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手术适应症、疗效等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1例单纯性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符合手术入选标准,术前MRI影像支持,在全麻下行左侧延髓腹外侧(VLM)和后组颅神经MVD。结果 患者MVD术后血压与术前血压对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左侧VLM和后组颅神经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全身麻醉,在显微镜下充分暴露小脑、第IX、X脑神经及入延髓处,探查后将责任血管与神经分离,并在其间垫入Teflon棉.结果 本组共20例,治愈6例(30%),显效8例(40%),有效4例(20%),无效2例(10%).结论 MV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难治性、顽固性高血压的外科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一侧半球病变伴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改良式半球切除术并随访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癫痫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94.4% (34/36)得到完全控制.83.3%(30/36)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与术前相比无加重,其中13.9%(5/36)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患者神经心理学评价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对广泛大脑半球病变伴难治性癫痫的患者,行半球切除术,可使癫痫发作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在老年患者面肌痉挛治疗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自2005年至2012年351例因面肌痉挛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MVD的患者,将其中44例年龄大于等于65岁为老年组,余307例年龄小于65岁为年轻组.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和年轻组的治愈率及并发症. 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老年组与年轻组患者在男女比例、病变部位、住院时间、责任血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总体治愈率为97.7%,年轻组为97.1%;并发症如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听力下降和面肌麻痹在老年组有1例(占2.27%,1/44),年轻组为5例(占1.63%,5/307),无死亡病例.结论 MVD是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面肌痉挛患者较之年轻患者没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只要其一般健康情况能够耐受全身麻醉,可考虑行MVD.  相似文献   

5.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绝大多数(约70%)可通过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即难治性癫痫。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癫痫病灶进行治疗,但临床上仍有诸多难治性癫痫患者由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对于这部分患者可选择神经刺激术进行治疗。神经刺激术的种类较多,具有相对靶向性、可调节性及持续性的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疼痛、运动障碍、震颤、癫痫等多种疾病。本文对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源性高血压又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全身性心血管疾病.其病因至今未明,治疗效果不佳.自从Jannetta等[1,2]提出了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学说并认为神经源性高血压是由于异常血管袢压迫延髓以来,外科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为高血压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国内外已较广泛地采用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方法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探讨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为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的131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把研究对象分为难治性高血压组(re‐sistant hypertension ,RH )63例和非难治性高血压组68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结果 RH组并发症明显多于非RH组,2组TC、TG 、LDL‐C、HDL‐C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FPG、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具有并发症多、病因复杂的特点。为使血压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须结合病因,采取联合降压、长期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健康教育和随访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三叉神经痛(TN)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后三叉神经的功能恢复.方法 本文研究了38例经磁共振三维层析血管成像术(MRTA)证实有神经血管接触的TN患者,在MVD过程中,通过术前、中、后记录早期头皮诱发电位监测三叉神经传导功能;同时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REZ)直接记录诱发电位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所有病例的术前头皮诱发电位均显示三叉神经根部的传导功能损害.头皮诱发电位和根部直接记录电位证实MVD后32例患者三叉神经传导功能迅速恢复,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结论 MVD后TN的改善常与神经生理学数值恢复正常有关,提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MVD后电生理数值的迅速恢复和疼痛缓解均证明这两种现象与髓鞘再生无关.  相似文献   

9.
正癫痫的患病率为0.7%~1%,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癫痫的治疗方法尚不完善,约30%患者的癫痫发作因药物控制无效而成为难治性癫痫~([1]),其中部分患者能够通过手术控制癫痫发作~([2]),但是仍有很多患者不适合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方法,具有相对安全、可调控、对神经损伤可逆等特点,并且在近期的研究中还发现DBS还能够改善意识水平~([3]),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替代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镜在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我院将神经内镜技术引入到神经血管减压术(MVD)中来,一共在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成功使用神经内镜进行控制或辅助的MVD手术,获得了初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癫(癎)是神经系统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一旦确诊,就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癎)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治疗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但仍有20%~25%的患者因不能耐受长期服药或对AEDs不敏感而未得到有效控制,发展为难治性癫(癎)[1],其中有近半数患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途径来控制发作.虽有新的AEDs不断问世,但难治性癫(癎)的发病率并没有因此而下降.癫(癎)患者,特别是难治性癫(癎)患者普遍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3],而且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都受到严重损害[4].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及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等脑神经疾患,并逐渐扩展用于治疗致残性眩晕、难治性耳鸣、原发性高血压等其他疾患,均取得了显著成效。MVD的宗旨是最大程度的保证治疗效果,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然而,术后出血仍  相似文献   

13.
三叉神经痛与静脉压迫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很多大宗的显微外科减压术(MVD)证实在三叉神经痛的病理中,血管对神经的压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文献倾向于动脉对血管压迫的研究,对于静脉压迫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报道234例MVD证实有静脉压迫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经验以及相关静脉的术中解剖。  相似文献   

14.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有效外科方法。这类疾病虽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但非致命性,故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术后并发症更是难以接受。本文总结93例MVD治疗经验并分析并发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出现急性肺水肿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2])。神经源性肺水肿最早是在上个世纪初被报道,主要见于脊髓损伤、颅内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延髓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通常在上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起病后24~72 h内发病。文献总结其临床诊断标  相似文献   

16.
正顽固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又称难治性高血压,指足量且合理应用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血压仍未达到目标水平。高血压是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然而,中国高血压的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及达标率均相对较低,高血压的达标率仅为6%。顽固性高血压为何如此"顽固"?主要原因有哪些?本文深度剖析了顽固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强化三维损毁梯度回波( 3D - SPGR)序列检出三叉神经痛(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NVC)的能力.方法 对37例TN患者行强化3D- SPGR序列扫描,由高年资神经影像学医师评价三叉神经根进入区(REZ)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并与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观察的结果对比.结果 37例患者中,MVD证实36例存在NVC,强化3D-SPGR显示了35例,其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100%,且MRI所显示的责任血管位置与MVD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K=0.81).在14例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的患者中,12例(85.7%)的NVC位于REZ的内侧,而在16例下颌支疼痛的患者中,13例(81.3%)的NVC位于REZ的外侧,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强化3D - SPGR序列是检出TN患者NVC有效的检查方法,将为MVD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在神经内镜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神经内镜MVD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三叉神经痛(TN)18例, 面肌痉挛(HFS)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 并对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影像学三维重建;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术前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与神经内镜MVD术中所见的责任血管、责任血管的走行及其与神经或神经根进/出脑干区(REZ)的接触关系、责任血管对神经压迫程度的一致性;根据TN疼痛分级或HFS强度分级评估患者术后1、3、6个月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48例患者术前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显示, 除3例无法确认责任血管外, 其余45例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所有患者的神经内镜MVD手术均顺利完成, 其中46例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率为91.3%(42/46);判断责任血管走行及其与神经或REZ接触关系的准确率为93....  相似文献   

19.
正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HFS的治疗方法。有报道多种监测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MVD疗效~([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例面肌痉挛MV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监测技术的联合应用在鉴别责任血管、辨别压迫部位以及评估减压效果方面的价值。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1月至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行MVD治疗且电生理资料完  相似文献   

20.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唯一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手段.由于血管压迫情况在不同患者之间差异很大,因此微血管减压治疗HFS的手术难度和手术疗效在不同患者中也明显不同.了解MVD的原则和掌握规范的手术操作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手术并发症.这里介绍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在采用MVD治疗HFS时的主要原则和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