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对3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改良外侧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5~16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按Maryland跟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优21足,良9足,一般3足,差2足,优良率85.7%。结论改良外侧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创伤小,恢复快,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双小切口入路,结合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对切口并发症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采用外侧双小切口入路,有限切开暴露并复位跟骨,插入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32足)。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5~65岁,平均39.8岁。骨折依据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14足,Ⅲ型16足,Ⅳ型2足。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并进行比较。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30例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切口没有发生感染和坏死。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比术前明显改善。所有跟骨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取钢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15足,良13足,可4足,优良率87.5%。结论外侧双小切口,切口并发症少,结合跟骨钢板牢固固定,使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Sanders Ⅲ型和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34例和传统组32例.3D打印组采用术前三维规划、3D打印、术前虚拟复位、钢板预塑形、体外模拟手术,指导实际手术,其中男2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L切口加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4例(52足)跟骨骨折行改良外侧L切口加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结果随访8~39个月,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31例,良9例,一般4例,优良率90.9%,无皮瓣坏死。结论改良外侧L切口加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侧L形切口植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Paley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外侧L形切口植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59例Paley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3足).记录术后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hler角、Gissane角,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6个月.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19-06诊治的9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5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跗骨窦切口组),45例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L形切口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红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跗骨窦切口组与L形切口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形切口组比较,跗骨窦切口组术后引流量明显更少,切口红肿时间与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跗骨窦切口组术后未出现切口并发症,2例出现中度切口疼痛;L形切口组4例切口浅表感染或坏死,4例腓骨肌腱损伤,3例中度切口疼痛,1例切口裂开。术后切口浅表感染或坏死与腓骨肌腱损伤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少,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跟骨外侧直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跟骨外侧直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优势.[方法]1999年1月-2008年5月,对70例8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手术治疗,采用跟骨外侧直切口,切口位于足背与足底皮肤移行部上方1 cm处,向前达跟骨前部近跟骰关节,向后达跟骨结节前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被保护于近端皮瓣中并牵开,沿骨膜向上锐性剥离显露距下关节外侧,观察骨折情况及Gissane角的改变.将骨折复位,恢复距下关节解剖形态及足弓,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的可塑性跟骨解剖钛钢板自切口内置入并调整,C型臂X线机下观察位置良好,分别用松质骨螺钉经过跟骨板钉孔将跟骨距下关节后外侧骨折块与跟骨载距突、跟骨粗隆部及跟骨前部固定,骨缺损部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填充.[结果]70例87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6%.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良率86.2%.[结论]该手术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拆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切口长度:跗骨窦切口组短于改良L形切口组(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影像学指标:跗骨窦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有丢失(P<0.05);改良L形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无丢失(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两组末次随访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1月~ 2009年1月,对8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8足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40足采用改良外侧切口.对两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Bohler角、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AOFAS评分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Bohler角及AOF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外侧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改良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比较跟骨外侧常规切口和改良切口,对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外侧切口术后皮缘坏死率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侧横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42例(42足)老年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外侧横切口,21例采用传统L切口。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横切口组切口长度[(8.5±1.5) cm vs (17.3±1.7) cm, P=0.029]、术中出血量[(72.4±10.5) ml vs (96.8±11.2) ml, P=0.007]、切口愈合等级[甲/乙/丙,(19/2/0) vs (14/6/1), P=0.048]及住院时间[(8.0±4.6) d vs (18.0±4.9) d, P=0.012]均显著优于L切口组;但是横切口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L切口组[(13.5±2.5)次vs (5.8±2.3)次, P<0.001];两组间在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钉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2—2018-12诊治的4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6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空心钉组),23例采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结果4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3个月(中位时间11.9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空心钉组切口长度较钢板组短,手术时间较钢板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钢板组明显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钢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与钢板组末次随访时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钉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及术后足跟部的功能,但跗骨窦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6—2019-02间在叶县人民医院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76例跟骨骨折患者,将行传统外侧L形切口的患者作为传统组,将行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的患者作为改良组,各3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足功能优良率等指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减少术中出血,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足全部按SANDERS分型:未植骨组Ⅱ型9足,Ⅲ型22足,Ⅳ型14足。植骨组48足,Ⅱ型12足,Ⅲ型23足,Ⅳ型13足。手术前后对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水平全长、轴长和体宽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术后功能评价:未植骨组优19足,良18足,差8足,优良率达82.22%。植骨组优30足,良14足,差4足,优良率达91.67%。结论跟骨钢板内固定并植骨与未植骨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远期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12诊治的7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43足)采用关节镜辅助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镜组),36例(38足)采用C型臂X线机辅助外侧L形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常规组)。结果 7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2(12~24)个月。常规组出现2例切口不愈合,1例皮缘坏死,1例骨髓炎,而关节镜组未出现上述并发症;关节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镜组术后跟骨宽度、Bohler角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镜组与常规组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距下关节镜辅助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质量更好,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骨科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目前有关3D打印技术在跟骨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的文献较少。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跗骨窦入路(ST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ST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采用3D打印辅助技术的14例为非3D组,男13例,女1例,年龄22~66岁,平均(43.2±12.3)岁,左侧6例,右侧8例,Sanders分型Ⅱ型12足,Ⅲ型2足;采用3D打印辅助技术的18例为3D组,男16例,女2例,年龄27~62岁,平均(45.9±9.7)岁,左侧7例,右侧11例,Sanders分型Ⅱ型15例,Ⅲ型3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Böhler角、关节面复位情况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等。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平均(15.3±3.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öhler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öhler角与健侧Böhler角差值非3D组为-4.7°±7.5°,3D组为-0.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面台阶非3D组为(1.7±1.1)mm,3D组为(0.8±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非3D组为(87.1±6.4)分,3D组为(90.1±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3D组优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5.7%;3D组优11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ST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微创、精准的特点,可提高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多需手术治疗.目前对其切口的研究较多,有跗骨窦切口、L型切口及各种改良切口等,各有利弊.纵观跟骨切口历史,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仍然是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但目前受到其他切口的挑战,由于该切口的并发症较多,临床上对其运用仍持谨慎观点.本文就跟骨L形切口手术术前皮肤准备、切口设计、术中软组织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1采用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6例(92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5例(47足)采用跗骨窦入路(观察组),41例(45足)采用外侧L形入路(对照组)。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 观察组在骨折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AOFAS评分为(88.3±6.9)分,优34足,良11足,可2足;对照组的AOFAS评分为(87.4±4.7)分,优29足,良10足,可2足。结论 跗骨窦入路钢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