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的危险因素。方法 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PKP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36例,女100例;年龄60~94岁,平均(81.0±8.1)岁,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外伤史、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位置、骨折压缩程度、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骨水泥注入量、有无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情况、有无合并筋膜损伤等资料,根据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是否满意分为疼痛缓解不佳组(VAS>4分)及疼痛缓解满意组(VAS≤4分),对两组上述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术前骨密度值、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分布情况及是否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骨密度值较低、骨折压缩程度为Ⅲ度(Genant目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3—2021-05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2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根据术后患者是否残留腰背痛分为疼痛组(41例)和无痛组(24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入路方式、术前骨密度T值、筋膜损伤、骨折部位、骨水泥渗漏、骨折椎体数的差异,然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残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结果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发生率为14.59%。疼痛组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明显高于无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组与无痛组年龄、术前骨密度T值、筋膜损伤、骨水泥渗漏、骨折椎体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T值<-2.5 SD、存在筋膜损伤、出现骨水泥渗漏、骨折椎体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行PVP治疗的1974例TOVCF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合并症等相关信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1年时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4分视为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将其归为疼痛缓解不佳组,并从疼痛缓解满意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有术后1个月胸腰椎MRI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974例TOVCF患者中,共有81例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4分,占患者总数的4.1%。疼痛缓解不佳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纳入的各项观察指标中,两组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椎体数、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或术后1个月胸腰筋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抑郁症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BMD低(OR=3.475,P=0.025)、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OR=3.952,P=0.003)、骨折椎体数多(OR=3.640,P0.0001)、骨水泥分布不佳(OR=3.216,P=0.016)、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OR=0.081,P0.0001)、合并抑郁症(OR=3.616,P=0.014)是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低BMD、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多椎体骨折、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及分布不佳、合并抑郁症是TOVCF患者行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形成团块样骨水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6采用PVP治疗的8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3例术后出现团块样骨水泥(团块样组),662例术后出现非团块样骨水泥(非团块样组)。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是否有外伤史、骨折部位、是否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骨折程度、是否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87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团块样组与非团块样组在年龄、病程、是否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类型、骨折程度、是否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较长、骨折程度重、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合并团块样骨水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较长、骨折程度重、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出现团块样骨水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自2019-01—2020-12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2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将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患者与未继发骨折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椎体骨密度、抽烟史、过度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糖皮质激素应用史、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纳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3例中63例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为28.3%;36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为16.1%。胸腰段椎体(T11、T12、L1)继发骨折33例,发生率为1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有骨水泥注入量较大、椎体骨密度较低、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不均匀、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与骨水泥注入量较大、椎体骨密度较低、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残余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07采取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42例术后残留疼痛(观察组),256例术后无残留疼痛(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骨密度T值、QCT值、骨水泥弥散至术前骨折线所在位置情况、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渗漏分型。结果 29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35月(8~26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椎体骨水泥弥散至术前骨折线所在位置比例较小,骨水泥分布情况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骨密度T值、QCT值、骨折渗漏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残余疼痛与骨水泥未弥散至术前骨折线和骨水泥分布不均有关。  相似文献   

7.
付涛  钟炎伟  于金华 《颈腰痛杂志》2023,(4):672-673+676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行PVP术后慢性腰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行PVP手术治疗的16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慢性腰痛设为腰痛组与无腰痛组。统计两组患者年龄、伤椎压缩率、骨水泥分布效果等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的形式探讨术后慢性腰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术后25例出现慢性腰痛,发生率15.63%;单因素分析显示,腰痛组与无腰痛组年龄、骨密度T值、伤椎压缩率、腰筋膜损伤、骨水泥分布效果、邻椎骨折、伤椎再塌陷、伴椎体裂隙征、骨水泥体积分数、体质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腰筋膜损伤、骨水泥分布不满意、邻椎骨折、伤椎再塌陷、伴椎体裂隙征、骨水泥体积分数>0.3,是PVP术后慢性腰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PVP术后慢性腰痛的危险因素涉及腰筋膜损伤、骨水泥分布、注入量、椎体裂隙征、伤椎再塌陷、邻椎骨折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5-06行PKP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54例,其中36例相邻椎体再骨折(骨折组),218例纳入未骨折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骨密度、术前责任节段、责任节段终板情况、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术后责任椎高度恢复率、术后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254例获得平均13.4(12~18)个月随访。36例出现相邻椎体骨折,再骨折率14.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术前责任节段、责任节段终板情况、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与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是否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可能相关(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可能与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术后责任椎高度恢复率以及是否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2011-08—2014-08诊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按照首次PVP术后是否再次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5例(术后出现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对照组85例。确定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百分比、有无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术前有无椎体内裂隙征、术后椎体前缘压缩角度矫正度数、后凸角度矫正度数这9个指标为PV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 110例获得随访2~3年,平均2.5年。110例中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25例,发生率为2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术前椎体内裂隙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骨密度是PV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V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因此PVP术后应该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继发骨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而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6例,其中男62例,女94例;年龄56~77岁,平均70.1岁。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3个月。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判断手术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注射量、单侧或双侧注入、骨水泥是否同时接触上下终板、骨水泥是否偏一侧分布、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以及术前椎体裂隙样变等因素对手术椎体是否出现再发骨折的影响。结果 10例患者发生了手术椎体的再发骨折,4例的新发骨折出现在PVP术后3个月内。术前椎体存在裂隙样变的患者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概率明显增高(B=-2.864,OR=0.004,95%CI=0.002-0.05,P=0.000)。骨水泥是否同时接触上下终板、骨水泥是否偏一侧分布、骨水泥有无椎间盘渗漏未增加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裂隙样变的骨折椎体是PVP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进而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以确保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自2018-01—2022-12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60例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收集术后骨水泥渗漏患者与无骨水泥渗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术前Cobb角、骨折部位、骨折形态、骨质压缩程度、是否存在椎体裂隙征、骨折至手术时间、椎弓根穿刺路径、骨水泥注入状态、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形态纳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0例中10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2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渗漏患者与无骨水泥渗漏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骨折部位、椎弓根穿刺路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骨折形态、骨质压缩程度、术前Cobb角、椎体裂隙征、骨折至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状态、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形态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单一因素并不能完全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0—01—2012—06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60例的资料,根据随访结果按是否有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可分为新发骨折组(23例)及未骨折组(37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数、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率及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骨折椎体数多、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骨质疏松程度重及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是PKP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骨折椎体数多、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骨质疏松程度重及长期糖皮质激素史是引起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椎体,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椎体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椎体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其他椎体(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PKP手术的25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35例,女223例;年龄49~92岁(70.3±9.3岁)。骨折节段:T6~T8 9例,T9~T11 33例,T12~L2 180例,L3~L5 36例。随访24~48个月(36.4±6.7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是否出现其他椎体新发骨折将患者分为再骨折组和非再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椎节段、有无糖尿病、术前骨密度(BMD)、术前血钙和血磷、白蛋白值、是否合并脊柱侧凸、骨水泥注入量、是否有骨水泥渗漏、术后是否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等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8例患者中,末次随访时有21例(8.14%)出现了其他椎体新发骨折(再骨折组),237例未发生再骨折(非再骨折组)。再骨折患者中,18例(85.71%)仍为单节段骨折,再骨折节段位于胸段(T10及以上)8例(38.10%),胸腰段(T11~L2)7例(33.33%),腰段(L3及以下)3例(14.29%);3例(14.29%)为两个节段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椎节段、有无糖尿病、术前BMD、术前血钙和血磷、白蛋白值、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是否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合并脊柱侧凸、是否有骨水泥渗漏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脊柱侧凸[比值比(odds ratio,OR)=1.13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005~1.296,P=0.015]与骨水泥渗漏(OR=1.258,95%CI为1.085~1.727,P=0.023)是PKP术后其他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合并脊柱侧凸或存在骨水泥渗漏易在PKP术后发生其他椎体新发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或不伴远隔部位疼痛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9采用PVP治疗的7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8例术前伴远隔部位疼痛(观察组),51例术前无伴远隔部位疼痛(对照组)。比较2组骨折类型、骨折程度,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后远隔部位疼痛VAS评分。结果7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76(6~42)个月,5例失访。观察组出现5例骨水泥渗漏,对照组出现11例骨水泥渗漏。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远隔部位疼痛VAS评分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垂直压缩骨折率较对照组高,重度骨折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远隔部位疼痛,胸腰段椎体重度、垂直压缩形骨折应排除远隔部位疼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背景: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但是部分患者术后短期内仍残留轻度至中度疼痛。而这种残留的腰背痛可能与腰背筋膜损伤相关。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缓解和腰背筋膜损伤的关系。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33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通过MR检查确定责任椎,并观察腰背筋膜损伤情况。术前术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腰背筋膜损伤组患者VAS、ODI术前为9.11±0.76、73.93%±1.46%,术后为2.70±0.83、29.34%±2.69%;无腰背筋膜损伤组患者VAS、ODI术前为9.26±0.82、73.96%±1.38%,术后为1.23±0.87、22.27%±1.25%。腰背筋膜损伤组患者术后残留的疼痛较无腰背筋膜损伤组患者更为严重;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与腰背筋膜损伤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骨折改善率相关因素。方法对74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VP治疗。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并收集相关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测量患者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弥散程度、骨质疏松程度、矢状面椎体压缩率以及术后椎体压缩改善率。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椎体压缩骨折改善率为34.83%±3.09%。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术前椎体压缩率、骨水泥弥漫系数与椎体压缩改善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程度与椎体压缩改善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病程、患者骨质疏松程度以及术前椎体压缩率为影响椎体压缩骨折改善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PVP能够显著改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椎体压缩症状及恢复脊柱力学结构的稳定;患者的病程、骨质疏松程度以及术前椎体压缩率与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改善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9月经椎弓根路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共67例86个椎体,男25例,女42例;年龄58~93岁,平均75.2岁。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肺栓塞、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术后1d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37例术后1周内疼痛明显缓解,9例术后2周内疼痛缓解,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VAS评分术前(8.6±0.83)分、术后3d(2.2±1.1)分(P〈0.01)。有骨水泥外漏15例,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复查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2例PVP术后随访发现其他部位椎体骨折再次行PVP术。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所致腰背疼痛的一种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显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3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PVP治疗的56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56例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62.0~70.5 min,平均67.1 min。术中出血量45.0~65.0 mL,平均54.0 mL。椎弓根钉内骨水泥注入量2.0~2.5 mL,平均2.1 mL。伤椎内骨水泥注入量2.0~4.0 mL,平均3.5 mL。2例因肿瘤骨转移导致邻近椎体骨折,予以对症治疗。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PVP治疗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腰背疼痛、改善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恢复较快,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和PKP组,各2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Cobb角和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8个月。手术时间PVP组少于PKP组,骨水泥注入量及Cobb角恢复程度PKP组多(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骨水泥渗漏率PKP组低于PV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迅速稳定椎体骨折,缓解疼痛。PVP较PKP手术时间短、骨水泥用量少,而PKP恢复椎体Cobb角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