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8-03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的11例胸腰椎肿瘤,观察术后肿瘤转移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4.5年.术后9例疼痛明显好转,2例术后疼痛症状未缓解;1例因原发性肿瘤术后6个月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胸腰椎肿瘤患者行一期后路入径全脊椎分块切除与重建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例发生重建移位,无不良并发症,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结论一期后路入径全脊椎分块切除与重建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理策略。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7~60岁(41.7±3.5岁)。病变节段:T7 1例,T11 3例,T12 6例,L1 10例,L2 10例,L3 7例,L4 4例。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8例,骨肉瘤10例,骨母细胞瘤4例,组织细胞肉瘤7例,脊索瘤2例。Tomita分型均为3~5型,WBB分型累及4~8区或5~9区29例,4~9区12例。其中30例行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11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行脊柱稳定性重建,前方采用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后方在病椎上下各两个节段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统计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50~350min(215±49min)。术中出血量为1900~3600ml(2800±340ml)。随访15~120个月(42.0±7.1个月),共有12例(12/41)患者出现17例次手术并发症,术中出现9例次并发症,包括1例一侧髂血管损伤,术中予缝合;2例大出血,术中予结扎、止血材料止血及输血;1例脊髓损伤、2例神经根牵拉伤,术中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予神经营养药,脊髓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由B级转为C级,神经根牵拉患者1个月随访时神经根放射痛逐渐缓解;2例硬膜撕裂、1例淋巴管破裂,术中予以修补并加压包扎。术后发生8例次并发症,包括1例浅层伤口感染,经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1例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及抗感染后积液完全吸收;1例脑脊液漏并淋巴管漏、1例脑脊液漏,采用头高脚低位平压引流后切口愈合;2例钛网下沉松动并内固定断裂,行翻修手术;2例复发,未行二次手术。结论:原发性胸腰椎肿瘤一期行全脊椎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积极对症处理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脊椎碎块切除、全脊椎大块切除和全脊椎整块切除3种方法治疗腰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0例腰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5-65岁,平均(49.50±9.97)岁;均为单节段孤立转移。肿瘤部位:L14例,L25例,L34例,L44例,L53例。Tomita分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6例,Ⅴ型4例。Tokuhashi评分12.50±1.97,所有患者有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症状,疼痛视觉评分(VAS)为8.13±0.85。分别采用全脊椎碎块切除(A组7例)、全脊椎大块切除(B组7例)和全脊椎整块切除(C组6例)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等评价手术的创伤性;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的VAS评分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正侧位X线片评价手术实施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和死亡情况评价手术的后期效果。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50±7.8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A组分别为(6.14±0.68)h,(3 457.14±399.40)ml,(2 771.43±423.14)ml;B组分别为(4.93±0.61)h,(1 942.86±378.51)ml,(1 500.00±336.65)ml;C组分别为(4.17±0.67)h,(1341.67±361.13)ml,(916.67±321.66)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块切除术优于大块切除术,大块切除术优于碎块切除术。3种手术方式术后1周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正侧位X线片发现3种手术方式的实施效果都比较好。末次随访时A组复发4例(乳腺癌2例,前列腺癌1例,甲状腺癌1例),死亡3例(肺癌2例,甲状腺癌1例);B组复发2例(乳腺癌与前列腺癌各1例),死亡3例(肺癌、乳腺癌和肾癌各1例);C组未见复发病例,死亡2例为肺癌。3种手术方式在肿瘤的复发和死亡情况方面比较?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全脊椎切除术和次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全脊椎切除组14例,次全脊椎切除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性质、病灶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采用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Frankel分级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功能状态、疼痛程度以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绘制Kaplan-Meier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全脊椎切除组与次全脊椎切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分别为5.29±1.54分、5.00±1.58分,KPS评分分别为70.71±8.29分、69.31±11.00分,术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1.00±1.52分、0.97±1.88分,KPS评分分别为85.00±7.60分、85.17±17.45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组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例出现局部复发,其中全脊椎切除组1例,次全脊椎切除组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6,P=0.01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全脊椎切除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0.0个月(95%CI:0.29~19.71);次全脊椎切除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95%CI:4.60~17.40),全脊椎切除与次全脊椎切除的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6%、63.2%,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45.2%、42.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脊椎切除与次全脊椎切除手术均能明显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功能状态、疼痛程度以及神经功能,全脊椎切除有助于减少脊柱转移瘤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同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7月,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减压并后路钛网植骨椎弓根螺钉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胸、腰椎肿瘤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36~60岁,平均47.2岁。病程3~15个月。病变节段位于T3 1例,T4 3例,T8 3例,T9 2例,T10 3例,T12 1例,L1 1例。其中骨巨细胞瘤3例,成骨细胞瘤1例,骨肉瘤2例,转移性肿瘤8例。根据病变范围及区域,按Tomita等分型标准:Ⅱ型1例,Ⅲ型5例,Ⅳ型3例,Ⅴ型5例。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64个月,平均32.5个月。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6~8个月复查X线片、CT显示植骨均获BridwellⅠ级骨性融合。术后10个月脊髓功能由Frankel B级恢复至D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余9例恢复至E级;行走功能均无明显障碍。2例患者因发生脑部和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15个月死亡;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6个月发生肺转移而死亡;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8个月局部复发;余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患者内固定物均牢靠,无松动断裂,钛网无移位塌陷,脊椎无失稳现象。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同期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具有创伤相对较小、瘤椎切除完整、局部复发率低、脊髓减压充分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脊柱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方向,是骨肿瘤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虽然TES技术越来越受推崇,但是仍然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其近年的进展作一综述。1脊柱肿瘤整块切除的意义脊柱肿瘤切除方式包括囊内/病灶内切除、边缘切除、广泛切除[1]。由于脊柱结构中脊髓、马尾、神经根的阻挡,使得脊柱肿瘤的广泛切除难以实现,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行全脊椎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复发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多中心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共48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本研究纳入其中采用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32例患者,整块切除14例,分块切除18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8~71岁,平均53.4±12.4岁。肿瘤原发灶:肺癌10例,乳腺癌3例,肾癌3例,前列腺癌2例,甲状腺癌2例,宫颈癌2例,胃肠道来源3例,神经系统来源(脑膜瘤、神经母细胞瘤)2例,肝癌1例,未知来源4例。随访并分析手术一般情况,术前、术后VAS评分和Frankel分级,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6.9±77.1min(130~4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60.0±1174.3ml(600~5000ml)。总体生存时间17.4±3.0个月(2~60个月),3个月生存率为96.8%,6个月生存率为73.3%,12个月生存率为44.8%。整块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分块切除者(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0±1.3分降至0.9±1.0分(P0.05),疼痛缓解率达100%。25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改善率为96%(24/25)。3例(9.4%)分别于术后4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发。6例(18.8%)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9例(28.1%)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内固定失败,2例术后感染(伤口处),2例脑脊液漏,1例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吸入性肺炎,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好转。结论: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神经功能并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能有效控制肿瘤复发,但其仍是一种高风险、高难度、高手术并发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收治胸腰椎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0~77岁;Tomita分型,Ⅲ型1例,Ⅳ型3例,Ⅴ型2例;T3 1例,,T8 2例,T9 1例.T11 1例,L1 1例;骨巨细胞瘤1例,椎体单发骨髓瘤1例,转移性腺癌4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2例,D级1例,E级3例.均应用改良弧形骨刀行一期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同时采用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前方重建,并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0~270min,平均230min;失血量1100~3000ml,平均1400ml.随访6个月~3年,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术前VAS评分平均8分,术后平均2分,平均下降6分;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中1例由Frankel B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15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1例胃癌转移瘤患者术后14个月因多器官转移死亡;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存活,植骨融合良好,无钛网移位及脊柱失稳,无断钉、断棒现象,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胸腰椎肿瘤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脊柱骨肿瘤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治疗腰椎肿瘤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腰椎肿瘤提供更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3年4月至2007年8月,行一期前后路TES治疗2l例腰椎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8~69岁,平均47.6岁.腰椎原发性肿瘤13例,转移瘤8例(术前已切除原发病灶或同期切除病灶).病灶均为单节段,位于L_1 3例、L_2 3例、L_3 8例、L_4 5例、L_5 2例;按Enneking分期:原发良性肿瘤S3期8例,其中6例伴病理骨折;原发恶性肿瘤I A期3例,Ⅱ期2例;8例转移性肿瘤按Tokuhashi预后评分系统均小于8分,且预计生存时间大于半年以上.按Tomita外科分型,2型3例,3型7例,4型5例,5型5例,6型1例.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9例,E级7例.18例患者术后按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5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100 ml.术后随访1.0-5.5年,平均2.7年.所有病例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其中14例疼痛完全消失,7例疼痛明显缓解.除2例转移性肿瘤术后12个月内死亡未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估外,19例患者术后1年脊髓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C级1例,D级2例,E级16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50,P<0.01);原发腰椎肿瘤患者中,1例骨巨细胞瘤术后12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行局部病灶清理手术,1例骨肉瘤和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分别与术后13个月和18个月死于肺转移;转移性腰椎肿瘤患者中1例前列腺癌、1例肺癌的患者分别于术后7至12个月由于多器官转移死亡,1例肾癌转移患者局部肿瘤复发放弃治疗.其余的患者均存活至今,未发现局部复发和其他部位转移灶.结论 一期经前后联合人路TES治疗腰椎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的重建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式。方法:1993 ̄2003年我院治疗各类胸腰椎(T5 ̄L5)肿瘤患者72例,其中全脊椎切除、随访2年以上、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者12例,骨巨细胞瘤9例,单发浆细胞性骨髓瘤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一期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11例,次全脊椎切除1例,以5种不同方式重建,分别为前路内固定加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ASP)5例、前路内固定加后路多节段Luque环内固定(AMP)4例、单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SP)1例、单纯后路多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MP)1例、单纯前路内固定(A)1例。观察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度变化、植骨融合情况、有无植骨骨折及下沉等并发症。结果:随访2.5 ̄13年,平均6.6年。ASP方式重建的5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丢失0°~7°,平均2.4°,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1例因术中损伤终板而出现人工椎体轻度下沉。AMP方式重建的4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丢失0°~9°,平均5°,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或下沉;其中1例术后1.5年植骨融合后取出后方固定,仅保留前方固定,出现植骨骨折及后凸畸形。SP或MP方式重建的2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分别丢失12°和13°,植骨块均骨折。次全脊椎切除A方式重建的1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无丢失,植骨融合且无植骨骨折及下沉。结论:本组病例较少,但初步可以看出ASP和AMP是全脊椎切除后坚强的重建方式,能够使植骨顺利融合,防止Cobb角度丢失。但ASP能够减少固定节段、保留运动单元,是更好的固定方式。SP和A不宜单独应用于全脊椎切除后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手术要点、器械改进及短期疗效.方法 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整套器械包括:自制0.81 mm的钢缆式线锯、线锯改向器、L形骨刀和叉形骨刀;将Tomita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手术方法改良为前锯后刀会师两步截断法,即将线锯由前向后切割至约为椎间盘中后1/3处,再用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的入路选择,初步评价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1年10月~2013年12月共收治74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男31例,女43例;年龄11~69岁,平均40.2岁。分别采用单纯后正中入路、后路联合前路或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手术完成肿瘤的全脊椎切除。分析脊柱肿瘤WBB分期及肿瘤所在部位、是否首次手术与手术入路选择的关系。结果:选择后正中入路手术者25例,肿瘤位于B~D、3~9区15例,其中单节段12例,两节段3例;B~D、1~12区4例,其中单节段3例,两节段1例;肿瘤软组织肿块较小、位于A~D/E、3~9区4例,其中单节段3例,两节段1例;A~D/E、1~12区单节段2例。整块切除24例,大块经瘤切除1例。上胸椎2例,胸椎及胸腰段21例,中下腰椎2例。后路联合前方入路手术者30例,肿瘤侵袭A~D/E、累及1~12区20例,单节段11例,两节段及以上9例,其中复发肿瘤12例;累及3~9区8例,单节段5例、两节段及以上3例,其中上胸椎5例(复发肿瘤2例);累及B~D、3~9区的L4和L5肿瘤各1例。整块切除8例,大块经瘤切除22例。上胸椎7例,下腰椎(L4-L5)5例,胸椎或胸腰段18例。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19例,肿瘤累及A~D/E、1~12区10例,单节段肿瘤9例,2节段1例;累及A~D/E、3~9区的单节段初次手术的胸腰段肿瘤5例,软组织肿块位于脊椎的侧方;累及B~D、1~12区的中下腰椎单节段肿瘤2例,胸腰段肿瘤2例。整块切除3例,大块经瘤切除16例。胸椎及胸腰段10例,中下腰椎9例。结论: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应根据肿瘤侵袭范围及所在脊椎部位进行选择。局限在脊椎骨内或椎旁肿块较小的单及两节段肿瘤选择单纯后正中入路;肿瘤突破脊椎致前方有较大肿块、复发肿瘤及侵袭椎旁的上胸椎肿瘤多选择联合前方入路;软组织侵袭位于脊椎侧方的肿瘤多选择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椎上位椎间盘至椎间隙后1/3处,再用"L"形骨刀经两侧由后向前凿至与线锯切割水平处会合,进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截断,同法完成病椎下位椎间盘的离断。予椎弓根临时棒固定后旋转取出瘤椎。取相邻健康棘突制成骨粒填入钛网植骨,置入钛网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适度加压固定。统计手术并发症,应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ASIA标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功能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结果:病椎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7~10h,平均7.4h,术中出血1300~3200ml,平均2240ml。患者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下降至术后2周3.0±1.7分,改善率为62.8%(P<0.05);9例脊髓压迫症的患者中1例ASIA分级无变化,8例明显改善,ASIA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74.0±15.0分恢复至术后3个月时的91.9±12.9分。术后生存时间平均19.3±5.2个月(9~26个月)。结论:对于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全脊椎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脊髓环形减压,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并内固定矫形治疗胸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胸腰椎疾患(6例陈旧性脊柱骨折脱位,4例全脊椎结核,5例脊柱侧后凸畸形,2例全脊椎肿瘤)全脊柱切除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伴有后凸或侧后凸成角畸形,12例病变节段以下完全或不完全性瘫痪.对所有患者一期经后路行病椎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住院其间无并发症发生,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平均下降6.3分。结论在围手术期采用正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WBB分区指导下的病椎切除术在胸腰椎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恶性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9例,脊索瘤2例,骨转移瘤27例。行椎板减压姑息性手术治疗5例,行椎体及附件病灶刮除手术治疗13例,行椎体附件肿瘤切除术7例,行全椎体切除术治疗11例,行一期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6例。结果:36例(85.7%)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20例(47.6%)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病灶刮除的13例患者中有5例分别于术后第3、6和12个月复诊时发现局部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脊椎切除的6例患者截至最近随访时,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结论:根据WBB分区系统完成的胸腰椎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策略,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恶性脊柱肿瘤的一种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WBB分区指导下的病椎切除术在胸腰椎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恶性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9例,脊索瘤2例,骨转移瘤27例。行椎板减压姑息性手术治疗5例,行椎体及附件病灶刮除手术治疗13例,行椎体附件肿瘤切除术7例,行全椎体切除术治疗11例,行一期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6例。结果:36例(85.7%)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20例(47.6%)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病灶刮除的13例患者中有5例分别于术后第3、6和12个月复诊时发现局部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脊椎切除的6例患者截至最近随访时,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结论:根据WBB分区系统完成的胸腰椎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策略,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恶性脊柱肿瘤的一种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并内固定矫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脱位伴前后、侧方移位畸形及脊髓损伤的外科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12例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陈旧性骨折脱位伴前后、侧方移位畸形及脊髓损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7岁,平均32.6岁。伤椎部位:胸椎5例,胸腰段7例。骨折类型按照Denis分型:所有患者均为骨折脱位型,表现为矢状面前后脱位,其中5例同时伴有冠状面侧方移位畸形。患者术前均有程度不等的腰背部疼痛,局部压痛、叩击痛。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2例,C级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4周至2年不等,术前平均病程6.3个月。所有患者一期经后路置入4对椎弓根钉,行伤椎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椎间撬拔撑开复位,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或钛网复合自体碎骨粒置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行邻近椎节固定,一期矫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检查了解胸腰椎前后、侧方移位畸形矫治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40个月,平均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不完全损伤的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脱位畸形已矫正,脊柱序列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矫正畸形、恢复脊柱序列、重建脊柱稳定性,有效地矫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20.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是严重的脊柱三维畸形。广泛前后柱结构的僵硬,以及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的严重失衡。使得单纯传统后路内固定矫形或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技术不能获得满意矫正效果,并具有较高的脊髓神经损伤风险。虽然常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治疗的后路脊椎截骨术(spinal osteotomy)(经关节突“V”型截骨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在轻、中度成人僵硬侧凸或脊柱侧凸翻修手术中取得成功,但对于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由于截骨范围有限,该两种方法均不能取得畸形的满意矫正和躯干平衡恢复。基于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切除和脊柱恶性肿瘤后路全脊椎切除的经验,全脊椎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主要适应证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