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颅脑外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运用FMEA找到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潜在失效模式,选取优先风险系数(RPN) 125分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实施FMEA前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实施FMEA后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失效模式的RPN值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失效模式RPN值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运用FMEA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置管护理,可减少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运用FMEA失效模式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值,制定与实施预防深静脉血栓改进措施,将2015年1月~12月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病房的18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2014年1月~12月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病房的1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FMEA失效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管理,观察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并比较实验组实施FMEA模式前后的4个失效模式RPN值差异。结果实施后实验组的4个失效模式RPN值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失效模式的应用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灼伤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EA查找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环节中发生灼伤失效高危因素,从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度、发生频率、不易探测度3个维度评估,计算事先风险数(RPN),风险由高到低排序;根据分析结果对RPN值排序前5位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比较应用FMEA管理1年前后灼伤风险值及发生频次。[结果]实施FMEA管理1年后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的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消毒供应中心发生灼伤从2015年(实施前)的5次降到2016年(实施后)的2次。[结论]应用FMEA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灼伤风险,减少灼伤发生频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消毒供应中心全自动清洗机故障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FMEA,查找全自动清洗机故障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度、发生频率、不易探测度3个维度评估,计算事先风险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风险由高到低排序;根据分析结果对RPN值排序前5位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比较应用FMEA管理1年前后全自动清洗机的故障风险值及发生频次.结果 实施FMEA管理1年后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的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清洗机故障发生频次从2014年的22次降到2015年的12次.结论 应用FMEA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全自动清洗机故障风险,减少故障发生频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FMEA实施前(2017年12月—2018年7月)新生儿52例,FMEA实施后(2018年8月—2019年6月)新生儿68例。利用新生儿低血糖失效因素调查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人、机、法、料、环"五因素及鱼骨分析法对我院近3年新生儿低血糖失效原因进行分析,计算各失效因子风险优先数(RPN)值,针对得分较高的主要失效因子进行深入探讨,制定对策并持续改进方案。统计FMEA实施前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各主要失效因子的风险优先数(RPN值),另采用满意度工作调查表评价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FMEA模式实施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实施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EA模式实施后各主要失效因子RPN值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100.00%亦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0.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防范管理中应用FMEA模式切实可行,其不仅能有效降低临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且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进行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最高的10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订改善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和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别。结果实施FMEA后10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实施FMEA管理前的3.69%下降到1.44%,两组比较,χ~2=4.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分应用FMEA找到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制订改进措施,规范护理操作程序、严密监护和适时拔管撤机对于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联合根因分析(RCA)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3—12月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3—7月行剖宫产手术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8—1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预防管理,观察组实施FMEA联合RCA模式的感染预防管理,计算实施前关键风险值(RPN)结果,分析实施前后RPN值,之后观察并记录FMEA与RCA前后RPN值和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前风险因素中RPN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未彻底清洗与消毒灭菌失效、未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与手卫生不规范、未严格执行规定与手术室环境未达标、医护人员宣教不足与消毒效果不达标。抽样研究结果显示,实施FMEA与RCA后(观察组)RPN值较实施FMEA与RCA前(对照组)RPN值下降。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联合RCA模式可有效降低关键RPN值,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从而达到预防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骨科大手术患者应用FMEA对术后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计算危急值(RPN),找出需要优先干预的高风险因素,并针对各高风险因素,制定防范的优先计划和应对措施,且与实施FMEA前(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RPN值进行比较.结果 危急值FMEA在实施后明显降低,DVT发生率由实施前6例降至实施后0例,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FMEA对骨科大手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应措施,能有效防范风险,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消毒供应中心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EA查找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度、发生频率、不易探测度3个维度评估,计算事先风险数(RPN),风险由高到低排序,根据分析结果对RPN值排序前5位的失效模式进行行为干预,比较应用FMEA管理1年前后脉动真空灭菌器的故障风险值及发生频次。[结果]实施FMEA管理1年后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的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发生频次从2014年的56频次降到2015年的36频次。[结论]应用FMEA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风险,减少故障发生频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成立术后疼痛FMEA管理小组,运用FMEA模式对术后疼痛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查找流程中各个环节中现存及潜在的高风险因素,分析原因,针对高风险因素,制定出整改措施。比较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实验组)疼痛控制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失效模式医疗风险危机值(RPN)。结果实验组疼痛控制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模式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预见术后疼痛管理流程中的失效环节和高风险因素,并通过RPN值量化术后疼痛管理流程中现存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制定出术后疼痛安全管理的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降低术后疼痛管理流程中高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设为实施前;选取2017年1月~1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设为实施后。实施前行压疮常规管理。实施后应用FMEA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原因,找出潜在失效模式,提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失效模式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5)。实施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管理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压疮发生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对减少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寻找PICC非计划拔管中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被发现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RPN值;风险优先排列;计划优化流程;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应用FMEA前选择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FMEA后选择9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2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2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运用失效模式分析能有效地降低PICC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消化内镜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11月在本科室行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产生的所有活体组织标本30 679份设为FMEA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标本管理;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本科室行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产生的所有活体组织标本31 615份设为FMEA实施后组,采用FMEA模式进行标本管理。比较FMEA实施前后两组优先风险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及标本失误发生率情况。结果 FMEA实施后居于前6位失效模式的RPN均低于125分,RPN值从实施前126~175分降至实施后0~40分;FMEA实施前后标本失误发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标本失误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应用FMEA在消化内镜病理标本中管理,降低了标本失误发生率,提高了消化内镜病理标本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呼吸科的住院患者9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3例和试验组49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管理,试验组将FMEA管理模式与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实证相结合,找出预防跌倒坠床流程中的失效模式,按80/20法则,将RPN值前80%失效模式与临床进行验证后找出"评估分值与实际不符、健康教育未落实、防跌倒措施未落实、健康教育依从性差、预防跌倒设施不齐全"5项失效模式,分析潜在的失效原因及失效后果,制定对应的改进方案并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RPN分值及跌倒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RPN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实证的FMEA能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的RPN分值和跌倒的发生率,保证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在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分析ICU患者发生CAUTI的主要原因,查找潜在失效模式,对流程进行分析探讨,计算危急值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引起CAUTI的主要原因有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医务人员手卫生等8个原因;在进行流程改造及培训后,8个流程风险指数(RPN)较改进前明显降低,明显减少了患者CAUTI的发生。结论:运用FMEA前瞻性对ICU患者留置尿管的过程进行评估及改进,能够有效降低RPN及CAUT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 FMEA 模式分析对提高心内科出入量记录准确率的效果。方法运用 FMEA模式,寻找心内科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被发现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 RPN 值;风险优先排序;针对3项主要风险因素,制定改进方案,并追踪改良效果。选择应用FMEA 模式前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应用 FMEA 模式后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出入量记录的失误率及风险优先值(RPN)进行比较。结果实施 FMEA 模式后出入量记录失误率由26.67%降至6.67%,试验组3项潜在失效模式的 RPN 值也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将 FMEA 应用于心内科出入量风险管理,前瞻性地查找出入量记录流程上的不足,制定并采取改良措施,能有效降低出入量记录的失误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消毒供应中心湿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分析产生湿包的可能影响因素,找到潜在失效模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整改方案,跟踪整改的成效。结果实施FMEA管理后,6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之前显著下降,湿包率由实施前的2.58‰降至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前瞻性地分析和发现产生湿包的各个环节,降低湿包发生率,提高了工作质量,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后穿刺部位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1-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46例行TIPS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成立管理团队,应用FMEA在TIPS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出血护理过程中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计算失效模式中的危急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并根据RPN的大小,制定改进防范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结果使用FMEA后,TIPS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前后穿刺部位出血的失效模式RPN值由973分降至185分;患者平均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2%上升至实施后的96%,护士平均满意度由93%上升至实施后的97%。结论将FMEA方法应用在TIPS术后的患者,能有效降低TIPS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郭丽君  贡浩凌  高燕  王辉  徐蓓 《护理研究》2014,(35):4389-4391
[目的]完善临床输血护理流程,加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方法]成立输血安全护理管理团队,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列出输血护理流程的各个步骤,以及各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并计算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PN),查找目前输血护理流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影响安全输血的高危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应用于临床输血过程中。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及病人安全输血效果。[结果]实施FMEA后取血、输血时间不合格率明显下降,护士输血查对实践考核合格率较实施前提高,影响安全输血高危因素的RPN值明显下降。[结论]FMEA模式应用于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士评估风险意识与能力,前瞻性地发现流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病人输血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适合儿童病人的安全管理模式,以减少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法评估风险因素,列出所有的失效模式,选择其中长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RPN)最高的6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建立安全管理模式后RPN值较前降低,PICC导管的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FMEA将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提前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杜绝在PICC风险问题,减少各种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