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老年性中等量丘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性中等量丘脑出血患者118例,根据家属意愿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60例,对照组58例。手术组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结果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1±3.61)天,对照组为(17.36±4.22)天,两组对比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相比手术组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发生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手术组预后良好人数为45例,对照组为28例,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χ~2=9.093,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3D-slicer辅助下神经内镜治疗老年性中等量丘脑出血能有效的降低老年性少量丘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07—2019-07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内镜手术组30例,显微镜手术组30例,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显微镜组出血量(240.67±49.68)mL、手术时间(155.60±19.90)min、术后住院时间(7.47±2.03)d,内镜组出血量(149.83±48.34)mL、手术时间(128.50±19.70)min、术后住院时间(6.20±1.69)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对比神经内镜组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切除效果与显微镜组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切除效果相同,但应用神经内镜可以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梯度减压微创手术在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n=45)为2008-10-2010-12收治的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治疗组(n=42)为2011-10-2014-02收治的同型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引导下微创梯度减压术。观察2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24h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24h后GCS评分、3个月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微创梯度减压术对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电磁导航引导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与传统经鼻蝶内镜手术在蝶窦气化不良垂体瘤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内镜手术与传统经鼻蝶内镜手术治疗的26例蝶窦气化不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全切除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蝶窦气化不良之垂体瘤患者,导航引导下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与传统内镜经鼻蝶手术相比,在肿瘤全切除率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神经内镜在脑室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8—2015-06收治50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传统脑室穿刺,观察组于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室穿刺,比较2组术后第1天血肿残余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前及术后4周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ADL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第1天血肿残余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在脑室出血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损伤小、血肿清除彻底、安全性高等优点,效果满意,具有广阔临床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与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丘脑出血40例,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20例(内镜组),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20例(定向组).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血肿量小于40 ml两组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血肿量大于40 ml,内镜组住院时间少于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精准定位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术前采用自主研发的血肿定位贴精准定位后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简称神经内镜组);25例采用传统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简称开颅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的评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及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比较,手术时长分别为(1.8±0.2)h、(2.4±0.3)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1±5.0)ml、(90.1±7.1)ml;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5.4±4.8)%、(80.4±8.7)%,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01);术后1周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0±2.4)分、(14.2±2.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2.0±1.2)d、(14.1±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G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与开颅显微镜手术比较,经术前精准定位后行神经内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无框立体定向抽吸联合溶栓对中等量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1—2010-02收治的中等量丘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无框立体定向抽吸联合溶栓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再出血、破入脑室及肺部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病死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7.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42.5%,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1.1±0.8)a,观察组治愈24例,好转9例,恶化8例,死亡1例;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5例,恶化18例,死亡5例,观察组远期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904,P<0.05)。结论无框立体定向抽吸联合溶栓对中等量丘脑出血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及三脑室底造瘘在脑室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06-2017-06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的脑室出血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钻孔组,观察对比2组术后8 h CT的Graeb评分、注射尿激酶次数、拔管时间、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脑积水率、术后6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状况(mRS),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及三脑室底造瘘在脑室出血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内镜组术后8 h Graeb评分(4.060 6±1.390 6)分,钻孔组(9.5±1.634 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注药次数(1.39±1.029)次,钻孔组(6.43±1.85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拔管时间(2.52±0.795)d,钻孔组(5.5±1.1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镜组发生颅内感染1例(3.03%),钻孔组5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出现脑积水1例(3.03%),钻孔组6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mRS评分优于钻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室血肿+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室出血能够快速清除脑室血肿,减少尿激酶脑室内注射次数、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颅内感染及脑积水的发生,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例资料,其中传统开颅手术组30例,神经内镜手术组30例,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血肿清除率:神经内镜组高于传统开颅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12);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与住院时间:神经内镜组均少于传统开颅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GCS:神经内镜组高于传统开颅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术中应激状况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6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经口鼻下鼻中隔垂体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情况、治疗相关指标、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98.30±12.11、103.42±15.03)ng/ml、肾素(R)、血管紧张素(ATⅡ)(2.33±0.52、28.12±5.51)pg/ml均小于对照组(160.15±19.08、188.72±20.58)ng/ml、(4.80±0.72、48.18±7.1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5/50)小于对照组44.00%(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激素下降程度、肿瘤残留、肿瘤体积减少程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术中应激水平,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清除患者的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60)和显微镜组(n=60),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微镜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肺部感染率低,预后良好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快速清除血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显微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02—2019-07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总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观察组血肿复发率为0(0/43),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P0.05)。2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1周的NIHSS评分为(7.09±1.93)分,低于对照组的(11.98±2.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08—2014-12收治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58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30例)与B组(28例),A组行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减压手术,B组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对2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所有患者均发现责任血管,B组27例发现责任血管。A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组为85.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住院时间为(8.7±1.6)d,B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住院时间(12.1±2.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a,A组复发率(0)较B组(10.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能够避免对责任血管的遗漏,提高手术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在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12-03—2016-02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暨南大学附一院住院的92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显微镜组和神经内镜组各46例,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预后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激素水平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85.2±12.7)min,住院时间(6.1±1.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9%,低于显微镜组的(122.5±23.4)min、(9.3±2.2)d、及2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51.4±4.8)mL,肿瘤全切率84.78%,显微镜组分别为(75.2±6.7)mL、8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6个月复查激素水平恢复正常20例,激素水平改善10例,激素水平改善率83.33%;显微镜组激素水平恢复正常18例,激素水平改善9例,激素水平改善率81.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8)。结论与显微镜手术比较,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术后恢复好等优势,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辅助下颞部锥颅软通道置管并血肿外引流术(微创手术)与保守药物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25~30 mL)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卫生经济学差别。方法 120例(25~30 mL)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被分为微创组和保守组各60例。比较2组的再出血率,偏瘫好转率,肺部感染,压疮,血肿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微创组再出血率(3.3%)明显低于保守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肢体偏瘫的好转率(75%)高于保守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肺部感染和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血肿吸收时间(7.5±2.08)d,明显短于保守组的(22.0±4.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的住院日(13.5±2.90)d和住院费用(4.5±0.46)万元,优于保守组的(27.8±6.53)d、(7.6±1.38)万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内压监护辅助下的颞部锥颅软通道置管联合血肿外引流术,在治疗中等量的(25~30 mL)基底节脑出血的时候,优于保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7例并随访1a,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51,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显微镜组(n=46,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切除和复发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临床疗效优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满意,是外科治疗垂体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与锁孔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例资料,其中采用神经导航下神经内镜手术(内镜组) 25例和锁孔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手术(显微镜组) 32例。两组病人术前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分别由两名神经外科高年资主治医师执行。结果两组病例血肿清除率均95%,无再出血病例。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G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锁孔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手术在术中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方面更有优势。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与锁孔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血肿,均微创、止血充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将从化市中心医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人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术,28例)与对照组(行骨瓣开颅术,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半年GOS评分。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4.3%、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4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半年后GOS评估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蝶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经鼻蝶切除的垂体腺瘤病例资料,其中显微镜下切除86例,神经内镜下切除95例。结果显微镜组肿瘤全切率73.3%,神经内镜组全切率77.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于侵犯海绵窦的侵袭性肿瘤,神经内镜组全切率略高。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切除垂体腺瘤均可获满意疗效,神经内镜下切除更具优势,有更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