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不同吸痰时机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时亚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2-14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气管插管新生儿护理中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吸痰一般是在为患儿翻身、拍背后立即吸痰,吸痰时患儿易出现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等缺氧症状;同时为防止痰阻,吸痰时常向气管内滴人湿化液或进行气道冲洗。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吸痰滴注湿化液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增加许多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不同吸痰时机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时亚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12-14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气管插管新生儿护理中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吸痰一般是在为患儿翻身、拍背后立即吸痰 ,吸痰时患儿易出现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 )下降等缺氧症状 ;同时为防止痰阻 ,吸痰时常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或进行气道冲洗。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吸痰滴注湿化液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增加许多感染的机会[1] ,而且气管冲洗过多也有丢失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弊端[2 ] 。为寻找更适合新生儿气管内排痰的方法 ,笔者从 2 0 0 3年 9月开始在加强气道湿化的基础上 ,对气管插管的新生儿行胸部物理治疗 ,包括翻身… 相似文献
5.
在新生儿机械通气过程中 ,畅通呼吸道是至关重要的 ,而畅通呼吸道的关键是有效吸痰。我科自 1998年 3月起 ,对气管内吸痰方法进行改进 ,并应用于临床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年 1月~ 1999年 2月 ,本科共收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人 3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原始组 19例 ,男 17例 ,女 2例 ,其早产 16例 ,足月 3例 ,平均日龄 3天 ,平均胎龄 35周 ,平均出生体重 2 .35kg。 19例呼吸衰竭病例中包括Ⅱ型呼衰 8例 ,反复呼吸暂停 3例 ,窒息 4例 ,肺透明膜病 3例。改进组 17例 ,男 15例 ,女 2例 ,其中早产儿 … 相似文献
6.
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吸痰的方法.方法:将78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规范组40例和常规组38例,规范组控制吸痰管插入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以及两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心率、血压、SaO2的变化和舒适程度的反应.结果:常规组患者黄色粘稠痰者占60.5%,痰量>80ml占57.9%,痰痂形成占63.2%,细菌培养阳性占57.9%,肺部感染占52.6%;而规范组患者分别为30%,37.5%,5%,12.5%,17.5%.规范组患者的心率、血压、SaO2变化少于常规组,舒适情况优于常规组.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有效提高患者吸痰时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法与开放式常规吸痰法对气管插管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36例气管插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常规吸痰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浅层吸痰法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开放式常规吸痰法。[结论]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提高气管插管患儿的SpO2。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法与开放式常规吸痰法对气管插管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36例气管插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常规吸痰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浅层吸痰法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开放式常规吸痰法.[结论]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提高气管插管患儿的SpO2. 相似文献
9.
10.
总结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救治期间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共收治18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共有88例存在或发生皮肤损伤,损伤原因为患儿四肢末梢循环差、尿糖刺激、未及时更换尿不湿、皮肤干燥脆弱、病情危重等.护理重点为做好压力性损伤、会阴部皮肤发红或感染、医源性皮肤损伤、口唇干燥伴皲裂的预防和护理.患儿入院后做好相关预防及护理措施,通过对症治疗和护理,在出院前均好转,平均住院时间(7.5±3.2)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方式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吸痰,每隔2 h定时给予患者1~2 ml生理盐水湿化气道,并进行吸痰;研究组患者随时监视吸痰指征,当痰液达到Ⅲ度黏稠时应用1~2 ml生理盐水湿化气道后行吸痰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65.00%)(P<0.05);研究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患者痰液浓度及吸痰指征进行吸痰操作,可大大减轻护理工作人员的时间,延长两次吸痰间隔时间,减少吸痰频次,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自制的痰液计量采集器对每次吸出的痰液精确计算,客观、准确的观察痰液的颜色和量,起到为临床及时提供病情信息、准确判断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对同一痰液样本先估算后计量,比较痰液量的差异并对痰液的颜色进行评估。结果:对42例患者连续3天共1135次的吸痰操作,痰液的估算与实际吸出的量及痰色分级的判断结果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液计量采集法较传统吸痰法在痰液的定量,定性及观察上更全面、准确,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两种吸痰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吸痰,观察对吸痰量、痰液性状、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取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取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和按需吸痰、加强湿化呼吸道的方法.结果:两组吸痰量、痰液性状、吸痰后20 min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常规吸痰法相比,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和按需吸痰、加强湿化呼吸道能更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明显改善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最佳的吸痰体位,以提高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2月1日接受治疗的1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三组,A组67例(采用仰卧位)、B组65例(采用半侧卧位)、C组66例(采用侧卧位),比较三组吸痰后的生理指标、吸痰耐受性、吸痰评分、24 h吸痰次数及痰液阳性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第5、7天吸痰耐受性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第1、5、7天吸痰评分和24 h吸痰次数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第5、7天痰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头抬高15°~30°同时采用半侧卧位的吸痰体位可以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稳定血压、心率,提高患者的吸痰耐受性与吸痰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17.
经口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痰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气道护理的影响。方法:对10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根据吸痰方法随机分为规范组51例和常规组55例。规范组要求吸痰管带负压插入吸引,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有效排痰,吸痰管金霉素眼膏润滑,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结果:常规吸痰组患者黄色粘稠痰者占69.09%,痰量>80ml占70.91%,痰痂形成占61.82%,细菌培养阳性占65.45%,肺部感染占52.73%,而规范组患者分别为31.37%、25.49%、5.88%、21.57%、23.53%,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86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病人的吸痰护理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正确的吸痰方法等措施,均成功地吸出痰液,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指触法与定容法监测全身麻醉手术气管插管患者气囊压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和西安市第一医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囊压力测量方法不同分为指触组(109例)和定容组(105例)。指触组气管插管置入气囊充气后,医务人员使用手指接触评估气囊压力;定容组采用注入固定容量气体的方式评估气囊压力。使用气囊压力测量仪对两组气囊压力进行检测并记录,再将两组患者气囊压力调整到安全范围。手术结束后再次测量气囊压力并记录,同时收集患者术后24h咳嗽、咽痛发生情况,评价两种监测方法的效果。结果指触组与定容组气囊压力均高于安全气囊压力上限(30cm H2O),但指触组气囊压力与安全值上限的压力差值低于定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2,P0.05);术后两组患者气囊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P0.05);两组患者术后咳嗽、咽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气囊压力测量仪评估全身麻醉手术气管插管患者气囊压力是较为可靠的方法,但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指触法评估气囊压力效果优于定容法。 相似文献
20.
经鼻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吸痰方法对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的影响,提高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对120例经鼻气管插管病人根据吸痰方法随机分组为规范组58例和常规组62例,规范组要求:控制吸痰管插入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吸痰管金霉素眼膏润滑,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结果常规吸痰组病人黄色粘稠痰者占69.35%,痰量〉80ml占70.97%,痰痂形成占61.29%.细菌培养阳性占64.52%.肺部感染占51.61%.而规范组病人分别为31.03%,25.86%,5.17%,20.69%,22.41%,P〈0.005。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