机制的药物制剂。结论由于致病因素复杂,在应用护肝药物时,应考虑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根据各类护肝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合理选择恰当的护肝药物,密切关注不良反应,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护肝药的无指征滥用和不必要联用。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种常见的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该种不良反应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肝衰竭。目前,药物性肝损伤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忽视的公共医药问题,该种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已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同时更是医药市场撤回批准药物的常见原因。尽早确定药物性肝损伤并且同时停止肝毒性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进一步防止肝脏受损。因此,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断是及时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对当前临床中常见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方法进行评价,进而为预防药物修改损伤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近年来2783例喹诺酮抗菌药物使用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喹诺酮类使用最多的是氧氟沙星,其次是环丙沙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8%;静脉用药发生不良反应最高,其次是口服用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神经、皮肤、呼吸、泌尿、血液系统。结论:临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要做到合理应用并加强监管,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医药研发的蓬勃发展,临床药物种类繁多,而由于不少人存在用药不规范的问题,加上公众对药物安全性问题和药物性肝损伤的认知不足,使得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老年人是药物性肝损伤易发人群,这是因为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降低,肾脏清除能力下降,使得药物在肝内代谢速度减慢和停留时间延长,同时,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服用药物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抗结核治疗中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转归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并进行随访的145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肝损伤的情况,并对其年龄、性别、肝病既往史、营养不良、酗酒、痰结核分歧杆菌等相关危险因素经分析,对其肝损伤程度、有无肝病既往史的临床症状、对抗结核疗效、出现异常事件的影响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1例患者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致肝损伤,占28.27%。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现年龄、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酗酒患者更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出现。在对单因素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中纳入具有影响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酗酒均是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4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深度研究,无肝病既往史的患者有18例(43.90%),患有肝病史的患者为23例(56.09%)。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发现,肝损伤程度与既往肝病史比较(P0.05),临床症状、肝损伤出现时间、肝损伤恢复时间、化疗方案的更改均于既往肝病史比较(P0.05)。抗结核治疗中药物对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症状黄疸表现率为85.36%,腹胀表现率为53.65%,恶心、呕吐表现率63.41%,瘙痒表现率为14.63%,浮肿的表现率为19.51%。结论年龄、酗酒史、营养不良、肝病既往史均是进行抗结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根据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常越  李建生 《现代保健》2010,(26):51-52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预防性指导.方法 对2002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3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后肝功能改变情况、转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发病率女大于男;(2)抗结核药及中(成)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3)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多见,胆汁淤积型次之,混合型相对较少;(4)预后与ALB呈负相关,与TBA、DBIL、PT呈正相关.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风湿病合并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类型、用药分布和短期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风湿病患者中收集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共157例,对患者的基础疾病、用药史、肝损害分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湿病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占15.92%;类风湿性关节炎占36.31%;强直性脊柱炎占9.55%;其他风湿病占38.21%;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肝细胞损伤型占65.6%,胆汁淤积型占37.39%,混合型占7.01%);16.56%的患者治愈(26例),79.62%的患者好转(125例),3.18%的患者无效(5例),0.64%的患者死亡(1例,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结论:风湿病合并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宁波市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药物性肝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宁波市区域诊疗信息平台收集2015-2019年宁波市肺结核患者人口学资料、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情况和抗结核药物治疗前疾病史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药物...  相似文献   

12.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内最新标准,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12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5.74%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97例(75.19%),胆汁淤积型18例(13.95%),混合型14例(10.85%)。符合重症肝损伤者5例;很多药物可以引起肝功能损伤,本研究最常见的为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86.0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 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5例发展为肝功能衰竭,预后差。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无特异性症状,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大部分预后良好,但肝功能严重损害亦可发生,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就诊并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抗菌药物的应用方式和给药途径。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以头孢菌类为主,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合理用药133例,占88.67%。17例不合理用药患儿中,原因以单次用药剂量过大为主,其次是诊断模糊和给药频次错误。抗菌药物应用方式以单用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占比最高。结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较多,临床应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水平,加强患儿家属对疾病及抗菌药物的正确认知,合理用药,确保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避免耐药菌株出现。  相似文献   

14.
《康颐》2017,(11)
<正>药物性肝损伤是指人体暴露于常规剂量或高剂量药物后,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或人体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产生过敏或代谢特异质反应,而导致的肝脏损伤,是肝生化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心脑血管疾病药等。患者怎么用药才能预防肝损伤?药物会否伤肝,除了药物本身及代谢物是否对肝有直接毒性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用法用量,每个人体质有所差异,如果超剂量用药也可能造成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医院2010年11月~12月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单,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药物种类、主要临床表现等,并判断药品-ADR因果关系.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20岁者50例(18.6%),~40岁者104例(38.7%),~60岁者53例(19.7%),>60岁62例(23.0%).所涉及的药物.主要以下几类:抗生素类、中成药类、生物制品类、呼吸系统类、消化系统类、泌尿系统类、心血管系统类、神经系统类、解热止痛类等.其中抗生素类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也最多,其次为中成药类.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系统主要包括:皮肤及附件、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最常见的损害系统是皮肤及附件,其次为神经系统.药品-ADR因果关系:肯定30例(11.2%);很可能153例(56.9%);可能79例(29.4%);可疑7例(2.6%).结论: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能够为临床医师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对结核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2HRZE/4HR方案治疗,且研究组患者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抽查2009年6月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处方1444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总计806张,占总处方量的55.8%,其中头孢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单一用药793张,二联用药13张,无≥三联用药.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大,存在病原学送检率低、给药频次错误等不尽合理的问题,需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如果在体检时查出肝功能异常,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多半会向其了解最近所用的药物。这时,许多患者才第一次听到一个医学名词:药物性肝损伤。他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疑问:吃药怎么还会吃出肝病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何会出现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之后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的临床护理和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100例由于肿瘤、结核等治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加入中医中药调节和隔离消毒,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明显提升了患者肝功能。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肝损伤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说的没错.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已经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药物性肝损伤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还有大约25%的爆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在目前所使用的药物中,有1,000多种能产生肝损伤,诱导肝癌或促使出现肝硬化等严重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