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学珍  张夏玲  严云丽  李琴 《护理研究》2012,26(22):2056-2057
[目的]观察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化疗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病人行FOLFOX方案化疗(采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给药),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三向瓣膜单腔PICC,观察组采用Power PICC双腔导管PICC途径给药。[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人费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每天费用比较,t=47.8,P<0.001;每周期费用比较,t=19.0,P<0.001);且观察组因无需另辟静脉通道,无留置针静脉炎及外渗外漏和疼痛,而对照组30.0%发生了留置针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外漏;对照组满意度63.3%,而观察组满意度100.0%。[结论]Power PICC双腔导管PICC具有耐高压、流速大、避免药物配伍不当、无需另行穿刺开辟第二通道进行辅助治疗等优点,且可用于复查时高压注射造影剂,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了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能谱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放射科行能谱CT增强扫描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蝶翼头皮静脉针。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的疼痛评分、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扫描成功率及渗漏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护士未发生针刺伤;而对照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发生针刺伤11例次,占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P=0.034)。观察组患者穿刺处疼痛评分为(3.1±0.52)分,而对照组患者穿刺处疼痛评分为(6.3±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高压注射过程中有3例发生对比剂外渗。而对照组高压注射过程中有16例患者发生对比剂少量外渗,其中3例患者发生对比剂大量外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P=0.043)。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了造影剂渗漏率,保护了护士职业安全性,减少护士因针刺伤所引发的职业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便于患者肢体活动,且一旦发生并发症时便于抢救给药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放射科2015年7—12月CT增强扫描患者21564例为对照组,分析碘对比剂外渗率和发生原因.2016年1月成立降低碘对比剂外渗率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将2016年1—6月CT增强扫描患者26511例设为观察组,对检查前评估、血管选择与置管、高压注射、外渗处理等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后,碘对比剂外渗率由0.450%下降到0.245%.结论 实施环节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和外渗程度,并缩短外渗后水肿消退时间,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使用螺旋CT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应用中,选择不同类型穿刺套管针的作用。方法 对255例行螺旋CT增强检查病人分别采用蝶式穿刺针和静脉留置针与高压注射器配合使用,在身体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注射速率,比较其增强后CT血管成像效果及对比剂外渗情况。结果 40例选用蝶式穿刺针行头部增强检查和85例选用静脉留置针行体部增强检查的病例,其CT血管成像效果全部为优良,且无1例发生对比剂外渗;另外130例选用蝶式穿刺针行体部增强检查的病例中,仅30例CT血管成像效果优良,其余100例均为一般,且4例发生不同程度外渗。结论 蝶式穿刺针和静脉留置针在与螺旋CT高压注射器结合使用中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的检查部位和成像要求选择性地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増强扫描使用密苏里? XD 2001 CT-高压注射器注射碘对比剂过程中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 2018年1月至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影像科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和密苏里? XD 2001 CT-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将2018年1月至3月CT增强扫描患者8 263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检查过程中高压注射器报警和碘对比剂外渗的原因,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制定评估、静脉留置针穿刺和高压注射流程,组织相关培训和考核,并应用于后续的检查中(2018年4月至6月检查8 92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高压注射器报警率、碘对比剂外渗率。结果 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后,高压注射器报警率由8.79%下降到3.34%(P<0.05);碘对比剂外渗率由0.42%下降到0.27%(P>0.05)。结论 实施重点环节质量控制有利于患者CT增强扫描顺利、安全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多排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并与以往使用的蝶翼型钢性头皮针进行比较.方法 将1000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造影剂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0例采用蝶翼型钢性头皮针,试验组55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对使用蝶翼型钢性头皮针的对照组及静脉留置针的试验组在高压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发生渗漏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渗漏的情况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可以明显减少对比剂渗漏,减少患者等候检查的时间,提高CT机使用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住院的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单腔PICC导管进行静脉治疗,观察组使用耐高压型双腔PICC导管,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两组的药液外渗、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对治疗、检查、监测的使用情况,静脉输液治疗的费用以及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发现,耐高压双腔PICC置管明显优于单腔PICC导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可以同时满足多种治疗需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化疗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病人行FOLFOX方案化疗(采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给药),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三向瓣膜单腔PICC,观察组采用Power PICC双腔导管PICC途径给药。[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人费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每天费用比较,t=47.8,P〈0.001;每周期费用比较,t=19.0,P〈0.001);且观察组因无需另辟静脉通道,无留置针静脉炎及外渗外漏和疼痛,而对照组30.0%发生了留置针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外漏;对照组满意度63.3%,而观察组满意度100.0%。[结论]Power PICC双腔导管PICC具有耐高压、流速大、避免药物配伍不当、无需另行穿刺开辟第二通道进行辅助治疗等优点,且可用于复查时高压注射造影剂,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了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至中心静脉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经锁骨下静脉置人CVC导管至中心静脉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穿刺置管一般情况,院内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ICC导管一般可以保留1年,但大部分患者移植术后要求不再留用。观察组患者院内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留置耐高压型双腔PICC导管安全性高,不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并在移植中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高压注射器腕上区“平行”静脉穿刺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注射器腕上区平行静脉穿刺法的效果。方法:应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对比剂行CT增强扫描患者2929例,分成观察组1292例和对照组163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腕上区平行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腕上区平行静脉穿刺方法能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CT增强扫描成功率,能有效减少对比剂外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双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ICU行静脉置管术的5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283例采用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术,对照组274例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单根导管治疗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操作过程中,2组患者气胸、血胸、心律失常、置管误入动脉、穿刺点渗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原发异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导管留置期间,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栓形成、静脉导管移位、脱出、堵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腔CVC置管术相比,ICU应用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术具有留置期间安全性、有效性更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来福输液接头预防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留置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00例,按简单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均给予常规维护,观察组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末端连接可来福无针输液接头(MC100),对照组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末端连接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Q-syte)。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堵管发生程度及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程度及总发生率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导管堵管发生程度及总发生率均明显轻于与低于对照组。结论可来福无针输液接头连接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能够降低导管堵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估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思维导图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渗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对比剂渗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扫描图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估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防控对比剂渗漏及不良反应,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有效地避免对比剂外渗。方法:将2050例CT增强扫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0例和对照组750例。观察组患者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对照组采用蝶式头皮针穿刺,对比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情况;同时统计分析不同穿刺部位对渗漏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1)。大静脉渗漏率低于小静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是多方面的,采取积极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是关键,不仪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渗漏率,而且可确保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留置针限速技术在儿童CT增强检查中的优势。 方法 利用留置针限速技术对431例患儿行腹部CT增强检查。记录全部样本的年龄、体质量、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注射时间和动脉期腹主动脉密度,以及灼热感、呕吐、荨麻疹、过敏反应及对比剂外渗等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21例(74.48%)患儿接受手背静脉穿刺,274例(63.57%)使用24G留置针穿刺。平均对比剂注射速率(1.44±0.50)ml/s。仅1例患儿发生对比剂外渗现象,外渗率为0.23%。 结论 留置针限速技术提高了高压注射器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儿童CT增强检查中的安全性,降低了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并且动脉期靶血管增强效果可达到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克服双腔耐高压型PICC进行冲封管操作时存在的过程繁琐、人为因素较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等弊端,为护理工作提供便利,并探讨双腔耐高压型PICC冲封管辅助器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制双腔耐高压型PICC冲封管辅助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双腔耐高压型PICC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试验组采用双腔耐高压型PICC冲封管辅助器辅助下的双管腔同步冲封管的方式进行冲封管,对照组采用双管腔依次冲封管的常规方式,比较2组堵管发生情况以及冲封管所需时间.结果 试验组堵管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冲封管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双腔耐高压型PICC冲封管辅助器简单实用,既可降低双管腔依次冲封管时造成药物性或血栓性堵管的风险,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解决了依次冲封管带来的不便,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留置针组采用BD公司生产的型号为22号(0.9 mm×25 mm)静脉留置针,头皮针组采用普通22号(0.8 mm×19 mm)头皮针,两组高压注射药物和注射方法一致。比较两组患者在CT增强扫描中发生血液逆流、针头堵塞、对比剂渗漏及工作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留置针组血液逆流、针头堵塞、对比剂渗漏发生率和工作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均比头皮针组明显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头皮针组(P<0.05)。结论在CT增强过程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能保护患者静脉,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患者采用静脉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在我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受检者7 660例。按登记时生成的ID尾号,单号者为对照组,双号者为观察组,每组各3 8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静脉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观察比较2组患者静脉穿刺困难发生率、渗漏发生率、图像质量、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比剂渗漏发生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Z=2.532,P=0.011),2组增强CT检查患者静脉穿刺困难发生率、图像质量、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检查患者应用静脉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可降低其对比剂渗漏发生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陆巧葱  缪学勤  梁美莲 《家庭护士》2009,7(19):1709-1710
[目的]观察喜疗妥软膏治疗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损伤的疗效.[方法]198例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98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冷湿敷;观察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24 h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疗妥软膏治疗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损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穿刺置管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液体流速、高压注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106例患者,按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2),两组均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导引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其中对照组采用巴德三项瓣膜式双腔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双腔Power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接受增强CT时高压注射的途径及效果。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为7.41%,观察组为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5);观察组在接受增强CT检查时可直接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而对照组患者100%需再次进行外周大静脉穿刺;对照组药液外渗、局部肿胀及局部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25.53%,观察组发生率均为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60,29.27;P〈0.01)。结论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置管操作安全、微创,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并发症低,输液速度、流量达到临床要求,并能应用于CT增强扫描等辅助检查,弥补现有PICC置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的缺憾,无药物外渗的危险,提高导管利用率、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