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腕管综合征电生理分期的定量指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并制定腕管综合征早、中、晚 3期电生理的分期定量指标 ,为临床分期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的 74例 12 0侧 ,测定拇短展肌的肌电图 (EMG) ,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的潜伏期 (distalmotorlatency ,DML) ,1~ 3指的感觉电位 (SNAP) ,以及环指在正中、尺神经上SNAP潜伏期的差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 :EMG( -)。DML <4 5ms。感觉电位 :正中、尺神经环指感觉电位潜伏期差值异常 (≥ 0 4ms) ,1~ 3指中至少有 1指的波幅较健侧下降超过 1/2。中期 :EMG(± )。DML≥ 4 5ms。感觉电位 :1~ 3指的感觉电位可引出 ,但传导速度减慢 ( <40 0ms)。晚期 :EMG( )。DML明显延长或消长。感觉电位 :1~ 4指中至少有 1指的感觉电位消失。结论 早期和中期腕管综合征的分期指标为DML ,而中期和晚期腕管综合征的分期指标为运动或感觉电位的存在与否。  相似文献   

2.
单纤维肌电图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表现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评价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表现和作用.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1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共20侧)根据常规电生理神经传导检测数据分为两组:患侧跨腕段SNCV(感觉神经传导)均减慢,但拇短展肌CM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正常者为腕管Ⅰ组(10侧),拇短展肌CMAP的潜伏期4.3ms者为腕管Ⅱ组(10侧).各组均行SFEMG检测,得到拇短展肌的纤维密度(fiber density,FD)和单纤维动作电位间间隔的连续差均值(mean of consecutive difference,MCD).10例(10侧)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同法测取FD、MCD值.结果 术前各组SFEbfG检测结果 :拇短展肌MCD平均值,腕管Ⅰ组为67.86μs,较对照组延长了27.47μs;腕管Ⅱ组为83.36μs,较对照组延长了42.97μs.拇短展肌FD平均值,腕管Ⅰ组较对照组增加了0.46,腕管Ⅱ组较对照组增加了0.60.腕管Ⅰ、Ⅱ组的MCD、FD明显高于对照组,Ⅱ组MCD又明显高于Ⅰ组,而Ⅰ组、Ⅱ组FD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单纤维肌电图检测为腕部正中神经卡压,特别是早期卡压的诊断提供了一项新的更为直接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陈劼  徐雷  田东 《骨科》2022,13(1):25-2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于跗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32例(35侧)跗管综合征病人的神经电生理检测资料:(1)足内肌(小趾展肌或展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2)足底内侧皮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3)足内肌的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测结果。结果足内肌CMAP的潜伏期为(6.4±2.0)ms,较健侧延长47.6%,波幅为(7.5±5.2)mV,较健侧降低59.7%;足底内侧皮神经SNAP的潜伏期为(2.4±0.6)ms,较健侧延长30.5%,波幅为(3.1±3.1)μV,较健侧降低78.4%;EMG检测结果:29侧足内肌出现自发电活动,34侧出现不同程度的主动募集反应减弱。结论 CMAP、SNAP、EMG检测对诊断跗管综合征均有重要价值,其中SNAP的波幅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中、重度腕管综合征传统与内窥镜微创减压手术后中远期肌电图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后肌电指标改善的程度.方法 选择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共46例59腕,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传统切开减压组22例27腕、内窥镜微创减压组24例32腕,于术后1年进行肌电图检测,对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1年拇短展肌CMAP 潜伏期及SNC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AP波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提示传统切开减压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中远期随访的肌电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内窥镜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腕管综合征术前和正中神经松解术后 (术中 )两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sensorynerveactionpotential ,SNAP)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对 2 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 ,术中在切开屈肌支持带及正中神经松解术后 ,分别测定 (1)拇短展肌的CMAP ;(2 )刺激示、中指 ,于腕部记录正中神经的SNAP ;(3 )刺激环指 ,于腕部分别记录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SNAP。将三者结果与术前的相应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术前拇短展肌CMAP的潜伏期小于4 3ms ,术后其潜伏期、波幅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术后 2~ 4指SNAP的潜伏期比术前平均缩短 5 %、波幅增加 13 %左右 ,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腕管综合征手术中 ,在正中神经松解术后行SNAP检测较CMAP检测的结果更为敏感和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制定肘管综合征轻度、中度、重度三期电生理的分期定量指标,为临床分期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的82例(82侧)患者,测定以下电生理检查:(1)第一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尺侧屈腕肌的肌电图(EMG);(2)肘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测定;(3)感觉诱发电位的测定(小指→腕,腕→肘)。结果轻度:EMG(-),肘段MNCV≥45.0m/s,尺神经感觉电位或神经于(腕→肘)电位波幅较健侧下降≥50%。中度:EMG(±),肘段MNCV<45.0m/s,尺神经小指感觉电位波幅及尺神经干电位波幅均较健侧下降>50%,重度:EMG(+),肘段MNCV<40.0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消失,尺神经小指感觉电位或尺神经干的CMAP电位引不出。结论肘管综合征电生理的分期指标,主要看尺神经肘段的MNCV,MNCV≥45.0m/s提示为轻度,MNCV<45.0m/s提示为中度,MNCV<40.0m/s提示为重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腕管综合征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手外科门诊199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肌电图仪测量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ML),并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腕管综合征疾病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腕管综合征患者DML为5.7(4.6,6.9)ms。不同年龄、职业、工作时间、文化程度、病程、体育锻炼时间、家务负担患者的DM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腕管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职业、工作时间、文化程度、病程、体育锻炼、家务负担有关。护理人员应增强对腕管综合征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早干预,以预防及减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检查在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102例轻度和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36例,女66例;平均年龄57岁(32~86岁)。根据正中神经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istal latency, DL)分为两组,其中DL正常组50例,男1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6.5岁(39~79岁);DL异常组52例,男22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5岁(32~86岁);DL异常组又分为EMG正常组和EMG异常组。记录各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DL和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波幅,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L异常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CMAP波幅低于DL正常组(P<0.05);DL正常组和DL异常组患者的拇短展肌EMG异常率分别为12.0%和32.7%(P<0.05)。DL异常组中,EMG异常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CMAP波幅低于EMG正常患者(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60例门诊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针刀治疗组(治疗组)和支具药物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38±7.43)岁。对照组男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0.23±8.71)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D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刀治疗1~2次;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维生素B1、维生素B12,并采用支具固定;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SCV、SNAP、DML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CV分别为(48.63±7.33)、(41.24±6.15)m/s,SNAP分别为(9.89±3.71)、(8.22±2.19)m/s,DML分别为(5.11±2.28)、(6.13±2.23)m/s,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症状,具有可行性,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应用改良内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术前和术后应用肌电图检测,从腕管内直接切断腕管横韧带和屈肌支持带远侧纤维束,解除其对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臂丛麻醉,不使用驱血带,皮肤1cm切口,应用USE系列,在内镜下切断腕管横韧带和屈肌支持带远侧纤维束,经肌电图验证,术后正中神经末端CMAP平均潜伏期较术前加快1ms。结果:临床应用11例腕管综合征病人,于术后第1,第3个月随访,结果据Kelly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2例;一般或差无。结论:与常规手术相比,皮肤切口小,组织创伤轻,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不残留手术瘢痕。术中注意减压彻底,在微创伤条件下,能与常规手术取得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于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手术效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患者、共135侧CTS作为研究对象,以术中完全切开腕横韧带后测定的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分为3组:第1组(DML4.0ms)42侧;第2组(4.0ms≤DML≤6.0ms)47侧;第3组(DML6.0ms)46侧。比较3组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握力和两点辨别觉。结果第1组的握力和两点辨别觉恢复最快,第2组次之,第3组最慢。结论术中DML的检测可以判断正中神经的压迫状态,对于CTS恢复时间的推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临床和电生理检测结果,探讨该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分析77例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F波潜伏期及响应率,并分析针极肌电图中上肢肌受累情况.结果 在77例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患者中,男74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17.7±2.6)岁,平均病程(28.2±25.7)个月;57例患者以单侧上肢受累为主诉.尺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最多见;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响应率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均在正常范围内.针极肌电图表现为慢性神经源性改变为主,部分呈活动性改变.其中仅10例发现单侧上肢肌异常,67例均表现为双上肢肌损害.77例患者均有颈7~胸1节段的神经源性损害,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5、6节段损害表现.无一例见颈1~颈4及其他节段支配肌的神经源性改变.结论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神经传导检查突出表现为尺神经CMAP波幅降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F波响应率降低.针极肌电图表现为双侧颈7、8与胸1节段支配肌呈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可伴有颈5、6节段支配肌受累.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通过电生理技术对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平山病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探究手术干预对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骨科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平山病患者4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例;手术时年龄14~26岁,平均18.2±2.8岁,病程6~84个月,平均22.3±20.1个月;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7.2±4.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接受上肢神经传导检查、针肌电图检查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hand,DASH)量表评估。通过比较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形态及肌肉募集情况评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变,并通过DASH量表评分变化评估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变化。分别比较术前症状严重侧和轻侧及手术前后电生理检查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MAP波幅,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形态及肌肉募集情况;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DASH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症状严重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波幅较轻侧明显降低(P<0.05),超过半数患者针肌电图检查可见双侧神经源性损害。术前及术后随访结果对比显示,术前症状严重侧正中神经CMAP波幅平均为9.79±4.63mV,术后平均为11.04±4.4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症状严重侧尺神经CMAP波幅平均为4.04±3.25mV,术后平均为6.19±4.30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CMAP波幅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严重侧上肢被检肌肉自发电位出现比例、MUAP形态宽大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被检肌肉募集情况有较为显著改善,其中术前42例患者症状严重侧桡侧腕屈肌存在募集减弱(42/43,97.7%),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同一肌肉存在募集减弱(32/38,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DASH量表评分为7.04±7.63分,末次随访时6.89±7.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山病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上肢CMAP波幅提高,肌肉募集情况改善,该手术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病例1男,16岁.因双手拇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4个月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双手拇指外展、对掌受限,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痛温觉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拇短展肌肌电图为神经性损害,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LAT)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正常.  相似文献   

15.
病例1男,16岁.因双手拇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4个月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双手拇指外展、对掌受限,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痛温觉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拇短展肌肌电图为神经性损害,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LAT)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正常.  相似文献   

16.
病例1男,16岁.因双手拇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4个月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双手拇指外展、对掌受限,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痛温觉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拇短展肌肌电图为神经性损害,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LAT)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切口松解正中神经术联合穴位注射序贯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治疗的CTS 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小切口松解正中神经术治疗,根据术后所采用的康复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神经营养药物弥可保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 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3、4、5、6、9、12 月各随访1 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6 个月、术后12 月的Levine 腕管综合征程度评分及肌电图指标: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运动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术后康复治疗2 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 个月,两组患者严重程度评分、功能状态评分及Levine 总评分均较术前1 d 下降,且术后6、12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12 个月,两组患者正中神经SCV、SNAP 均较术前1 d 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DML 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康复治疗2 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小切口松解正中神经术联合穴位注射序贯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肱肌肌支的神经根来源及探索肱肌肌支移位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0名臂丛损伤作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中暴露正常的臂丛神经,用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并计算其潜伏期及波幅。对1例肩外展、屈肘功能正常而手部无功能的C7脊髓损伤患者,在右侧上肢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术中将肱肌肌支移至骨间前神经,以恢复手指屈曲功能。结果10名行健侧C7移位者术中刺激C5~C7均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而刺激C8T1则无CMAP出现。C5~7CMAP的潜伏期为[(6.32±1.50)ms,x-±s,下同]、(6.51±1.36)ms和(6.99±1.33)ms,波幅为(2.81±3.17)mV、(3.01±3.20)mV和(1.55±1.99)mV。其中以C6的波幅最大,提示C6支配肱肌的纤维数可能最多,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神经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第2天检查屈肘功能正常,电生理检测肱二头肌为单纯相。术后1年半随访,术侧拇示指出现屈曲动作。结论肱肌同时接受来自C5~7神经纤维的支配,该肌支移位至C8T1为主支配的正中神经是可行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肌电图 -神经电图检测方法 ,研究健侧颈 7神经根移位通过桥接至受体神经后再生的状况。方法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9月 ,对 2 8例健侧颈 7移位二期手术后患者 ,定期进行肌电图 -神经电图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 3~ 5 8个月 ,平均 15 .4个月。分别在胸锁关节、胸腋部、腋部、肘部或外侧肌间隔刺激受体神经 (肌皮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 ) ,于该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上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 ,测定其潜伏期 (L at)、波幅 (Amp)。计算出动力神经纤维在受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 ,并观察其肌电图表现。结果 患侧桡、肌皮和正中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 ,分别在术后 4、6和 12个月时检测到神经再生电位。结论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后 ,受体神经中出现再生电位最早的为肌皮神经 ,桡神经次之 ,正中神经最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颈丛麻醉下,通过针电极记录环杓侧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美国尼高力Endeavor CR术中神经功能监测仪,通过针电极记录环杓侧肌CMAP,同心圆电极间断性刺激暴露或未暴露的喉返神经,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28例患者术中暴露31条喉返神经,刺激后均出现潜伏期恒定的CMAP;所需要的刺激强度为0.2~1.6mA,平均为0.96mA;而沿着同一神经未暴露段的可能行径进行刺激时,其中25条神经出现稳定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刺激强度1.3~3.5 mA,平均为2.03 mA,其余6条神经即使刺激强度达5 mA未能诱发出CMAP,但该6例神经完全解剖暴露后,仍可出现稳定的环杓侧肌诱发肌电图.28例患者术后发音全部正常.结论 通过环杓侧肌记录CMAP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术中的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