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5~2016年呼吸内科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定植状况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呼吸内科患者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凡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患者,均查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3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定植情况及耐药性。结果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6株为定植菌株,定植率为53.33%;14株为感染菌株,感染率为46.67%。30株铜绿假单胞菌多数为多重耐药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63.33%、53.33%、53.33、43.33%、13.3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常常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并且具较强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HT5"H〗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变迁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该医院连续5年发生927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从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927株,年平均分离率14.9%,有86.9%分离自痰液标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和呼吸科。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尚比较敏感;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高,接近50%;其中有22.87%为多重耐药菌株。 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58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黑马迪尔的96NE板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并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与t检验)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8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菌有84株(占14.3%)。单危险因素及多危险因素分析得出既往入住ICU治疗、机械介入、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12种常用抗菌药物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27.4%,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5%、92.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由2008年的61.5%下降到2012年的39.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由2008年的38.5%、38.5%、46.2%上升到2012年的52.2%、52.2%、78.3%。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临床应重视监测药敏结果,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还应重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减少和控制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798株,其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17株,分离率为27.2%;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71.9%,感染患者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占52.1%;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10.1%),其次为庆大霉素(29.5%),其余耐药率均超过45.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住院时间超过2周、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周、使用过碳青霉烯类、糖尿病、入住ICU、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昏迷等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预防及控制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5.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引起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活性试验数据,调查引起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1239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5例(3.63%),其中泌尿道术后插管感染40例(88.9%),手术切口感染5例(11.1%)。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链阳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敏感率分别为100.0%、87.0%、87.0%、26.1%、17.4%;革兰阴性杆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外)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敏感率分别为100%、61.4%、36.8%、24.6%、21.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54.5%、54.5%、45.5%、36.4%、36.4%;嗜麦芽假单胞菌对上述几种抗生素均耐药;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全部敏感。结论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仍以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为主,这些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主要是由泌尿道插管引起,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规范操作,尽量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鉴定,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结果。结果2004--2006年、2007--2009年以及2010--2012年3组107例铜绿假单胞菌其耐药率分别为7.6%~98.2%、8.5%~99.5%以及9.6%~100.0%,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每种药物的耐药率在不同时期结果不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属中最常见的感染细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药性,而且耐药率逐年在增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敏检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检测及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PA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两家医院2003年和2004年分离出的278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5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 PA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最低,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耐药率也达18.9%。结论 临床医生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采取有效的药物和合理的方法,保护好现有的敏感药物,减少PA对药物耐药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特征、药敏试验结果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2010年发生的27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病例。结果 2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及危险因素,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敏感,敏感率分别为65.5%、65.5%、61.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高,病死率高,早期正确的经验用药、合理用药及支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度医院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1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类型、临床科室分布、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中呼吸道标本占69.5%;临床科室中重病监护病房(ICU)50株(42.4%),呼吸内科32株(27.1%),脑外科18株(15.3%);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11%~14%。结论呼吸道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ICU、呼吸内科、脑外科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加强药物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5年1月~2007月12月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临床送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判断。[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安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4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约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仍是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05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状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及咽拭子标本,占70.7%,其次是分泌物和血液,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多黏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其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7.6%、22.7%和28.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呼吸道,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及泛耐药株不断出现,临床应加强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控,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外科ICU内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定为ICU院内感染137例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137例患者中分离出感染病原菌22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多,为120株,占53.8%,前三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18.4%,前三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真菌62株,占27.8%,前三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普遍升高,而敏感性降低,肺炎克雷伯菌表现了相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较好的敏感性及较低的耐药性。阳性菌菌株及真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耐药性上升,但目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阳性菌株及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真菌菌株。结论该ICU的院内感染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构成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真菌的感染比例也较高,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3.
79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感染的临床特征、抗牛素敏感性及危险因素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发生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病例。结果7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伴有基础疾病,其中以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前期使用抗生素、入住ICU和72h内有侵人性操作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抗生素敏感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索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敏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强耐药性监测和合理应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蕴惠  宋秀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48-1049,1052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临床各科送检标本,采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同时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81株,其中痰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62.2%;重症医学科、儿科和呼吸内科分离的菌株数居前3位;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为4.5%,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这类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均较好,耐药率低于10%,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1.3%和11.8%。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缓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烧伤病区和其他病区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采用纸片协同法筛选产金属酶的菌株。结果在检测的6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金属酶的有9株,占13.2%。烧伤病区产金属酶的有7株(7/32),占21.9%;其他病区产金属酶的有2株(2/36),占5.6%。产酶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88.9%、66.7%、88.9%、100%、100%、88.9%,远远高于不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烧伤病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比其他病区的高,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必须依据药敏实验结果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败血症中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状况,探讨引起菌血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10910份标本进行培养检测,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数据使用 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检测出医院感染败血症中革兰阴性杆菌383株,株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116株(30.3%),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78株,检出率为67.2%;肺炎克雷伯菌63株(16.4%),其中,产ESBLs菌株23株,检出率为35.9%;铜绿假单胞菌55株(14.4%);鲍曼不动杆菌28株(7.3%)。病原菌主要分布前5位的科室是血液病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泌尿外科和移植病房。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小于6.5%,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16.1%)。结论引起医院感染败血症的革兰阴性杆菌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年龄大及有插管介入诊疗的人群中,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并合理用药,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致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HAUTI)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点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现状,并对产ESBLs菌株所致HAUT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生院内革兰阴性菌HAUTI的住院病例共299例,对所采集的革兰阴性菌株进行鉴定,并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所有革兰阴性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ESBLs表型确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菌株致HAUTI的危险因素。结果 299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60.8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6.39%)、肺炎克雷伯菌(15.72%),299株革兰阴性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株144株(48.16%),全部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63.19%和61.70%。产酶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前期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留置尿管是独立的院内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0.07、0.14、4.87,P〈0.001]。结论致HAUTI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s菌株占据较高比例,与不产酶菌株相比,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呈不同程度耐药。因此严格把握入住ICU、第3代头孢菌素及留置尿管使用指征,对防止产ESBLs菌株所致HAUTI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大英县人民医院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15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21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5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标本占60.5%,脓液及分泌物标本占17.2%,各种穿刺标本占12.1%。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最低,其他耐药率较低的还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而耐药率〉90.0%的有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加替沙星、复方新诺明。结论大英县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已相当严重,具有多药耐药性,须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levels of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Pseudomonas. METHODS: A total of 445 clinical isolates and 200 environmental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hospitals in Minia, Egypt. The MICs of different antibiotic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agar dilution method. The isolates were tested for beta-lactamase production and for the presence of efflux pumps. RESULTS: Out of the 445 clinical specimens, 107 Pseudomonas strains (24%) and 81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s were isolated (18.2%). Out of the 200 environmental specimens, 57 Pseudomonas strains (28.5%) and 39 P. aeruginosa strains were isolated (19.5%). Amikacin was the most active drug against P. aeruginosa followed by meropenem, cefepime and fluoroquinolones. P. aeruginosa was highly resistant to all other antibiotics tested. The environmental isolates of P. aeruginosa exhibited higher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an clinical isolates.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used by P. aeruginosa included beta-lactamase production and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efflux pump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29 (36%) of the clinical P. aeruginosa isolates and 37 (95%) of the environmental P. aeruginosa isolates were beta-lactamase producers. In addition, P. aeruginosa isolates effectively used an efflux-mediated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against ciprofloxacin and meropenem, but not gentamicin or cefotaxim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of P. aeruginosa, and its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to different antibiotics. The presence of antibiotic-resistant P. aeruginosa isolate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beta-lactamase production and the use of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efflux pum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