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Fulcrum-bending(支点弯曲位)像对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帮助及新思路,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18例伴发脊髓空洞和(或)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两组:(1)牵引后前后路联合脊柱侧凸矫形手术(6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者,先行Halo颅骨牵引,1周后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直接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2例):术前拍Fulcrum-bending像,并根据其结果对脊柱侧凸进行矫形。[结果]6例牵引后手术患者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1%;6例柔软型侧凸患者直接后路手术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0%,且术前Fulcrum-bending像与术后Cobb’s角相接近;6例僵硬型侧凸患者中1例出现轻微神经损害情况,后逐渐恢复,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52%,手术存在过度矫正。[结论]对无明显神经损害的伴发脊髓空洞或ChiariI型畸形的脊柱侧凸柔软患者,不必行术前牵引而直接行后路手术,且可以获得与牵引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类似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凸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103例脊柱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的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脊柱侧凸的类型(本研究中主要有先天性和特发性)、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侧弯矫正率、是否行胸廓成形术、是否有椎管内畸形、融合的节段、椎弓根螺钉的数量以及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这些因素对出血量的影响。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平均出血量(2 311.1±1 123.1)mL(700~6 500 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脊柱侧凸类型、椎弓根螺钉数量、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是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根据结果建立回归方程如下:t=-1 562.8+42.6A+629.0B+78.8C+9.9D,其中T指出血量(mL),A指年龄(岁),B指侧凸类型(特发性=0,先天性=1),C指椎弓根螺钉数量,D指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3,P0.000 1。结论年龄、脊柱侧凸类型、椎弓根螺钉数量、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是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可以预测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为正相关,采取措施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手术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临时内撑开在严重脊柱侧凸矫形中的辅助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ACOB  M.  BUCHOWSKI  RISHI  BHATNAGAR  DAVID  L.  SKAGGS  PAUL  D.  SPONSELLER  仉建国 《骨科动态》2007,3(1):22-27
背景:Halo头颅环牵引作为严重、复杂、僵硬的脊柱侧凸矫形的辅助治疗方法已获得普遍认可。但它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还存在相关并发症及一些禁忌证,如固定的颈椎不稳、脊柱后凸或椎管狭窄等。本文研究临时脊柱内撑开在严重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严重脊柱侧凸行临时脊柱内撑开治疗的病例10例。我们的目的是:(1)评价临时内撑开对严重脊柱侧凸的矫形是否有帮助,(2)比较该方法与头颅环牵引的并发症。术前平均侧凸104°,所有病例均先行侧凸僵硬部分的后路松解(其中6例同时行前路松解),并在脊髓监护下植入脊柱撑开内置物。10例患者中4例行一次撑开操作(即初次手术或第一次撑开手术)后做融合术,6例行两次撑开操作(即初次手术或第一次撑开手术完成后再行第二次撑开手术)后做融合术。所有病例完成撑开操作后均行后路双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在术前、每次脊柱内撑开操作后、固定融合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摄X线片,测量侧凸的角度以明确矫形效果。 结果: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104°。应用脊柱初次内撑开至最终融合前,侧凸平均矫形率为53%(104°-49°)[范围,39%(70°-43°)-79%(70°-15°)]。这一方法使患者获得了安全、逐步的侧凸矫形。初次手术至最终固定融合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4周。最终侧凸平均矫形率为80%(104°-20°)[范围,73%(131°-35°)-91%(110°10°)],无神经并发症或感染发生。 结论:临时脊柱内撑开可使严重脊柱侧凸经过脊柱融合获得最大的侧凸矫正,是治疗严重脊柱侧凸可供选择和有效的方法。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前后椎管长度的改变与侧凸类型、矫形手段、严重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各型脊柱侧凸(共32例)术前及术后X线片,以T_1~S_1椎体的质心连线代表椎管长度,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术后椎管获得延长的侧凸及手术类型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有:KingⅢ型(Cobb角>90°)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King Ⅱ型(Cobb角45~90°)后路矫形;KingⅢ型(Cobb角45~90°)后路矫形;KingⅣ型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椎管缩短的侧凸及手术类型有:King Ⅰ型侧凸、KingⅤ型侧凸及胸腰椎双侧凸经后路矫形,胸腰段侧凸前路矫形。结论:并非所有类型的侧凸在矫形术中均可出现椎管的延长。而采用何种矫形方式可能是矫形后椎管是否发生延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患者12例,进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前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62°~90°(71°±6°)。结果手术时间3.4~4.8(4.2±0.4)h,出血量550~920(690±117)m l。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0.9~4.8年,未发生神经及其它系统并发症。术后主弯Cobb角24°~37°(29°±3°),矫正率51%~65%(59%±4%),植骨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及断钉、脱钩发生。结论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对侧凸矫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脊柱侧凸最常见的类型;尤其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最多见.20世纪60年代;Harrington技术的应用开创了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新时代;使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手术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严重神经损伤和轻度神经损伤;前者为脊髓损伤;后者为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虽然低;但后果严重.随着内固定器械和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矫形率也逐渐提高;但神经系统的并发症是否也有增加的趋势呢?  相似文献   

7.
脊柱侧凸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52例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三类:(1)单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8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Ⅰ型畸形和(或)脊髓空洞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单纯颈枕部手术(12例):对脊柱侧凸尚无手术矫形指征者,无论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是否存在神经损害,均行后路枕大孔扩大、C1后弓切除、硬脊膜成形术和脊髓空洞分流术;(3)颈枕部手术加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2例):对脊柱侧凸有矫形手术指征、伴发的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有神经损害者,先行枕大孔扩大、C1后弓切除、硬脊膜成形术和脊髓空洞分流术,术后6个月再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结果34例颈枕部手术患者中24例术前存在明显的神经损害,术后6个月内仅6例有轻度的神经功能改善。40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中,Cobb角<90°者额状面平均矫正率为63%、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80%;Cobb角>90°者额状面平均矫正率为49%、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74%。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矫正率平均丢失6%。结论脊柱侧凸在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时不仅具有外科矫治性,而且可以获得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类似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柔韧性评估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目的是:在融合较短脊柱节段的条件下矫正畸形,阻止畸形进展,得到一个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躯干。术前柔韧性评估在确定脊柱侧凸的结构性特点、选择手术入路、确定融合节段、预测矫形效果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虽然柔韧性作为脊柱侧凸术前常规评估的指标已被广泛使用,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柔韧性的定义模糊,导致很多学者对柔韧性一词的误解和误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总结万向椎弓根螺钉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矫形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2009年4月期间本科使用万向椎弓根内手术矫形的66例重度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41例;平均18.2岁.侧凸主弯Cobb角平均113.4°(80°~165°),后凸角度平均90.5°(49°~165°),旋转Ⅱ-Ⅳ度.手术行后路矫形38例,截骨矫形28例,其中二期手术矫形1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完成矫形手术,手术时间3.5~6.5 h,平均5.6 h,出血450~3 300 ml,平均1 577 ml.术后出现一过性单侧下肢不全瘫1例,给予甲强龙冲击、神经营养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侧凸Cobb角平均42.9°,矫形率62.1%,后凸角度平均32.3°,矫形率64.3%,身高平均增长8.9 cm.[结论]万向椎弓根螺钉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矫形率.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治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8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17例先行一期前路松解、支撑性融合,二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后外侧植骨融合;41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支撑融合(PLIF)、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 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4例行后路短缩、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 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0例行椎管减压、椎弓根矫形内固定 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75例获得6个月至4年(平均2年3个月)随访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平均22h,切口感染1例,切口延迟愈合4例;7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处理后好转;6例手术后出现心脏病复发,经内科联合处理后好转;9例术后出现双下肢疼痛,经保守治疗3个月症状缓解;4例腰背部疼痛缓解不明显。无断钉、断棒现象。88.6%的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结果满意。结论:三维矫形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较多且严重,手术治疗需慎重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术前症状,以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矫形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路矫形一直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标准术式。随着对脊柱侧凸理论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国外出现了很多前路矫形手术的报道,并产生了很多新的前路内固定器械和手术方法,使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治疗有了更多的手术方案选择,但目前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采用前路矫形还是后路矫形,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Cotrel和Dubousset于1984年创立了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并发明了后路CD矫形技术。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通过对凹侧预弯棒的旋转,把原脊柱侧凸在额状面上的弯曲弧度部分转向矢状面,使在矫正额状面畸形的同时重建矢状面正常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脊柱畸形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医生仍然将冠状面上的Cobb角纠正程度作为脊柱侧凸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而,临床上常出现Cobb角矫正了,但患者术后外观较术前更差的情况。本期讨论中。五位著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脊柱侧凸的矫正标准和影响脊柱侧凸矫正的因素。并提出在治疗中应注意躯干的平衡,全面评估矫形手术对患者肺功能和术后综合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达到同时改善美观和功能的目的。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发.对脊柱侧凸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对特发性脊柱侧凸(IS)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并尽可能多地保留运动节段.目前,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手术主要分为前路矫形融合术与后路矫形融合术.对于不同类型的侧凸通常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入路脊柱矫形融合手术术后住院期间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首次行后入路脊柱矫形融合手术的10~18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877例资料。收集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手术麻醉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l,AMC)合并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式并评估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接受脊柱三维矫形手术治疗的AMC合并脊柱侧凸患者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11~20岁,平均14.3岁.对侧凸类型进行分析并对其手术前后侧凸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骨盆倾斜角进行评价.结果 12例为长"C"型胸腰弯,5例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凸.14例患者主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79.1°,术后平均35.9°,平均矫正率为54.6%;10例合并胸椎前凸畸形者矢状位术前胸椎前凸Cobb角平均43.0°,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平均16.4°;2例合并胸椎后凸畸形者矢状位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平均91.5°,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平均54.5°;3例术前骨盆倾斜角平均22.1°,术后平均13.3°.术后随访2.0~4.5年,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冠状面矫正丢失率平均6.8%.3例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1例后路矫形时发生大出血(4000m1);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呼吸困难;1例二期后路内同定完成后出现完全性截瘫,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AMC合并脊柱侧凸弯型以麻痹性神经肌源性长"C"型胸腰弯为主,可合并有先天性脊柱侧凸.脊柱三维矫形可以对AMC合并脊柱侧凸进行有效的矫正,但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8年4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病例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采用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或椎板钩、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脊柱侧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侧凸Cobb角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58.36°±14.34.、23.27.±8.47°及28.82.±12.34°,侧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安全、经济,适合于普通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Ⅰ型脊髓纵裂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Ⅰ型脊髓纵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不处理骨性纵隔,单纯经后路截骨进行矫形。通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围手术期神经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根据手术前后脊柱侧凸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胸廓躯干偏移和躯干平衡等客观矫形指标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30评分来评估手术的有效性。结果患者获得3~36个月随访(平均14.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分别为275.4 min、4 005.7 m L和2 800 m L;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例、胸腔积液10例、切口感染1例、下肢神经功能症状加重6例(其中5例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遗留永久性足下垂)。术后大体外观均显著改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测量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矫正率虽较术后即刻有所丢失,但总体矫形效果满意;末次随访SRS-30自我形象、心理健康评分以及总评分均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Ⅰ型脊髓纵裂畸形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采取不预先处理骨性纵隔的单纯经后路截骨治疗矫形效果满意,但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总结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最新进展。结果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有如下进展:Halo-重力牵引应用增多;尝试了后路矫形术中应用Halo-股骨髁上牵引;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技术、一期前后路手术及单纯后路矫形手术应用增多。结论各种矫形技术的进展显显著提高了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但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未来可期待更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将椎弓根钉与矫形棒之间的连接设计为滑动式,使之可随脊柱生长而延长。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32例,对照术前和术后的脊柱侧凸cobb’s角并统计矫形率。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cobb’s角矫形平均39°(27°-53°)。患者术后身高平均增加3.2 cm,肺活量平均增加6%,有一例出现皮肤破溃。结论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确切疗效,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随访来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脊柱矫形手术神经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和高危操作术中及术后使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脊柱矫形患者共计86例,患者存在严重侧凸、严重后凸畸形、脊髓病变、侧凸伴旋转脱位等高危病情或术中有高危手术操作.其中78例术前无神经损害(A组),术中术后接受MP治疗;8例术前有神经损害(B组),术中术后接受MP治疗.在人院、术后、术后6个月,按照ASIA 2000神经分类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A组3例术后出现神经损害,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B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6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评估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在脊柱矫形脊髓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操作术中术后使用MP可以有效促进矫形手术造成的脊髓急性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