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髋臼骨折CT扫描分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CT扫描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4例髋臼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基创伤机理。形态学共性和X线片、CT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合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评价进行分型。结果 髋臼CT扫描的临床分型分为简单骨折和复合骨折两个大类6个基本类型。结论 特别提出了髋顶部骨折型和髋臼内有游离骨块型,并逐型进行了讨论以说明该分型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CT扫描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4例髋臼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创伤机理、形态学共性和X线片、CT扫描的影像学资料 ,结合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评价进行分型。结果 髋臼CT扫描的临床分型分为简单骨折和复合骨折两个大类 6个基本类型。结论 特别提出了髋臼顶部骨折型和髋臼内有游离骨块型 ,并逐型进行了讨论以说明该分型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髋臼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髋臼骨折发生率相对较低,80年代以前,关于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争论较大。近20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臼顶负重区及后柱解剖复位和关节协调的重要性,使髋臼骨折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 髋臼解剖学特点 髋臼为小于半球形的骨性深凹,直径约4.4~5.6cm,个体差异很大,骨性关节面凹凸不平。髋臼边缘的关节盂唇  相似文献   

5.
髋臼骨折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髋臼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治疗难度较大,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疗效欠佳。近来多数学者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术式远未统一。本文就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7.
髋臼骨折的实用分型与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既能明确解剖部位又能反映损伤程度的髋臼骨折实用分型方法,评价其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83例髋臼骨折患者分别摄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片,并测量其弧顶角大小,依据骨折移位程度、弧顶角大小及解剖部位进行分型,分别采用牵引和手术治疗。结果 83例中,Ⅰ型30例、ⅡA型8例、ⅡB型6例、ⅢA型9例、ⅢB型12例、ⅣA型7型、ⅣB型11例。牵引治疗41例,优良率73.2%;手术治疗42例,优良率83.3%。结论 实用分型法是一种能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和选择手术入路提供较为量化依据的髋臼骨折分型法,且简单、实用并能涵盖几乎所有髋臼骨折。灵活选择牵引及不同内固定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既能明确解剖部位又能反映损伤程度的髋臼骨折实用分型方法 ,评价其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 83例髋臼骨折患者分别摄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片 ,并测量其弧顶角大小 ,依据骨折移位程度、弧顶角大小及解剖部位进行分型 ,分别采用牵引和手术治疗。结果  83例中 ,Ⅰ型 30例、ⅡA 型 8例、ⅡB 型 6例、ⅢA 型 9例、ⅢB 型12例、ⅣA 型 7型、ⅣB 型 11例。牵引治疗 4 1例 ,优良率 73 2 % ;手术治疗 4 2例 ,优良率 83 3%。结论 实用分型法是一种能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和选择手术入路提供较为量化依据的髋臼骨折分型法 ,且简单、实用并能涵盖几乎所有髋臼骨折。灵活选择牵引及不同内固定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14年7月3日至5日,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创伤国际委员会(AOTrauma)举办的联合学习班在西安成功举办, AOTrauma日本委员会主席、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理事Sawaguchi教授应邀就“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作了精彩报告。在征得Sawaguchi教授同意后,特将报告内容整理成文并呈现给大家,供骨科同道们分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髋臼骨折Letoumel分型系统进行评价并分析此种分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已行手术治疗的26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库中按Letoumel分型系统10个亚型中每种亚型随机抽取6例,再分为2组:平片组30例(提供骨盆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线片)及CT组30例(提供X线片、二维CT),抽取9位骨科创伤专业医生对两组进行读片并根据Letoume]分型系统做出诊断;每位观察者只读片而不给予其他临床资料。第二阶段即3个月后再次对相同资料进行分析,将结果统计Kappa值用来评估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不同观察者间在前后2个阶段的可信度为平片组0.65(0.70)、CT组0.66(0.71);同一观察者前后2次读片可重复性分别为平片组0.74、CT组0.77。[结论]以Letoumel分型系统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诊断时,可以获得一致度较高的诊断结果,CT虽然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并不能明显提高对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诊断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系统进行评价并分析此种分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已行手术治疗的26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库中按Letournel分型系统10个亚型中每种亚型随机抽取6例,再分为2组:平片组30例(提供骨盆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线片)及CT组30例(提供X线片、二维CT),抽取9位骨科创伤专业医生对两组进行读片并根据Letournel分型系统做出诊断;每位观察者只读片而不给予其他临床资料.第二阶段即3个月后再次对相同资料进行分析,将结果统计Kappa值用来评估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不同观察者间在前后2个阶段的可信度为平片组0.65(0.70)、CT组0.66(0.71);同一观察者前后2次读片可重复性分别为平片组0.74、CT组0.77.[结论]以Letournel分型系统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诊断时,可以获得一致度较高的诊断结果,CT虽然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并不能明显提高对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诊断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5例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术前经骨盆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分型后,分别采用前、后人路,前后联合入路及笔者改良的髂股入路显露并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6个月~8年,平均3年10个月,按关节功能D’Aubigne和Postel6分法及X线片表现Epstein标准评价,优34例,良28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82.57%。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骨盆模型标本的体外模拟、使用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的解剖复位及AO重建钢板内固定是获得良好结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髋臼骨折伴骨缺损的分型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机动车的普及,交通事故亦逐渐增多.在高能量的交通伤中,骨盆、髋臼骨折常有发生,由于髋臼解剖的复杂性,髋臼骨折成为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髋臼骨折的AO分型诊断(附27例临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骨折的移位情况得到及时准确的判断是正确治疗的关键 ,临床一般经切开手术复位和内固定使其准确复位 ,否则常常导致残疾和创伤性关节炎。CT能明确描绘骨折的移位情况及关节腔内的骨折块 ,并显示伴发的脱位、骨盆环骨折。我们搜集 1996年 8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髋臼骨折的CT检查资料 ,就CT的AO分型诊断[1] 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 ,男 2 4例 ,女 3例 ;年龄 16~72岁 ,平均 33 4岁。病史一周以内 2 2例 ,一周以上 5例。损伤原因 :交通事故 19例 ,塌方 4例 ,跌伤 4例。症状主要为肿痛、畸形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不断成熟,髋臼骨折的治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在手术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对于手术治疗的发展,对于髋臼骨折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仍相对滞后,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各国临床医师报道的髋臼骨折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人们对于髋臼骨折预防的意识,减少髋臼骨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髋臼骨折的CT分型指导手术入路选择,提高髋臼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2002年12月至2007年9月间对21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前应用CT扫描,按髋臼骨折的Judet—Letoumel分型选择手术入路,4例后壁骨折、5例后柱骨折及2例横行骨折采用Kocher—Langeneback入路,2例前柱骨折、5例双柱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2例移位较重双柱骨折,采用前后联合入路;1例前壁骨折伴股骨头前上方骨折,采用髂股入路。采用专用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骨折距手术的时间为6—10d。结果随访6~57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骨折复位的质量按Matta影像学评定:解剖复位12例,良好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根据Merled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临床疗效优13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CT扫描能明确髋臼骨折移位和粉碎程度,用术前CT分型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能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常见于外力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众多,依据提出时间,临床运用广泛度以及影像学数据种类,分型差异较大。发表于20世纪的分型主要基于X线数据,目前临床较为常用,包括Evans分型、Jensen分型、Boyd-Griffin分型等。最近5年提出的分型主要基于CT数据,临床使用并不普及,包括Nakano分型、Shoda分型以及Kijima分型等。粗隆间骨折分型对指导内固定治疗以及估计预后方面均有较大的价值,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20世纪左右提出的分型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修正和验证。近5年提出的新式分型需要在临床上继续接受实践检验。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有利于准确评估患者骨折程度,指导临床内固定治疗以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能否增加观察者本身和观察者间对髋臼骨折分型的可靠性。方法 48例髋臼骨折分别由4名主治医师使用Judet-Letournel及AO分型进行分类。入院时,对患者行X线片和二维CT影像评价。4周后,对X线片和三维CT影像进行评价。8周后,重复上述两轮评价。结果与二维CT影像相比,三维CT影像可使4名观察者本身和观察者间可靠性的契合度水平由良增加至优。结论先进的三维CT影像技术在评价髋臼骨折分型时比二维CT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