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Cl)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检测数据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CI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联合组、低频组、高频组和假刺激组;分别给予健侧低频联合患侧高频颅磁刺激,健侧低频经颅磁刺激,患侧高频经颅磁刺激,随机部位假刺激,14d为1疗程;治疗前、治疗2w、4w后,采用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量表(M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采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的精细动作进行评分,测定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对比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上述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1)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低频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0%,高频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0%,假刺激组临床总有效率为4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w、4w联合组FMA、MBI、M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高频组和低频组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假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和高频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w、4w后联合组CMCT和MEP明显短于其他3组,高频组和低频组CMCT和MEP明显短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和高频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刺激和低频刺激均可显著改善CI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精细功能,2者疗效相当,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高频或低频刺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高频rTMS组(20例)、低频rTMS组(20例)和假刺激组(2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给予每天1次、每次10 min的高频(3 Hz)或低频(1 Hz)rTMS治疗,连续14d;假刺激组给予假刺激.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间FMA评分、Barthel指数、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MEP潜伏期及CMCT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假刺激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MEP潜伏期及CMCT与假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rTMS组与低频rTMS组间FMA评分、Barthel指数、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及低频rTMS均有利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且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病灶侧脑区TMS检查结果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小于50uV,观察组47例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高于或等于50uV。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及康复训练。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的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FMA以及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以及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L及CMCT均逐渐缩短(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患者CL及CMCT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患肢CL和CMCT与FMA以及B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检测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可有效预测脑梗死患者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科学制订康复干预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rTMS和生物反馈治疗。颅磁刺激联合生物治疗前应用加拿大功能神经功能量表(CN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经4周治疗后再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CNS、M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生物反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健侧大脑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 方法 选取自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侧刺激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3例.在发病后3~5 d,健侧刺激组患者行rTMS治疗[频率1 HZ,70%输出强度(约2.1T实际输出强度),1200脉冲/d,连续10 d],对照组不接受rTMS治疗.在治疗前(试验第1天)和治疗后第10、40天记录2组患者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值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功能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40天2组患者临床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侧刺激组NIHSS评分及M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健侧刺激组MEP潜伏期在第40天、CMCT值在第10、40天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侧刺激组CMCT值较对照组在第10、40天均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频率1 HZ、70%输出强度(约2.1T实际输出强度)rTMS作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健侧大脑能缩短CMCT值,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课题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的方法,了解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及对照组(30例),在起病72 h之内,试验组给予人尿激肽原酶(0.15 PNA单位)静脉滴入,在使用药物治疗(14±3)d前后,进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中枢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CMCT)及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波幅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层MEP引出率、波幅及CMCT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皮层MEP引出率、波幅与对照组比较仍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下肢皮层MEP引出率的增高程度(14.7%)明显高于对照组(6.7%)P<0.05);试验组上肢CMCT(7.6±2.28)ms较对照组(9.0±2.80)ms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下肢MEP波幅 [2.5(1.3,5.7)]mv较对照组下肢[1.9(0.7,5.3)]mv明显增高(P<0.05).结论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枢运动传导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重复高频颅磁对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上肢静细运动功能以及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9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94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患侧低频颅磁刺激术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患侧高频颅磁刺激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采用功能Fugl-Meyer评估分(FMA)、改良Barthel量表(MBI)、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以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分别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细动作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治疗2 w后以及治疗4 w后FMA评分、MBI评分、MAS评分以及Gr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重复高频颅磁刺激术能够有效改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及经颅磁刺激治疗、康复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采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组及采用丹参的对照组,观察治疗10 d后的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再将治疗组随机分成经颅磁刺激(TMS)的康复组及未予TMS的非康复组,进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肌力评价.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Fbg较治疗前降低(P<0.05).TMS康复治疗可使CMCT显著性改善,且肌力得以早期恢复.结论早期使用LMWH结合TMS康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7—2023-07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2组患者运动皮层兴奋性[患侧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手力量、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结果 训练4周后,2组患者MEP、CMCT较训练前降低,观察组MEP[(14.57±1.25)ms]、CMCT[(8.29±1.03)ms]低于常规组[(15.86±1.32)ms、(8.96±1.06)ms](P<0.05);2组患者握力及MBI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观察组握力[(22.42±2.38)kg]、MBI评分[(62.78±6.33)分]高于常规组[(20.15±2.24)kg及(60.17±6.21)分](均P<0.05)。结论 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改善运动皮层兴奋性,增强手力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以任务为导向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4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以任务为导向作业疗法(对照组,20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健侧运动皮质低频(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2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Fugl-Meyer上肢评价量表(FMA-UE)和Wolf运动功能测验(WMF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记录并分析健侧运动皮质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A-UE评分(P=0.006)和WMFT评分(P=0.024)均增加;两组不同时间点FMA-UE评分(P=0.000)和WMFT评分(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4周时和治疗后3个月FMA-UE评分(均P=0.000)和WMFT评分(均P=0.000)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FMA-UE评分(均P=0.000)和WMFT评分(均P=0.000)亦高于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侧运动皮质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P=0.979)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P=0.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治疗前、治疗4周时和治疗后3个月)健侧运动皮质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P=0.085)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P=0.50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健侧运动皮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以任务为导向作业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探索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康复的最大效能。以其找到脑血管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康复治疗组31例,对照组12例,分别于患病后3d、21d及6个月后。行经颅大脑皮质电刺激(MEP)检查,记录电极置于双侧拇短展肌,记录MEP的潜伏期、波幅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探索患者康复治疗后脑运动功能可塑性的量化指标。结果 通过设置的对照组以排除脑功能的自然可塑性,对研究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内容相结合进行训练后,康复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MEP的量化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脑梗死患者的MEP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梗死部位和范围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能使脑梗死后脑运动功能可塑性达最佳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而MEP是评价脑梗死后脑运动功能可塑性及预后的一种有效量化方法,可在临床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运动诱发电位(MEP)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价。方法:对105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行经颅磁刺激MEP检测。同时进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损程度评价,1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及评定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评定)。结果:急性期MEP的异常率为68.5%,主要表现为皮层MEP消失、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波幅降低,MEP缺失组预后最差,异常组次之,MEP正常组预后最好。结论:MEP可作为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31例为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t,MBI)评分对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实验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2个月实验组WMFT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实验组上肢MBI评分提高(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治疗2个月时实验组MBI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后意识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有意识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运动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运用Glasgow评分标准进行意识障碍评分,对比分析2组的意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意识障碍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后意识障碍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对急性脊髓炎(AM)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对3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及30例健康人分别于上肢的拇对掌肌及下肢的胫前肌进行MEP的检测。结果本组患者MEP均出现异常,其异常形式表现为锥体束传导时间(CMCT)阻滞、延迟或(和)波幅明显降低。结论 MEP技术可做为急性脊髓炎患者确诊的一种早期、快速、客观、简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成对关联刺激(PAS)与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3—2019-06于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实施下,对照组采用rTMS,研究组采用成对关联刺激,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肢体功能评分及运动诱发电位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80.00%,但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同时间节点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2周、4周后上肢功能评分(F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功能FM评分仅治疗4周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基本生活能力评分(M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MEP波幅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MEP潜伏期显著小于对照组而MEP波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对关联刺激与rTMS治疗脑卒中均能达到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成对关联刺激疗法治疗有效率较高,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运动诱发电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频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10—2018-06收冶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与研究组(n=49)。对照组采取作业疗法,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低频rTMS,均持续干预3个月。统计2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认知功能(MMSE)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运动诱导电位(MEP)、中枢传导时间(CMCT)、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执行能力(BADS)评分。结果 (1)认知及肢体运动功能:干预3个月后2组MMSE及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MEP及CMCT:2组MEP及CMCT均较干预前减少,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3)血清神经细胞因子:2组血清NGF及BDNF水平均较干预前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4)执行能力:2组BADS评分均较干预前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采取作业疗法及低频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干预,可增加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含量,利于改善其认知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并提升其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三重经颅磁刺激技术(triple stimulation technique,TST)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UMN)损害的评价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ALS患者50例和健康志愿者22名进行右上肢小指展肌TST测定、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测定、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测定及对TST与改良的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修订的ALS功能评分、病情进展速度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根据EI Escorial的ALS诊断标准,临床确诊5例,临床拟诊19例,实验室辅助拟诊24例,临床可能2例.ALS患者右上肢有UMN体征组[28例,62.0%(40.7%,75.9%)]与无UMN体征组[22例,95.6%(85.4%,100.0%)],健康对照组(96.9%±2.6%)比较,TST波幅比[M50(M25,M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27、-5.435,均P=0.000).有UMN体征组(89.3%)与无UMN体征组(27.3%)、健康对照组(9.1%)TST波幅比异常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109、31.897,均P=0.000),无UMN体征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5,P=0.241).TST波幅比、MEP潜伏期、易化状态下MEP潜伏期、CMCT、RMT对ALS患者UMN体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3%、64.3%、53.6%、64.3%、78.6%.TST波幅比与右上肢腱反射(r=0.690)、MAS评分(r=-0.772)、诊断分级(r=0.483)存在相关性(均P=0.000),与RMT(r=-0.774,P=0.000)、MEP潜伏期(r=-0.444,P=0.005)、MEP/CMAPerb(r=0.685,P=0.000)、易化状态下MEP/CMAPerb(r=0.770,P=0.000)存在相关性.结论 TST为ALS患者UMN损害提供了敏感的检测指标,能够发现临床下UMN受累,较传统经颅磁刺激方法 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能够对UMN损害进行半定量评价,提示其有可能成为监测病情变化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失语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FMA、EMG、Barthel指数积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EMG、Barthel指数积分较治疗前上升,NIHSS评分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7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590,P=0.039 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失语症康复中的作用较好,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恢复较快,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并从电生理角度进一步探索PD的发病机制。方法:用1HzrTMS技术治疗3 0例PD患者共10d ,另选择15例PD患者为假刺激组,15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静息态阈值(RT)、中枢传导时间(CMCT)、中枢静息期(CS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波幅作为评定大脑皮质兴奋性的指标。结果:①PD患者的RT、CMCT和C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或缩短,而MEP波幅无变化。治疗组治疗后RT增加,CMCT和CSP延长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已无显著差别,但假刺激组没有变化。②以强直症状为主和以震颤症状为主的PD患者其RT、CMCT、CSP和MEP波幅无明显差别。③将PD患者按UPDRS评分的不同分为轻、中、重3种,分别就RT、CMCT、CSP和MEP波幅进行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D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升高,低频rTMS可部分抑制这种改变,但TMS对评定早期PD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尚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