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177-117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翼状胬肉患者200例(200眼),根据随机数字表行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缝线缝合结膜瓣;观察组予以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结膜瓣。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物感、炎症反应、结膜下出并血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翼状胬肉患者运用纤维蛋白胶缝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及炎症反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张丽  张守兰 《现代护理》2001,7(3):71-71
近几年来 ,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提出及羊膜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角膜缘移植术和羊膜移植术已应用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中。我科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对翼状胬肉患者行自体结膜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5 5例 (73只眼 )和异体羊膜移植术 35例 (46只眼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自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6月实施自体结膜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5 5例 (73只眼 ) ,男 30例 ,女 2 5例 ;单眼 37例 ,双眼18例 ;初发 36例 (5 4只眼 ) ,复发性 19例 (19只眼 ) ,其中复发 2次者 4例 ;年龄 30~ 72岁 ,平均 5 0 .3岁。1.2 …  相似文献   

4.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可引起视力损害和美容缺陷。常规手术易复发,结膜角膜缘自体移植术既能修复巩膜裸区球结膜,又能为角膜缘提供健康的干细胞来源,恢复角膜缘的屏障功能,阻止结膜上皮和纤维血管侵入角膜,达到治疗和防止胬肉复发的目的。报告17例20眼术后随访0.5a~1a,胬肉无复发,结果表明结膜角膜缘自体移植术是治疗和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术切除翼状胬肉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切除翼状胬肉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原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为显微手术切除翼状胬肉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组,B组为常规肉眼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组复发率为2.00%,B组复发率为13.9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翼状胬肉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可有效降低胬肉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8例(34眼),入院后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术前和术后4周检测视力水平、散光度,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腺分泌Ⅰ实验;随访术后1年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术后4周28例(34眼)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4±0.22、0.87±0.26,显著高于术前;散光度为(3.01±1.24)D,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BUT和泪腺分泌Ⅰ实验结果分别为(14.63±3.17)s、(11.59±2.98)mm/5 min,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术后1年,复发率为3.13%。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能够有效改善角膜散光情况,提高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可靠,能有效防止胬肉复发,缩短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刘欣  刘岩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5):292-292
翼状胬肉是结膜下组织的一种病变,此病具有增殖和复发趋势,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术复发几率大大减小。但临床发现一些患者术后出现眼部干涩、异物及烧灼感,经检查发现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分泌试验长度减少,少数患者出现干眼症。笔者分析翼状胬肉自体移植术后干眼症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刺激结膜翼状增生所致,静止期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需处理。如果累及角膜引起角膜散光。视力损害的,则需进行积极的治疗。翼状胬肉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临床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往往因残留胬肉组织而引起复发。传统手术方法的术后复发率可高达20%~70%。因此术后复发率仍是眼科医师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笔者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采用“改良式”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100例,110只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比术后两组的复发率、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值。结果: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泪膜破裂时间短于对照组,泪液分泌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缩短泪膜破裂时间,减少泪液分泌,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及远期动态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即将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53例,61眼)和B组(53例,65眼).A组采用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B组采用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及1、6、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对泪膜的影响及干眼的发生。方法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及对照组(单纯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30d及90d进行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mer Ⅱ test,Sit)调查。结果两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1d.7d、30d干涩、异物感加重,与术前比较BUT明显缩短,SIt分泌增加,FL染色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30d、90dBUT及SI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可致泪膜稳定性下降,部分患者泪膜比术前更加不稳定。因此术后补充人工泪液,促使泪膜功能恢复,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评估干眼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稳定性及溴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干眼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平均分为溴芬酸钠滴眼液组、人工泪液组、溴芬酸钠滴眼液与人工泪液联合用药组(简称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15眼。各组术后均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2周。溴芬酸钠滴眼液组使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4周,人工泪液组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4周,联合用药组联合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液4周,对照组使用氯化钠眼水4周。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15 d和30 d问卷检查每组患者的干眼状况,用角膜地形图仪泪膜分析系统(oculus teragraph 4)检测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s)、角膜荧光染色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各组间术前的NITBUTs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各组NITBUTs低于术前(P=0.000),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928)。术后15 d,联合用药组与人工泪液组NITBUTs与术前比较没有差异(P=0.523,0.928),溴芬酸钠滴眼液组和对照组NITBUTs与术前存在差异(P=0.011,0.000),术后30 d,联合用药组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0),溴芬酸钠滴眼液组和人工泪液组NITBUTs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928,0.590),对照组NITBUTs与术前有差异(P=0.033)。问卷调查、SIt及角膜荧光染色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结论超声乳化手术会影响干眼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溴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能促进干眼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地位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0月至2007年2月接受ASCT治疗的28例MM患者(A组)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与同期未行ASCT的MM患者,包括接近完全缓解(nCR)或以上缓解的23例(B组)和仅获得部分缓解(PR)的25例(C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ASCT对缓解程度的影响并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进展时间(TTP)和生存(OS)时间.结果 移植前未达到nCR的8例患者[7例PR和1例轻微缓解(MR)]移植后均达到nCR或以上缓解(3例CR,5例nCR),A组完全缓解(CR)率由移植前的10.7%(3例)提高到42.9%(12例).A组中位DOR(33个月)较B组(17个月)和C组(18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位TTP(45个月)较C组(28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B组(43个月)无明显差异;中位随访时间为30(4~79)个月,A组和B组OS时间较C组长,但随访结束时未显示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SCT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缓解程度,延长患者的DOR和TTP,并可能延长OS时间,改善生存质量;ASCT对TTP的延长得益于更好程度的缓解,因此对其他治疗不能达到很好缓解的MM患者可以通过ASCT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马法兰、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MAC)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不同类型白血病的疗效,比较了1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用MAC方案预处理ABMT的疗效。结果:MAC方案对两类急性白血病患者均有明显的造血抑制及抗白血病作用。MAC方案作预处理ABMT后AML患者比ALL患者复发率低,生存期长[24(3~62)个月vs14(1~26)个月]。提示:MAC预处理方案适用于AML患者,而对ALL患者作ABMT需调整或改换其它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方法观察2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功能动态变化值。结果原位肝移植患者肝功能术后第1d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均明显升高,后逐渐下降,到第5d接近正常,而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变化不大。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变化存在一定规律,AST和ALT是肝功能良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CD34+ 细胞移植治疗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干细胞动员、细胞采集和分选、预处理和并发症处理等问题。方法  10例重度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采用环磷酰胺 (CTX) +rhG 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并以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CD34+ 细胞 ,适时用CTX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7例 )或CTX +全身照射 (3例 )两种预处理方案后 ,进行CD34+ 细胞回输的方法治疗。结果 经CTX +rhG CSF方案动员并以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后 ,可获得 (1.98± 0 .95 )× 10 8的CD34+ 细胞 ,其纯度为 (91.4± 10 .6 ) % ,回收率为 (6 0 .5± 19.8) %。在回输(2 .14± 1.0 5 )× 10 6 kg的CD34+ 细胞后 ,ANC≥ 0 .5× 10 9 L的时间为 (8.6± 2 .5 )d ,血小板升至 2 0× 10 9 L的时间为 (9.0± 5 .2 )d。在造血恢复后 ,所有CD3+ 细胞、CD1 9+ 细胞和CD1 6+ CD56+ 细胞均未恢复至移植前状态。在造血和免疫抑制时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2例患者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AI评分由移植前的平均 17分降为移植后的 4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DAS2 8评分由 6 .4分降至 1.8分 ;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缓解。结论 对常规治疗无效的严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畸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面部凹陷畸形患者,依据移植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硅胶移植治疗组、自体脂肪颗粒组,各50例.硅胶移植治疗组采用硅胶移植治疗,自体脂肪颗粒组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2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经骨髓动员后于髂前上嵴穿刺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介入技术经肝动脉植入肝脏中,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代谢功能、合成功能、凝血功能和肝损伤指标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随访24周,与治疗前比较,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疗效有限,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