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9-01—2012—12收治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行MIS—TLIF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切除单侧减压、对侧潜行减压或两侧开窗减压,并行自体及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12±3)个月的随访,出现椎间植骨不融合1例,椎间植骨融合时间为(7.2±1.3)个月。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及腰背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6.4%。结论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49例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13例,采用改良MIS-TLIF治疗)、B组(15例,采用MIS-TLIF治疗)和C组(21例,采用TLIF治疗).比较3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及ODI,记录椎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道下单侧钉棒固定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MIS-TLIF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间cage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28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均达到椎间骨性融合。VAS评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分别为0~4(1. 25±0. 65)分、0~2(1. 01±0. 35)分,与术前6~10(7. 81±1. 6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ODI评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分别为4~36(15. 3±7. 5)分、0~16(9. 1±2. 7)分,与术前42~88(61. 25±12. 5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Quadrant通道辅助下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结合MIS-TLIF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TLIF技术治疗且获得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0~55岁,平均39.2岁.T12L1突出11个间隙,L1、2突出25个间隙,L2、3突出18个间隙,其中双间隙突出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钛网植入、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现并发症5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2~3 d配戴腰围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5个月,Oswestry 评分从术前(52.32 ±9.17)分改善至(20.33 ±5.72)分.并获得较好的植骨融合,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结论] TLIF技术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并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与微创通道下(minimally invasive, MIS)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接诊的LDH患者46例,其中行MIS TLIF的22例,设置为A组;行UBE TLIF的24例,设置为B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椎间融合情况、腰椎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中均无患者转为开放式手术。与A组比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透视次数减少,术后引流量增加(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d血清CRP水平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3个月腰部疼痛VAS、腿部VAS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评价MIS-TLI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3-06—2015-01诊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研究,PLIF组34例,MIS-TLIF组2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周ODI评分,术前与术后1周腰、腿痛VAS评分。结果 2组切口均一期愈合。56例均获得8~14(11.2±2.3)个月的随访。与PLIF组相比,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1周VAS评分及OD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IS-TLIF与传统开放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理想临床疗效,但是MIS-TLIF在术中减少组织创伤及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PLIF。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传统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与改良TLIF治疗老年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TLIF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T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改善及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下床时间短,费用少(P0.01)。手术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JOA改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TLIF降低了术中对于椎旁软组织的破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术后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557-1561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常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52例符合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Quadrant微创组和常规开放组,22例采用Quadrant通道下MIS-TLIF,30例采用常规TLIF。[结果]Quadrant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镇痛药物用量与开放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0.05);微创组术后1周及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常规开放组明显降低。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时间及剂量均高于开放组。[结论]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开放TLIF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住院天数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采用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前VAS评分(8.1±0.7)分,术后1年VAS评分(1.9±0.5)分,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ODI评分(53.26±8.97)%,术后1年(18.47±5.37)%,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椎间均融合,内固定物未出现松动和断裂。1例术后出现神经根牵拉损伤的症状,经对症处理6周后恢复。结论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减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79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行开放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OPEN组) 37例,行MIS-TLIF治疗(MIS-TLIF组) 4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疼痛VAS评分、ODI、改良MacNab标准和影像学检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28个月。手术时间MIS-TLIF组长于OPEN组(P 0. 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3、5 d血清肌酸激酶水平MIS-TLIF组均明显短(少)于OPEN组(P 0. 05)。术后3、12个月,MIS-TLIF组腰痛VAS评分及ODI低于OPEN组(P 0. 05);腿痛VAS评分及改良MacNab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IS-TLIF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与开放TLIF相当的疗效,且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2月~2003年3月采用经双侧椎间孔Cage骨复合体椎间融合,同时行脊神经鞘膜切开减压术治疗13例腰椎不稳症并神经症状的病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3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3~62岁,平均53.2岁;L4/5 18例,L5/S1 13例,L4/5和L5/S1双节段4例.复发时间为初次手术后8~70个月,平均38.2个月.均经椎旁肌间隙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微创TLIF.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d和术后1年的疼痛情况;采用腰椎JOA功能评分(29分法)对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按改善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05~21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210~580ml,平均335ml;术后引流量90~230ml,平均140ml.术中均无脑脊液漏及神经根损伤.术前VAS评分为7.63±0.81分,术后3d为2.46±0.92分,术后1年为1.14±0.69分,术后3d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与术后3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为14.26±1.36分,术后1年为25.06±1.19分,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JOA评分改善率为41%~90%,平均78%,优21例,良10例,可4例.随访19~41个月,平均20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期间无椎弓根螺钉断裂、融合器移位.结论: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LIF治疗19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3例单侧椎板切除减压,6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采用VAS、ODI标准对总体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手术时间120~170(144±17)min,术中出血量200~450(250±72)ml。术中无脊髓神经根损伤。19例均获随访,时间24~66个月。VAS:术前为7.7分±0.8分,术后24个月为1.9分±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为55.2%±6.3%,术后24个月为23.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植骨不融合及内固定失败。结论 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恢复并维持腰椎正常生理曲度,防止术后腰椎失稳,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与后路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创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微创组,34例)与后路开放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开放组,34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JOA评分、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及术后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微创组均少(短)于开放组(P 0. 001)。术后2周及3、6、12个月,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 05);微创组术后2周JOA评分高于开放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 0. 001),其他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Bridwell融合分级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开放TLIF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间,我们应用TLIF技术进行治疗的16例腰椎滑脱、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不稳和1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0~15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200~750ml,平均370m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2.7个月,末次随访临床结果优29例,良5例,可1例。结论 TLIF手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腰椎疾患,尤其适用于翻修手术,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腰椎Til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36例。结果:术后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神经系统症状有改善,肽网内骨质和上下椎体紧密连接。按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15分评定,术前平均4.6分,术后平均12.8分,优17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1%。结论:腰椎Til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固定牢固,卧床时间短,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单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在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应用。方法采用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89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融合率为100%。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15分法评定,术前平均3.6分,术后平均13.8分,随访结果采用改善率表示,术后平均改善率89.47%。优级改善率75%~100%共71例(79.78%),良级改善率50%~74%(11例),可级改善率25%~49%(7例)。本组优良率92.13%。结论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融合率高,可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腰椎椎间形态对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后融合器沉降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接受单节段TLIF治疗的9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沉降组43例,其中男15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56±8.2)岁;未沉降组47例,其中男8例,女39例,平均年龄(58.26±13.53)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影像参数(椎间隙高度、局部前凸角、终板形态参数、骨赘程度等)。再将患者分为无骨赘组46例,其中男15例,女31例,平均年龄(50.43±8.76)岁;骨赘组44例,其中男8例,女36例,平均年龄(61.84±11.18)岁。比较两组患者末次沉降度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4.5±3.6)个月。沉降组的椎体前缘骨赘、终板形态较未沉降组的退变程度更高;沉降组的椎间隙矫正度高于未沉降组;骨赘程度与沉降度呈负相关。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终板形态不规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组脊柱外科医师手术,分别行PELD(TESSYS椎间孔镜系统)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PELD组的手术时间短[(72.0±18.7)min vs.(137.0±48.3)min,t=-6.857,P=0.000],术中出血少[(28.0±14.7)ml vs.(314.0±13.6)ml,t=-11.831,P=0.000],住院时间短[(4.0±1.0)d vs.(10.0±3.0)d,t=-9.298,P=0.000]。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PELD组腰腿痛的VAS评分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3、12个月PELD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Mis-TLIF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Mac Nab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LD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且获得随访的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其中L1/24例,L2/39例,L3/49例。均接受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8例行单侧椎板切除减压,4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32.6min,术中出血200~350ml,平均263ml。术中无硬膜损伤。1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牵拉伤,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VAS、ODI及R分别为8.3±0.6分、(52.32±9.17)%、0.211±0.052,术后1年时VAS、ODI及R分别为2.1±0.8分、(20.33±5.72)%、0.324±0.048,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1例可能不融合,融合率为95%;内置物位置佳,无松动、脱出。结论:采用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