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预防PICC固定致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PICC固定流程的风险评估,筛查出高失效风险环节,针对失效原因制定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后的风险指数、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发生率。结果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质量改进后,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发生率由改进前2.89%下降至改进后1.03%,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失效模式中,护士导管末端摆放经验不足风险指数由改进前(193.00±54.11)分下降到改进后(63.86±16.41)分;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知识欠缺风险指数由改进前(302.57±43.25)分下降到改进后(82.71±12.92)分;未实施无张力性粘贴风险指数由改进前(306.57±34.92)分下降到改进后(83.00±10.70)分;高危皮肤未使用预防性敷料风险指数由改进前(140.86±26.73)分下降到改进后(76.32±15.19)分,4项改进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降低PICC固定致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发生风险,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HFMEA)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7月手术室成立HFMEA管理小组,运用HFMEA模式评估病人手术中易发生的失效环节,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坠床、灼伤及烧伤、手术部位错误、标本丢失、异物遗留、用药或输血错误)发生情况、失效模式RPN值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应用HFMEA模式后手术室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有明显下降;影响手术安全的失效模式RPN值由2 072分下降到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满意度由75.6%提高到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模式的运用可以预见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失效环节,并通过RPN值使潜在隐患得到量化,进而确定手术室安全重点改进目标,从而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流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FMEA)在预防眼科手术病人眼别错误中的效果。[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管理小组,绘制眼科手术流程图,对潜在的失效模式进行严重度、发生的可能性、探测的可能性评分,根据其结果制定相应措施。[结果]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数(RPN)由FMEA实施前的1 501分下降至210分,下降率为88. 5%。主要存在的问题为通知单有误(RPN=100分)、手术医生不做手术部位标识(RPN=150分)、未对照安全核查表进行核查(RPN=315分)、麻醉开始前巡回护士主导安全核查(RPN=360分)、手术开始前未执行三方共同核查(RPN=576分)等高风险失效模式,经采用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后,RPN值分别下降至20分、0分、70分、120分、0分。[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预防眼科手术病人眼别错误,效果良好,无手术部位错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院前急救出车流程进行改进,以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科室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小组,绘制院前急救出车流程,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制订改进措施。结果: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指接受呼叫至救护车出诊时间)超过3 min的比例由实施FMEA模式管理前的33.2%下降到实施后的6.2%(P<0.05),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潜在失效因素的风险优先指数(RPN值)由696.7降至49.4(P<0.05)。结论:将FMEA模式应用于院前急救出车流程管理,可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提高院前急救出车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血液透析病人静脉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评估血液透析病人静脉用药流程易发生的失效环节,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血液透析静脉用药的差错发生情况、血红蛋白、血钙、血磷指标的达标率及失效模式的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RPN)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血液透析病人静脉用药差错率从0.374%下降为0.097%;病人静脉用药RPN下降,病人的血红蛋白、血磷、血钙达标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满意度评分由(89.13±5.78)分提高到(95.43±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病人静脉用药流程运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可有效减少血液透析病人静脉用药差错的发生,改善病人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进行监测和收集, 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系统。方法 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应用FMEA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形成过程进行风险评估, 制订具体改进措施, 比较实施此流程管理前后风险优先指数(RPN)值、指标数据信息化完成占比情况。结果应用FMEA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管理之前, 指标数据元素确认、指标定义理解、记录规范、问题解决时效、信息沟通、系统数据整合等失效模式的RPN值分别为(362.00 ± 101.56)、(539.90 ± 174.39)、(603.20 ± 128.71)、(395.10 ± 184.83)、(448.90 ± 185.58)、(334.80 ± 107.74)分, 应用之后分值均下降, 分别为(17.10 ± 9.96)、(30.90 ± 31.66)、(42.40 ± 28.99)、(30.30 ± 33.94)、(16.30 ± 17.02)、(18.90 ± 19.27)分, 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18~14.74, 均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结合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妇科盆腔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方法]运用FMEA法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流程进行改进,针对高风险因素,使用根因分析法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比较风险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流程改进后妇科盆腔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16.3%降低至2.08%(P0.05),病人住院天数由(11.88±5.84)d降至(9.67±4.63)d(P0.05);优先风险系数(RPN)显示,FMEA结合RCA实施后居于前5位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150分,干预前后RPN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结合RCA在妇科盆腔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的管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颅脑外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运用FMEA找到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潜在失效模式,选取优先风险系数(RPN) 125分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实施FMEA前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实施FMEA后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失效模式的RPN值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失效模式RPN值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运用FMEA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置管护理,可减少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HT5”H〗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HT5"H〗方法 采用FMEA模式对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清洗流程进行管理,比较观察实施前后主要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系数(RPN)和内镜消毒合格率。〖HT5"H〗结果 FMEA实施后6项主要失效模式的RPN均低于实施前,总体RPN值由1 420.90下降到615.30,RPN下降率为56.70%|FMEA实施后内镜消毒合格率从97.34%(842/865)上升到99.54%(P<0.05)。〖HT5"H〗结论 实施FMEA管理后,失效模式项目RPN值明显下降,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术中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HFMEA分析并列出静脉输血流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计算每个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PN),筛查出RPN125分的失效模式,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实施HFMEA后的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实施HFMEA前的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检查作为对照组。比较实施HFMEA前后高危失效模式的RPN值,以及2组护理差错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HFMEA后高危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实施前低(RPN因人为因素数值不同);观察组护理差错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1.36%,观察组0.42%)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运用HFMEA进行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可减少护理差错,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系统改进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流程,提升口服给药安全。方法:应用前瞻性质量改进工具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HFMEA),对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管理流程中潜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评估分析,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口服给药流程风险值(RPN)及口服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HFMEA后口服给药流程RPN值及口服给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应用HFMEA对住院患者口服给药进行前瞻性分析,制定改进计划并落实,可提升口服给药安全性,降低口服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消毒供应中心全自动清洗机故障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FMEA,查找全自动清洗机故障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度、发生频率、不易探测度3个维度评估,计算事先风险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风险由高到低排序;根据分析结果对RPN值排序前5位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比较应用FMEA管理1年前后全自动清洗机的故障风险值及发生频次.结果 实施FMEA管理1年后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的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清洗机故障发生频次从2014年的22次降到2015年的12次.结论 应用FMEA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全自动清洗机故障风险,减少故障发生频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灼伤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EA查找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环节中发生灼伤失效高危因素,从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度、发生频率、不易探测度3个维度评估,计算事先风险数(RPN),风险由高到低排序;根据分析结果对RPN值排序前5位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比较应用FMEA管理1年前后灼伤风险值及发生频次。[结果]实施FMEA管理1年后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的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消毒供应中心发生灼伤从2015年(实施前)的5次降到2016年(实施后)的2次。[结论]应用FMEA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灼伤风险,减少灼伤发生频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后穿刺部位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1-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46例行TIPS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成立管理团队,应用FMEA在TIPS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出血护理过程中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计算失效模式中的危急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并根据RPN的大小,制定改进防范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结果使用FMEA后,TIPS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前后穿刺部位出血的失效模式RPN值由973分降至185分;患者平均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2%上升至实施后的96%,护士平均满意度由93%上升至实施后的97%。结论将FMEA方法应用在TIPS术后的患者,能有效降低TIPS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HFMEA)在优化压疮护理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成立HFMEA管理团队,运用HFMEA模式改进压疮护理管理过程中易发生的失效环节,从高危患者筛查、压疮上报、预防及质量考评四个方面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观察组)的压疮评分、患者的体位管理、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伤口处理等方面的内容。结果应用HFMEA模式后护士对压疮评估的准确性提高,对高危患者的体位管理、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以及压疮伤口处理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院内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院外带入压疮的治愈率及好转率提高。结果发现影响压疮护理管理流程21个失效模式的RPN值从2232分下降到8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模式的运用可以改进压疮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失效环节,并通过RPN值使潜在隐患得到量化,进而确定压疮护理管理的改进目标,从而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院内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进行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最高的10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订改善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和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别。结果实施FMEA后10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实施FMEA管理前的3.69%下降到1.44%,两组比较,χ~2=4.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分应用FMEA找到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制订改进措施,规范护理操作程序、严密监护和适时拔管撤机对于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降低转床风险的作用。方法对住院患者转床流程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分析,针对潜在风险因素,制定并落实细化的患者转床工作流程、转床护理交接单、患者转床信息更改清单等整改措施,比较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实施前(2015年4月—2016年3月)和实施后(2016年4月—2017年3月)转床风险值及转床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实施前后转床流程的风险值由(185.86±52.67)分降至(79.02±28.84)分;转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987‰降为0.18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5,P0.05)。结论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瞻性地对住院患者转床进行全过程分析,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可降低转床风险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病区静脉液体过期率,有效预防给病人输注过期液体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静脉液体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成立跨部门多学科的FMEA团队,用FMEA方法对病区静脉液体有效期管理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分析评估,对事先风险系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126分的九个高风险因子采取针对性的改善行动,并于采取改善行动一年后重新估算RPN值和对所有病区静脉液体基数进行有效期追踪检查。结果采取改善行动一年后各项RPN值均63分,九个高风险因子的RPN总分值与改善行动前相比下降82.83%;所有病区静脉液体基数过期液体件数、过期率与改善行动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EA用于病区静脉液体有效期管理能显著降低静脉液体过期现象,保证了病人用药安全、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为医院管理者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朱珍  徐波  于媛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84-285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胃管滑脱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制订流程图,分析各流程步骤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结果,进行严重度、可能性、危机值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订相应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胃管脱出率由3.52%下降至0.45%(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细化胃管护理流程,降低胃管脱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提高三级医院细菌培养标本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方法 成立院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对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FMEA分析法确定5项影响质量的失效因子为高风险因子,制定改进措施,比较FMEA实施前后风险优先指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及标本不合格率。 结果 FMEA实施后,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5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显著下降;标本不合格率由0.085%降低到0.046%。 结论 将FMEA应用于标本采集与收送流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标本检验前合格率,确保检验分析质量,提高医院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