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菁  李敏  杜杏利 《护理学杂志》2005,20(22):70-7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将57例单侧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训练组术前行健康教育,术后进行患肢和关节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侧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训练组术后24周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助行方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7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康复状况,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框架式助行器辅助行走38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腋式拐杖助行。记录两组术后居家行走期间跌倒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假体松动率和股骨柄假体下沉,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组髋关节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两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居家行走期间未发生跌倒,观察组术后6个月假体松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周、6个月股骨柄假体下沉深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R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周、6个月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SF-36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周、6个月Harris评分、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式拐杖助行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康复中效果更理性,不仅可提高假体稳定性,还可减轻其疼痛,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应用静脉留置针致蜂窝组织炎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将57例单侧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训练组术前行健康教育,术后进行患肢和关节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侧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训练组术后24周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术后H常生活活动(ADL)的影响。方法本组60例65~80岁行THA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在术前及术后第3周对两组患者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周Harris评分比术前提高了(49.13±11.91)分(P〈0.05);观察组术后第3周Barthel指数评分比术前提高了(37.16±11.19)分(P〈0.01)。结论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有效提THA患者术后短期的ADL,提高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系统康复治疗。采用Harris 髋关节评分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 BREF),对两组人患者进行评分调查,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随着时间进展,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逐步改善,并且术后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Harris 髋关节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辅以分阶段系统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能进一步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这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物理治疗的价值尚不明确。作者对120例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最终108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物理治疗组(54例)术后行正式物理治疗10周;无监督家庭锻炼组(54例)术后不行物理治疗,自主家庭锻炼。结果发现,两组术后1、6、12个月的Harris评分、WOMAC评分和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作者认为,全髋关节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Harris评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评估中的局限性。[方法]对2005年9月~2006年1月47例(50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对病人进行Harris评分和评估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MOS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并分析Harris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人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01),但SF-36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Harris评分和SF-36生理功能(PF)和躯体疼痛(BP)项评分有相关性(r>0.4,P<0.001),但与SF-36其它方面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4),或无相关性(P>0.05)。[结论]虽然Harris评分能较好地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改善病人生理功能和缓解疼痛的疗效,但对于评价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其它方面的改善还存在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将SF-36评分引入到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估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置换髋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家庭干预.比较患者术后1、3、5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Harris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干预可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置换髋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治疗的1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设为对照组,将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16.82±34.08) mL、手术时间(101.06±16.35) min多于对照组(266.97±25.42) mL、(76.24±10.68) min,完全负重时间(32.05±2.71) d、并发症发生率3.33%少于对照组(46.17±3.25) d、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arris评分(83.12±3.47)分高于对照组(72.45±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完全负重活动,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其存在手术创伤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肢体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提高康复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22)和康复组(23)。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Harris积分、Barthel指数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康复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rris积分、Barthel指数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患肢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近期和远期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方式恢复单侧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患肢长度后关节功能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将21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单侧Crowe Ⅳ型DDH患者随机分为代偿长度组11例(转子下截骨后按照代偿法测得的双下肢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和绝对长度组10例(按照双下肢绝对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平均随访10年,比较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以翻修作为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假体生存率;根据症状及X线表现评价关节功能和假体松动情况。结果 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0年。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主要的SF-36评分和假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偿长度组患者SF-36评分的“心理健康”项优于绝对长度组。10例出现聚乙烯磨损, 6例出现大转子区严重骨质疏松,3例骨溶解。5例翻修:1例感染、1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无菌性松动。结论 两种不同重建方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假体生存率无差异。绝对长度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低于代偿长度组,术后持续感觉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信延续康复指导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1间在舞阳县人民院骨伤科行THA治疗的68例髋部疾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出院后护理方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在出院时常规进行口头指导和发放书面指导手册,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给予延续康复指导。观察组则通过建立微信平台,由微信延续康复指导小组成员对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3个月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假体松动或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假体松动或脱位、DVT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THA患者术后通过微信平台实施延续康复指导,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综合康复疗效观察的临床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雪 《中国骨伤》2009,22(6):417-4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入选本研究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56~78岁,平均(67.2±11.0)岁;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4-79岁,平均(65.5±11.5)岁。两组病程均为10~15年。治疗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第2天在治疗师指导下,通过阶段性、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肌力等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未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然后,分别就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n-is评分、X线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12-14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Zc=12.72,P〈0.00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疼痛、关节功能、畸形、关节活动范围等方面进行评定,治疗组总分平均(94.50±29.87)分,优32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对照组平均(63.50±19.97)分,优12例,良15例,可7例,差16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线片患髋中无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是预防并发症、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金属对金属(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与金属对聚乙烯(MOP)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30例(30髋)进行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MOM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7 kg/m2;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15)分.同期采用后外侧入路对30例(30髋)进行MOP全髋关节置换术(MOP组),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4 kg/m2;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17)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及影像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4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折脱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MOP组有1例患者术后2个月形成深静脉血栓.术后1、3、6、12个月Harris评分MOM组平均分别为(86±3)、(90±3)、(95±4)、(92±4)分,MOP组平均分别为(78±4)、(84±3)、(90±4)、(92±4)分.术后1、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OM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平均为239.2°±21.9°,屈髋平均为135.4°±10.9°;MOP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平均为190.1°±16.7°,屈髋平均为95.3°±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传统MOP全髋关节置换短期疗效好,其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计划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为THA术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出院的人工THA术后90例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康复训练计划表进行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3、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及出院时并发症情况。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有10例发生并发症,占22.22%,观察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占6.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康复训练计划表的应用,使锻炼内容具体化,操作规范化,又能根据患者情况不同行个体化。起到术后延续指导和督促训练的作用,提高功能锻炼效果,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PVNS实施了滑膜切除+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康复锻炼。手术前后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7例均获随访,时间12~20(14.6±2.4)个月。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股骨颈骨折及明显骨溶解等并发症,关节活动度90°~130°,可从事日常生活,未出现复发症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5.2±7.8)分改善至术后(95.8±2.6)分。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结合滑膜切除术早期能有效改善髋关节PVN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执行骨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骨科临床治疗及躯体照护基础上, 以个体化原则设计康复干预计划,突出全程化功能锻炼指导的观念,重视术前康复程序的实施并将干预措施向院外延伸;所有病人随访>6个月,于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不同时间点,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Barthel日常活动能力指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相关功能水平。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两个时间点的Harris及Barthel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对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运用微信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患者进行院外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我科行THA患者160例,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时均按常规给予出院指导,对照组在出院后1月、3月、6月各电话随访1次,提供常规指导方案;观察组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推送THA术后康复指导,提供患者咨询、沟通及交流的平台,同时组建延续护理团队群,由康复护士至少每周通过微信联系患者,根据患者不同时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月、3月、6月髋关节功能情况(Harris评分)、出院后6月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对康复效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不同时段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微信对THA患者进行院外延续护理方便快捷,效果满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教学反馈法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锻炼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初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纳入标准为首次髋关节置换术,无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排除偏瘫、下肢肌力低于Ⅳ级、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指导,观察组采用教学反馈法进行康复锻炼指导。两组患者于术后1周、1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于术后1周发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行设计的髋关节置换术知识知晓调查表进行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于出院前1 d发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房护理服务满意度征询表进行患者服务满意度评分。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分析。 结果术后1周、1个月Harris评分观察组(70±10)、(77±7)高于对照组(62±8)、(6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6.63,P<0.05);健康知识知晓评分观察组(97±5)高于对照组(9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9,P<0.05);服务满意度评分观察组(98±4)高于对照组(9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88,P<0.05)。 结论教学反馈法可以提高初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术后康复锻炼有效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后的系统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74例股骨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37例。两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同时行系统式康复训练.于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实验组在术后2周及3个月时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系统式康复训练明显减少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有效促进了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是一项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