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8~62岁.3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40%,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55%,神经功能按ASIA评定标准:A级3例,B级6例,C级8例,D级7例,E级6例.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50°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0%,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18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提供脊柱的长期稳定,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球囊复位椎体内植骨治疗终板塌陷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椎体高度恢复与维持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12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28例采用经伤椎6枚椎弓根钉内固定、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终板并于椎体内植骨(观察组);37例采用经伤椎6枚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常规钉棒系统复位骨折(对照组)。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4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1例发生深层感染,1例发生浅层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手术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部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后1个月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部高度比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终板塌陷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球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伤椎成形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4岁.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35%,脊柱后凸角(Cobb角)26°,椎管正中矢状径55%,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5例,D级6例,E级7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随访8~37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成形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8—2014-08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8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4.6(9~24)个月随访。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椎管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脊椎稳定结构破坏小、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对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64岁.3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35%,脊柱后凸角(Cobb角)26°,椎管正中矢状径55%,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5例,D级6例,E级7例.[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3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7%,脊柱后凸角(Cobb′s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2%,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5例,E级16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06采用切开复位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100例,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50例(切开组)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50例(微创组)。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12~28个月,平均18.7个月。微创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以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角度数方面均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资料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1~68岁,平均42.4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五钉固定法。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0.8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减轻,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可获得不错疗效,可以较好重建椎体高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及抗扭转能力,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用脊柱固定系统(USS)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后椎管形态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USS椎弓根螺钉联合支具治疗2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椎管形态和神经功能变化、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均随访1年。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椎管占位和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比例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神经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1年SF-36生活质量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术前(P 0.001)。结论后路短节段USS椎弓根螺钉联合支具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管形态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Reclvse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方法]2002年6月~2008年12月,对1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Reclvse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手术治疗.术前伤椎前缘平均高度49%、脊柱后凸角(Cobb角)平均28°、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平均68%.术后次日X线片、CT扫描,测量伤椎体高度、Cobb角和椎管矢状径.术后每隔2~3个月随访观察内固定物、骨折愈合、神经功能恢复等情况.术后12个月CT检查统计骨折骨性愈合率,取内固定术后3个月X线片统计伤椎体高度,术后18个月按Frankel标准统计神经功能.[结果]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8%、平均Cobb角4.6°、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平均92.5%,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有椎弓根螺钉折断3例、松动4例、断棒l例、螺丝帽松脱2例.术后12个月骨性愈合率93%,取出内固定后无伤椎体高度丢失,除了9例,神经功能有1~3级恢复.[结论]Reclvse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术式之一.此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经济而疗效可靠,适用于无明显骨质疏松、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50%的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腾峰  郦志文  沈华松 《中国骨伤》2006,19(11):676-67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新鲜爆裂骨折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59岁,平均43岁;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对照组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1~63岁,平均41岁;单纯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两组均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行X线检查,测量矢状面指数和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纠正局部后凸(矢状面指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纠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陈志刚  周广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1):804-806
目的比较后路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单节段骨折40例,按置钉椎体情况分为传统椎弓根固定组(四钉固定组)和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组(六钉固定组),分别从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面Cobb角和冠状面Cobb角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面Cobb角和冠状面Cobb角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六钉固定组的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四钉固定组(P〈0.001)。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缘高度,使骨折块复位,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弓根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后凸角,观察腰背部疼痛、胸腰段活动度、终板完整性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随访24~60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畸形无加重,无椎间隙塌陷,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和游离,终板结构完整,胸腰段活动度好。[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防止远期椎体高度及矫正角度的再丢失,维持脊柱的整体生物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加伤椎体内及后外侧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体内及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1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4.2个月。术后及终末随访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均较术前改善,无钉棒松动或退出、骨水泥泄漏并发症。结论该技术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15.
伤椎单侧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4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TLICS评分均>3分)患者,经伤椎5钉固定(A组)18例,跨伤椎4钉固定(B组)29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 角的变化.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 角:术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5钉固定与跨伤椎椎弓根4钉固定相比,胸腰椎爆裂骨折伤椎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跨伤椎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4月我们收治12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年龄23~61岁。采用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跨伤椎固定97例,经伤椎置钉固定29例。结果所有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PVH)的比值由术前(0.34±0.11)增加到术后(0.84±0.10);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6±2.59)°减少至术后(12.12±1.23)°。跨椎体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比值由术前(0.36±0.12)增加到术后(0.83±0.11);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0±2.50)°减少至术后(12.2±1.21)°。经伤椎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比值由术前(0.345±0.11)增加到术后(0.882±0.12),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3±2.53)°减少至术后(10.17±1.21)°。两组间结果对比显示经伤椎组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畸形效果好于跨椎体组(P〈0.01),末次随访显示跨椎体组矫正角度有所丢失。跨伤椎组发生断钉3例,松动2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无松动,无断裂、断棒。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经伤椎固定可以有效维持脊柱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7例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随访8~37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5-06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采用VAS评分、ODI指数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时所有植骨均融合。术后2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VAS评分、ODI指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在重建前中柱高度、改善椎管容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进展性后凸畸形及预防内固定失效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6-04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VP或PKP治疗的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椎体复位满意,椎体内骨水泥弥散良好,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及肺栓塞发生。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24)个月。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矢状位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合并不全瘫患者术后6个月时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较好地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能避免因骨质疏松导致内固定失效,对严重椎管狭窄或合并神经损伤者可同时行椎管减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治疗3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1~74岁,平均42.6岁。损伤节段:T113例,T1216例,L114例,L23例。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结果随访时间为10~12个月,平均11个月。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椎间隙高度、椎管骨块占位率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同时微创手术较开放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腰疼痛轻等优点。结论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操作是治疗无神经障碍或有轻微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