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8—2015-08采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9例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术中采用仰卧位或漂浮体位,运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或联合K-L入路,采用重建钢板或加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9例获6~12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髋臼、骨盆骨折复位良好,依据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优5例,良3例,可1例。术后9个月疗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6例,良3例。无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及骨折再移位发生。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操作简单、显露充分、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18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痂形成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钢板结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5-10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前柱钢板加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价标准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48例均为单一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180~1 200 ml,平均33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骨折均愈合,髋臼前后柱骨折均复位良好,髋臼后柱拉力螺钉位置理想。复位标准按照Matta标准进行评估:优34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87.5%。2例出现腹壁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疗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30例,良10例,可8例,优良率83.3%。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从骨盆内侧面充分显露髋臼前柱、四方体及后柱,并直视下复位髋臼前后柱骨折,前柱钢板+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能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同侧髋臼前部并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01月~2019年06月,髋臼前部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20例采用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20例采用Stoppa入路行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大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腹直肌外侧组在手术时间[(120.28±23.35) min vs (148.32±25.48)min, P0.05]、术中出血量[(480.32±130.45) ml vs (585.46±139.58) ml,P0.05]、切口长度[(11.25±2.23) cm vs(14.38±2.36) cm,P0.05]、引流量[(70.65±15.56) ml vs (92.26±16.28) ml,P0.05]方面均显著优于Stoppa组。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Merle-D'Aubigné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腹直肌外侧组的Merle-D'Aubigné评分显著高于Stoppa组(P0.05)。影像方面,根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两组间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未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Stoppa入路相比,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能直视下复位并固定髋臼前部并同侧骨盆骨折,有利于手术操作,减少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35例髋臼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按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9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25例,满意复位9例,复位差1例;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功能:优23例,良10例,中2例。无切口感染、异位骨化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视野广、骨折复位和固定好、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苏达明  赵军华  胡伟  雷磊  刘建军 《骨科》2020,11(3):234-237
目的探讨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骨科采用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的19例髋臼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3.7岁(22~66岁);交通事故损伤13例,建筑工地坠落伤5例,重物挤压伤1例。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前柱骨折11例,双柱骨折5例。术后定期进行骨盆影像学检查,术后1周按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24周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Harris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解剖复位13例,复位满意4例,复位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89.5%。术后24周髋关节功能:优13例,良5例,可1例,总优良率为94.7%。结论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显露髋臼前方充分,骨折复位满意度高,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功能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双窗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部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5例髋臼前部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18 ~53岁,平均36.8岁;骨折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6例,横形伴后壁骨折3例,双柱骨折6例.6例前柱骨折患者采用单纯经改良的双窗髂腹股沟入路(包括耻骨联合上切口和髂嵴切口)复位和固定,其他9例患者加行Kocher-Langenbeck入路复位并固定.记录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5个月(9~19个月)随访.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23.2 ±85.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93.3±416.6)mL.术后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15例患者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定疗效:平均评分为16.9分(14~18分),其中优6例,良8例,可1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 结论 经改良的双窗髂腹股沟入路能够良好复位并固定髋臼前部骨折,具有创伤小、不显露股动静脉和股神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31-79岁,平均(58±12)岁。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4例,双柱骨折10例,"T"形骨折2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下平卧位操作,经腹直肌旁切口入路,直视下对髋臼前壁、前柱、四方体骨折进行复位、钢板固定,术中采取拉力螺钉、前后柱螺钉及髋臼下螺钉等辅助固定技术。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2.0)个月。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平均(7.0±0.8)cm。手术时间为85-165min,平均(128±21)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50mL,平均为(418.9±73.2)mL。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标准评估,优9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1.25%。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5%。术后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切口疝等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再次移位。结论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高,并发症出现少,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联合翼形跟骨钢板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和骨盆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和骨盆后柱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73(43.23±6.45)岁。所有患者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联合翼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12例骨盆合并前后柱骨折,7例髋臼骨折并累及四边体,2例髋臼骨折伴中心性脱位。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8.60±6.45)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复位评价:11例骨盆前后柱骨折为解剖复位,1例为满意复位,7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为解剖复位,1例伴中心型脱位为解剖复位,1例为满意复位。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髋关节评分13~17分。结论: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辅以联合翼形钢板治疗累及四边体的复杂髋臼、骨盆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放射学及临床结果,对复杂骨盆骨折及髋臼四边体骨折的治疗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单一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单一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前柱钢板加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单一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前柱钢板加后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28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16例;年龄19~61岁,平均41.4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18例,双柱骨折10例,骨折均未涉及髋臼后壁;其中15例合并骨盆环骨折,9例合并四肢骨折,6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13例为多发损伤。手术经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进入,直视下复位髋臼骨折,将预弯的钢板放置于四方体的内侧面固定前柱,通过牵拉、撬拨复位后柱骨折,经小骨盆环上缘向坐骨棘或坐骨结节方向打入直径6.5 mm空心螺钉导针后,沿导针顺行拉力螺钉固定后柱。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X线及CT检查均示髋臼前后柱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按Matta影像学复位标准:优2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9.2%(25/28)。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髋臼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2周。根据Matta改良的Merle d’ 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1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26/28)。2例分别于术后6、11个月行走时出现疼痛,影像学表现为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口服氨基葡萄糖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 经单一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中能充分显露髋臼前柱及后柱内侧面,并能直视下对髋臼前、后柱骨折进行有效复位与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3年8月- 2005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院骨科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45例46髋,获得完整随访.影像学结果采取Matta放射学标准进行评价,临床效果采取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 ~48个月,平均34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Matta的X线片评估标准:优17髋,良18髋,中7髋,差4髋;优良率76%.根据改良的Merle d' 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结果评估:优14髋,良22髋,中8髋,差2髋;优良率78.3%.结论 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髂腹股沟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50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5例)和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5例)。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估髋臼骨折复位质量,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3例发生腹膜损伤。对照组术后5例出现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术后3 d疼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疼痛缓解较好,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36-1840
[目的]探讨髂坐钢板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涉及方形区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涉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1~75岁,平均(43.19±13.19)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柱骨折9例,横行骨折2例,T型骨折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进行显露,根据骨折线具体位置选择前柱、前壁钢板+髂坐钢板对骨折进行固定。采用改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评价临床结果,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50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21例患者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完全无痛,2例行走时疼痛,VAS评分3~4分,其中1例患者偶尔需口服药物止痛。影像评估方面,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解剖复位17例,良好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1例,优良率为95.24%(20/21)。骨折愈合时间(12.36±1.35)周,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20例患者伤髋间隙正常,1例伤髋间隙狭窄。[结论]前柱/前壁钢板+髂坐钢板可为涉及髋臼方形区的骨折提供良好的固定,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其放置区域,故而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髂坐钢板治疗涉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跨弓状缘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探讨其在复杂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优缺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跨弓状缘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治疗18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9.6岁(范围,27~62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3例(累及四方区),T形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双柱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d(范围,5~14 d)。患者术前均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充分了解骨折形态。手术均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并使用跨弓状缘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进行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摄标准前后位及Judet位骨盆X线片、CT+三维重建,按照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130 min(范围,100~200 min);术中出血量560 ml(范围,400~900 ml);跨弓状缘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术中均无需额外塑形,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范围,6~1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复位按Matta评分标准评分,其中优11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3.3%(15/18)。末次随访时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5.8分(范围,12~18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1个月后好转;余无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跨弓状缘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可以同时固定髋臼前后柱及四方区,解剖型设计,无需塑形,安全性好,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LRA)治疗涉及后柱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 女3例;年龄51.5(35.8, 56.8)岁;髋臼骨折分型采用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4例, T形骨折2例, 双柱骨折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0(5.3, 7.8)d。所有患者均采用天机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单一LRA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髋臼恢复情况、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1±0.6)h, 出血量400(300, 575)mL。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评价:优10例, 良5例, 差1例。术后随访时间(11.3±3.9)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为3.0(2.3, 4.0)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优9例, 良6例, 可1例。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6例患者术后下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双柱骨折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8—2016-08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的15例复杂髋臼双柱骨折,术后即刻拍摄X线片,采用Matta分级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e评分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8(24~76)个月。术后采用Matta分级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优3例,良8例,差4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e评分平均15.8(9~17)分,其中优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结论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双柱骨折,尽管存在较高的血栓发生率及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但可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及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后柱通道螺钉技术内固定治疗累及双柱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9-06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后柱通道螺钉技术内固定治疗的21例累及双柱的髋臼骨折。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é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87.9(135~2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32.1(500~1 200)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标准评价:优10例,良7例,差4例。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5(4~29)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2(9~20)周。3例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进行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消失。1例出现切口皮下积液,予以无菌换药后痊愈。术后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华法林抗凝治疗4个月血栓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é髋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10例,可3例。结论髂腹股沟入路后柱通道螺钉技术内固定治疗累及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中通过一个入路可以对髋臼前后柱两处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及有效固定,术后并发症少,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患者术后康复快,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围术期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4年10月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或改良Stoppa联合髂腹股沟入路外侧窗(髂窝入路)治疗的42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20例;年龄19~68岁,平均4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高处坠落伤16例,重物砸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5 d,平均6 d。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20例,前加后半横行骨折15例,T形骨折7例。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情况等。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d’Aubigné-Postel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900 m L,平均输血量400 m L,平均引流量110 m L,平均手术时间165 min。术中发生4例闭孔神经牵拉伤,2例髂外静脉损伤;术后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经积极治疗后均恢复良好。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6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异位骨化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定:优21例,良16例,差5例,优良率88.1%。根据X线片及临床表现判定髋臼骨折愈合时间为3.5~8.0个月,平均5.1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根据Merled’Aubigné-Postel标准评定:优20例,良15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或联合髂窝入路治疗大部分双柱、T形及前加后半横行骨折,能在直视下显露髋臼四方体,并易于在真骨盆缘以下放置支撑钢板对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从而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K-L入路采用3.5 mm重建钢板+T型弹性钢板交叉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K-L入路重建钢板交叉固定治疗25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19例,良4例,差2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é评分:优18例,良3例,可2例,差2例。结论 3.5 mm重建钢板+T型弹性钢板交叉固定能够为髋臼后壁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单侧髋臼骨折采用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复位后用重建钛板固定。结果本组随访3~21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髋臼骨折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2例。结论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具有操作便捷、显露充分、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